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北宋有坦克 >

第181部分

北宋有坦克-第181部分

小说: 北宋有坦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边给赵枢的说明书上还附带了一张拼音表,可以以读音来输入汉字。除了拼音外,这款卫星电话还带有手写功能,有一支手写笔可以在屏幕上写字,说明书上也有操作方法,以赵枢的聪明才智不至于学不会。

    没有等上太久,赵枢那边终于回短消息了。

    内容只有简单的几个字:“怎么合作?”

    怎么合作?

    李初之所以敢打赵枢的主意就因为赵枢有争夺皇位的野心。

    陆游的一篇《肃王与沈元用》已经将赵枢的性格从里到外都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把赵枢给卖了个干干净净。

    不是这篇《肃王与沈元用》,李初还不敢这么彻彻底底撕开窗户直接跟赵枢谈。

    既然赵枢有野心,想要争夺皇位,那么这个合作自然是建立在皇位的基础上了。

    李初又同施天逸商议了下,最后编辑了一条短信回了过去:“正朝纲,扶肃王!”

    赵枢是个聪明人,也正因为他是个聪明人所以能看明白这条短信的内容和含义。

    起义师,除****,正朝纲,这是麒麟军安身立命之本,无论何种理由,在还未掌控天下之前,谁也不能改变这条大方向。然则这口号乃是麒麟军自己喊的,并不得大家的认同认可。

    唯一认可的也就是民间的平头百姓而已。

    这群百姓能给李初的只有民心和士兵。

    但是百姓们的承认却不是正式,而且目前也就汝州四周知晓麒麟军,比如山东、江南那边知晓着甚少,即便是知道,除非麒麟军打到那边去,不然没有几个人冒着大危险跑来这边。

    虽说民为水,水可载舟。

    可是现在的麒麟军连条船都没有啊,没法名正言顺的利用其民心来。

    找赵枢,就是想通过赵枢这条关系拿到一个名正言顺的牌子出来。

    一是因为赵枢之前跟李初有过关系牵扯,二也因为赵枢也需要外来势力,三则其他的势力估计难以容下麒麟军,毕竟如今的麒麟军将口号指向的是****蔡京、童贯这些人,这朝中的众臣势必会反扑。

    李初却不相信这朝中就没有一个所谓的忠臣?

    就算没有忠臣,那么被蔡京、童贯等贼臣打压的臣子,跟他们不对付的臣子总应该有吧?

    只要有,那就足够了!

    只需要朝中有一个人能为麒麟军说话,这就等于给麒麟军安上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牌子,如此一来就更能方便麒麟军接下来的行事了,这也是李初去笼络种师道,去打西夏人的原因。

    就是要给天下人看,给天下人塑造出一个麒麟军是忠臣,是真心为了大宋好的形象。

    正朝纲这三个字,就是李初给赵枢交易的内容,需要赵枢办到的事。

    而扶肃王,则是李初答应给赵枢的报酬,这便是合作!

    这一次,赵枢回短信的时间更长了。

    长到李初跟施天逸都认为赵枢今天不会回复的时候,赵枢的短信来了。

    内容至于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善”。

    赵枢这是答应了。

    至于怎么让麒麟军名正言顺,赵枢作为一个聪明人肯定会有自己的办法的,这就不需要李初去担忧了。

    之后,赵枢又通过短信问了梁山军的事。

    跟施天逸讨论了一下,李初还是决定一五一十的告诉他。赵枢之所以这么问,估计大宋朝廷那边到现在还不知道梁山军为什么突然反叛的缘由,这个缘由不好好解释清楚的话,这对麒麟军正名也是一道阻拦。

    对外人而言,梁山军的分裂跟反叛,完全可以归结于宋江身上。

    宋江病逝,梁山军缺乏凝聚首领,再加上杨志跟李初有亲,大家就都随着杨志过来了。

    汴京,肃王府密室。

    赵枢看见这个理由后,嘴角抽了抽。

    直到这一刻,他才清楚这梁山军反叛的理由,只是这个理由也未免太……

    梁山军分裂后,大部都投向了麒麟军,余下的还有不少归乡的,剩下的那群人中大家也不傻,如今梁山军都分裂成这样了,那里还有人敢再回朝廷?

    要么选择回乡继续作土霸王,要么就带兵顺势占山为王。还有几个思来想去最后还是不如加入麒麟军,反正大多数兄弟在这边,多多少少也能有个照应。

    总之就没一个人选择返回汴京。

    而沿途跟西京派遣加入梁山军中的军队跟将领早在接触麒麟军的第一战中就损失了个干干净净。

    是已,朝廷那边至今还不知道梁山军为什么突然反叛。

    而前去吊孝过宋江的那个官员,也早已经被朱武给斩杀了。

    至于朝廷派遣在汝坟镇的细作,细作也没能探听出情况。

    两军交战,到处都是敌我士兵,那个细作敢在两军交战的时候去战场上打探情况?战场上发生了什么他们也不清楚,等到他们清楚的时候只看到梁山军大量的人马投向了麒麟军。

    这中间缘由?谁都不清楚,朝廷那边问起来这边也没一个准确的信息回复过去。

    知晓梁山军不是恶性故意倒向麒麟军后,赵枢算是松了一口气。

    只要梁山军不是故意借此去投麒麟军的,那么给麒麟军加一个牌子,这件事的难度将会降低不少。

    赵枢看向了这五个对讲机上。

    五个对讲机,给自己留下一个,还余下四个。

    这四个对讲机,该分配给那几位朝臣呢?

    ps:感谢书友sxsd007(我已经记不清打赏了多少次了,总之很多很多很多了。)、wallxhaoe、palzmx、乱世丨天意丶、窗口下的流氓、荀文若i、大龙_过江、爱均如梦、玫瑰么手、阿喜0723、muler、大龙_过江等书友的打赏支持,感谢感谢,灰常灰常灰常感谢!(未完待续。)

第三三零章:工匠

    时间,又是五天过去了。

    一切事情如火如荼的顺利进行着。十天的时间,以滍水军为主的士兵行走在襄城县、汝坟镇的各个小村落中,负责帮村民们进行华芯信息登记,等信息送到了信息中心,制成华芯后,士兵们还得将这些芯片又要亲自送到村民们手里。

    村官,村长、保长、里正这些李初信不过。

    后世太多村官欺压村民的例子了,更别提是这重要的华芯,要让官员们去发,指不定到时候他们会不会给村民呢,或者给的时候又必须要要好处,不给好处否则就不给。

    因为这华芯里面也涉及到一些养老优惠等等。

    虽然现在没有推出养老抚恤金之类的,但是对于一些高年或者失独的老人,麒麟军隔三差五的还是会送一些东西过去,除了这些需要让士兵亲自送过去外,余下还有其他的一些福利,一些能自己到镇子上领取的人就直接把福利下发到卡里了。

    再加上华芯发放必须把关严格,这些东西就不能经过村里的手。

    前后十天的时间,华芯的芯片数量已经下发出去了三十万个。

    如果按一户五口来算的话,目前麒麟军的人口,就单单汝州所占据的领地中就有五万户,这无万户是登记在册的,未登记在册的逃民也不在少数。无万户,也就是有二十五万人。再加上士兵们,这个实际总人口的数量远远比三十万高多了。

    三十万,只是完成了一半多点,还有大半的百姓和逃民没有上华芯。

    而在最近几月经常来往汝州跟其他地带的商人,在华芯出来后的第一时间也立即补办了并且拿到了一个临时华芯,至于普通的华芯,最少得要在这边从商开铺或者建立工厂之类的两年,并且从商两年内,每年被百姓投诉次数不少三十次,只有这样才能拿到普通的华芯。

    当然,如果你对汝坟镇有杰出贡献者,也可以直接就拿到普通华芯。

    医疗,李初也在大力推广,西医设备那套,现在他还不打算就直接开放,先把大家的心养好了,让这群医生都习惯了后这才后续逐渐的放出,但是这只是局限在大型医疗器械那重。

    如普通的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抽血器等等一些经常用到起辅助作用的小机械设备,如今在麒麟军中,一旦通过了正式的医生考核,麒麟军就会主动赠送一套,并且还赠送一个医药箱,可替可背。同时也加大了对医疗的监管力度,但凡没有通过正式考核成功的医生,一律贬为学徒。

    医学徒只能参与辅助,不得独自症病用药,不得私自给病人看病,如果是考究学习作用,必须得有正式医生在旁监督观察,除非有万不得已,突发意外情况下,周围又没有正式医生,医学徒这才有临时看病的权利,但是在开药用药,除非十万火急情况下,必须得有多个学徒或正式医生一致通过才能用方。

    这医生增加了许多,汝州四周的医者都赶到了这里来了,对此李初又额外出钱出物又新建了几座医院。

    上午,在汝坟镇广场上的招募工匠的广告又更新了一下,原本的十日后进行招募,现在改成了一个地址和方向指标。

    考虑到工匠这个职业在近十多年来的麒麟军中会非常的吃香,因此报名参加的人也多,汝坟镇广场作为一个公众设施,本先也是够大的。

    可如今看着这浩浩荡荡的从各乡村赶赴而来参加的百姓们,李初又不得不临时更换了应聘的场地,改到在汝坟镇外的西北一里外的空地上,还让麒麟军的士兵过来维护秩序。

    人,实在太多了。

    初略的看了一下,这来的人最少都有两万众。

    他还是低估了一个生活手艺对一辈子只会种田农民的诱惑,尤其还是这种非常吃香的工艺,这要学会了不仅是一辈子不愁吃穿无忧了,这手艺还能世世代代传下去。

    平日间哪些个有手艺的工匠们那个不是藏捏着的?去当学徒不仅没有工钱,更多的是还主动去付学费。

    如今麒麟军当学徒学技术不要钱就已经的让人激动了,还有工钱拿,几乎还有精力来学的人都来了。

    “大家别挤,都排好队,一个一个来,人人都有机会的,莫要慌乱,莫要乱!”

    李初开展扩音喇叭一个劲的呼喊着,麒麟军的士兵也纷纷出动,以刀兵交接分出一条条走廊,这才让这些激动的百姓们规规矩矩的排上了队。

    招募工匠,在达到本地人的一些资格要求后,再测试体能。

    年幼不满十六者不要,要不是古代男子成年早,十六就算成年了,李初都打算连十八岁以下的都不要。

    年过三十七者也不要。

    毕竟这些个需要工匠的都东西都特别消耗力气活,这年过四十这力气就渐渐的有些力不从心了。

    这也是这次来应招的人数太多了,李初这才临时又增加了两个规矩,并不是歧视。

    通过者,还有最后一项考验。

    根据工种不同,这劳作工具也不同,将各个工种的劳动工具放在通过者面前让他们自己选,看那个工具顺眼喜欢,就拿走那个,这一拿也代表了选择了未来学习的工种。

    这一点李初这边不会有任何人告诉他们的,跟他们说明白。

    因为两个字,缘分!

    这就跟孩子一岁时抓阄是一个道理,毕竟大家还是成年人,这选择方面就更加的确定是自己所看好,顺眼的。如此一来尽量最大化去切合每个人的天赋方向。

    招募会从早开始到天黑,今天这一次这才算成功。

    所有通过者,其华芯内自动会加载一个数据,明日一早到各自的工地去报道就好,反正有华芯数据在,也不怕被人冒名顶替的事。

    只是,这批工匠成长起来的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啊。

    对此,李初也是不遗余力的定制各种相关的材料给大家练手学习,尽早的将这几门技术学会。

    鲁管、鲁末那边有李初的吩咐在,也会尽力的去教会这群人。

    需要,不过是一个成长的时间。

    (未完待续。)

第三三一章:科举危机

    “不知主公可曾知道今年是何年?”

    施天逸急匆匆的跑来问李初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反倒却把李初给难住了。

    何年?

    宣和二年啊。

    施天逸作为一个读书人,作为一个文臣,这东西比自己还要更清楚才是啊,难道还是后世的公元xxxx年不成?至于是公元那一年李初也不太清楚,记得大概在111?前后吧,为此李初又特意花了500个定制币进行了度娘查询,得到结果为宣和二年对应的是公元1120年。

    而靖康之难则是1126年开始。

    还有五年多的时间。

    李初总不至于跟施天逸说是1120年吧?这个说法是后世的叫法,他一个宋朝人怎么会知道这个,可是施天逸问李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