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小婢 >

第123部分

红楼小婢-第123部分

小说: 红楼小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启一家三口听了,立时加快了脚步。

留下长氏等人面面相觑,半日方笑道:“哎哟,这一家子竟是糊涂了不成?他们害得云哥儿如此,还妄想着云哥儿管吃管喝?横竖我是不信云哥儿有这份宽厚。”

旁边豆母扶着她进去,道:“倒也能猜测到几分,必然是在外头走投无路了才回来,从前有钱的时候怎么没见回来?瞧他们这副打扮模样,明显是吃苦受罪了,因此只想着回来捞些好处,反故意将自己害了云哥儿的事情忘记了。”

长氏叹了一口气,道:“真是作孽,咱们老赵家怎么就出了这么几个劣货!”

豆母听了深以为然。

却说赵云领着赵启一干人看在镇上众人眼里,都觉十分纳闷,都过来问究竟,脸上难掩对于赵启一家人的厌恶之色,闻得赵云自有主张,各人都不在意了,倒有几个年轻的本家子弟跟在后面,以免赵云制不住赵启一家三口。

赵云并未拒绝各人的好意,赵启却发现不是走往赵云家的路,不禁大叫起来。

赵云冷冷地道:“难道你们还想去我家不成?我家可没有预备你们这些人的吃穿。”

赵启疑惑道:“这是要到成衣铺子给我们置办穿戴?大侄子,我就知道你是个不计前嫌的好人,不然也不会庇佑镇上和宗族。那可太好了,既然是去成衣铺子,你就好心多给你叔叔婶婶兄弟置办几身衣裳罢,我们这趟来,都没带行李和换洗的衣裳。”

赵云暗讽他们的得寸进尺,招手叫一个十来岁的侄子赵晖道:“你去跟观月说一声,如此说。”说完,低声吩咐了一番,没叫赵启等人听到。

赵晖自幼丧父,家道艰难,只有一个寡母守着他过活,全靠卖些针线给他买笔墨,平常送他到赵云家里读书,他上学极为刻苦,很得赵云喜欢,只因赵云成亲,近来放了学生们几日假,听了赵云的吩咐,立时一溜烟跑回赵宅,半日后回来道:“观月哥哥已经去打点了。”

赵云点了点头。

赵启等人闻得赵云先派遣了观月去打点,一脸喜不自胜。

旁边的赵晖见到他们如此,微微撇嘴冷笑,还真当先生是以德报怨的主儿不成?这些人心黑了,如今眼也瞎了,脑子也糊涂了。

八景镇距离县城不远,约莫半个时辰就到了,赵启张大嘴巴,难道大侄子要在县城给他们买衣服?县城的衣服总比镇上贵上几分,揉了揉肚子,赵启想着等换上好衣服,一定让赵云带他们去县城里的八珍楼吃酒,自从离开家里,也就头几年吃过八珍楼的酒菜。

路过县衙时,赵启缩了缩身子,忽见里头走出十来个衙役来,朝赵云行礼。

衙役仵作等皆属贱役,赵云坦然受之,微笑道:“有劳各位了。”

众人忙都笑道:“赵老爷过奖了,这是咱们该做的。”说完,抖开手里的枷锁,径自套在赵启等人的身。

赵启用力挣扎,随即便被衙役扣住,他口中大喝道:“你们这是干什么?欺压良民?”

带头的衙役冷笑了一声,打量他一番,道:“良民里头什么时候出现你这样黑心烂肠子的人了?骚扰举人老爷家,还勒索举人老爷,真是吃了熊心豹胆!正好,明儿西山征收民夫,你们家也是本地人氏,该抽一名壮丁,就让你儿子去罢,至于你和你老婆先吃几年牢饭再说。”

赵启大惊失色,高声喊道:“大侄子,大侄子你可不能这样,你方才答应说管我们吃穿,现今出尔反尔,你是个小人,你不是举人!”

常氏和赵锐母子两个也都大声喝骂了起来,嘴里的污言秽语一串接着一串,竟是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心里恨赵云恨得咬牙切齿,早知如此,他们一定不惹这个煞星。

赵云负手而立,淡淡地道:“牢里管吃管住管喝管穿,我何时出尔反尔了?”

赵晖并赵家一干子弟拍腿大笑,却都赞同赵云的举动,而非同情赵启一家三口。

赵启一家被衙役带了进去,观月从角落里溜了出来,一脸幸灾乐祸,他拿着赵云的帖子可是在县太爷跟前狠狠告了赵启一家人的状,说尽了他们的恶形恶状。

长安县除了县太爷是进士出身外,只有三个举人,都是宝贝似的,若不是赵云毁了脸,本县肯定能再出一个进士,因此县太爷心里也恨赵启一家,特地批了征收赵锐,而让赵启夫妇以勾结匪徒重伤举人为名入狱,几年前伤了赵云的脸,今日叫他们入狱也是理所应当。

赵云又亲自去谢了县太爷一番,县太爷十分谦逊,只说小事一桩,他可没忘记赵云昨日成亲,连当朝三品将军周鸿都去了,老婆又是当今恩人的妹子,还有个哥哥很得圣人信任。

赵云回到镇上,叫众人散了,然后先去接雪雁回家。

雪雁一等就是一个时辰多,陪着赵老太太说话,竟有些口干舌燥,见他来接自己,顿时心里一松,夫妻两个向老爷子和老太太告退,径自回家。

先喝了一杯茶,雪雁方问道:“事情料理得如何?”

赵云笑道:“都已经解决了,三五年内不会再来打搅咱们。”说着将如何处置赵启一家的事情一一告诉雪雁,果然从雪雁眼里看到几分赞赏。

雪雁笑道:“也好,咱们清清静静地过日子,若有这么些人来打搅,终究不好。”

正在这时,小兰走过来道:“姑娘,咱们带来的那些书放在哪里?”

原来今日雪雁等人出门,小兰和翠柳便按着雪雁先前的吩咐收拾房间和陪嫁之物,雪雁极爱书墨,书价又贵,因此连同书画字帖都写在了嫁妆单子上。

雪雁看了赵云一眼,赵云忙道:“不必另辟书房,就收在书房里罢,那里还有一个书架子一直空着,近日没有买到什么好书。”说着,带雪雁去书房里,他并不出仕,没有公务处理,自然不避讳雪雁出入书房。

雪雁一进书房,顿时倒抽一口凉气,满眼惊骇。

赵云的书房乃是三间房舍没有隔断,十分阔朗,虽称不上藏书数万卷,但是总也有几千卷册,大大小小的书架子磊得满满的,上面一尘不染,只有半个书架子是空的,旁边还有十几口樟木大箱子磊在角落里,用铜锁锁着,显然其中装的也都是书,窗下设着大案,案上笔墨纸砚笔筒笔架等物一应俱全,旁边青花瓷缸里插着近百个卷轴。

赵云笑道:“陆陆续续地收藏了些书,几年下来,都在这里了。”

雪雁叹为观止,道:“我原说自己的书也不少,岂料同你这些一比,竟是小巫见大巫。”

赵云吩咐观月赏风和小兰翠柳一同将雪雁陪嫁的三四箱书搬出来,摆在书架子上,因见她带来的书并非诗词歌赋一类,虽也有唐诗宋词,但是更多的却是工艺杂学医书史记,不觉一怔,拿起一册明史,问道:“你也看这些书?”

雪雁拿着旁边书架子上的书来看,又看了其他的书,竟然有许多自己没有读过的,正想着日后倒可以在这里消磨时光,听了赵云的话,笑道:“我对诗词歌赋并没有天赋,我们姑娘藏书又多,便杂学旁收了些。”

赵云忽然想起周鸿曾经说过,他听黛玉说雪雁对她的藏书几乎是倒背如流,不禁随意换了一本书,翻看数页,截取一段念将出来,雪雁一怔,笑看了他一眼,随口便接了下去,赵云对着书一比,竟是丝毫不差,又换了一本书,亦如此。

赵云又惊又喜,问道:“你竟有过目不忘之才?”

雪雁莞尔道:“过目不忘谈何容易,横竖我没见过这样的人,你难道认得?不妨说来听听。我就是家常无事,看得多了,几十遍下来也便记住了。”她并不能过目不忘,但是记忆力很好就是了,一二十遍下来,便能记得滚瓜烂熟,只是也不是长篇大论地背诵,平常都是几千字一段记诵,熟了再记诵下面的。

赵云听了,却是心神激荡,道:“我原道你只是读书识字罢了,不曾想,你竟还有这份本事,倒是我的造化。”

小兰在旁边听了,笑道:“姑娘还有许多好处姑爷不知道呢,姑娘不但看的书多,字画也好,连林姑奶奶都称赞不已,平常还用左手和右手下棋,不信,姑爷就问问姑娘。”

赵云放下书,拉着雪雁就走向大案,亲自挽袖铺纸研墨,拿一支笔蘸足了墨汁递给她。

雪雁毫不推辞,接笔一挥而就。

赵云本身精通于金石书画,见这一笔颜体写的是“学海无涯苦作舟”七字,落笔处气势恢宏,同寻常闺阁女子的妩媚柔弱迥然不同,反而遒劲有力,风骨凛然,收笔时却又隐约带一点婉转之意,可以称得上是兼收并蓄,自己生平所见,固有比她写得更好的,周鸿便是其一,但是其他的都比她年长数十岁,三十岁以下无人能有如此绝妙的书法。

雪雁道:“练了五六年,不过初有小成,可不许笑话我。”

赵云摇头道:“你的字全然出乎我之意料,你说只练了五六年?非自幼习字?”

雪雁搁笔微笑道:“自小只随着我们姑娘读几本书认得几个字,那时年纪小并不知道读书的好处,后来年纪大了,反倒想读书了,我们老爷去后,我便央我们姑娘教我,除了一些难有闲暇的日子外,每天早中晚各练字半个时辰,几乎未曾间断。”

赵云赞叹不已,端详了一番,忽道:“你字这样好,竟没有别号不成?也没个印章?”

雪雁失笑道:“我那时是什么身份,哪能弄这些风雅之事。倒是我们姑娘给过我一块上等的鸡血石,说留给我刻章,皆因没有用,仍旧放着。”

赵云闻言道:“你不妨拿出来,我给你刻个章,下回你写字便可落款了。”

雪雁忙叫翠柳道:“你去那个放文房四宝的描金箱子里找找,我记得鸡血石放在一个巴掌大的重锦缂丝小匣子里。”

翠柳答应一声,去了半日,果然拿回一个小匣子。

雪雁打开,正是黛玉所赠的鸡血石,递给赵云道:“我并没有别号,不如你给我取一个?”

赵云见这块鸡血石虽非最好的大红袍,却亦是十分罕见的芙蓉冻,道:“这也是鸡血石中的上品,想来是从前林大人所留。你的别号,我有了,就叫嫏嬛主人如何?”

雪雁一怔,笑道:“嫏嬛乃是天帝藏书之所,你如此说,可抬高了我。”

赵云却笑道:“我倒觉得极恰,就叫这个罢。”

雪雁毫不在意,答应了。

赵云本就精通于金石一道,果然刻了一枚印章给雪雁,上面以大篆刻着嫏嬛主人之印。

雪雁一见这枚印章便爱不释手,钮非寻常之钮,而是一对云中雁双飞,雕工十分精细,一对大雁栩栩如生,可见赵云功力非凡。

饶是赵云精通此道,也费了好些日子,后日便是初七,该当回门了。他们二十六成亲,三朝因是初一,便改作九日回门,乃是初七。

雪雁想到今天是迎春送嫁的日子,也不知如何了。

雪雁所担心的无非是迎春的嫁妆几何,但是因为她出嫁在前,荣国府不能丢了体面,贾母和凤姐商议着,又从库中寻了些古董摆设金银铜锡大家伙添到嫁妆单子上,陪嫁的两个庄子也换成略大一些的庄子,压箱钱也从一千两银子增加到三千两银子。

因嫁妆头一抬应是土坯瓦片,即庄田和房舍,雪雁出嫁时只有两百亩地,土坯是四块,一顷一块,而迎春的一个庄子十来顷,两个庄子一共是二十来块土坯,扎着红花很是惹眼,众人看到这一份便知胜过雪雁良多,何况雪雁其他的陪嫁,诸如绫罗绸缎锦被缎褥古董陈设金银器皿等物的数目远远不及迎春,偏是这些显得体面,迎春也就是首饰和压箱钱不如她,但是各家亲友极多,给迎春添妆也厚重,因此除了压箱钱,雪雁亦不及迎春。

黛玉乃是出嫁之妇,自然回来添妆,看毕嫁妆单子,微微松了一口气,好歹没有失了体面,迎春嫁妆多些,嫁过去底气足些,只是但愿她能争气,别叫下人贪墨了去。

黛玉给迎春添妆时,明面上只按着规矩添了一套赤金累丝镶红宝石的头面,私底下紫鹃却悄悄交给陪嫁丫头绣橘一个沉甸甸的锦盒,里头装着二百两金子,黛玉认为这些金子对于迎春而言比什么东西都实用,绣橘十分惊骇。

迎春得知后,感激不尽,也不敢露出来,恐惹人眼。

在添妆时,黛玉见到了赖嬷嬷,赖家行事素来周全,赖嬷嬷在贾母跟前素有体面,是个大财主,给迎春添了两套金头面,十分贵重,黛玉因问道:“雪雁回门了没有?”

赖嬷嬷忙笑道:“不曾,因三朝是初一,故改作初七回门。”

黛玉听了,笑道:“我就说今儿二姐姐大喜,雪雁怎么没来,原来还没回门。等她后儿回来了,嬷嬷跟她说一声,到我们家走一趟,别忘了。”

赖嬷嬷笑道:“便是不说,她也记得去给姑娘请安。”

黛玉抿嘴一笑,因贾母遣人来唤,遂过去了,赖嬷嬷亦盼着雪雁回门。

次日迎春出嫁办得极热闹,荣国府虽大不从前,但是去年贾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