幽冥总鉴-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准备,到时候一定要抓住沈平渊,强迫他交出这一门法术。主意打定之后马上作出安排,将夜叉国的事交给夜叉王,自己重赴人间作准备,小雨点已经是所有夜叉认可的掌财神,不会出什么事。魔界几位大神具备互相感应的能力,大冥王离开之后修罗刹很快就感应到了,马上告知沈平渊。大冥王这次离开魔界的用意十分明显,沈平渊根本没有办法可想,时间不到自己不可能离开魔界,只好听之任之。修罗刹也明白大冥王的心思,当是开解道:“天王不必多虑,不管大冥王想什么办法也不可能如愿。”沈平渊点头:“这一门神术她是不可能得到的,我就是担心她安排好陷阱等着整我。”修罗刹乃是罗刹国的主宰,所有臣民都要俯首,女王也不能拂逆其意,体会不到吃女人亏的苦处。微笑道:“看来人间有人间的烦恼,法力强如天王还要受女人的气,还好魔界没有这样的苦恼。”沈平渊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魔界与人间相比有什么差别,这时候忽然明白,原来是情,人间万物生灵都有情,而魔界成员遵循的是强者至上,弱肉强食,没有感情可言,也就没有因情而生的各种烦恼。
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每一步都离不开情,骨肉亲情,师徒之情,同门手足之情,夫妻恩爱之情,虽然有很多烦恼,回味起来还是很甜蜜。魔界的生存法则固然简单,却不适合自己,当时做出了一个决定,这次离开魔界以后不再来了,每次罗刹海市的时候与儿女会面即可。绛珠和小雨点已经扎根魔界,没必要到人间去了。修罗刹得知这个决定心中窃喜,这个强悍的大神不来最好,他的立场完全可以影响魔界的秩序,虽然相处得很是不错,但他跟大冥王生了一个儿子,关系十分微妙,一旦联起手来自己可抵挡不住。如此身份自然不能出尔反尔,绛珠已经完全融入魔界,父亲有权利选择自己的道路,自己没必要干预。小雨点有些舍不得,出世以来自己首次体会到亲情的滋味,不想分开。沈平渊明白,要在魔界立足就要适应这里的环境,心里有亲情的牵挂不是好事,因此详细向小雨点讲述自立的道理。修罗刹决定,在罗刹海市之内划出一块游戏的场地,让小雨点与金刚好生玩耍。小雨点受母亲的影响同样很大,念头一转也就想开了,母亲已经答应不打自己,魔界好玩的地方很多,尽可消遣。阿修罗还在惦记人间之行,不只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血脉相承,不管取得了多大的辉煌,故国的风貌总是在心头萦绕,难以去怀。当初已经达成了协议,大冥王不可能反悔,就是时间没有确定。沈平渊当时表态,只要阿修罗进入人间自己就能感应到,到时候一定全力协助,让阿修罗饱览人世风光。阿修罗充满期待,这个机会来之不易。
一百三十三大军南征
这些日子圣灵宫十分热闹,核心自然是月池娘娘的心肝宝贝,来到人世不久的小女娃瑞珠。阐截两教的矛盾逐渐缓和,人世间也很平稳,三界清平,自然要在家事上多费些心思。目前还没有解决的只有岑朋的两位妻子与雪花娘,也就是如今的凝香。碧波神君重入阐教之后元始天尊做出了安排,岑朋夫妻三人得到了玄门真诀,虽然不能会面情绪也缓和了许多。凝香积累功德十分顺利,有无当鬼王协助遍行人间,畅通无阻。无当鬼王本来是帮忙的,却因飞头术得到了各方仙神的关注,声名远播,连玉帝都被惊动了。金刚童子无忧无虑,每日里与孔雀变着法玩耍,逍遥之极。疾风叟,南山老翁以及木棉圣母受封以后地位提升了很多,都有自己的神殿,执掌四季轮替的大神当然不能住在山洞里。至于阐教的樊崇等人,还是在升仙楼中苦修,结果如何要看个人的修为与功德,来不得半点虚假。经过千年之久,玄门终于平静下来,谁也不曾想到,人间竟然再次掀起了波澜。光武帝刘秀作出了重大的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大举推行儒教,尊孔子,孟子为圣人。刘秀坐上皇帝宝座多半依靠截教的力量,按理说功成之后应该推广玄门才是,如今却把儒教放到了首位,南山老翁,木棉圣母等人十分不解,相约到圣灵宫与沈平渊商议。沈平渊具备多重身份,与刘秀算得上一家人,也有能力改变刘秀的想法。这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沈平渊留在圣灵宫的只是一个化身,真身滞留在魔界,时间不到是不可能回来的。虽然是化身,处理这样的小事照样很轻松。
大家聚到一起,疾风叟抢先说明来意,沈平渊胸有成竹:“各位的顾虑我都明白,光武帝推崇儒教的目的是为了天下长治久安,让百姓多读书,明事理,出发点无可厚非。修行的道路十分艰难,有根器者万中无一,不可能让所有百姓加入玄门。”南山老翁缓缓点头:“儒教典籍与我教宗旨并不冲突,两教并行似乎可行。”木棉圣母提出了自己的顾虑:“我说师弟,财神一脉什么时候也不可能吃亏,我们怎么办?儒教盛行,我辈的香火就会打很大折扣。”沈平渊解释:“师姐多虑了,我们四个执掌四季轮替大任,人间众生不可能轻慢。其他同门各有所司,雷火瘟斗以及水部与人间息息相关,断不致没了香火。”在这等场合月池娘娘也不曾放下小瑞珠,一边逗弄一边发牢骚:“我们为了刘秀出生入死,好不容易大功告成,他却将我教一脚踢开。”沈平渊连忙劝解:“此言差矣,光武帝不是忘恩负义之辈,天下粗定就封神泰山以偿我等大功,如果没有这个原因我等的封号不可能得到天庭认可。”有了孩子以后月池娘娘的脾气缓和了许多,没有当场责难,缓缓点头。木棉圣母提出了新的想法:“如今人世间的道观供奉的都是老君,元始,没有教主的位置,我们功成名就多亏了教主,是不是起建一个大道场?”沈平渊微微摇头:“阐教的宗旨针对的是世间人,享受香火理所应当。我教针对的是各种生灵,并不局限于人间的香火。”疾风叟笑道:“我早就说儒教的书呆子影响不到我教他们就是不信,这回没的说了。”沈平渊曾经与师父研究过今后的发展,这时候透露一些没什么关系,于是提到了释教:“用不了多久,西方释教就会大行其道。”
此言一出在座诸人都觉得震惊,儒教对玄门没什么影响,释教就不同了。还是疾风叟率先发问:“真的么?如果释教大行,我辈置身何地?”沈平渊胸有成竹:“释教宗旨是导人向善,普度众生,这一点与我教广积功德相近。我师父经过仔细推算得出结论,两教最终会联起手来,人世间将会出现三教并行的局面。”南山老翁见多识广,缓缓道:“阐截两教都有门人加入释教,而掌教并没有追究,看来是预见到了三教并行的事。”沈平渊完全认同这个观点:“不错,儒教是稳定秩序的基石,我教是悬在众生头顶的利剑,释教是劳苦众生的希望之光,三教并行,三界必然长久。”月池娘娘皱眉道:“我教怎么成了利剑?”沈平渊解释:“举头三尺有神明,我教的作用就是遏制众生的恶念。”木棉圣母询问:“眼下已经明白,儒教盛行是光武帝刘秀的大力推动,那么推动释教的又是何人?没有人间帝王的认可释教的影响不可能与儒教,我教相提并论。”沈平渊点头:“师姐所言极是,推动释教的就是光武帝的后继之君,在他的影响下释教会很快发展起来,各地皆有道场。”刘秀戎马多年,年纪已经不小了,也就是说释教盛行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既然知道了将来的发展就要早作准备,众人的意思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下释教的教义,儒教就不用了,文章典籍很容易得到。沈平渊已经了解了一些,当即向大家介绍:“释教的教义有很大的包容性,普度众生更是一片慈悲,这只是很粗浅的解释,如果深入了解需要很多功夫,据我所知这条道路的艰难绝不亚于我教的修仙之路。”木棉圣母点头:“看来释教有成就者具备的神通与我等不遑多让。”
光武帝大力推广儒教,选拔人才首重品德文章,一时间到处都兴起了读书之风,私塾官学都是红红火火。这股风气传遍了大江南北,很快有了效果,社会秩序彻底稳定,百姓们衣食充足,安分守己,呈现出太平盛世景象。当然,不管国力如何强盛也难免有人起异心,岭南传来急报,交趾郡发生叛乱,太守被杀,六十余座城池以及大片疆土都被叛军控制。为首者乃是姐妹二人,精通法术,有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之能,亲信门徒百余,党羽数十万,声势浩大。得到这个消息刘秀大为吃惊,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如此大事没有缓和的余地,只有遣兵派将一途。兵将好说,这挂帅的人选却不能马虎。这时候邓禹年事已高,不堪远征,群臣一致认为应该由大将军冯异挂帅南征。冯异做事讲究未雨绸缪,岭南刚刚发生战乱的时候就派人前去打探,已经得到一些确切的消息,叛军首领精通法术,自己无力担承此事,因此当殿举荐陇西太守马援挂帅平叛。刘秀斟酌之后作出决定,由各地抽调大军三十万,召马援进京面君挂帅。马援接旨后马上将手边的事交给得力下属,带领三千亲军昼夜兼程赶奔洛阳。虽然军情紧急,但挂帅是头等大事,不能草率。刘秀一直很看重马援,安排大臣隆重接待,马援已经年过六旬,可是筋骨十分强健,腰杆笔直,精神抖擞。当殿面君,刘秀当即任命为伏波将军,率领大军南征。马援执掌帅印后马上传令,各路军马不必到京师会齐,限期在洞庭湖集中。军令如山,耽误一日就是死罪,各路军马不敢怠慢,火速改道赶奔洞庭湖。
马援离开洛阳南下,三十万大军来自不同地方,需要整顿一番才能对敌。路上就派人搜集叛军的情报,了解到叛军首领的一些信息。这姐妹俩人容貌妖娆,精通法术,一直在岭南一代采药炼丹,招收门徒,没什么异动。后来岭南爆发瘟疫,姐妹俩遍施符水,活人无数,被奉为天仙下凡,声望直线上升。因为门徒中良莠不齐,倚仗法术横行,与官府发生了冲突,姐妹俩不肯认错,在门徒的怂恿下公然与官府对抗。官军不懂法术自然吃了大亏,太守也以身殉职。两姐妹索性自立为王,姐姐自号骊珠女王,妹妹自号如意女王。马援仔细参详,如果这两姐妹救治百姓的举动出自真心,与官府冲突不是出自本心,自己就可以恩威并用,将叛军招抚。如果那场瘟疫就是两姐妹的作用,下手就不能有丝毫留情。取出金钱排演八卦,得雷火之相,心里有了答案,这次兴兵和谈的可能性不大。来到洞庭湖,三十万大军已经会齐,马援遍视各营,综合叛军的情况作出了决定,挑选精锐军兵十五万,准备充足的器械马匹粮草,其余的各回驻地。很快有人将这件事上报京城,群臣议论纷纷,叛军足有五十余万,三十万官军能不能抵敌都很难说,减少一半焉能获胜?刘秀对马援十分放心,安慰群臣,兵贵精不贵多,马援这么做一定有自己的道理,用人不疑,无端猜疑只能坏事。马援知道这件事以后心里感激光武帝的信任,不过对群臣也要有个交代,大家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因此写下一封书信派人送到洛阳,将自己裁军的理由说清楚。首先是粮草的供应,三十万大军日用颇多,叛军深得民心,就地取粮不大可能,从中原转运的话很难保障供应。其次叛军虽然人多势众,毕竟没有经过战阵,无非是仰仗法术横行一时。己方都是训练有素的精兵,十五万足以破敌。第三个原因,岭南百姓并没有忘记光武帝的仁德,只是一时迷惑,只要展开心理攻势,民心很可能倒向己方,叛军的战斗力就会受到极大影响,没必要多带人马。
这封书信让群臣安下心来,马援得以将全部精力放在南征上。叛军已经占据了岭南六十余座城池,还得到了百姓的支持,这次南征不可能很快结束,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不能草率进军。光武帝知人善任,既然派了马援南征就彻底不管了,安心治理国家。皇帝有主心骨群臣自然不用过多关注,安心供职就好。马援挂帅之后不仅可以指挥千军万马,还有权利辖制地方官吏,需要什么就近征集,不用向朝廷禀报,所以刘秀十分放心。经过周密的准备,大军终于离开了洞庭湖,浩浩荡荡杀奔岭南。路上十分顺利,开路的先锋颇为奇怪,自己的责任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行来好像已经有人打过前站了,根本不用费神。原来马援在洞庭湖逗留不仅仅为了整军,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麻痹叛军,吸引注意力。暗中派人到陇西传令,让自己精心调教的八千精兵摒弃盔甲辎重,轻装潜入岭南打点一切,与大军会合以后自然可以重新装备起来。这支精兵跟随马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