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春秋战国 >

第235部分

重生之春秋战国-第235部分

小说: 重生之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禽滑厘给出的计策并没有太多用处。南郑虽然不小,算得上中原最大的城邑之一。但再不小,也是个城,人口稠密,在里面根本不大可能耕作。就算耕作,又有多少空地给他耕作呢?这也就意味着南郑城入不敷出,最重要的是南郑城内的粮食也不算多,最多也就是足够南郑支持一年。
本来南郑城内的粮食储存非常多,足够战时食用近三年。但当初郑国和楚国开打,士兵都拉到前线了,那粮食自然源源不绝的运往前线了。后来杨子璐决定出兵攻打郑国,那更是了不得,郑国执政姬子朝立刻决定死守。在边境城邑调集民夫加固城防,派出士兵坚守城邑,这坚守自然得粮食了,这就更进一步的消耗南郑的储存粮食。
本来这也没有什么错的,错就错在姬子朝完全想不到杨子璐完全不按套路出兵,直接凭借巨大的兵力优势,插入郑国国都。如果是其他国家,早就被人骚扰粮道,军心不稳了。
其实造成这样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姬子朝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双方利弊。
杨子璐能够这样做,一来是他手底下可是有十一万人,在沿途有足够的士兵护送粮道之余,还能够困住南郑。
二来则是郑国国土不大,也就意味着没有战略纵深,杨子璐从边界打到南郑,也就是一百五十里左右的路程。这一百五十里的路程,杨子璐可是派了近三万五千大军修建堡垒驻守,还有护送粮食的士兵一万六千人,郑国人就算知道这是多国联军的粮道也无可奈何。
三来是郑国地处中原,地势平坦,完全可以绕开坚固的城墙,找到一条适合的粮道。如果换做朝鲜那样多山而复杂的地形,别说一百五十里,就算是五十里,杨子璐也不敢如此大咧咧的。别人随便可以找一座大山,在大山上临时修建一座城寨,足够让多国联军碰个头破血流。
另外还可以和你打游击战,反正是当地山多林密,再加上是当地人,熟悉路况,完全可以甩开追兵八条街。搞不好,追杀去的士兵,还会被引得分散了,最后给敌人反戈一击。就算不反戈一击,那复杂的地势也很可能让追兵迷路了。造成非战斗减员,那就真是气得你吐血三升了。但在郑国这一个平坦的地形,那简直就是骑兵的天堂,你尝试一下来玩游击战?叫你来一个死一个,来两个死一双。
结果郑国就悲催了,郑国空有大军,却动弹不得。杨子璐摆明一个架势,我就不攻城,磨死你。知道归知道,姬子朝空有五万大军,却不敢出城支援南郑。
郑声公也是一个碌碌无闻的人,眼看着援军影子都没有。而自家现在虽然不用怕没有粮食,但日后呢?郑声公怕了,才不过是过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郑声公就偷偷派人来求见杨子璐,向杨子璐求和。
老实说,郑声公给出的条件不算小,按照霸主的规格,每年给汉国进贡不说,这次汉国的军费郑国包了但杨子璐是惦挂郑国这个吗?自然不是了,杨子璐惦挂的是郑国国土,所以杨子璐给出的条件非常苛刻,郑国迁都。迁移到陈国原来的国都宛丘,也就相当于转封。
郑国迁移到原来的陈国国土上,杨子璐划出一块地方给他们。而且杨子璐还规定,郑国执政的任命,得他杨子璐点头才有效。杨子璐这个规定,相当于让郑国的执政无论是谁,都不大可能是敌视汉国的人,估计多半是亲汉国的人,就算是中立派,恐怕也不大可能担任郑国执政。
而且迁移到新的地方,那个时候郑国就算得上人生地不熟,只能够依靠汉国,自作主张的算是汉国的附庸了。郑声公虽然比较昏庸,但还不至于没有自尊,自然不肯答应杨子璐的条件了。事实上郑声公敢答应,恐怕在前线的姬子朝等人也不答应。
PS:感谢书友艾美艾美、情恨迷天的打赏,昨天没有更新,实在抱歉木木昨天姨丈生日了,去酒楼贺寿。本来也没有什么的,就是被某些无良长辈灌红酒,刚刚开始没有什么,但红酒后劲大。
木木怎么回到家已经忘记了,反正等木木醒过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抱歉啊
吴越争霸 第395章 杯具郑声公


对于郑声公的拒绝,杨子璐也不在意,实际上他也知道郑声公不可能答应的。但杨子璐并不会因此而降低他的议和条件,他的目的是郑国,无论怎么样也不可能改变。如果郑国不在自己手中,只是口头上投降自己。日后自己和晋国争霸的时候,岂不是变成了当初楚国和晋国争霸的场面?
双方都选择攻打郑国,让郑国投靠自己,而郑国则是好像墙头草那般,那边风大靠那边。晋国大军来到了,他就投靠晋国国。楚国大军来了,他就投靠楚国,至于先前的盟誓?让他去见鬼吧杨子璐可没有那个兴趣像晋国和楚国那般,和郑国玩墙头草游戏,所以他才如此坚决要得到郑国这快战略要地。
郑声公见求和不成,就转而派使者出使晋国、齐国,还有秦国。秦国?没有错,郑国出使秦国是再想玩一把‘昔日烛之武退秦师’的把戏。
这个‘昔日烛之武退秦师’是晋文公时代的事情,那个时候晋国还和秦国处于蜜语期间。当时晋国霸业已成,但凡事都有例外的,并不是所有的诸侯都信服晋文公。当时的郑国就不甩晋文公,还私通楚国,晋文公自然派兵攻打郑国,以维护自己的权威了。
当时大军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就差晋文公宣布出战了,但这个时候有个大夫就说,我们晋国和秦国有盟约,晋国的敌人就是秦国的敌人,反之亦然。我们现在就自己出兵,这不是让秦晋两国关系生疏吗?
晋文公听了他的话,深感有理,立刻派人去告诉秦穆公,说自己要去打郑国了。秦穆公也想到了自己和晋国的盟约,也起兵去帮助晋国攻打郑国。
一个晋国已经够郑国头痛了,现在还搭上一个秦国,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头痛了,而是悲催了。就是郑国上下,惶惶不安的时候,最后有个大夫给郑国国君献计,说用烛之武应该可以破解围困。
到了这个时候,郑国国君那里管得上什么办法不办法的,也是病急乱投医,死马当活马治了。立刻毕恭毕敬的去请了烛之武出山,在晚上用绳索偷偷将烛之武放了出去。
烛之武立刻去秦军大营见秦穆公,对秦穆公如此说道:“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但灭掉郑国对君上又有什么好处呢?秦国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君上您应该知道是困难的,所以郑国最后肯定是便宜了晋国,君上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况且,君上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君上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什么时候是有满足的呢?而当晋国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自然就会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灭了郑国,只会使秦国受损,而使晋国受益,请君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秦穆公听了也禁不住心头打鼓,仔细想了一番后,最后认同了烛之武的话不说,还派兵帮郑国守城。晋文公知道了后,虽然气愤填膺,但最后考虑到自家当初能够当上国君,还是因为秦穆公护送的缘故。晋文公就放弃了攻打郑国,下令班师回国。
虽然因为昔日的恩情,晋文公并没有和秦国反目成仇,明面上秦国和晋国依旧是盟国。但双方已经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裂痕,也为日后的秦晋两国交恶埋下了伏笔。
郑声公这次自然就是想秦国再来一次反水了,只是可惜,秦国知道汉国不比晋国。当初晋文公是因为秦国对他有恩,这才忍下这口恶气。但现在秦国和汉国的关系则相反,是汉国对秦国有些许恩德,双方合作了一把,赚了不少。
如果秦悼公敢玩当初秦穆公的那一套,杨子璐可不会像晋文公那样退兵。而是一方面继续攻打郑国,另外一方面在国内调兵攻打秦国。秦悼公可没有忘记,现在的汉国才出兵一万人而已,汉国绝对有能力开辟第二个战场。这个时候去招惹汉国,秦悼公脑袋有问题吗?
秦悼公直接将郑国的使者轰出秦国国都不说,还派士兵仿佛押解犯人那样,压着郑国使者送出秦国。秦悼公是用行动来到向杨子璐示好,表示自己绝对不会信了郑国人的话。
至于其他诸侯国,郑国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尽数铩羽而归。晋国就不用说了,国内公室和卿族矛盾激化,双方关系紧张到极点。谁敢在这个时候出兵外国啊?不怕回来的时候国内已经变天,自家国门都进不了吗?
至于齐国,他倒是有能力出兵,而且和郑国关系也不错。当初智瑶联合赵无恤出兵郑国,齐国田常就亲自带兵来支援,可以看出双方的关系。
但支援也要看对象汉国和田氏的关系比之郑国还要密切,田氏每年都从汉国购买不少的武器。而汉国每年也通过田氏,在中山国、燕国等地购买如大量的战马。另外还有很多合作的地方,前些年齐国还出兵灭了莒国,而莒国的国土则是给了汉国。
作为代价,杨子璐暗中可是许诺,无论田常是选择弑君,还是逼齐国国君禅让,来到大刀当齐国国君的目的,汉国都会第一个跳出来支持田常。而这个是郑国没有给到田常的,就算给到双方的作用也不同,当时的汉国已经隐隐约约有超越晋国的实力,他的支持比之十过郑国的支持还要有力。
在双方利益如此紧密的情况下,田常自然将郑国抛弃了。当然另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晋国向齐国求援,田常已经选择了决定出兵晋国。他甭说和汉国有利益关系,就算没有,他会在这个时候招惹汉国,两面开战吗?
知道了这些消息后的郑声公,可想而知其当时的感觉是多么糟糕的了。根据野史记载,当时的郑声公,在得到被三国拒绝的消息后,足足两天一颗米没有吃,就是喝了一碗清水。最后郑声公还是因为怕死,这才重新进食。
还没有等郑声公下定决心,再此派出使者,去向杨子璐求和。晋国国君晋出公的使者已经来到了汉国大营,求见杨子璐。
听了陈音的禀报,杨子璐禁不住摸摸下巴的短须,脸露惊容道:“晋国使者?晋国这个时候居然派使者来见寡人,这还真是奇怪的事情”
杨子璐虽然注意力放在郑国,但并不代表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也知道现在晋国公室和卿族双方矛盾激化。而晋国如果派使者来求见他杨子璐,那就得是智瑶、赵无恤这些四卿了,其他人倒并非不能够出使,但这会给人一种不够重视,甚至藐视的态度。
但如果派使者来出使汉国,那就并非需要是智瑶、赵无恤这些四卿了。因为出使汉国,杨子璐可以让臣下代表他接待,他甚至见都不见。正因为这个原因,杨子璐还对陈音问道:“你是不是听错了?只是准备出使汉国吧?”
陈音摇摇头,知道杨子璐为什么有此一问,一本正经解释道:“臣当时也有些惊讶,不过的的确确的是听到他是晋国使者,其手中也有晋国的节杖,还有印绶,这些臣都一一检验过,其定然是晋国使臣没有错”
杨子璐虽然依旧心存三分疑虑,但也没有再多问,在杨子璐看来,再和陈音纠缠又有什么用,还不如直接见了本人,那不就真相大白了吗?于是杨子璐对陈音吩咐道:“嗯,你去请晋国使者进来吧”
大概是急于解释的缘故,陈音走的比较快,几乎是竞走般的一路走过来,不过晋国使者也没有让陈音放慢脚步。杨子璐看着跟着陈音背后,略微有些气喘进来的晋国使者,立刻心头一动,他似乎有些明白这个晋国使者的来意了。
“晋国外臣公孙晗,拜见汉侯”公孙晗虽然气喘,但依旧并没有失礼仪,一看到杨子璐,立刻对杨子璐施然一礼。
杨子璐脸上露出几分笑意,指了指一侧的马扎,说道:“公孙大夫请坐”
“谢汉侯”公孙晗依言坐到马扎上,自然有些不太习惯。
杨子璐等公孙晗坐在马扎上,喘顺了气,这才问公孙晗的来意。“公孙大夫,不知道你来求见寡人,是谁的意思呢?”
杨子璐这话乍一听很是无礼,这个问题不是很简单吗?无论是谁的意思,都已经出使了,那就是晋国的意思。但公孙晗听了,本来冲杨子璐微笑的脸,立刻一僵,杨子璐就知道就问对了。
公孙晗有些干巴巴的笑了一声,说道:“汉侯真是睿智”

吴越争霸 第396章 结盟公室


听了公孙晗的奉承,杨子璐也不以为意,只是公式的朝公孙晗微微一笑,也不说话。杨子璐就这样定定的凝视着公孙晗,从公孙晗的反应来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