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公子风流 >

第331部分

公子风流-第331部分

小说: 公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二章送到,恳求月票,月票不给力啊,哎。(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四章:伏法

    朱高炽出班,道:“父皇,王安此人,看似良善,实则却是包藏祸心,父皇的本意,是创东缉事厂,稽查不法之事,可是王安名曰稽查,却打着宫中名义,四处敛财,敲诈勒索,京师商户,怨声载道,此后王安非但不知收敛,更是胆大包天,制造冤狱,剥皮敲骨,欺凌百姓,朝野上下,人人侧目,却碍于他的权势,不敢声张,人人将其畏之如虎,此人……十恶不赦,虽掌东厂不久,所触的罪状,却是罄竹难书,此事儿臣本想上奏,无奈何却怕这王安日夜伴驾御前,若惹恼此人,儿臣害怕此人间我父子之情,是以敢怒而不敢言。不曾料想,今日他构陷郝风楼,颠倒是非于如此,儿臣斗胆,只好畅所欲言,恳请父皇严惩此恶贼,正本清源,还海防侯一个公道。”

    这番话,掷地有声,却无疑是东宫这边,彻底的给王安定了性。

    今日王安若是不死,东宫这边,怕也没面目做人了,以太子的谨慎,没有十足的把握,是绝无可能做出如此举动,可能性只有一个,王安已经成了半个死人,而太子要做的,就是临门一脚,送他一程。

    一方面,给大臣们一个交代,东厂近来,惹得满朝文武人人自危,而太子殿下补上这最后一刀,正好从中博取名望,与此同时,在母后那边,也有个交代。

    这便是一箭双雕,对朱高炽来说。他看准了时机,除了动动嘴皮子,并没有任何损失。可是从中得到的,却是不少。

    再加上平时,坊间多有流言,说是太子和海防侯不睦,这事儿,终究显得他太子心胸狭隘,不能容人。而今日,也算是给那流言,做一个‘澄清’。

    太子一经出马。便宛如在粼粼春水之中投下巨石,顿时引起轩然大波,立即让这奉天殿不再平静。

    太子殿下乃是储君,多少人的身家性命。都托付在这殿下身上。又有多少人,巴望着能攀附上这棵未来的大树,更何况,汉王调去了大同,宫中的信号已经十分明显,太子殿下将来克继大统,已经毫无悬念,太子殿下的身份是最尴尬的。一般情况下,朝中的政务。太子极少表态,原因无他,一是少说少错,多说多错,任何一点错误,都不是朱高炽所能承受。而另一方面,当今天子,是个极为强势之人,太子哪里敢显露自己的锋芒。

    而在今日,太子殿下十分罕见的站出来表态,这个时候,不再把握机会,向太子殿下证明自己的立场,还等到什么时候?

    解缙已是出班,朗声道:“陛下,东厂之罪,人尽所知,微臣举罪状有三,恳请陛下明鉴,其一,王安有义子数人,尽都市井无赖之辈,并未进入行伍之中,却冒以军功得谋职位,王安委他们亲军之职,这几人仗着王安的势力,在京师之中行为多有不检,以至人人侧目,却是敢怒不敢言;其二:王安自任东厂掌印,命人赴北通州哄抬棉布价格,中饱私囊,祸乱地方。其三,任用私人掌控京师各家商户,以私废公,欺君妄上……”

    “陛下……微臣有事要奏……东厂……”

    “陛下……”

    一下子,那些个沉默之人,俱都跳了出来。

    ……………………………………………………………………………………………………………………………………………………………………………………………………………………………………

    王安吓得面如土色,不曾想,自己的人缘坏到这个境地,尤其是太子殿下,自己待他,可不曾有什么怠慢之处,甚至可以说,自己就差卖身投靠了。只是可惜,太子殿下顾忌自己的恶名,怕被人说是结交小人,信重阉人,甚至还忌惮天子对他产生什么怀疑,遂一直和王安保持着距离。

    可是王安可没得罪过太子啊,王安万万想不到,这个时候,对自己痛下杀手的,居然是太子。

    他一下子瘫坐在地,听着无数人陈述着自己的罪状,仿佛一下子,自己成了天下最大奸大恶之人。

    完了……什么都完了。

    身处在这是非圈子里,王安即便是再蠢,也知道眼下意味着什么,墙倒众人推,每一个,都在落井下石,一块块大石砸在王安的头上,很痛,很痛!

    遥想当年,自己在北平王府当差,不敢有丝毫的马虎,一步步走来,如履薄冰,好不容易,熬出了头,成为京师之中,有数的人物,可是万万不曾想到,事到如今,却成了过街老鼠。

    刚刚到手的富贵荣华,转眼之间,便成了过眼云烟,王安脑中空白,几乎要昏厥过去。

    朱棣抚案,其实方才发生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每一个人在殿中的表现,都一览无余。

    朱棣的沉眉,心知该是他做最后裁决了,不过这件御审,他所表现出来的超脱态度,是在有点儿耐人寻味。

    朱棣食指往御案一按,旋即道:“周爱卿,既然已经水落石出,你来说说,如何处置。”

    这周爱卿,乃是大理寺卿周汝,周汝熟知刑狱,因此听到陛下相询,倒也是气定神闲,出班道:“微臣窃以为,王安诬告郝风楼,身为东厂掌印太监,厂卫之争,亦有责任,且不思悔改,更有大臣弹劾他诸多不法之事,其罪可谓不小,理应将其交由法司,核实他的罪行,再明正典刑,以安人心。”

    王安听到这话,已是知道,自己彻底完了,整个奉天殿里,谁经得住法司勘查,用不了多久,便不知有多少罪名出来,况且又是太子殿下亲自带头弹劾,即便是自己的几个徒子徒孙真肯为他奔走,又有谁肯高抬贵手,这一下,是真正彻底完了,他几乎可以想象,数月之后,一沓沓详实的黑材料送到君前,无数的罪状,俱都出现在天子眼前,天子震怒,自己死无葬身之地的场景。

    那周汝捋着须,晃了晃脑袋,眼睛落在郝风楼身上,才慢悠悠的道:“郝风楼暂代锦衣卫,厂卫之争中,锦衣卫的责任亦是无可推卸,幸赖郝同知虽铸下大错,终究还有悔改之心,孑身前往东厂,自请发落便是明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再加上郝风楼亦蒙受王安构陷,理应从轻发落为宜,微臣斗胆,窃以为应当罚俸半年,以儆效尤。”

    周汝是个老油条,一个重拿,另一边轻放,王安当然是要严惩,这叫以安天下人心,至于郝风楼,一个罚俸半年,看上去倒也不轻。

    对于那些穷京官来说,倒还真是如此,京师里的官儿多,有油水的却是少数,绝大多数,官职看上去骇人,实则平日里冰敬碳敬,却是绝对没有他们份的,这些人所靠的,无非就是那么点儿俸禄,太祖皇帝是个变态,对于官吏,素来苛刻,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官员的俸禄,实在微薄,看上去似乎足以养个殷实人家,偏偏作为官老爷,逢年过节,总要和同僚迎来往送,出入则少不了车轿,门房那儿,为防有人拜访,更要养着个门房,君子远庖厨,厨子也是必须得有的,有了厨子,更不免得有一个婆子伺候女眷,这一来二去,若是家中殷实的倒是可以靠家中接济度日,可是遇到家中贫瘠的,本来日子就过的苦巴巴,再来个罚俸,一家老小,就真要喝西北风了。

    可是郝风楼不同,罚俸半年,连挠痒痒都不算,无关痛痒,郝家随便一个进项,就足够郝风楼逍遥一世,莫说是罚俸半年,便是罚俸一辈子,亦是不足挂齿。

    朱棣听罢,似乎觉得还算满意,脸上掠过一丝肃杀之气:“今日之事,就此作罢,一切,都遵照周爱卿的谏言办理,命有司缉拿王安,郝风楼鼓动锦衣卫滋事,本欲严惩,只是他既有悔过之心,朕本意,是让他再多吃一些苦头,奈何周爱卿既已论刑,朕也唯有如此。望诸卿以此二人为戒,再有公报私怨之事,朕更不轻饶。

    众臣纷纷高呼万岁,今日的廷审,自然也就结束,只是结果,却是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之外,闹出这么大的事,谁也不曾料到郝风楼能够全身而退,也更不曾想到,王安这状告之人的罪责如此之重,更让人思量的是,太子突然出面为郝风楼开脱,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遐想万千,更使人不禁心底里琢磨,这太子殿下,到底卖的是什么关子,又甚或是什么原因,一时化解了太子和郝风楼之间的宿怨。

    ……………………………………………………………………………………………………………………………………………………………………………………………………

    第一章送到,双倍月票最后一天半,求月票,恳请支持。(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五章:胜者为王

    种种内情,岂是外人能窥测全貌。

    大家只是凭着一些蛛丝马迹,猜测着种种可能。

    不过有一点却是千真万确,那便是郝风楼胜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东厂……已经完了。失去了王安,东厂即便是委托了再多的特权,也已形同虚设,即便是天子任命一个有足够资历的太监担任掌印,这厂卫之间此消彼长,十年之内,东厂也不可能和锦衣卫并驾齐驱。

    今日能整死王安,明日未尝不可以整死你,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心生畏惧,让人如利剑悬在头顶。

    王安如死狗一般拖了出去,朱棣显是有些乏了,自是宣布退朝,退出奉天殿,小憩去了。

    太子朱高炽面带笑容,在万众瞩目之中,率先离开。

    他没有和郝风楼说一句话,也没有与人寒喧,只是一瘸一拐的离开,仿佛方才的慷慨激昂,都不曾发生,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解缙自是随之而去。倒是杨士奇,在经过郝风楼的时候,不免朝郝风楼微笑。

    这微笑并没有带着善意,也不曾有几分示好,有的,只是几许欣赏。

    对于杨士奇这样的人来说,这世上的聪明人委实不多,身在高处,总是用怜悯和同情的目光去俯瞰那芸芸众生,看那庸碌之态,实在寂寞。

    能在这麻木的人群之中,发现一个聪明人,亦是一件快事。

    所以杨士奇那意味深长的笑容显得格外的明媚。纯粹带着一种掩饰不住的欣赏。

    或许此时他心里在推演,假若他是郝风楼,会如何咸鱼翻身。而得出的结论,许是和郝风楼并无二致,世上的蠢事中是气象万千,搬石头砸自己脚的人,也各现丑态,可是聪明的头脑,却总是不谋而合。

    郝风楼自是抿嘴笑了笑。算作是回礼,他没有自作多情到认为杨士奇是对他示好,从那狡黠的目光中。郝风楼读懂了那么一丝意味,他眨眨眼,不禁哑然失笑。

    整人的感觉,真好!

    郝风楼禁不住想伸个懒腰。却还是忍住。迈着方步,学着那些个大臣,徐步而去。

    …………………………………………………………………………………………………………………………………………………………………………………………………………………………

    坤宁宫里素来是灯火通明,即便是在白日,在这大殿之中,一盏盏宫灯亮起,亦是亮如白昼。

    宫中的几个小公主,此时都在嬷嬷的督导之下。学着女红,几个稚嫩的小家伙在皇后面前。倒是学的极认真,有板有眼,只是一个胖乎乎的小家伙,却显得有一些不安分,她的眼眸左顾右盼,小眼睛总是偷偷去瞧檀木盘龙灯架上的长明灯,灯火跳跃,她瞧得入神。

    徐皇后在一旁倚着,自是瞧见了她的小动作,于是轻声咳嗽,小家伙一听,顿时直起身板,再不敢造次了。

    徐皇后喜欢孩子,她的孩子,如今都已长大了,展翅高飞,各有际遇,宫中多寂寞,便免不了让各院的嫔妃们领着这些女孩儿来玩,终究不是亲生的,这些小贵人们心里不免对徐皇后有几分畏惧,徐皇后顺势,也就成了‘严母’。

    不过今日,徐皇后显得有点儿心神不宁,一大清早,对着琳琅满目的早膳便有点儿心不在焉,清早梳头,亦是连问了时辰。

    如今半卧于此,身后的两个宫娥打着团扇,虽有徐徐清风,徐皇后却不免焦躁。

    伴驾当值的太监刘喜,自是晓得徐皇后的心思,只是现在奉天殿还没有消息,他也只好舔着嘴,站在一旁躬身站着,不好说什么。

    几个年长一些公主,画了画儿来,宫娥们呈上,给徐皇后观看,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