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公子风流 >

第95部分

公子风流-第95部分

小说: 公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觉,对方也是束手无策,退一万步,就算对方知道了密码的破译方式,那么只需要更换一本秘本,将《娇妻如云》替换成《明朝好丈夫》,对方又不得不一头雾水了,他们要破译,只能从数万数十万本各种书册中去不断的尝试。可是等他们破译出来,那已是几个月乃至于一年之后的事。

    甚至于,如果压根不想让对方知道,那么索性就自己刊出一本书来,随便写出一本东拼西凑的书,以此做为秘本,那么就算对方截取了自己的公文,没有秘本,那也只是看神仙画符一般。

    总而言之,这绝对算是一种最聪明的办法,出乎预料。朱棣不由有些激动,重新拿起信笺中的数字发呆。

    倒是郝风楼,心里却开始琢磨,自己的形象是不是彻底毁了,陛下会不会怀疑自己不务正业,或者说太过风骚,陛下这个人一向正经,不好女se,必定对这种乱七八糟的事深痛恶绝。

    念及此,郝风楼深吸一口气,正色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朱棣道:“你但说无妨。”

    郝风楼悲愤地道:“微臣为了这秘本,操心劳力,经过七七四十九日,废寝忘食,终于想出如此奇妙的法子,可为了保密,所以选用《娇妻如云》这样的荒诞yin书作为秘本,实是微臣有自己的苦衷,陛下应当知道,选取秘本,必定要出其不意,所以……”

    朱棣道:“这《娇妻如云》竟是荒诞yin书?”他重新拿起《娇妻如云》来看,这一看,顿时将书丢开,斥道:“坏人心术,写书的是谁,理应下旨拿办。”

    郝风楼泪流满面,原来皇帝老子后知后觉,方才心思都放在了破译上头,也没注意到这是什么书,现在自己倒好,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是作贱到底的节奏。

    好在朱棣虽然痛斥了yin书的作者,倒是对郝风楼没有加罪,深深地看了郝风楼一眼,道:“朕这一趟来实在是受益匪浅,可见你确实花费了许多心力,很是难得。你也不容易,一面在锦衣卫,一面还要操办这神武卫,还能让朕刮目相看,看来没有白费朕栽培你。”

    这一番话总算是抚慰了郝风楼的小心肝,他连忙道:“微臣不过是尽绵薄之力,倒是让陛下取笑。”

    朱棣摇头道:“别人不懂,可是朕却是知道这里头有多艰难,尤其是这秘本,更是让朕叹为观止,眼下此事要保密,不宜宣扬出去,你这神武卫,朕虽然没有见到那些力士,不过单单如此,已是让朕耳目一新了,今日时间有限,只能到这里,朕也该回宫了,往后神武卫有什么需求,尽管和朕说,朕瞧得出你是真正肯尽心用命的。但有所请,朕尽量满足。”

    朱棣的内心已经不自觉的对神武卫更看重了几分,神武卫在朱棣心中的份量也大大的提高了不少。

    郝风楼也意识到,自己的级别无形中提高了,他心念一动,忍不住道:“陛下,微臣确实有个要求。”

    朱棣道:“你说。”

    郝风楼苦笑道:“陛下应当知道,这神武卫的花费如流水一般,只是短短半月,还未正式开始办公,就已耗费纹银数千。比如那些铁匠,大量收购碳和矿石,试制生铁。还有给医师们大量收购医书甚至是一些孤本的书册,再加上这么多人吃喝,虽然东华门那边有银子供应,可是微臣以为,将来待衙门落成之后,弟兄们分发去各地,所费的银钱更加不可胜数。微臣要建的神武卫毕竟是前无古人,想要让他们将来派上用场,甚至是以一当十,好为陛下效力,所费的银钱也必定是天量,所以微臣有个主意,请陛下恩准,让神武卫专门在暗中做一些买卖,比如炼制的生铁,可以在市场中兜售,自然,微臣为了掩人耳目,必定会采取其他措施。只是私自炼铁,并且在市场兜售,毕竟触犯祖宗之法,所以此事少不得要请陛下点头。”

    朱棣沉吟起来,道:“生铁涉及国计民生,不可小视,但话又说回来,眼下朝廷确实急需用铁,眼下是百废待兴,朕要开疆拓土,少不得用生铁锻造军械,农人们要耕种也需用铁器,神武卫也是衙门,自己设个造作局也没什么不妥,不过你自己要有个数,尽量不被人察觉的好。”

    ………………………………………………………………………………………………………………………………………………

    一大早起来更新,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续。。)

每日三更 求月票了

这是老虎的第四本书了,可是这本的成绩是老虎几本书里面最不如意的,所以从上架以来,老虎就没有好好睡过觉,天天琢磨剧情,为的就是希望能用好看的剧情吸引更多的读者,能够提高订阅。

    但是看书的人还是不多,月票现在直接是没怎么动了,老虎是个有家室的人,俗气点说,老虎不像那些免费默默码字的人,老虎写书就是为了赚钱养家,不过这压力也是促使老虎努力将书写好的主要动力,因为只有这样才有人支持老虎。

    最后,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老虎,有能力的支持正版订阅,有票儿的支持老虎的月票榜!老虎拜谢!(未完待续。。)

第五十二章:陛下有旨

    在历朝历代,铁都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军事用途,应用极为广泛。

    只是古代炼铁的技艺较为低下,再加上耗费极大,所以铁的价格居高不下,以至于铁能够成为货币来流通,大部分的地区,农户甚至连铁犁、铁铲都没有。

    所以铁是一门好买卖,不过想要做铁器的买卖却也不易,虽然民间有铁匠,也有小规模的炼铁,不过并不广泛。

    倒是朱棣对此并不介意,很痛快地答应下来,随即道:“过几日,朕会下旨,其他的事项,你和郑和一起操办。”

    但凡涉及到了盐铁,就肯定得有太监参与,这一点郝风楼倒是认了,况且郑和还是自己的小师弟,一向忠厚老实,倒是不怕会使绊子。

    朱棣已经站了起来,郝风楼陪着他打道回京,途径内东城时,朱棣心念一动道:“宁王近来如何?有什么举动?朕已下了旨令他就藩,也就这些日子启程,好好盯着,不要临时出什么差错。”

    郝风楼点了点头道:“陛下放心。”

    朱棣心情好了一些,接着道:“所以说不能整日闷在宫里,得出来转一转,否则朕非要憋出病来不可。好啦,你做自己的事去吧,朕自会回宫。”

    郝风楼与朱棣分道扬镳,这一次,郝风楼心情也好了不少,汉王那边有了留下来的借口,自己也算打了个翻身仗,此事之后,整个锦衣卫上下,只怕对自己抱有好感的人会大增。

    至于朱棣巡幸营地,对神武卫也是赞誉有加。看来这神武卫的级别还要再升一升了。

    郝风楼回到千户所中,随即便有人登门造访,来的不是别人,却是汉王。

    郝风楼其实不太愿和汉王有太多的接触,总是希望避嫌,不过人家上了门,自己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

    好在朱高煦是便服而来,也没什么排场,虽然可能会被人盯梢,至少还算低调。郝风楼迎他进了值房,叫周芳去斟茶,和朱高煦分宾主落座,朱高煦笑道:“三弟已经就藩,他和你关系不错。经常提起你,若是他没走。本王倒是想和他一道来。可惜,可惜……”

    他口里这样说,却是别有深意,其实就是拉近郝风楼和他之间的关系,郝风楼和赵王相处得来,而朱高煦与自己这三弟的关系也和睦。正如朋友的朋友也是好朋友。

    郝风楼抿嘴一笑道:“其实像赵王这样也不是坏事,殿下,咱们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殿下无事不登三宝殿。定是有什么目的吧。”

    郝风楼的话带着几分生分。朱高煦不以为意,人都是如此,得不到的才是自己最想要的,郝风楼越是口气带着疏远,他反倒更觉得郝风楼高深莫测,便道:“其实本王这一次是来谢谢郝千户的。这一次若不是你想出的法子,只怕本王只好就藩了。”

    郝风楼叹口气道:“可是殿下也该明白,一旦到了今日这一步,殿下已经不能回头了。”

    朱高煦点头,他当然晓得郝风楼的意思,自己已经表明了立场,算是彻底向太子发出了挑战,从此以后,兄弟之间水火不容,若不能取代太子的地位,将来迟早要被清算。

    他正色道:“本王倒不是非要争抢大宝,实是这口气咽不下。太子有什么能耐,凭什么本王靖难之时出生入死,结果将来却要向他跪拜称臣?父皇非长子,如今照样君临天下,我虽然不及父皇,却也有父皇的志向。”

    若是这话对别人说的,或许能让人血脉喷张,可是这种话对郝风楼却没有什么效果,他只是镇定地点点头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殿下确实让卑下佩服。”

    朱高煦犹豫一下,才道:“不过眼下本王只是暂时留京,母后那边已在询问本王想改藩到哪里,眼下虽是权宜之计,可是一旦改藩,迟早还是要就藩,哎,母后催促得急,本王现在倒是为难了。”

    郝风楼微微一笑道:“其实也容易,殿下只要坚持封藩北平就是。”

    朱高煦愣了一下,北平……

    “只怕不妥,父皇已经改北平为顺天府,置北京,况且那里是军事重地,如是就藩,便是坐拥十万军马,再加上卫队,则是十五万之众,莫说是太子,便是父皇怕也不会同意。”

    郝风楼笑道:“这叫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反正殿下就说已经习惯了北平,想呆在那里,软磨硬缠,陛下和徐皇后纵然不肯,可是却不得不好好考虑一下殿下的藩地,好安抚于你,如此一来,没有几年的功夫,哪里能把事办成?而殿下这几年在京师正好可以伺机而动。至于太子会不会给殿下机会,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等到陛下不耐烦的时候,殿下再讨价还价,就说希望改封山东便是。”

    朱高煦眼睛一亮,道:“郝千户说的不错,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这是个好主意。”

    朱高煦又和郝风楼说了几句话,这才告辞,临行时他深深地看了郝风楼一眼,抓住郝风楼的手道:“郝千户,本王不才,天资愚钝……”

    他本想借机招揽,郝风楼却是连忙抽回手,笑哈哈地道:“殿下聪明过人,卑下散漫惯了,给殿下出出主意尚可,其他的,实在是有心无力,还望殿下谅解。”

    朱高煦苦笑,摇摇头道:“这样也好,你不必相送,本王走了。”

    送走朱高煦,郝风楼呼了口气,回去值房继续喝茶去了。

    连续几天,郝风楼都把精力放在了千户所里,不过这期间又给神武卫送去了几张图纸,其中有一份是关于风箱的图纸,此时是大明朝,风箱已经出现,不过由于结构简单,所以比起近代的风箱要差了不少,郝风楼在前世曾在农村住过几年,那时候农村还流行风向生火,对构造有些了解,大致画了草图去,让木匠们根据这个草图再进行优化改进,生铁锻炼得好坏,某种情况来说,取决于温度,平常的炉火不过**百度,一千二度已是极限,可是这个温度并不能将铁石溶为铁水,这就使得炼出来的铁掺有大量杂质,若是能通过改进风箱和改进铁炉的方法增高温度,郝风楼相信能产更加质优的生铁出来。

    所以郝风楼在送去风箱草图之余,还送去了一个自己琢磨出来的高炉草图,这草图其实是根据后世烧砖窑炉结合高炉改进,到底有没有用,郝风楼也没有把握,反正那些石匠闲着也是闲着,不去搬砖,实在可惜。

    几日之后,郝风楼在千户所无所事事的时候,这时候,有太监飞马而来,早有人前来通告:“有旨意到了。”

    于是千户所顿时忙作了一团,大家连忙去搬了供案,焚了香火,郝风楼带所中上下人等一道在案前拜倒,齐声道:“微臣接旨意。”

    这太监的肤色保养得极好,皮肤白皙,笑吟吟地道:“郝千户,有礼了,公务在身,咱家也就不多唠叨,谨听旨意吧。”随即,他摆出了一副正儿八经的样子,宛如君临,按规矩咳嗽两声,小心翼翼地捧出圣旨。

    将圣旨打开,这位公公的眼睛落在圣旨上,本来摆出来的威仪一下子无影无踪。然后这位公公瞬间石化,直愣愣的呆在原地,动弹不得。

    尤其是那双眼睛,满是骇然,仿佛见了鬼一样,瞳孔深处,收缩,收缩,再收缩……

    大家都等着旨意,跪得脚都麻了,结果这太监磨磨蹭蹭,老半天也没听到一个响。于是所有人都疑惑地抬起头来,一个个不解地看向这太监。

    郝风楼也是不耐烦了,心里忍不住说:“哥,别浪费表情啊,你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