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公子风流 >

第654部分

公子风流-第654部分

小说: 公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而此时,金陵震动,九江不比其他地方,这里与镇江一样,同属于威胁金陵的重镇,一旦谅山军主力拿下九江,紧接其后的便是金陵,而如今,两股谅山军虎视眈眈,其结果可想而知。

    此时城中已是人心惶惶,反倒是周王显得极为淡定,虽然郝风楼没有同意议和,不过显然,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今日,他见了自己的儿子。

    朱有炖显然也听到了一些流言,显得有些慌张,见了周王,这才定了神,直截了当的道:“父王前来,所为何事?”

    今日的朱橚和平时并不一样,他龙行虎步的到了朱有炖面前,随后直视朱有炖,直接就来了一句:“陛下是要做亡国之君,还是要保守基业,成就千秋功业?”

    朱有炖见有些不太寻常,忙道:“朕……自然不愿做亡国之君。”

    朱橚笑了,他的笑容之中带着几分破釜沉舟:“那么,就请陛下御驾亲征,平叛堪乱!”

    “什么……”朱有炖的脸色骤变。

    ……………………………………………………………………………………

    新书《唐朝小官人》已经上传,没有读者,好难过,想不到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了。(未完待续……)

第九百二十九章:拼命

    朱有炖已经难以理解这位父王殿下了。

    他虽然深居宫中,可是朝廷的方略一向都是固守,固守本无可厚非,至少文武百官们都是一致同意。

    可是现在,朱橚突然要求御驾亲征,这实在让朱有炖有些意想不到。

    只是今日的朱橚,却是一改温和的印象,他正色道:“陛下,这天下是陛下的,微臣有一言,不知陛下肯听么?”

    “但……但说无妨。”这时候的朱有炖已经彻底的乱了,听到御驾亲征,显然他的脸色很不好看。

    朱橚冷冷地道:“如今,谅山军主力已经围了九江,不出数月,便可直抵金陵城下,到时数十万谅山军与郝风楼所部汇聚一起,金陵凭什么抵抗,又靠什么固守?事到如今,唯有铤而走险,陛下尽出金陵精锐,御驾亲征,争分夺秒,围攻镇江,覆没镇江之敌,拿住郝风楼,这其一是提振三军士气,其二便是捉住郝风楼,使贼有所忌惮。太祖开创基业维艰,我等子孙不肖,可是这江山却是万万不能落入异姓之手……”

    “微臣此前故意没有动徐家,并非是妇人之仁,其一,不过是稳住百官。而这其二,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稳住郝风楼,使他们产生错觉,让他们误以为微臣不过是个优柔寡断,妇人之仁之人,为此,徐景明回来,无论他是谅山军的细作,还是当真是朝廷的忠臣,其实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给谅山贼产生误判而已。至于郝风楼修书徐太后,我请徐太后回信议和。亦是此理。”

    “而如今,种种迹象表明镇江之贼果然产生了错误的判断。他们并没有料到微臣这样优柔寡断之人,或者说,一个存在幻想,急于求和之人,居然会铤而走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现在谅山贼知己却不知彼,只要我大明精锐尽出,陛下又肯御驾亲征。鼓舞三军士气,数十万大军碾压区区一镇江,此战必胜,拿下镇江,天下各路军马,必然深受鼓舞,到了那时,陛下以郝风楼为要挟,勒令谅山贼退兵。又或从容勒令江西大营残部先拖住九江之敌,再尽出金陵精锐敢死之士,水陆并进,围剿他们。这谅山贼岂有不克之理?”

    “父王的意思是,徐景明乃是细作?”朱橚的这一番话给朱有炖的印象实在过于深刻,他万万料想不到。就在父王如沐春风的四处讨好卖乖的时候,一个布局已经悄然展开。甚至于他这个天子都被蒙在鼓里。

    朱橚微笑道:“其实徐景明是不是细作,又有什么关系呢?”

    朱有炖一时语塞。陷入了沉默。

    御驾亲征,其中所冒的风险可想而知,他并非是一个有魄力之人,这件事,他还要再思量一二。

    朱橚道:“陛下何故不语?”

    朱有炖苦笑道:“父王会随朕一道去么?”

    朱橚摇头道:“到时金陵空虚,就怕有人图谋不轨,微臣必须坐镇于此,以防宵小。而陛下乃是九五之尊,若是亲征,也必定能鼓舞三军士气,使将士肯奋勇向前,朝廷的官军虽在百官的吹嘘之下,似乎人人都是忠勇之士,可是陛下必须明白,与那谅山贼相较,官军士气一向不稳,唯有陛下出现在镇江,才可让将士们勇往无前,陛下,如今社稷危如累卵,想成大事者,哪一个不要甘冒风险?乱臣贼子就在眼前,陛下还能在金陵高坐么?”

    朱橚此时不免露出几分狰狞之色,继续道:“天子守国,君王死社稷,这是理所当然,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陛下岂可事到如今还优柔寡断。陛下……”朱橚二话不说,直接拜倒在地。

    朱有炖见了,顿时慌了,上前一步,将朱橚搀扶起来,却还是没有松口:“只是,精锐尽出,至少需要半月时间,方可齐头并进,抵达镇江,到了那时,若是贼军闻风丧胆,撤出镇江,远遁长兴,又当如何?”

    朱橚微微一笑道:“微臣已经请齐王、赵王率本部奇袭镇江,过不了数日,便可抵达镇江城下,他们的护卫虽不是精锐,却也勉强还有几分战力,其中骑兵甚多,足有四千有余,微臣已经嘱咐,让他们不必与镇江之敌决战,若是贼军出城迎战,他们大可以退后数十里,可若是镇江之敌要撤,则立即尾衔追击,谅山贼就算想要撤,却也没有这样容易。”

    一切的眉目顿时清楚了。

    这是一个朱橚精心布置的计划,一方面,他开始示弱,不动徐家,是向郝风楼证明金陵之中的分裂极为严重,以至于堂堂周王,尚且不敢向徐家动手,这就表示,徐家的势力还在,这无疑给了郝风楼,一个错误的想法,那就是可以借挑拨离间,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误判。

    除此之外,他全力固守金陵,到处修筑工事,借此让谅山贼认为,周王谨慎,决心固守待敌,以此来麻痹郝风楼。

    而更重要的是,朱橚教唆徐太后修书议和,更是将朱橚‘谨慎’的性格发挥到了淋漓尽致,而这一切都不过是一个错觉而已,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朱橚见天子依旧面露难色,他终于笑了,笑得很冷,用带着不容置疑的口吻道:“事到如今,已经容不得陛下权衡利弊了,陛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他说罢,直接旋过了身子,步出了暖阁。

    从暖阁出来,一个太监久候多时,朱橚风淡云清的看他一眼,一字一句的道:“徐太后那儿,紧密监视,至于徐景明,立即叫人拿下。”

    “是。”

    ………………………………………………………………………………………………………………………………………………………………………………………………………………………………………………………………………………………………………………………………

    镇江之外,突然出现了一支军马。

    是明军。

    当斥候来报的时候,郝风楼顿时有些错愕,这支军马竟有两万之众,人数虽少,却都是精锐,因为他们的骑军竟有五千之多。

    要知道,这马儿可是稀罕物,谅山军也曾想要组建骑兵,可是规模却一直有限,究其原因,无外乎是马儿很贵,不如火铳实惠,更重要的是,这马料的消耗也是一笔很大开支。

    养一个骑兵,甚至糜费的钱财,高过五个以上的步卒,而现在,五千骑兵居然出现。

    这就让郝风楼并不曾天真的认为,这些不过是小股的骚扰部队,这是一支精锐。

    而对方显然也不可能会让这么一支军马前来送死,唯一的可能就是,这是对方的一支先锋,如此一来,郝风楼就开始谨慎起来,他突然发现了不寻常,于是立即召集众将开始商议。

    最后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朝廷有了大动作,为了判断对方的意图,两个营的谅山军开始出击,不过很快,他们无功而返,因为这些家伙的斥候一看到谅山军出击,立即发出了警讯,紧接其后,他们跑了。

    没错,望风而逃,跑得比兔子还快,一跑就是数十里,节操碎了一地。

    可是当这两营人马无功而返,他们却又开始前进,跑了回来。

    须知这种人最是恶心,可是这些恶心的人却让郝风楼敏锐的感觉到,事出非常,要出事了。

    一场巨大的争议在军中内部开始举行。

    几乎所有人都已经判定,朝廷此后的动作,必定更加让人咂舌,因为城外的这支明军显然只是开胃菜,他们的目的,也很明显是要监视谅山军,或者说是拖延谅山军,以防谅山军撤退。

    那么,即将而来的极有可能是朝廷的精锐,那么……谅山军该怎么办?

    撤退,回到长兴,这样固然是好,可以要摆脱这支军马,防止他们追击,那么势必要派数千人马进行断后,而这数千人马一旦等到谅山军大部远遁出海,便会孤立无援,势必会全军覆没,而坚决固守下去,接下来面对的是什么?

    谅山军的武官,绝大多数是冒险家,这倒不是郝风楼教的,实在是,这些人跟着郝风楼,不知打过多少胜仗,因为对官军素来轻视,因此在接下来的讨论之中,绝大多数坚决的反对固守,让他们壮士断腕,舍弃数千兄弟袍泽,显然不如给予城外明军迎头痛击更能让他们热血沸腾。

    而在这争论不休之中,郝风楼也开始犹豫,这倒不是他不能做出明智的判断,实在是,明军只是小规模的出击,就立即舍弃一支精兵,远遁出海,只怕会大大的影响士气,甚至使自己的威望跌落到谷底。

    ……………………………………………………………………………………………………………………………………………………………………………………………………

    第一章送到。老虎的新书《唐朝小官人》已经上传,老虎一如即然的好好码字,一如即然的需要大家的支持!(未完待续……)

第九百三十章:御驾

    郝风楼未必就是一个爱惜羽毛之人,想当年朱棣在的时候,他身为锦衣卫,每日都被那百官咒骂,也是无所谓,说穿了,郝风楼并不在意别人怎样看待自己,可是若真是让他让数千精兵殿后,只因为城外有数万明军,便远遁出海,这显然是一个尤为艰难的决定。

    于是,他决心考虑几日。

    可是就这么几日,情况终于开始恶化了。

    他确实被骗了,以至于做出了一个致命的误判。

    因为这时候,源源不断的明军开始出现,浩浩荡荡,遮云蔽日,甚至连斥候都不知到底有多少路军马,而郝风楼的判断则是……倾巢而出。

    不错,金陵的数十万军马倾巢而出,竟是将镇江以外方圆上百里都围了个水泄不通,紧接着,前来驰援的明军越来越多,甚至连江北的明军也封锁了江口助战。

    而这时候,最佳的撤退时间已经过去,郝风楼可以选择突围,可是风险也是极大,只是在短短半月时间,一切的退路都彻底的切断,不只是如此,朵颜三卫的骑军开始出现,这一支大明最骁勇的铁骑,在原野上,显然是谅山军的最大克星。

    郝风楼之所以被骗,从某种程度来说,与谅山军的势如破竹不无关系,连战连捷,明军几乎没有招架之力,而朝廷几乎无应对之策,因而郝风楼,乃至于谅山军的广大官兵,绝大多数都产生了一个观念,那便是明军不堪一击。至于朝中的衮衮诸公,不过是一群贪生怕死之辈罢了。

    而朱橚显然是看穿了这一点。这数月以来,一直都在卖力的布局。为了麻痹郝风楼,编织了一个密不透风的幻象,也正因为如此,郝风楼上当了。

    上了恶当。

    从城头上远远眺望,那无数溪流、崇山、林莽、田埂之间,密密麻麻的大营结连一片,连绵百里。

    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踞城而守了。

    郝风楼是守城的高手,这一方面。他很有心得,而且他最擅长的就是以一当十,只是现在,他的信心却并不太足。

    一方面,是镇江已成孤城,补给已经切断,固然存粮是足够,却是没有长久坚守的火药和足够的弹丸,在城内进行生产是不现实的。现在的火药,至多也就坚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