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公子风流 >

第522部分

公子风流-第522部分

小说: 公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财富的急剧增多,自然而然导致这些人变得不安份起来,他们明明拥有比王室和顶级豪门的财富,可是偏偏,即便是一个寻常的官员,都可肆意刁难,一个贵族,便可让他们焦头烂额。

    资政局的模式给予了他们曙光,很明显,心动之人不在少数,马六甲的商贾率先有了动作更牵动了他们的心,许多人都在暗中猜测事情的结局,而柔佛之事随时可能打破整个柔佛的平衡。

    柔佛国王对于这位杨书生,倒是给足了面子,人还没到,便有二十头大象组成的迎接仪队出来,文武百官在苏丹的带领下,将杨名时迎入王城。

    紧接着,便是不断的饮宴,宾主尽欢。

    对于柔佛国国王的试探,杨名时这个时候倒是不像是书呆子了,只是说待查清了事情真相,再给一个交代。

    另一边的资政局份子却有些急了,这位杨先生被里三重外三重的保护起来,难以接触,一些激进份子已经变得不安分起来,新山里头亦有不少资政局的拥蹙者,到了四月十五这一日,就在雨季来临,滂沱大雨淅淅沥沥时,一场风暴却已降临。

    …………………………………………………………………………………………………………………………………………………………………………………………………………………………………………………………………………

    靠着苏丹王宫,是一处开阔地,这里本是柔佛处决重犯的所在,可是在今日,一个个穿着蓑衣的人出现了,陈情的队伍越来越多,足有数千,乌压压的在这雨中聚在了一起。

    数千人并不算多,可是这里虽是王都,人口也并不多,不过数万而已,这样的阵势就显得可怕了。

    有人在雨中艰难的喊话:“请杨先生出来………”

    “资政局已下达了最后通牒,万不得已时……唯有以死相争。”

    “资政军就要北上……”

    各种各样的消息,起初还能鼓舞到大家,可是渐渐的,有人失去了耐性,一方面肚中饥饿,一方面柔佛的官兵已经乌压压的出现,他们举着藤牌,手持着牌刀,冒雨而来,气势汹汹。

    “这是要做什么?当着杨先生的面,他们难道还要杀人么?”

    “……”

    已经有人开始退缩胆怯了,一方面,这里是柔佛国腹地,支持资政局的人其实并不多,他们势单力薄;另一方面,见到了官兵,又被这滂沱大雨浇灌,许多人打起了退堂鼓。

    这里的情报已经火速传入王宫,柔佛苏丹立即决心采取必要的措施,大量的禁卫被抽调出来,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几个柔佛大臣也出现在了现场,他们开始指挥着官兵预备驱逐。

    人群开始后退,就连鼓动他们的激进分子此时也有些自信不足。

    而在这时候,突然,一队人马出现了。

    清一色的制式蓑衣,分明是郝家地护卫,足有五十人,拥簇着一个头戴纶巾、只穿着儒衫的家伙出现。

    这人分明是杨名时。

    杨名时的出现,立即引起了一阵骚动,后退的人群开始蜂拥向前,一旁的官兵有些手足无措。

    几个柔佛的重臣见状,面面相觑的对视之后,其中一人快步上前,想要和杨名时交涉,却被杨名时的护卫挡住,这让他有些无可奈何,于是立即有人火速去了王宫,通禀苏丹。

    “来,都到这里来。”

    落汤鸡的杨名时走入了人群,人群发出欢呼。

    杨名时压了压手,昂起头,大喊道:“今日你们来到了这里,所为何事?”

    人群沉默。

    杨名时顾不得去揩拭脸上淅沥沥的雨水,加大了音量:“所为的无非是咱们子孙生下来不再是看出身好坏决定前途,为的不再是衣食住行全凭恩赐!为的是学而优则仕,为的是敏于行则贵!柔佛乱局,碌国公府早已知之,特委杨某出使,此番学生并非出使,而是探望,探望的非柔佛勋贵,而是今日敢于站在这里为自己争取权利的。”

    众人一起发出呼声,道:“愿与先生同心戮力!”

    也有些听不懂汉话的,边上便有人为他解释,他们也学着用口音一起高喊。

    一旁的柔佛官兵和大臣脸色已经变了,几个军将面现怒色,却有些无可奈何。

    杨名时道:“在杨某来时,肯定有许多人在想,碌国公府会给予什么样的支持,陈学会给予什么样的帮助,公府的护卫是否会吊民伐罪,是否会攻破这里为诸位争取。我告诉大家,公府委派的就是学生一人,所给予的支持也只有我这学生,今日,我在这里,便是告诉大家,世道变了,天命也已变了,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可是,什么是天下大势,什么是天命?”

    …………………………………………………………………………………………………………………………………………………………………………………………………………………………………………………………

    第二章送到,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七章:天命

    “天命便是自此之后,自由通商,不是依靠这王侯的施舍,大势便是自此之后,商人的财富得以保障,今日站在这里的人,无论是何出身,来自哪里,都与这苏丹王宫中的人同样尊贵,士农工商,俱都有利国家,为何却非要分出上下尊卑。士农工商,都是父母养育,血肉之躯,理应入局资政。”

    “今日我来,便是奉公府之命,告诫尔等,尔等陈情,碌国公府俱都听闻,尔等激愤,公爷亦是感同身受;今日我来,也是为了告诫这座都城的一些人,天道已命,莫做这挡车螳螂,莫做撼树蜉蝣,如若不然,逆天命而行,必遭天谴!”

    “今日我来,也奉陈学夫子之命,在此宣告,陈学以苍生教化为己任,柔佛若有陈学生员,则与交趾、与广西、与定南乃至于金陵陈学生员一样,俱都是同窗兄弟,兄弟恭谦礼让,兄弟同仇敌忾,陈夫子在此宣告,凡有欺凌陈学徒众者,陈学四十万生员理应共讨,碌国公府与陈夫子已商定,愿尽一切力量,捍卫商权,捍卫陈学……”

    那些个陈情之人,俱都激动起来,纷纷叫好。

    而在另一边,感到事态严重的柔佛官兵们却都纷纷后退,被人挤出去,几个大臣惊慌失措,武官们也是面面相觑。

    他们万万想不到,这郝家的使节,竟会玩这么一出。

    “陈学理应敢为天下先,共创模范军。横扫……”

    在人群中,一个武官被这骇人的言论吓得脸色铁青,他下意识的掏出铁弓。在雨幕之下,搭弓引箭。

    他的手颤了颤,有些犹豫,可是最后,手狠狠一扯,箭矢便如流星一般,飞速射出去。

    杨名时就是个书呆子。书呆子才不管什么实际,其实这种人,和仗义执言的御使怕也差不多。满口都是经典,满口都是动听的言辞,他的嘴便是刀,舌便是箭。口舌能杀人。能诛心!

    四周都是欢呼,他的脸胀红,连面容都变得神圣起来,他撕声揭底的大吼:“杨某在此宣言,自今日起,西洋政令,不再出自王府,西洋商贸。不再受……”

    他突然顿住了。

    他已如雨幕一般的眼帘之下,那一双闪闪生辉的眼眸突然变得黯淡。

    血自胸口泊泊流出来。将他本来就浸湿的儒衫浸红,他惊愕,垂头。一杆羽箭恰好透过了他的胸口。

    他握紧了拳头,近处的人已经发觉了异样,有人发出了惊呼,可是后头的人潮不明就里,却发出一声声欢呼的声浪。

    有人欲上前搀扶他,身边的护卫已拔出了腰刀,要寻觅凶手,杨名时身子晃了晃,却挥开了身边要搀他的人,他口里已溢出血,目中殷红,却握着拳头挥舞,大吼:“不再受任何人钳制,柔佛乃柔佛人之柔佛,西洋乃西洋之西洋,再不是谁家的天下……”

    他喷出了一口血来,旋即,整个人直挺挺的倒在了积水和血泊之中。

    ……………………………………………………………………………………………………………………………………………………………………………………………………………………………………………………………………………………………………………………………………………………

    当欢呼到了**,紧接着便是沉默。

    再之后便是愤怒。

    而事实上,柔佛朝廷这边,也是惊慌失措,他们万万想不到,这位公府的使者,竟是死了。许多人心中怕都暗怪不知哪个蠢人下的手,而肇事者见情势不妙,早已逃之夭夭。

    事情很糟糕,糟糕透顶,因为人群已经陷入了疯狂,无数的人流如洪峰一般不可控制。

    几个大臣亦是乘了藤轿,连忙入了苏丹王宫。

    武官们见群龙无首,又无苏丹诏命,不得已之下,忙不迭呼喝着兵丁退走,防禁宫城。

    事情来的太突然,有人抱住了杨名时的尸首,尸首已是冰冷了,于是大家更加疯狂,有人怒吼:“报仇,报仇……”

    可是组织之人,却还存着理智,进行安抚,这里已经混乱,混乱的一塌糊涂。

    …………………………………………………………………………………………………………………………………………………………………………………………………………………………………………………………………………………………………

    杨名时之死立即经由各种印刷的报纸传至西洋各个角落,所有观望的人突然感觉到一股阴霾压在了心头,无论是谁,无论秉持什么立场,都能隐隐的感觉到,事情已经向更坏的方向发展了。

    柔佛苏丹已经下令拿住了凶徒,派出使节前去谅山交涉,愿意交出凶手,绳之以法,也愿澄清误会,重修旧好。

    只是可惜,使节还在半途,事情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余地。

    马六甲的资政局全数通过了向苏丹宣战的法令,组建了模范军,人数虽然只有不到两千,却大有攻入新山,将那苏丹王城付之一炬的姿态。

    槟城那儿,亦是有人捣毁了官府,宣示效忠资政局。

    更可怕的是,源源不断的海船已从海防,从交趾、从定南沿岸出发,向马六甲输送火药、药品、粮食,这些大多都是各大商行的馈赠,或者说,是对柔佛资政局的援助。

    而真正厉害的是整个定南和交趾,都在回荡一个声音,这个声音从酒肆,从茶楼,从工坊,乃至于从一个个印刷局的刊物里发出来,这个声音撕声揭底,夹杂着雷霆万钧的怒火,这个声音出现在城市,出现在书院,出现在矿山深处。

    到柔佛去,是陈学学子的,就去柔佛,是汉人的,就到柔佛去。

    不同的面孔,却怀着同样的目的的人,俱都出现在了槟城,在这里,一支模范军正在筹建,或者说,这是一支并没有太多组织的武装,他们许多人,绝大多数,都有一个身份,他们都是陈学的学子,有教师,也有大龄的学生。

    他们通常带着火器,都是短铳,此时此刻,汇聚在了一起。

    杨景就是这些国际主义战士中的一员,他是夏元吉的好友,在谅山时和夏元吉隔三差五过着悠闲的日子,夜里吃吃宵夜,喝上几杯黄酒,他是个教师,响应了陈夫子的号召,跑去了定南的大城陈学学堂教书,他的书教的其实并不算好,可是却如他绝大多数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样,都是狂热的激进份子。

    如今他投笔从戎,或者说他压根就没有从戎,因为他并不打算入伍,只不过离开时,依旧领着大城学堂的薪俸,被学堂的堂主勉励一番,告诉他要有所作为,随即便背着行囊和许多人出发抵达了这里。

    他带来的,是两柄短铳,还有一些银钱,一些火药和数十发铅弹,自然,还有七八个健壮的学生。

    他们的目的就是一个,诚如那杨名时所说的,柔佛乃柔佛人之柔佛,西洋乃西洋之西洋,再不是谁家的天下,错,他的理解是,西洋乃陈学之天下,乃商贸之天下,乃碌国公府之天下,乃资政局之天下,再不会有柔佛国苏丹的位置,再不会有柔佛国勋贵的立足之地。

    抵达了数日,槟城模范军终于编练成型,这里足有数千人,绝大多数,都是陈学的生员,也有不少槟城本地自发的民众,紧接着,战报便传来,马六甲的资政局模范军已经北伐了。

    而槟城的模范军,目的只有一个,便是横扫柔佛北部,与各处的模范军会师,再挥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