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小婢 >

第180部分

红楼小婢-第180部分

小说: 红楼小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黛玉确实难过非常,见到周鸿的伤,虽然已经痊愈了,身上却留了不少疤,一看便知,这些日子以来她本就提心吊胆,头一日晚上见到时便抽抽噎噎地哭了半夜,慌得周鸿好容易才哄好,如今每逢别人提起,都要伤心半日。

周鸿和赵云虽然都受了伤,但是同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相比,他们活着回来,又立了功,比那些将士们强了十倍,黛玉和雪雁都知道这个道理,反不在意两人功劳如何,只暗暗庆幸两人平安回来,决定选个好日子去庙里还愿。

入席前,各人到退居之所更衣梳洗,周夫人叫周滟带姐妹们先过去,而后自己为诸位诰命夫人引路,黛玉则走到雪雁这里,见她已经换过衣裳了,正在梳妆,道:“今儿人多,有什么话等傍晚人散了你留下咱们再说。”

雪雁起身笑道:“咱们的事情不急,不过恐怕周将军没几日就要离京去西海沿子了。”

黛玉微微一怔,道:“横竖我们是跟去的,不必担忧分别一事。”

说着,挽着雪雁的手,道:“一会子在席间你瞧瞧国子监祭酒王大人的千金如何,我们太太瞧中了她要给二叔求聘呢,今儿你也见见。”

雪雁一惊,道:“王大人家的小姐?太太相看了半年,必是极好的,倒也相配。”

国子监祭酒管着大学之法和教学考试,在读书人中十分清贵,周衍欲从科举出仕,结这样的岳家极妥当,王祭酒祖上也是百年世家,不过却在他父亲那一辈坏了事,被上皇查抄了,其父斩首,族中大半家人皆有罪名,或是处死,或是流放,或是入狱,王祭酒当时年轻,只有十三岁,后逢大赦,陪着老母从狱中出来,守着族中祭田过活,饱受世态炎凉。

虽然王家曾经遭此大难,家道中落,许多亲友避而远之,但是王祭酒本人却十分上进,他并没有被免去科举的资格,在老母的督促下一直用功苦读,十八岁中了秀才,中间老母去世守孝三年,然后二十五岁中了举人,次年中了状元,当时京城中无人不惊。

王祭酒的夫人安氏出身乃是当时的勋贵之家,如今已经没落了,并没有什么权势,当初却犹有余威,是王祭酒十二岁时定的亲,王家遭难,安家并没有退亲,王祭酒十八岁娶亲,安氏奉养婆母,教导儿女,本人知书达理,深明礼义,很得王祭酒敬重,夫妻两个成亲数十载,和和气气,从未红过脸儿。

安氏进门后,连生四子,三子夭折,长子前科中了进士,已经外放做官了,次子和四子中了秀才,后来又生了两个女儿,长女今年十五岁,和周滟交情甚好,周夫人常见,模样才华虽不如黛玉,胜在沉稳和平,不是轻薄脂粉。

周夫人之所以相中王氏,不仅是相信安氏的教养,而且王祭酒因为祖辈之故,年轻时看惯了世人冷眼,为官之后,从不结党营私,本人也十分刚正,门风清正,子孙出息,不会惹是生非,还有就是王家只有清名,并无权势,祖上家产皆被抄没,因此王氏的嫁妆并不丰厚,即使她有父母兄长依靠,但王祭酒官居从四品,她进了门以后,压不过黛玉。

安氏素慕周家规矩,尤其是无子不纳姬妾,多少女儿都愿意嫁到他们家,而且周家蒸蒸日上,周衍品格也好,又已经中了秀才,将来有父兄之势,必定不容小觑,纵然因父兄之故,难掌权势,但也比常人好些,兼之周夫人为人和气,见到黛玉在他们家过得自在便知道了,黛玉也不是小气的人,性情坦率,妯娌不会生恼,因此十分愿意。

周夫人和安氏一拍即合,说定等周鸿之事已毕,便请官媒去提亲。

王氏赴宴之先已经知道了母亲的打算,不免有些羞怯,每逢人打量便面红耳赤,瞧着周滟促狭的目光,更是觉得脸上火热。对于周家这样的人家,周衍这样的人物,尤其那样的婆母长嫂小姑,都是极好的,她自然满意,听说,还有一品大员的夫人想将女儿许配给周衍,却被周夫人婉拒了,其中理国公的老太君为此还同周家疏远了。

雪雁在席间细细打量了王氏一番,生得容貌秀美,气度端庄,衣着打扮虽不如同坐的千金小姐们,却依旧坦然自若,言语之间十分伶俐。她想着关于王祭酒家的来历消息,暗暗赞叹周夫人的眼光,果然思虑周全。

等到傍晚人散了,雪雁留下,周夫人笑道:“去鸿儿媳妇房里说话罢。”

黛玉方告罪一声,带雪雁过去,刚刚落座,便迫不及待地问道:“你说咱们九月便要启程,于总管怎么说的?”

雪雁将于连生的话说了一遍,便吃茶不语。

黛玉沉吟道:“东西皆已经收拾妥当,只剩家具衣服未曾装箱,等到消息下来,收拾起来也容易。你来是有什么话说?”

雪雁说起田庄,黛玉道:“南边的我和你一样打算,等在西海沿子定下来了,叫他们直接送过去,横竖走海路也便宜。至于京城一带的进项,我已经跟老爷太太商议过了,暂由老爷太太管着,等我们回京再给我。”黛玉把陪嫁银子拿出来,近年来置办的田庄商铺宅子多在京城附近,一年单是进项便有二万余两,若是送到西海沿子,途中实在难保平安。

周元发话了,账册由周元管着,东西由周夫人收着,又命庄田悉数折变成银子送来。

周夫人一向遵守家中的规矩,本性也不贪吝,虽然媳妇一年的进项比自己阖府公中所得都多,但是没想过昧下贴补家中,自从黛玉进门,除了每逢三节两寿黛玉孝敬的东西以及几次三番济贫赈灾的粮食外,府中从未用她一星半点,周夫人倒从自己的梯己中拿了不少东西给黛玉,何况黛玉的庄田商铺都是她的陪房料理,又有账册在,还有桑家在一旁看着。

黛玉对周家一心一意,深知周夫人待自己虽然不如女儿,但比别家的婆婆好,不必为此太过苛责,没有哪个婆婆真正待媳妇如女,她明白周夫人的品行,自家人何必计较太多。

雪雁皱了皱眉头,道:“姑娘能暂时将这些托给老爷太太管着,我却不敢托我们家中。”

黛玉知道赵家老宅等人的行事,蹙眉道:“那该如何是好?”

雪雁想了想,随即展开眉头,笑道:“既不能托我们老宅,就托给我哥哥管着,横竖我们家除了几处宅子,也就两处庄田,并不费事。”

黛玉抚掌一笑,道:“是了,我怎么将于总管忘记了。”

雪雁回来同赵云商议过后,托给于连生,听了,立时满口答应,横竖他近年来也置办了几处庄田,连同雪雁的一同料理,并不费事。

这一日周夫人请了官媒去王祭酒家提亲,安氏一口应了,又是一件喜事,忙碌了几日。

好容易将家事料理妥当,赵云的品级已经下来了,连带雪雁的诰命冠服和旨意,皆是正五品,雪雁头一回见到属于自己的凤冠霞帔,不觉十分新奇,她从白身一跃成为五品诰命,黛玉倒也罢了,霍家赖家唐家薛家等凡有来往的无不过来贺喜。

陡然闻得家中出了一位官老爷,还是正五品,赵家族中欣喜若狂,连忙过来道喜,比上一回来的人更多,不等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提出住在赵云家中,便有长乾帝下旨,命周鸿率兵赶赴西海沿子,并命赵云亦同。

赵老爷子开口对赵云道:“既然你们都不住在京城了,总要有人看家,你们可有主意?”

一语未了,赵老族长便知他们打算一家住在这里,道:“云哥儿自有主意,咱们问这些做什么?别打搅他们收拾东西,圣人下旨了,要赶赴西海沿子呢。”

赵云微笑道:“老爷子垂询,不敢欺瞒,因于总管已经先说了,等我们走后,这宅子留给他赁给友人居住。”

闻得于总管三字,赵老爷子叹了一口气,不再言语。

黛玉和雪雁早有预备,即刻便能启程,因不能留下吃过周衍的喜酒再走,黛玉便先备下贺礼,又取了一些书画古玩送给周衍放在聘礼中,雪雁也另外预备了些东西送过去,又但因周鸿率领大军,有步兵,也有骑兵,不能走水路,她们是女眷相随十分不便,便由柳湘莲和赵云带领一干亲兵仆从乘船护送她们去西海沿子。

周鸿先行一步,剩下黛玉和雪雁等女眷择了十二日出行。

赵云和雪雁回了一趟八景镇,因他们资助族人读书,如今也算是衣锦还乡,镇上无不过来奉承,夫妇两个祭拜了宗祠,又到赵家老宅拜别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

镇上人等为他们送行,送了极远,看着他们上了车方回来。

雪雁早已同各处女眷辞别过了,也去了赖家一趟,赖嬷嬷年事已高,不大说话,倒是赖大媳妇十分欢喜,嘱咐了许多话,方抹泪送她出去。

启程时,东西皆已搬到船上,赵云和雪雁夫妇连同家人小厮行李坐了一船,柳湘莲夫妇又是一船,独黛玉同另外两家女眷坐了一船,后面浩浩荡荡的多是黛玉的行李,因护送他们的亲兵仆从极多,一路安稳自不必提。

黛玉去了桑家和荣国府别过,闻得他们已经启程,宝玉不由得长吁短叹,道:“这家不成家,人不像人,二姐姐出嫁了,三妹妹和亲了,四妹妹找不到了,我只道林妹妹能长长久久在京城中,不曾想竟跟去了西海沿子,也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三妹妹。”

宝钗心中酸楚,道:“谁不知道林妹妹有福气,随着周将军过去,岂不比独居的强?”

宝玉想了想,点头一笑,道:“这倒也是,还是姐姐想得透彻,我不如姐姐。”

宝钗道:“我也都是从书中知道的道理,二爷也该多看看书,别弄这些胭脂膏子了,叫人见了,倒笑话你。咱们家越发不如从前了,二爷更该长进,担起一家之责才是。”

宝玉听她屡次劝谏自己,登时撂下脸来,转身走进里间,躺在床上不说话。

宝钗见了,越发悲伤起来。

次日一早,宝钗去王夫人房中请安,因她丧母不及一年,犹穿素服,王夫人便叫她在房中安歇,不必过来,但是宝钗随分从时,每日仍旧早早起来过来请安,然后回去,偏近日王夫人因周家赫赫扬扬的缘故,心里略有些不自在,宝钗察言观色,好言奉承。

王夫人听在耳中,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中午便留宝钗在这里用饭。

宝钗见状,愈加奉承,午后因听王夫人道:“老爷快出孝了,脱服那日须得设宴请客,这事就交给你来料理,别叫外人看了笑话。”

宝钗满口答应,笑道:“老爷出了孝,就能回到朝中了,这样的喜事,自该大办。”

王夫人叹了一口气,道:“也不知道老爷能得什么差,老爷从前的差事已经给别的官员了,只能看圣人的意思,另外给老爷派官。”家中送了探春和亲,长乾帝还赏赐了东西,褒奖一回,只盼着长乾帝额外再给隆恩,或者升贾政一级也未可知。

宝钗笑道:“咱们家有功于国,圣人自然不会忘了老爷。”

王夫人听这话入耳,道:“但愿如此。”

话音未落,忽见凝碧慌慌张张地过来,道:“太太,奶奶,二爷不见了。”

王夫人和宝钗大惊失色,道:“什么二爷不见了?二爷出门,难道你们不知道?怎么在房里服侍的?小厮没有跟着?”

凝碧哭哭啼啼地道:“二爷晌午还在家中用功呢,我们找二爷吃饭,却听说二爷出门去了,问小厮,小厮们都说茗烟双瑞等八个小厮跟去了,这会子茗烟几个在仪门外给太太奶奶磕头,说眼错不见,二爷就不见了,已找了半日不得。”

王夫人喝道:“宝玉不见了,你们还不赶紧打发人去找!”

凝碧慌慌张张地出去,让各处打发人去找。

到了晚间,仍未曾找回宝玉,王夫人急得泪流满面,也不及惩治茗烟几个小厮,一叠声地道:“去凤丫头那里,派人去,多多地派人,赶紧将宝玉找回来,宝玉胆子小,从来不在外面过夜,这会子还不见,也不知道吃了什么苦。”想到惜春至今未曾找回来,王夫人越发担忧宝玉,恨不得立时亲自出门去找他。

宝钗一面打发人去求凤姐帮忙,一面回到房间细问究竟。

才一进门,宝钗便见到枕头下露出一个项圈儿来,她走过去拿起一看,却是宝玉的项圈,连着那块五彩晶莹的通灵宝玉。

宝钗心中一颤,忙问莺儿道:“二爷今日没戴玉?”她明明记得早上起来给宝玉打理衣裳冠带时,亲手将项圈和通灵宝玉戴在宝玉颈中的,如何会放在枕头下面?

莺儿走过来,见到通灵宝玉,奇道:“二爷晌午还戴着呢。”

宝钗身形一晃,险些跌倒,扶着炕桌方站住,也不知道心里想到了什么,莺儿瞧不出来,忙过来扶着,宝钗低声道:“你亲自去求凤姐姐,请她派人去找宝玉,好歹多派些人,找了宝玉回来,不但我感激不尽,就是太太也记得她的好处。”

莺儿听了,忙亲自过去。

凤姐早已听闻宝玉失踪一事,正觉得纳闷,听说莺儿来了,遂叫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