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醉枕香江 >

第666部分

醉枕香江-第666部分

小说: 醉枕香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地毯上,床上是赤。身拥抱着睡在一起的林宥伦和缊碧霞。
当林宥伦穿戴整齐打着哈欠从别墅里走出来的时候,一辆黑色的轿车已经在门口等他,而在他穿过花园的时候,身穿透明睡衣的缊碧霞从后面追上了上来。
“这就要走了?”一脸娇嗔、妩媚的样子把身子挂在了林宥伦脖子上。
林宥伦拍了拍缊碧霞的脸蛋,柔声说道:“早上还有些事要到公司处理,过段时间里再来陪你!”
两人在深吻中告别,最后缊碧霞看着林宥伦上车,这才转身回屋。
昨夜折腾了一宿,缊碧霞正准备回去补一个美容觉,可上楼回卧室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张栢芝房间的门没有关。
印象中张栢芝可没有早起的习惯,见到她房门没有关,缊碧霞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个可能。
张栢芝一夜都没怎么睡好,醒得也特别早,刚准备起床到外面看一看情况。门外却突然传来了传来一阵脚步声,吓得她赶紧又把眼睛闭上,装作熟睡的样子。
果然两秒钟之后,房门就被轻轻推开。
穿着睡衣的缊碧霞看了一眼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张栢芝。眼中不禁浮现出些许的疑惑。
正当缊碧霞迟疑着要不要走过去确认一下张栢芝是否真的还没有睡醒,躺在床上的张栢芝却已经憋不住了,猛地一下掀开被子从床上坐了起来。
缊碧霞被突然坐起来的张栢芝吓一条,手捂着胸口拍了拍。
“你已经醒了?”
“有什么事吗?”
张栢芝顾左右而言他,试图转移话题。
“没有啊,就是看你房门开着,所以过来看一下,还以为你已经起床了。”
缊碧霞看了张栢芝一眼,发现她目光有些闪躲。
“林先生昨晚留在你房间过夜了?”张栢芝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
缊碧霞立刻警惕了起来,“你问这个干什么?”
“没什么。我继续睡觉了。”
张栢芝自觉语失,赶紧躺下盖上被子,同时也把身子转朝背对着缊碧霞的方向,以此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缊碧霞却不打算这么算了,坐过来坐在床边。质问张栢芝说:“老实交代,昨晚你是不是在我房间外偷听了?”
“没有!”张栢芝急急忙忙否认了一句,可眼中慌乱的神情却把她给出卖了。
缊碧霞没好气地瞪了张栢芝一眼,心里感觉又好气又好笑。
没等她开口,张栢芝却抢先解释说:“昨晚我睡不着,本来是想去找你谈心的,可是到了门口我就知道你和林先生正在里面那个。然后我就回来了,真的什么也没听到!”
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见张栢芝的表情不似作伪,缊碧霞也没有再追究的意思
“你怎么突然想起要和我谈心?”
“我就是想问一下你昨天我在首映式上的表现怎么样,谁知道……”张栢芝看了缊碧霞一眼,没有再接着往下说。
“我觉得还好啊。很多新人第一次都没有你这样的表现,我觉得你已经很不错了。”
“真的吗?”张栢芝抬头看着缊碧霞,眼中还是有些怀疑。
“你不相信的话,我们打一个赌好了,今天的报纸上肯定会有关于昨晚首映式的新闻报道。肯定会有提到你,你看他们会不会挑你毛病?”
缊碧霞这么说倒是让张栢芝安心了不少,当然她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报纸上的相关报道都不一定会提到张栢芝,更不要说对她昨晚的表现做出任何的评价。
夹杂在《勇敢者的游戏》众多的明星主演中,张栢芝一个新人真的很难会被媒体注意到,缊碧霞可不相信媒体会那么好心帮新出道的演员免费做宣传。
解决了这桩心事,张栢芝跟着却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对了,昨晚你那件礼服可以借我穿一穿吗?”
张栢芝对缊碧霞在首映式上抢尽风头的那件性感礼服念念不忘,尽管两人身材尺寸并不一样,但她还是提出想要试穿一次的愿望。
“那件礼服啊……”缊碧霞眼中怪异的神色一闪而过,“昨晚回来的时候不小心被我弄脏,今天我正准备让人拿去洗,等洗干净送回来再让你试穿好了。”
张栢芝对缊碧霞的说法有些怀疑,但缊碧霞都这么说了,她也不好再坚持。
见张栢芝不再提这件事,缊碧霞顿时松了一口气。
那件礼服并不是弄脏了,而是在昨晚再床上被林宥伦给扯坏了,原因有些让人难以启齿,所以缊碧霞就编了一个其他的借口。
——
在去公司的路上,林宥伦一边翻看着需要他做批复的文件,一边听林智玲作汇报。
“《明报》总编董千里先生预约了你九点到十点的时间,说是要介绍以为从大陆那边的作者给你认识。”
黑色的笔记本摊开放在林智玲双腿之间,上面记录了今天林宥伦所有的日程安排。
“大陆来的作者?”
林宥伦放下手里正在看的一份文件,有些迟疑地看向副驾驶座上的林智玲。
“董老说那位大陆作者想通过《明报》集团这边来帮忙出版他们的一本新书,然后他那边拿不定主意,所以才把人带来和你直接谈。”
 第1010章 禁书(下)
董千里是金镛时代就留下来的元老,林宥伦接手《明报》之后也给与董千里充分的信任,甚至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他在《明报》的地位都不为过。
董千里也确实没有辜负金镛和林宥伦前后两位老板的信任,将《明报》管理得井井有条。
这一点当然也体现出金镛和邵毅夫的区别,金镛将《明报》集团转给林宥伦,是将一份事业交到他手上,留下的人手也是尽心尽力的辅佐;而邵毅夫将无线出售给林宥伦只能算是一次正常的商业行为,所以林宥伦接手后得费一番工夫才能完全掌控整个公司。
林宥伦平时很少主动过问《明报》方面的事务,董千里也知道林宥伦诸事繁忙,所以不是遇到特殊情况,他一般都不会将事情推到林宥伦这边。
正因为如此,林宥伦才对董千里带来的这位大陆作者感到好奇,他记得董千里上一次因为出版方面的事情找上他,还是因为市面上出现了一本打着《昆仑》名号的伪作,最后这件事居然追查到了还未成名的黄易头上。
林宥伦没有追究黄易写《昆仑》伪作的行为,这让黄易十分感激,如今他出版的所有小说都是《明报》集团出版社负责发行,不得不说就有当年林宥伦结下的“善缘”在里面。
有黄易的例子在前,这一次林宥伦对董千里带来的那位大陆作者自然也充满了期待。
——
林宥伦还没有到公司,董千里已经带着那位大陆作者提前等在了那边,所以林宥伦还没有进办公室就见到了来人——一个带着眼镜,留着寸头,长相略显忠厚的中年男子。
尽管没有和自己印象中所熟知的任何一个大陆知名作家对上号,但林宥伦却没有丝毫轻视对方的意思,有一句话叫做人不可貌相,用在作家这个圈子里特别合适。
很多其貌不扬的家伙,说出他写过的作品。甚至可能会吓人一跳。
“还没有请教这位先生的尊姓大名。”
握手之后,对方大概是因为紧张所以忘了自我介绍,所以林宥伦只要主动问起这事。
“免贵姓张,张晓波!”
林宥伦表面上不动声色的微笑颔首。心中却升起了一丝疑惑。
这个名字听起来毫无印象,难道真是一个无名小卒?
按下心头的疑惑,林宥伦伸手请张晓波和董千里进办公室,同时吩咐林智玲准备三杯咖啡。
“清茶就好了,咖啡这东西我喝不太习惯。”
张晓波扶了扶眼镜,说出一句让林宥伦有些意外的话。
在这种彼此都很陌生的见面氛围下,一般都是客随主便的,而对方居然这么直接地提出来,心眼小一点的人可能都会觉得对方对自己不够尊重。
当然林宥伦不是这样的人,而且他也知道很多作家都不能以常理来对待。只要有真才实学,性格“疏狂”一点也不是难以让人接受。
张晓波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倒是董千里有些担心地看着林宥伦,见他表情没有什么变化,这才放下心来。
“那就给张先生准备一杯清茶好了。”林宥伦转头对林智玲吩咐了一句。微笑着请两人进了办公室。
主客落座之后,董千里立刻就向林宥伦介绍起张晓波的来历。
“张先生是80年代大陆第三代诗歌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上。海‘城市诗派’的旗手,曾经写过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
“原来张先生是一位诗人,失敬失敬!”
林宥伦端着咖啡,笑着对张晓波点点头。
大陆80年代确实出了不少诗人,不过真正让人记住名字的却不多。林宥伦比较熟悉的是海子和顾城那几个人,至于张晓波和“城市诗派”他都还是第一次听说。
“不敢当,80年代那时候我确实立志做一个诗人,不过现在我却只想做一个像林先生您这样带有文化气质的商人。”
张晓波说话不紧不慢,并没有一般文人那种桀骜,这倒是很符合他对自己身份的定位。
董千里跟着补充了一句:“张先生现在是一位书商。”
林宥伦这才恍然大悟。难怪他都没有听过张晓波的名字,原来这人已经转行做出版了。
“在我那个时代,一些优秀的诗人和小说家,穷尽毕生之经历,只不过是为了无限接近文学的真理。而我不是,我竭尽所能地努力,似乎只是为了离真理更远,或者说在我的小说中,我已经把真理扭曲得近乎青面獠牙,所以有人说我荒诞,更把我称作是‘中国的卡夫卡’,其实我和卡夫卡是截然不同的,卡夫卡的荒诞是为了接近那预设中的真理,而为了‘深知’和‘穷尽’;而我全部的努力都是为了摧毁自己最初预设的真理,是在深陷中远离。”
张晓波在说起这个话题时候有些自嘲的意味,不被主流所认可,也正是他选择转行做出版的原因之一。
“这是我参与编撰的一本书,在大陆那边出版遇到了一些阻力,所以我想先在香港这边发行试试看。”张晓波说着就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叠书稿,双手递给林宥伦面前。
在来香港之前,张晓波就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合作目标应该要符合那些条件——在香港要有足够的影响力,同时对大陆也不带太多偏见,这些条件就只有林宥伦名下的《明报》集团完全符合。
一开始接触张晓波这份书稿的只是《明报》出版社的一位负责人,因为被其中的很多惊世之语所吸引,书稿很快被送到了董千里手上。
董千里对这份书稿里提到的一些激进的观点并不是很认同,但为了慎重起见,他还是把张晓波和书稿一起带来,让林宥伦来做决定。
“这是一份诗歌集?”
林宥伦并不知道这些,从张晓波的身份下意识地就想到这种可能,但张晓波却摇了摇头。
“不是诗歌集,而是一本评论政治的杂文集。”
诗歌和政治在林宥伦看来根本就是两个向度的东西,张晓波如果说这是一本通俗小说。甚至养生保健食谱这一类的工具书林宥伦都不会有现在这么惊讶。
张晓波一个诗人出身的人,却偏偏写了一部评论政治的著述,这多少给林宥伦一种不太靠谱的感觉。
当然人是董千里推荐过来的,林宥伦当然不会就这样轻易的下结论。所以他翻开了那份书稿,引入眼帘的标题却让他愣住了。
《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
这标题怎么看着这么眼熟,仿佛在哪里见过一样。
林宥伦并不知道,他这么一皱眉,却给张晓波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张晓波很清楚他这本书里写的是什么,也清楚对于林宥伦如果出版这本书可能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他心里对这趟香港之行能不能实现既定目标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把握的。
就在张晓波惊疑不定的时候,林宥伦却已经想起了这本书的出处,因为在他印象中,《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只是这本书的一个副标题。这本书还应该有一个更出名的主标题。
带着这样的认识,林宥伦继续往下看去,很快就印证了心中的猜测。
大约十多分钟后,林宥伦合上了手里的书稿。
张晓波见状,心想着完了。林宥伦才看了这么一会儿就停下来,显然对出版这本书不会有态度的兴趣。
但是林宥伦的反应却出乎了张晓波的意料。
“张先生,你这份书稿很有意思,给我两天时间,我会把它认真的看完,届时我一定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
事情陡然之间峰回路转,张晓波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虽然林宥伦没有立刻就答应,不过看他的态度,至少让张晓波看到了几分希望。
从林宥伦办公室离开的张晓波,心情带着一点点小激动,但是留在办公室里的董千里却显得有些担忧。
张晓波一离开,他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林先生。你真打算出版这本书?”
“董老觉得这书写得不行?”
“有些观点是不错,但是太过激进了,而且险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占了上风,对问题缺乏一些理性的认识和思考,而且……”董千里看了林宥伦一眼。见他没有任何表态,这才放心地继续说道:“这样一本带着浓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