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454-难经集注 >

第11部分

454-难经集注-第11部分

小说: 454-难经集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始。故云精神之所舍也。神门亦命门也。虞曰。经云。右为命门。元气之所系也。脉经言与三焦为表里。三焦又主三 
元之气。准此推之。三焦自命门之所起也。属手少阳火。配心包手厥阴火为表里。其理明矣。 
三十七难曰。五脏之气。于何发起通于何许。可晓以不。然。五脏者、当上关于九窍也。故肺气通于鼻。鼻和则知 
香臭矣。肝气通于目。目和则知白黑矣。脾气通于口。口和则知谷味矣。心气通于舌。舌和则知五味矣。肾气通于耳。 
耳和则知五音矣。 
杨曰。七窍者、五脏之门户。脏气平调。则门户和利矣。 
五脏不和。则九窍不通。 
杨曰。五脏失和于内,九窍壅塞于外也。今上有七窍而云九者。二窍幽隐。所以不言。肾气上通于耳。下通于二阴。 
故云九窍也。 
六腑不和。则留结为痈。 
丁曰。不和者、为腑与脏不和者。邪气不得外泄。则害其九窍。六腑不得内通。则留结为痈。凡人脏腑阴阳和。即 
如水之流不得息也。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周而复始也。杨曰。六腑、阳气也。阳气不和。则结痈肿之属。故云为痈也。 
邪乘气来。先游于腑也。 
邪在六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脉盛矣。邪在五脏。则阴脉不和。阴脉不和。则血留 
之。血留之。则阴脉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故曰格。阳气太盛。则阴气不得相营也。故曰关。阴阳俱盛。 
不得相营也。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其命而死矣。 
丁曰。内外不相济。是为关格。故知死矣。杨曰。人之所有者。气与血也。气为阳。血为阴。阴阳俱盛。或俱虚。 
或更盛。或更虚。皆为病也。 
经言气独行于五脏。不营于六腑者。何也。然气之所行也。如水之流不得息也。故阴脉营于五脏。阳脉营于六腑。 
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不覆溢。人气内温于脏腑。外濡于腠理。 
丁曰。诸阴不足。阳入乘之。为覆。诸阳不足。阴出乘之。为溢也。此者是气之独行也。杨曰。覆溢者。谓上鱼入 
尺也。若不如此。当行不止。故云终而复始焉。 

卷之三
脏腑度数第六(凡十首)
属性:三十八难曰。脏唯有五腑独有六者。何也。然。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 
其经属手少阳。此外腑也。故言腑有六焉。 
丁曰。其言五脏六腑者。谓五脏应地之五行。其六腑应天之六气。其言天之六气。谓三焦为相火。属手少阳。故言 
腑独有六也。杨曰。三焦无内腑。惟有经脉名手少阳。故曰。外腑也。 
三十九难曰。经言腑有五。脏有六者。何也。然。六腑者。正有五腑也。然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脏也。其左 
为肾。右为命门。命门者。谓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故言脏有六也。腑有五者。何也。 
然。五脏各一腑。三焦亦是一腑。然不属于五脏。故言腑有五焉。 
丁曰。五脏正有五腑。今曰三焦。是为一腑。配心包络为脏。即脏腑皆有六焉。其二经俱是相火。相行君命。故曰 
命门也。杨曰。五脏六腑皆五。有五六之数。或俱五。或俱六。或一五。或一六。并应天地之数也。若以正脏腑言之。 
则脏腑俱有五也。脏五以应地之五岳。腑五以应天之五星。若以俱六言之、则脏六以应六律。腑六以应干数。若以脏五 
腑六言之。则脏五以应五行。腑六以法六气。若以腑五脏六言之。则脏六以法六阴。腑五以法五常。所以脏腑俱五者。 
手心主非脏。三焦非腑也。脏腑俱六者。合手心主及三焦也。其余例可知也。虞曰。天以六气司下。地以五行奉上。天 
地交泰。五六之数而成也。人法三才。所以脏腑以法五六之数。谓人头圆象天。足方象地。以脏腑五六之数以象人。则 
三才备矣。十一之数。相因而成。故不离于五六也。汉书云。五六乃天地之中数也。 


卷之四
属性:四十难曰。经言肝主色。 
虞曰。肝、木也。木之华萼。敷布五色。故主色也。 
心主臭。 
虞曰。心火也。火之化物。五臭出焉。是故五臭心独主之也。 
脾主味。 
虞曰。脾、土也。土甘。甘受味。故主味。礼云。甘受和味。此义也。 
肺主声。 
虞曰。肺金也。金击之有声。故五音皆出于肺也。 
肾主液。 
虞曰。肾、水也。水流湿。主液也。 
鼻者肺之候。而反知香臭。耳者、肾之候。而反闻声。其意何也。然。肺者、西方金也。金生于巳。巳者、南方火 
也。火者心。心主臭。故令鼻知香臭。肾者北方水也。水生于申。申者、西方金。金者肺。肺主声。故令耳闻声。 
杨曰。五行有相因成事。有当体成事者。至如肺肾二脏。相因成也。其余三脏。自成之也。 
四十一难曰。肝独有两叶。以何应也。然。肝者、东方木也。木者、春也。 
虞曰。在五常木法春。应仁。故云木者春也。人之仁发用也。 
万物始生。其尚幼小。 
虞曰。肝、木足厥阴。配胆木足少阳。少阳之至。乍大乍小。乍短乍长。故云幼少。 
意无所亲。 
虞曰。木者、应春法仁。施恩无求报。不以亲而施化育。故曰意无所亲。 
去太阴尚近。 
虞曰。十二经相注。足厥阴还复注手太阴。故曰。去太阴尚近也。 
离太阳不远。 
虞曰。本经言足厥阴少阳木。生手太阳少阴火。故云离太阳不远。则此义也。 
犹有两心。 
虞曰。犹如也。如有两心者。谓注于太阴。有畏金之心。生于太阳。有生火之心。故云犹有两心。 
故有两叶。亦应木叶也。 
杨曰。肝者据大叶言之。则是两叶也。若据小叶言之。则多叶矣。解在后章。丁曰。经言肝者、东方木也。应春万 
物之所生。其尚幼小。然始生者。非长生也。谓木初受气。是言幼少也。意无所亲者。谓以失其父未识其母。故曰意无 
所亲也。去太阴尚近太阴是七月。木始受气。离太阳不远也。太阳是六月。故言离太阳不远也。犹有两心者。为离太阳 
恋太阴。有此离恋。故言两心也。所以肝有两叶。以应木叶也。 
四十二难曰。人肠胃长短。受水谷多少。各几何。然。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 
其中常留谷二斗。水一斗五升。 
杨曰。凡人食入于口而聚于胃。故经云。胃者、水谷之海。胃中谷熟。则传入小肠也。 
小肠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受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太半。 
杨曰。小肠受胃之谷。而传入于大肠。分谷三分有二为太半。有一为少半。 
回肠大四寸。径一寸半。长二丈一尺。受谷一斗。水七升半。 
杨曰。回肠者、大肠也。受小肠之谷。而传入于广肠焉。虞曰。水谷自胃有三斗五升。传入小肠。则谷剩四升。水 
少八升六合合之少半。又传入大肠。水谷之数。比之在胃各减一半。至此则水分入膀胱。谷传入肛门也。 
广肠大八寸。径二寸半。(按下文云。径二寸大半。以围三径一约之。其数正合。此处脱大字。)长二尺八寸。受谷 
九升三合八分合之一。 
杨曰。广肠者。 肠也。一名肛门。受大肠之谷而传出。 
故肠胃凡长五丈八尺四寸。合受水谷八斗七升六合八分合之一(按此数误。根据上文计之。当云九斗二升一合又二十 
四分合之十九。)此肠胃长短受水谷之数也。 
杨曰。据甲乙经言。肠胃凡长六丈四寸四分。所以与此不同者。甲乙经从口至 肠而数之。故长。此经从胃至肠 
而数之。故短。亦所以互相发明。非有谬也。 
肝重四斤四两。(按别本并作二斤四两。惟史记正义引作四斤四两。与此合。)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 
虞曰。肝足厥阴。配足少阳。少阳之次数于七。故有七叶。 
主藏魂。 
虞曰。魂者、神气之辅弼也。杨曰。肝者、干也。于五行为木。故其体状有枝干也。(按原本。其下衍于字。根据史记 
正义引此文删。)肝神七人。老子名曰明堂宫、兰台府。从官三千六百人。又云肝神。六童子。三女人。又肝神名盖蓝。 
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杨曰。心、纤也。(按原本。纤误作识。根据史记正义引此文改。下同。)言所识纤微。(按原本所下衍以字。根据史记正 
义引此文删。)无物不贯也。又云。心、任也。言能任物也。其神九人。太尉公名绛宫大始。南极老人元先之身。(按史 
记正义引此文元先作员光。)其从官三千六百人。又曰心为帝王。身之主也。心神又名 。虞曰。神者、精气之化成也。 
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 
杨曰。脾、裨也。(按原本裨误作俾。根据史记正义引此文改。下同。)在胃之下。裨助胃气。主化水谷也。其神五人。 
玄光玉女子母。其从官三千六百人。其脾神又名俾俾。 
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 
虞曰。肺者、金之稽。兑之气。位居于酉。酉是八门。八叶之应。法于此也。 
主藏魄。 
杨曰。肺、勃也。言其气勃郁。(按史记正义引此下有故短二字。)也。其神八人。大和君名曰玉堂宫、尚书府。其 
从官三升六百人。又云。肺神十四。童子七。女子七。(按此字根据史记正义补。)肺神又名鸣鸠。虞曰。魄者、精气之匡 
辅也。 
肾有两枚。重一斤一两。主藏志。 
杨曰。肾、引也。肾属水。主引水气灌注诸脉也。其神六人。司徒。司宫、司命(按史记正义。宫作空。又司命下 
有司录。)司隶、校尉、廷尉卿。肾神又名 。虞曰。专意不移者志。 
胆在肝之短叶间。重三两三铢。盛精汁三合。 
杨曰。胆、敢也。言其人有胆气果敢也。(按史记正义引此句无其字。)其神五人。太一道君。居紫房宫中。其从官 
三千六百人。胆神又名灌灌。虞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胃重二斤二两。(按史记正义引作二斤十四两。)纡曲屈伸。长二尺六寸。大一尺五寸。径五寸。盛谷二斗。水一斗 
五升。 
杨曰。胃、围也。言围受食物也。其神十二人。五元之气谏议大夫。其胃神名且且。虞曰。胃为仓廪之官也。 
小肠重二斤十四两。长三丈二尺。广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左回叠积十六曲。盛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 
太半。 
杨曰。肠、畅也。言通畅胃气。去滓秽也。其神二人。元梁使者。小肠神又名洁洁。虞曰。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 
出焉。 
大肠重二斤十二两。长二丈一尺。广四寸。径一寸半。(按原本脱半字。根据史记正义引此句补。与前文合。)当齐右 
回十六曲。盛谷一斗。水七升半。 
杨曰。大肠、即回肠也。以其回曲。因以名之。其神二人。元梁使者。其神名涸涸。虞曰。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 
出焉。 
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盛溺九升九合。 
杨曰。膀、横也。胱、广也。言其体短而横广。又名胞。胞、 也。 者、空也。以需承水液焉。(史记正义引此文 
云。胞、虚空也。主以虚承水液。)今人多以两胁下及小腹两边为膀胱。深为谬也。虞曰。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口广二寸半。唇至齿长九分。齿以后至会厌。深三寸半。大容五合。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二寸半。 
杨曰。舌者、泄也。言可舒泄言语也。(按原本舒泄下有于字。根据史记正义删。)虞曰。唇者、声之扇。舌者、声之 
机。 
咽门重十两。广二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 
杨曰。咽、 也。言可以 物也。又谓之嗌。言气之流通 要之处也。咽为胃之系也。故经曰。咽主地气。胃为土。 
故云主地气也。 
喉咙重十二两。广二寸。长一尺二寸。九节。 
杨曰。喉咙空虚也。言其中空虚。可以通气息焉。即肺之系也。呼吸之道路。故经云。喉主天气。肺应天。故云主 
天气也。喉咙与咽并行。其实两异。而人多惑之。(按原本两作无。惑作感。并根据史记正义改正。) 
肛门重十二两。大八寸。径二寸大半。长二尺八寸。受谷九升二合八分合之一。 
杨曰。肛、 也。言其处似车 形。故曰肛门。即广肠也。又言 肠。丁曰。前肠胃径围。 
一尺五寸径五寸者、即是围三径一也。小肠径八分。大二寸四分则是也。今言二寸半。即分之少半。回肠径一寸半。即 
大四寸五分。今言大四寸。即少五分也。广肠径二寸半。即大七寸五分。今言八寸。即有剩五分也。其升斗寸尺者。先 
立其尺。然后造其升斗秤两。皆以同身寸之为法。以尺造斗。斗面阔一尺。底阔七寸。高四寸。俱浓三分。可容十升。 
凡以木此指节者。方一寸为两。十六两为斤。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