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明末朱重八 >

第294部分

明末朱重八-第294部分

小说: 明末朱重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鲜血染红,无数惨相。

“父亲,父亲你在哪里……”一个皮包骨头的孩子在地上爬行,找到一个受伤的汉子抱着痛哭,原来他父亲刚才也在和士兵力争,结果被认准了脸孔,现在已经被官兵所杀。

杀他父亲的官兵看到一个小孩过来,顿时狞笑道:“原来这个刁民还有儿子,一并杀了,斩草除根……”他刀光一闪,那小孩背心中刀,扑倒在父亲身上死去。

似这等情形绝非只此一处,大街上人人自危,百姓们往着水沟里钻,往着店铺里钻,往着树洞里钻……唯恐被凶神恶煞的官兵抓住,直到官兵收兵回营,天色全黑,才有人大着胆子上街收尸,收到后来,起码收捡了两三百具尸体,满城都是凄惶的哭声,百姓们的心中百味纷杂。

马家大院里,杜山一脸愁容,回到了房间,温婉的马三小姐赶紧迎过来道:“相公,外面情形如何了?”

杜山摇了摇头道:“完了,那白水朱八好厉害的手段,随便送了些粮食进来,就弄得城里变成这般模样。城破只在倾刻之间,我们赶紧谋求自保吧。”

听到白水朱八的名字,马三小姐的心里微颤,她是死也想不到,当初家里的一个放牛娃已经有了这般手腕,急道:“我们不是按你说的散过粮了,可以自保了吗?”

杜山苦笑道:“大少爷最后还是听了二少的话,将粮送给了官兵,却没有散发给百姓,眼下我们虽然与官兵是一路的,却和百姓走上了岔道,乱民一起,马府不保……夫人,你听我说,把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取下来,首饰什么的全都不能戴,你去找丫鬟和仆人要几件穿旧了的破衣服。为今之计,我们只能化装成穷人,看能不能在乱民过后捡得一条小命了。”

马三小姐柔顺地点了点头,赶紧去准备,杜山则赶紧又去通知马家大少,想让大少爷也化装一下,逃得性命。他路过二少爷的屋门前,却听到二少爷在房中笑道:“那些屁民,不自量力与官兵作对,被杀得血流成河,真是好个热闹。”

房中传来二少手下地痞的声音:“二少爷,我们趁乱在一个小巷子里掳了个黄花闺女回来,这兵荒马乱的谁也不知道是我们下的手,二少不如拿她享用一番,事后杀了扔在街上,大家都只当是官兵做的。”

二少大喜:“甚好?女人呢?”

“在这个袋子里!”

杜山一听此话,顿时脸色大变。)

四二五、老子杀了你

杜山脸色大变,赶紧凑到二少的窗边,用唾沫沾湿了窗纸,捅一个小洞向里面看,只见三个地痞正打开一个巨大的麻布口袋,袋中露出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来,小姑娘眉清目秀,有得三分姿色,但是穿的衣服很破烂,身子瘦弱,显得饿了许久,应该是穷人家的姑娘流落在此。她显然十分害怕,双手抱胸,整个人缩成一团瑟瑟发抖,却没敢发出半点声音。

二少喜道:“小妞儿不大喊大叫,倒是乖巧,省了我许多麻烦。”。。

那三个地痞陪笑道:“二少,这小姑娘被官兵杀了父母家人,逃进小巷子里时已经吓得说不出话了,我们抓她的时候,她张嘴想要大呼,却喊不出半个字来,真真好笑。”原来人这生物在遭受巨变时,有可能导致短组织的损伤或者短暂性的功能丧失,使得人丧失语言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失语症”,这种病在后世已经被广为认知,但在明朝这时候还没有人懂这个,便以为是吓的。

小姑娘全身不住地颤抖,看着二少距离自己越来越近,眼神明显地不怀好意,她想大喊,却张嘴发不出声音,张惶的神色中透出一丝无助与凄凉。

二少嘿嘿笑道:“小妞儿,你若乖乖地服侍本少爷,那本少爷就收你在身边做个小丫鬟,以后让你给本少解闷儿,若是敢有半点反抗,本少就把你杀了,尸身往街上一抛。人人都道是官兵做的,你死了也是白死。”。。

小姑娘听了这话,拼命摇头,嘴巴一张一合,看样子是在骂人,却无一个音符飞出来,实在是可怜之极。二少见她神色,冷笑道:“小妞儿倒挺烈性,你自找死,就别怪我了。”他转向那几个地痞道:“拿绳子将她捆了……”

那三个地痞拿出绳子。将小姑娘捆在了屋中的柱子上。二少挥了挥手道:“你们三个出去吧,难不成本少办事你们要旁观不成?”

三个地痞嘿嘿笑道:“二少,咱们给您弄了这么好的货来,您……”

二少点了点头道:“桌上那十个馒头你们拿走吧。”

三个地痞大喜。捧了馒头出去了。原来这个小姑娘就只值十个馒头而已。

二少等那三人走了。欺到小姑娘身边,伸手就想去脱她衣衫,小姑娘满脸凄然。闭目受辱,正在这时,却见窗户碰地一声推开,杜山翻窗而入:“二少爷,切勿做出这种伤天害理之事。”

“又是你?”二少一见杜山,就气不打一处来:“你这外人少来管我的事情,他娘的,你这家伙也不知道使了什么**汤,弄得大哥也听你的话,把家里那么多粮米都拿去送人。要是我手里还有大批粮食,现在什么事做不成?像这种小姑娘,买上千儿八百个,每天换着花样玩都没问题。”

杜山脸色难看地道:“二少爷,若是人牙子卖的女孩,你要买多少兄弟也不敢说半句话,但这姑娘分明是良家妇女,您若趁火打劫,这可是人做的事吗?”

那姑娘听了他的话,小嘴对着他一张一合,似在求助。

二少不耐烦了起来:“人牙子卖那些破烂货我早就玩腻了,叫她们东就东,叫她们西就西,有什么乐子?正想试试玩几个良家女子,此时西安大乱,正是天助我也,你他娘的少来管闲事。”

杜山道:“我只好禀明大少,请他来作论处……”

二少一听这话,顿时大急,要知道马家大少可不是糊涂人物,要是听了他为祸良家女子的事情,非打断他的腿不可,心想:你这赘婿,平时里就对我指手划脚,现在还想离间我兄弟关系,让大哥管教我?想得倒美,老子趁这机会把你做了,抛尸到街上,便也当成是官兵做的。

二少左右一看,桌上正好摆了一把小刀,是平时他用来削水果吃的,便即抓在手中,向前一个飞扑,右手抡起,刀光一闪,便扎在了杜山的后背上,然后血淋淋地拔出。

杜山感觉到后背剧痛……若是有经验的人,这时便要赶紧前扑,先避开敌人的后手,再转身看是谁来偷袭自己。但杜山一介书生,却没什么打斗经验,感觉到后背一痛,他居然不向前扑,而是原地转身来看后面。结果刚一转过来,二少手里的刀又刷地一下捅进了他的肚子里。

杜山大吃一惊,虽然知道二少一向讨厌自己,却没想到他居然会挥刀子杀人,一时没反应过来,二少抽刀又想捅第三刀。这时他终于反应过来,双手一合,扭住了二少的二腕。

“你……杀我?”

二少大笑:“老子杀了你,好叫你不能再对老子指手划脚。”

杜山大喝一声,奋起余力,居然把刀子给夺了过来。原来他虽然是文弱书生,那二少的身体却比他更差,早已被酒色掏空,别说手无缚鸡之力,连缚鸽子也困难,居然不是杜山的对手。

刀子被夺,二少大惊,却听杜山惨笑了一声道:“我对你一向有礼有节,你却行凶杀我,事到如今,我也饶不得你,就让我来为马家剪除这个不屑子弟……”

“哎!”二少扭头就跑,不料脚下一绊,摔倒在地。杜山怒吼一声,跳到二少的身上,骑在他腰间,手里的刀猛地扎下,一刀……又一刀……再一刀……一刀接一刀……这一番乱捅一转眼就是几十刀下去,二少早已经被他捅得血肉模糊,一命归西。

杜山也失血不少,他艰难地爬起身来,用刀子割断那小姑娘的绳子,然后噗通一声摔倒在地。

小姑娘却不逃走,蹲下身来扶起杜山,想和他说话,却因为失语,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急得直流泪。杜山定了定神道:“扶我出去,找我夫人……”

此时的西安城早已暗流涌动,在官兵没有注意到的小巷子里,阴暗院落中,穷人聚居的贫民窟中……无数穷人聚集了起来,小声地议论着:“官兵已经疯了。”

“朱八大王给我们送粮食,却被官兵硬抢了去,依我看,官兵才是贼,朱八大王那才是官……”

“嘘……这话说得?造反是要灭九族的。”

“灭九族?我怕他个屁,我老婆孩子,全都他娘的饿死了,现在我家的九族,就他娘的只有我一个人……”

“那就反了他娘的……”

有人道:“造反哪有这么容易,我们什么都不懂,怎么造反?”

又有人道:“咱们写封信射出城去,让朱八大哥来救咱们。”

“这里城高官兵狠,朱八大王进不来……”

“咱们在城里闹将起来,朱八大王趁机攻城,定可一举破城,咱们就跟了朱八大王去……”

有人道:“跟了朱八大王去之前,要先出一口被贪官污吏欺负的恶气,咱们把西安的官员尽数杀个干净……”

又有人道:“不光要杀了官员,还要把那些奸险的米商也杀光,我卖了五岁大的儿子,居然只换了一碗米……呜……”

“对对,把米商也杀光,富人没一个好东西,把富人通通杀了。”

诸如此类的议论,在西安里到处传播着,数万穷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凝成了一个荣辱与共的整体,大伙儿到处去寻找起义所需的兵器。木棍、树枝、锅盖、锄头,这些东西又一次成为了主角。

一群穷汉子钻到马家大院后面的小巷里,在巷道里找到一个柴堆,每人从中抽出一根木棍拿在手里,这时却见巷道里有两女一男缓缓地走了过来,定晴看时,两女一男都穿得破破烂烂,那男人似乎还受了伤,不是两女一左一右扶着,随时可能倒下。

原来正是杜山、马三小姐、失语小姑娘三个人,他们三人从马家大院里匆匆出走,由于杜山杀了二少,他们就没敢招呼大少,三个人换了穷人衣衫逃出来,只想找个安全的所在。

穷汉子们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受了伤?”

杜山失血过多,说话已经很艰难,但他知道马三小姐一开口说话就不像穷人,只好强撑着道:“我们……是白水……逃难过来的穷人,白天和……官兵争执,被官兵砍伤……这两个女人是我的妻子和妹子……”

穷汉子们听了这话,就将他们放过不理。杜山三人一路躲向城角,每过几条街,便能看到一群在寻找兵器的穷人,或者是已经准备好了要造反起事的乱民……走得一阵,只见城东已经有一座富人的宅邸起火了,里面还伴随着怒吼声和喊杀声,看来乱民已经开始向富人下手,西安城马上就要大乱。

杜山长叹了一声,摇头不语。

马三小姐对自己的大哥十分担心,忍不住道:“大哥……大哥怎么办?”

杜山摇头道:“大少爷为人精明,手下又有刀手保护……虽在乱中,或可自保,我杀了二少,若是被他碰上,说不定别生乱子,我们还是先保护好自己吧。”

马三小姐呜呜地哭了起来,旁边那个失语的小姑娘见状,伸手捂住她的嘴,让她不要发声,三人退到一个破庙里,钻进庙里的一尊佛像背后,缩在里面,不敢动弹。

只听到外面喊杀声越来越响,到处都开始起了火头,随后远处的城外也响起了喊杀声,有人在破庙外面叫道:“朱八大王开始攻城啦……”)

四二六、擂鼓,进城

朱元璋的军队在城外等候已久,他知道百姓的胆子并不大,五千官兵就在身边的情况下,再狠的百姓也不敢闹事,但是他若将三万贼军放在城外,城里的百姓胆子就会不同。

果然,黄昏时分,城里居然有箭矢射出来,朱军的斥候将之捡回,原来是城中的百姓射出来的箭书,里面说他们将于今夜起事作乱,盼朱八大王在城外接应云云。

这些箭书很有意思,它并不是由一个统一的队伍射出城来的,而是由许多股百姓分别射出城来,每一股人约定的起事时间都各自不同,有的是一更,有的是二更,有的三更,有的说黎明……看来城中有多股穷人纠结在一起,各自商量着起义的事情。从这么多箭书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城中已经乱到什么地步。。。

实际上不光有百姓射来的箭书,连官兵的也有,某百户就派人从城墙上射了一封信出来,说他是身不由已在军营什么的,白天看了某千户杀人如麻的场面,已经知道城不可守,于是愿意向朱军投诚,表示愿意里面外合,打开城门云云。

诸如此类的信件,朱军斥候不一会儿就能捡回一封来,花花绿绿堆了一桌子。

所谓树倒猢狲散,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朱元璋根本就懒得细看这些信,他哪管什么一更二更三更黎明,根本不重要,城里的人肯定尖着耳朵在等城外贼军的消息,只要朱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