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公子风流 >

第607部分

公子风流-第607部分

小说: 公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倭人救出,或可如虎添翼,若是不救,则大明朝只怕要众叛亲离了。

    关于这一点,朱高燧抱有几分幻想,在龙江一带倒有一些海船,或是会同镇江、松江的舰船,一道与谅山贼寇一决雌雄。

    好在这时候,黄淮却是打消了朱高燧的念头。

    因为黄淮清楚,大明的这些舢板还不够给谅山军塞牙缝的。他连忙道:“陛下,倭人舰队已经覆没。可见这谅山的舰船何其犀利,大明的舰船多是内湖的平底舰为主。一旦去了崇明,岂不是鸡蛋碰石头?依微臣的愚见,眼下还是不要滋事的好。至于这些倭人……总要寻个替罪羊出来。”

    一说到替罪羊,朱高燧顿时勃然大怒,恶狠狠地道:“徐景明此人实是个酒囊饭袋,朕将东南的防务尽皆交给他,不指望他立什么功劳,但求他没有过失,可是这才多少功夫。朕的十万倭军就毁于一旦,黄爱卿说的是,这个徐景明,定要严惩不贷不可……”

    正说着,朱高燧的脸上闪掠过浓浓的杀机。

    黄淮等人却是大惊失色,其中有户部尚书曾文力道:“陛下,臣以为万万不可。”

    朱高燧咬牙切齿:“有何不可?”

    “这徐景明虽有过错,可是终究此前的功劳也是不小,况且他是中山王之后。在军民百姓之中又被视为我大明柱石,一旦连他都获罪,只怕……”

    朱高燧旋即道:“可是此人可恶,对败军之将。难道还要视而不见?”

    黄淮却是眯着眼,慢悠悠的道:“陛下,定国公非但无过。反而有大功。谅山贼军来势汹汹,又勾结了倭人。与倭人……首领永健沆瀣一气,这才使战局糜烂。定国公见状,当机立断,立即稳住了局势,使贼军眼下并不敢进攻松江、镇江等要害之地,咱们朝廷正因为有定国公,才总算维持了局面……”

    “你说什么?”朱高燧先是愕然。

    可是很快,朱高燧就明白了黄淮的意思,如今已到了山穷水尽之境,就更不能再让大家的信心崩溃,信心比黄金重要,徐景明终究是朝廷捧起来的人物,在军民心中已有了超然的地位,假若这位大明第一勇将都成了获罪之臣,那么谁还有信心继续打下去?

    既然徐景明没有错,不但无错,反而有功,那么谁来背这个干系呢?

    自然就是倭人,今儿清早就有快报传来,倭人亲王永健已是剖腹自尽,他这一死,所有的屎盆子自然就可以扣在他的身上。

    这并非是谅山贼厉害,只是因为在倭人内部,有人与谅山贼暗通款曲。

    也不是明军畏战,只是永健被谅山军收买。

    更不是大明这忠良之后、第一勇将徐景明无用,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事已至此,能维持住大局就已是不错,否则即便天神下凡,怕也难以力挽狂澜。

    朱高燧的手开始在颤抖了。

    …………………………………………………………………………………………………………………………………………………………………………………………………………………

    大殿之中,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默不作声,只是所有人的目光都关注在了朱高燧的身上。

    那徐景明的生死荣辱就在陛下地一念之间了。其实大家倒并非都和徐景明有什么深交,只是眼下,这番措辞是最‘合乎’朝廷利益的解释,如今京师震动,再不容又半分使人泄气的事了。

    朱高燧最后苦笑,他颓然地一屁股坐在了御椅上,长叹口气,道:“难道你们要让朕颠倒黑白?”

    “陛下,微臣所虑的只是江山社稷,事急矣,何必要在乎这些小节?”

    “微臣亦是附议,眼下最紧要的不是要谁的脑袋,而是想尽办法解决当下的困局。”

    “天下多的是忠义之士,朝廷不能让他们寒心,这场仗才能继续维持,谅山军不足为虑,郝家父子亦不足虑,朝廷唯一所虑的乃是军心民气啊。”

    朱高燧幽幽叹口气,他终究知道什么叫做无奈的滋味了,只是这个滋味实在太不好受。

    倒是这时,外头有太监进来,躬身道:“陛下,定国公回京,如今已抵朝阳门。”

    听到这番话,大家又不吭声了,面面相觑。

    那个家伙果然是有脸回来,虽然方才有不少人都说了徐景明的好话,可是在场的绝大多数人,只怕都恨不得给这孙子一个耳刮子。

    黄淮却是勉强地挤出了一丝笑容,道:“咱们大明的功臣,回来了!”

    ……………………………………………………………………………………………………………………………………………………………………………………………………

    第二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三章:大英雄 大豪杰

    崇明一战,眼下朝廷急需要的,不是严惩什么败将,而是给人信心。

    既然崇明时局,乃是有倭人私通谅山贼,那么此时此刻,力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定国公稳住了大局,如今这位公爷回了京,那么自然而然,他的身上,就被寄予了军民所有的期望。

    时局越坏,就越需要英雄。

    黄淮一句,咱们的英雄回来了,意思已是很明显。

    定国公回京,大英雄回来,无论陛下怎么想,有什么样的情绪,你将来是要秋后算账也好,是要隐忍不发也罢,可是现在,必须得有一点儿英雄回京的样子。

    朱高燧要把自己的牙齿都咬碎了,他恨不得那徐景明千刀万剐,先前一个广州之战,虽然最后不是他的责任,可是这个家伙,也难辞其咎,此后又是这一次松江,其实真论起来,也不算他的责任,毕竟当时让倭人入驻崇明,乃是朱高燧自己的主意,徐景明为此,还据理力争过,几次提出,驻扎崇明,无险可守,又说倭人厚道,必不会为祸,人家上了十几道奏书,对这件事的看法极为激烈,一副只恨不得拼命的架势,可是朝廷不听,不予理会,现在倒好,谅山舰队袭了崇明,倭军水师一败涂地,这徐景明,终究是在大陆,此战之败,与他何干?

    甚至可以说,假若当时,朝廷能够听取徐景明的意见,事情必定,不会这样的糟糕。朝廷也不至于,陷入这样被动的局面。千错万错,也错不到徐景明的头上去。

    可是朱高燧就是发自于内心的厌恶这个徐景明。因为他知道,徐景明就是个酒囊饭袋,阴差阳错,竟成了一员虎将,成了这大明朝的柱国和柱石。

    每每想到此人恶心的嘴脸,朱高燧心情就糟糕到了极点。

    可是……如今牵涉到了自己的社稷,朱高燧哪里有敢有半分的马虎。

    最后,朱高燧语气沉重的道:“是啊,咱们的大英雄回来了。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来,传旨,朕要摆驾出宫,亲迎定国公。”

    所有的大臣,都是松了口气,陛下圣明啊。

    这一出戏,当然不是演给自己看的,而事实上。这本来就是给那些愚民百姓们瞧的,唯有让大家知道,在这金陵之中,还有一员虎将。才能使人心安,否则,人心惶惶下去。不等谅山贼作乱为祸,自己也得把自己吓死了。

    ………………………………………………………………………………………………………………………………………………………………………………………………………………………………………………………………………………………………

    徐景明敢回京。自然是早有考量的,因为他几乎可以确信。整个崇明的败局,和自己没有半分的干系。倭人,是朝廷非要安置在崇明,自己三番上书,既感动了永健,也‘劝告’了朝廷,结果朝廷一意孤行,非要如此,他也只好顺水推舟,结果谅山舰队果然袭击了崇明,怎么算,这个脏水,也泼不到自己头上。至于自己驻扎的松江,虽然徐景明从松江回来,可是谅山军毕竟没有袭击松江,也就是说,松江不曾失守,不曾失守,他就没有失土之责,此番回京,一方面是寻个安全的地方藏匿,另一方面,也是徐景明料定自己,绝不可能有什么罪状。

    他带着一干人,已过了外城,心里还在思量,该如何向天子和朝廷解释为好,一方面,既要顾虑朝廷的颜面,另一方面,自己免不了要将所有的干系,全部推个一干二净,底气他是有的,可是一些细节,却还要好生推敲。

    他心里不由感叹,带兵打仗,果然辛苦啊,一方面要节制这么多兵马,操心劳力,另一方面,还要和那些倭人吃酒PIAOCHANG,糜费精血,此外还要和郝风楼眉来眼去,提心吊胆。现在,还得跟朝廷解释,又不知要殚精竭力多少时候。

    每每念及如此,定国公便觉得自己实在是天下最辛苦的人,他偶尔会想到:“假若飞将军再世,怕也及不上我吧。”

    只是……当他接近内城城门的时候,却是发觉,沿街的人烟越来越少,反而一个个禁军增多,徐景明惊出了冷汗,莫非东窗事发了么?哇哇哇,什么时候,那朱高燧变得如此聪明了。

    他正在思虑着,该不该溜之大吉,旋即一想,心里淡定了。

    若是朝廷要拿自己,何必费这样的周折,老子什么样的大风大浪,不曾见过,这样的场面,小儿科而已。

    他踏马而行,便看到内城门洞那儿,百官云集,却又远远看到,一人冕服正冠,率百官静候。

    这一下子,连朱高燧都不明白到底他娘的怎么回事了,他只得下马,飞快上前,看到了朱高燧,于是连忙拜倒,道:“败将徐景明,见过陛下。”

    败将二字,当然是谦虚的说法,徐景明虽然平时狂妄,稀里糊涂,可是关键时刻,却从未掉过链子,虽是如此,朱高燧心里,仍是七上八下,不晓得这朱高燧,到底打什么如意算盘。

    倒是这时,朱高燧快步跨前一步,一脸欣赏,和蔼可亲,忙将徐景明扶起,道:“崇明之事,朕已有耳闻,倭人永健私通谅山贼,方有此败,若非徐卿,则松江、镇江门户不保矣,爱卿快快请起。”

    卧槽……

    徐景明这一下子,真真是无言以对了,一路上想来的无数辩护之词,如今全部派不上用场,他被朱高燧扶起,眼看朱高燧身后,百官们都是用欣慰和欣赏的目光看自己,都是含笑,而朱高燧呢,则是感慨万千,满脸敬重之色,朱高燧发觉自己脑子有点不太够用,虽然他预料到,自己乃是朝廷的大英雄,断然……咳咳……断然这些人,是会为自己遮羞的,可是不曾想,这些家伙,脸皮比自己还厚。

    朱高燧握着他的手,含笑道:“徐卿家辛苦了,朕瞧你满是憔悴之色,便晓得,你公忠为国,必定吃了不少苦头。”

    徐景明心想,这倒是实话,永健那厮,畜生禽兽不如,一夜要连御三女,老子为了不堕我大明天朝上国的名头,岂能让他轻视了我大明好男儿,咳咳……想不到,竟是如此憔悴了,回到京中,看来是要好好补一补身子。

    朱高燧又道:“朕一直很惦念你,难得你回了京,正有许多话要和你说,来,随朕入宫。”

    于是乘撵摆了来,朱高燧坐上去,朝徐景明招招手,道:“到朕辇上来。”

    徐景明虎躯一震,道:“微臣不敢篡越。”

    朱高燧却是哈哈大笑,环顾众人,道:“你是忠臣虎将,这朝野内外,军民上下,都要倚重于你,朕的社稷,也都托付在似你这样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好汉子身上,随朕同辇,有何不可?朕知你是谨慎之人,可是朕取的就是你的忠直,你不必顾虑,上辇。”

    徐景明倒也不客气了,他二话不说,直接上去。

    于是这浩浩荡荡人人马,便朝宫苑深处,去了。

    ………………………………………………………………………………………………………………………………………………………………………………………………………………………………………………………………

    却说在这金陵,突然出现了几个来路不明之人。

    为首一个,叫宫崎雄,此人乃是倭军一员虎将,跟着永健,一道儿到了松江,吃了花酒,一夜之间,得知那崇明十万倭军成了孤军,永健殿下,羞愤难当,已是剖腹,为的只是自证清白,向天皇谢罪。而这解救十万同胞的重大干系,自然而然,也就落在了宫崎雄的身上,宫崎雄带着一干人,风尘仆仆的抵达了金陵。

    见到这金陵花花世界,他们实在没什么心思,众人商量了片刻,决定先去应天府寻个门路,只要自己人等出现,陈述了委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