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130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130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一时间,秦国也在紧张的调拨兵力”,
赵武在郑国国都门前谩骂了三个月,玩耍了三个月,直到第二年开春,元帅荀罂才调来晋国上军替换赵武一韩起是上军佐,上军来换防,意味着他必须归建,也就是说,纬起必须继续在郑国国门前谩骂,而赵武可以撤回休整了。
此时。魏绎也归建了,重新回到新军的魏修神态轻松:小活儿,元帅命令我们新军继续管理全军后勤,顺便率领许国及杞、小郜两**队,负责砍伐道路两边的栗树,,你不在的时候,军队的后勤工作乱成了一团糟。公卿们一致认为:还是你来管后勤好
砍伐道路两边的树木,这实际种文雅说法。这项命令用现代话表述。就是:“杀光,烧光,抢光。”
“早该如此了。”赵武兴高采烈:“我们给了郑国那么大的好处,一个许国的国土白白送给了郑国人。但郑国人遇到了楚国人,连坚持一下的心思都没有,立刻卖身投靠了。你瞧。现在我们晋人来了,郑国人却在我们的谩骂底下坚持了三个月,当初他们那么快投靠了楚人。怎么面对我们还敢如此坚持?难道他以为我们好欺负!?那么,咱就该给他一个深刻教。”
稍停。赵武纳闷的看着魏修:“元帅对你不薄啊。这样的肥差,居然特地指定你参与
赵武的意思是说:人弗起与他在前线“并肩作战”三个月,赵武撤下来了。韩起还没有撤,元帅反而特地安排魏修与赵武搭档,联合做这样的美事,,
魏修笑了笑:“元帅认为,咱们以前总搭伙做这种事,已了手而已好吧说实话:以前我们凡有劫掠收获…一,令大家分一点汤水,所以。这种拨刮四野的事交给我俩,大家都放心。”
赵武哈哈大笑,,
接下来,“砍伐栗树”的行动持续了年。
这一年里,晋国楚国都在持续不断向前线增兵。也在竭尽所能的拨刮粮食。
论起来还是赵武的手脚快,开春的时候,他直接接管了郑国人的麦田,派自己的辅兵四处抓捕郑国农夫替他工作,同时也源源不断的将多余的俘虏送往虎牢城。分给其他的参战家族以及附庸属国。秋末的时分,赵武更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命令士兵只管见麦子就收割,别问那是谁家麦田”
反正,它们肯定是郑国的。
秋收结束,郑国国都新郑以北,粮食金面绝收,于是,郑国北部成了荒芜人烟的原始丛林一所有的麦种都被赵武收割,所有的农夫都被赵武卷走这情形连悼公都看不下去了,他派人责问赵武:“寡人命令你砍伐道路两边的栗树,你怎么把道路两边的麦子也砍伐了?砍伐了郑国的麦子且不说。郑国的农夫哪去了?难道你也把他们当做栗村,收割到你的仓库里?”
悼公的责问虽然严厉,但他派来的人不对,他派来问责的是鲁国正卿季武子。
鲁国正卿对晋国正卿没有管辖权,相反。晋国正卿可以管理鲁国国君带领的军队。悼公派季武子来问责”鲁国人有个坏习惯,他们喜欢不加节选的、真实记录历史。按现在话说:真实记录,这种做法就是“妖魔化晋国”
赵武肆无忌惮拨专郑国农夫,一旦被鲁国原原本本的记述下这段历史,那绝对是对晋国进行了“妖魔化宣传”一在霸主的威严下,其他的小国分了好处后。都会默契的对霸主进行赞扬,并协助隐匿罪行,,唯独鲁国人学不会沉默。
看到过来问责的是鲁国贤人季武子,赵武笑了:“寡君可真逗”季武子,我认为:对于背叛者无需怜悯。怜悯的目的是什么?是让他有机会再次背叛吗不,我们无需担心过度削弱郑国,因为事实证明:我们无论给郑国多少好处,都不会让他们放弃出卖惯性。
既然这样,我们应该尽力削弱它,削弱到他们的背叛对我们无关痛痒,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盟军。当然,这也有利于鲁国”
赵武笑的很憨厚:“我听说鲁国最近与齐国交战,损失很大。如今,眼看着齐国也站在盟军的行列里,以至于鲁国无法向齐国讨伐损失,那么我建议:堤内损失堤外补。我们可以拿郑国的农夫补偿鲁国损失的人口”
季武子。我可走向着鲁国人的,这次我在鲁国南方设立了五处粮食基地,派驻专门的人手监管郑国俘虏种粮国君派你来的意思我明白。鲁国,我们坚定的盟友,国君这是不想亏待鲁国啊。
昔日,陈国跟了我们,我们有补偿,郑国、许国也是一样。所以,寡君岂会忘记了鲁国的功劳卫敏,领季武子大人去我们的二号基地,那里的粮食与农夫都送给鲁国。”
季武子听了赵武的话面无表情,但他毫不犹豫地、郑重的拱了拱手,等他转身告辞时。赵武低声告诫:“这事儿,千万别让齐国人知
其实,赵武多心了一在真实的历史上,鲁国人也没有忠实记述他砍伐栗树的这段历史,”
如今,背着齐国人得到好处的鲁国人、这个一向在诸侯眼中憨厚的鲁国,这次,他们同样选择了闷声发大财。
在无聊的静坐战中,时光缓缓的过渡到第二年春。随后,楚国首先完成了兵力总集结。但面对愤怒的晋国人,他们没胆量单独发起进攻,而派去秦国联络的使者走了一年,还没有返回楚国,故此楚国人只能继续等下去。
与此同时,晋国士兵在前线已经服役两年了一这是晋国首次跨越两今年度进行作战。原本按照服役规定,晋国的士兵应该解散了,但悼公援引了“反侵略法”要求士兵超期服役,”上次郑国卖身投靠楚国。引来了楚国人攻击晋国本土,所以,为了避免晋国本土再度遭到入侵,士兵们只能撑下去。
当年十月,又一次秋收结束,晋国人终于觉得力量积蓄的足够了,悼公召集晋国七位正卿,以及宋、卫、鲁、曹、售、郜、滕、薛、杞、许小郜等。国国君以及齐国的世子光,在郑国国门前举行誓师大会:“淡午日(旧月。日),总攻开始。”
悼公意气奋发的宣布总攻令。与悼公的神采飞扬相反,荀罂眉头紧皱。神情不冷不热,似乎古丰无波。
神情寡寡的不止是荀罂,赵武与魏修也同样神色不豫。尤其是赵武。他与悚公年龄差不了多少,此刻年轻冲动的悼公很为自己的话语激动,同样年轻的赵武。神色却有点捉摸不定。
赵武的副将魏绎也很冷静,他平静地评价一句“终于开始了”而后再也不说话了。
誓师现场气氛诡异,两名年轻将领情绪稳定。年老的将领却似乎向年轻人一般,把持不住的激动荀偃一个半大老头,士田一位中年人。居然也像小伙子一样,浑身发抖。荀偃喃喃:“超级大战亦,
士自的说法更加耸人听闻:“这将是一场不朽之战,天下所有的国家都参与了。我也在其中,必将名垂青史。”
盟誓高台上。说话话的悼公频频用颜色示意荀罂,荀罂被逼不过,不紧不慢的上前下令:“我命令:中军由我率领。由士自为辅佐,齐、宋、鲁三**队辅助。主攻郑都城东门(部门);
上军由中军佐荀偃统领、上军佐韩起为副将,卫、曹、郜三**队为辅助,攻击郑国西门(师之梁);
下军将杂蘑统领下军,以及滕、薛两**队攻击北门”
新军将赵武统领新军,新军佐魏待为辅,与许、杞小郜三**队一起,继续“伐木
悼公站了起来。举起一块玉块,向诸国国君展示了一下,而后狠狠的摔:“寡人决定了,不破新郑,绝不回军。
块,音同决。悼公摔玉块是一种春秋礼节,表示自己的决心血战到底的决心。
这种春秋礼节。如同英国在海战中升起圣乔治旗一样,其含义就是:死战,唯有胜利者有权离开战场。
出了大帐,晋军按照习惯开始战前祈祷,魏修长长出了口气,问赵武:“所有的士兵。都在为终于结束持久的煎熬而高兴,论起来,你是所有人当中收获最大的,怎么我看你神色有点惶恐。”
赵武叹气:“我是城十兵惶恐啊七重门,郑国国都有整整七重城门心世女留多少血,才能冲开他们的七重门?”
魏修立刻沉默下来。许久,他也叹气:“秦国的动向不明,但我猜他们军队一定上来了。只是潜伏在哪里,我们还没有摸清。这场大战过后,我们马上要面临秦国的入侵”以及齐国。
这事不琢磨还好,越想我脊梁骨越发寒,我们已经在这里坚持了两年,即使我们打胜了这一仗,如果我们的伤亡过大,我们或许还有能力击退秦国人,但齐国呢,齐国人会让我们清闲吗?”
“乱了,这些界乱了。我们同时要应付三场战争,我猜这次出兵,元帅一定是反对的。打郑国人,一定要速度快,第一年我们的军队上来了,就应该动手啊。”
赵武是责怪晋国的军队在前线拖延过久,魏绎摇头:“你以为谁想拖这么久?,初次出兵的时候,元帅确实是同意的,但郑国一直没有屈服,楚国的军队就驻扎在陈国,我们不敢动手啊,因为一旦我们动手,正陷入与郑国的屡战中,万一楚军上来了,我们怎么办?
所以我们只能等,等我们的军队足够多,多到连楚国人插手都不怕了,才能进行总攻。这样的话,就必须等到属国的军队全部到齐一也就是现在。
楚国是超级大国,打楚国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这场战争相持到第一年年末的时候。元帅已经后悔了,但郑国人始终未能屈服,所有我们撤不下去,只能硬顶。”
赵武悠悠的说:“这场世界大战,意味着:整个世界都在流血。”
晋军的攻击向来由右军起,右军统领、中军佐荀偃是个急性子人,他当先命令上军佐韩起带领韩氏私兵靠近郑国城墙。发动第一波攻击攻城战。确实适合由韩氏私兵。
韩起排出的是“五彻行”为一旌(一个攻击波次),“五彻行攻击阵列”是一种不温不火的攻击队形,这种攻击法很适合韩起的稳健性格。
随着军鼓声,右军一百辆战车为一个横排,缓缓地,不紧不慢的使出了晋军大阵。战车两边,只穿一件木质(柳条编的)胸甲的韩氏私兵手持弩弓,不慌不忙的随着战车行动。战车上,韩氏甲士奋力击
那鼓声沉闷,让人喘不过气来。
韩氏私兵都是弓兵。自从获得弩弓技术之后,韩氏已经彻底抛弃了持戈步兵,向专业弓兵发展。
因为都是弓兵,所以他们队形排的很密。
出战一百辆战车。原本应该排出约两公里半的攻击宽面,但韩氏私兵排列出的阵线。不足一里宽度。
一名据说是“韩氏第一猛将”的家将头领担任韩氏阵列的“彻头”韩起亲驾战毒在阵列中押后,担当“彻尾”他用鼓声指点着韩氏军队前进。
在韩氏弓兵两侧。荀偃所属的中行氏私兵,持着大盾及长武器缓步奔跑着他们的职责是在必要的时候,保护脆弱的韩氏弓兵。
郑国城墙上受到晋国气势汹汹的压迫,守兵们无法忍耐。他们一边神经质的大喊着,一边胡乱的向城下放着箭。郑国人射的箭中偶尔也有弩矢,这给韩氏私兵造成了轻微的伤害,那些被射伤的韩氏私兵一声不吭的倒下,其身后彻行的韩氏私兵则沉默的补位,让韩氏阵线的推进始终保持整齐。
喜齐,晋国武士特别讲究这点,他们近乎偏执的追求攻击阵线的整齐与不慌不忙。
约摸行进到郑国城上弩弓射程,韩起敲了一下兵车上的磐。
一声清越的金属声响遍全阵,韩兵止步。随即,中行氏持盾步兵快速从阵线两侧向中心合拢,等中行氏在韩兵阵线前完成盾墙组合,那些中行氏士兵拍打着盾牌回应中军鼓声,拍击盾牌的声响沉闷而节奏分明,整齐而不慌乱。
韩起将磐敲两响,韩氏私兵将领开始在阵线间隙奔跑,他们大声吆喝:“举弓,头彻行举弓。”
随着军官的号令,弗氏私兵整齐地将弩弓对准了城墙上方一在韩氏军官吆喝的当中。城墙上,郑国的弓箭一直在射。箭杆撞击到中行氏的盾牌上,一异嘈杂声。
“第一彻,射!”军官们下令。
像是丛林里惊起的麻雀,一大片小黑点飞离了韩氏阵线,嗡的一声扑向郑国城头”
没等这排箭落下。军官们再度发令:“第二彻,射!”
韩起的战车已经停住了,他站在韩氏阵线彻尾,得意的对左右说:“人都说我韩氏的兵弱细瞧瞧,在我韩氏这种连绵不绝的打击下,谁能坚守住”小武是怎么形容的?对了,这叫“地狱般持续不断的精神压迫”我们韩氏没有养由基。所以我们不追求养由基式的一箭必中,就要用这种持续不断的折磨,让对方精神崩溃。”
追随上军出战的卫、曹、都三国国君日瞪口呆:“这种弩弓我们也有啊?!几年前这种弩弓还是秘密,但现在谁军队里不配上数千把弩弓。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我们有这种弩弓,却不知道把弩弓集中组织起来,集中、组织居然如此厉害。”
卫国的执政孙林父感慨:“这也许就是楚国人不愿跟晋国人正面交锋的原因同样的武器。到了晋国人手里,他们总能琢磨出新的用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