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165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165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办法,霸主国正卿,就是如此嚣张。
自此之后,那位“政帅”邵克也奠定了一个春秋潜规则:晋国正卿出使,地位等同他国国君;谁敢冒犯,就是“牺牲祭奠时的的祭品”
赵武打算发动“家族报复”攻击中山国,现在还是个绝密,许国国君脱口而出,公子咎难以置信:“晋国的力量都去打楚国了,赵氏哪还有力量顾虑我们许国?”
许国国君啐了他弟弟一口:“睁眼看看吧一我们许国前面是黄河,左右全是赵氏分封的武士,惹怒了晋国,惹怒了赵氏,我们许国人都要跳黄河了。
我们河对岸是齐国,那是晋国的盟友。万一事情失败,你往哪里逃?齐国会收容你吗?如今晋国的强大令人恐怖,齐国巴结晋国还来不及,你有什么特长,能让齐国敢冒触怒霸主的风险收容你,父亲当初只生了我们兄弟两个,我不能看着你走上绝路来人,软禁公子咎,禁止他跟外界联络。”
许国国君强力处置了自己的弟弟,因为心中那一私亲情,他没有把这事宣扬出去。也没有处置相关人员。等到晋国大胜回国,许国国君亲往新田城祝贺,孙辛趁机放出了公子咎,两人召集家丁占据了许国国都,宣布公子咎自任执政,驱逐赵武。
可惜这两个人,有智商策划叛乱,却没有智商执行叛乱。他两刚刚宣布政变,还没有一顿饭的功夫,许国国都的奴隶们打开大门,迎接赵再武士入城,
于是,许国发动的叛乱成了一场闹剧、一场悲喜剧,一场荒诞剧……
许国公子咎、军司马孙辛,也算是重臣了。两人政变失败后,因为那时代的武士不愿意随意攻击贵族,加上叛乱者当中一位还是县君的弟弟,所以,赵氏武装进入许国后,并没有干涉这俩人的逃亡,在赵氏武士想来,这俩蠢材逃得越远越好,最好从人间消失,也好使赵氏家主不用背负“弑害”公子的罪名。在众人一致的视而不见下,叛乱的两人一根汗毛都没伤。完整的从许国国都逃腕…
但最让人可气的是,这俩个人逃了也就逃了。本来,一路之上无人想攻击他们,但他们因为身边奴仆逃散,没了伺候穿衣做饭的人,竟然挨不住饥饿与”与衣裳的不整洁,违背的贵族生活习惯,忍无可忍之下,这厮向甲氏巡警部队投降了。
甲氏的巡警部队属于国君,属于晋国少司寇府。这俩人原本想逃往晋国国都新田。向悼公哭诉,可半路上忍受不住生活品质降低,以至于,
甲氏巡警队慌忙向赵武汇报,这时,国君正在新田,忙于处理卿位升迁问题,赵武刚刚抵达甲氏的邯郸城。巡警队对于一位公子的投降不知所措,连忙去邯郸请示老首长、前任少司寇赵武……
许国国君听说自己弟弟投降,赶忙向赵武发出赦免请求,赵武无奈,只得匆匆结束太原盆地的播种,带领侍从慌张南下。
许国国君比赵武动作快,他赶到许国的时候赵武还有三天路程,许君亲自跑到监牢看望自己的兄弟,公子咎一见许国国君大哭:哀求:“哥哥救我。”
许国国君解下自己的外袍,披在公子咎身上:“我怎么会不救你呢?你我血脉相连。我怎能失去自己的弟弟。”
许国国君随即下令释放公子咎,却遭到**官的抵制一当然,这位**官是赵人,但他却没有从赵人的角度说话,他说:“法的精神在于它的标准是唯一的,从不因为外在的因素而改变。叛乱就是叛乱,“有原因的叛乱,是叛乱;“迫不得已的叛乱,也是叛乱;“由君上兄弟发动的、迫不得已的、令人同情的、对百姓无危害的愚蠢叛乱”依旧是叛乱。
君上强迫我释放叛乱者,那么,请君上先修改法律,让许国的法律容许“有原因的叛乱”容许“由君上兄弟发动的叛乱,”如此,我才能“依法,释放叛乱者。”
以:求票。恳请读者投票支持一下,拜托了!
韩起不是蠢猪,所以他回答:“论到治国才能,我不如赵武;论到军事能力,我也不如赵武;论到战功,似乎我也不如赵武。赵武子是首先推行租庸制的人,也是首先开垦甲氏与太原盆地的功臣,他给我们晋国增添的领土,甚至超过了我们争霸战的所得,所以我认为,赵武子出任上军将,理所应当。”
悼公大喜,脸上依旧假惺惺做出一副忧虑的神情说:“武子现军将,他这次升迁要跳过下军将杂犀,不知道亲屏会怎么说?。
这种事情是国君的职责,老狐狸的儿子韩起虽然本事不行,但智商足够,他不为所动的推脱,说:“杂属也行啊,虽然集犀比不上赵武,但他的家世与声望,足够担任上军好了。”
韩起这话不是正面推荐杂犀,而是煽风点火。国君因为荀偃弑君,想解除荀偃的元帅职务,受到了范旬的正面阻击,韩起在这里谈杂犀的家世与声望他不说国君还心绪平静,他一说悼公怒火万丈他杂犀有什么家世?弑君者的家世!荀偃当初不过是元帅杂书的打手,因为脾气暴躁。被春秋第一阴谋家杂书当枪使,杂书才是真正的弑
者。
不提杂犀的家世还罢,提起来,国君一肚子火。稍停,悼公努力将自己的呼吸放匀。勉强说:“那我问问杂犀。”
杂犀能怎么说?
他是贵族,贵族是要脸面的,贵族不能一边声称自己伟大光荣正确,一边撒泼耍无赖地“代表。别人说:其实别人也认为自己“伟咙,淫正所以。明明知道国君倾向赵武,杂糜憋了半天。说出一句很贵族的话:“臣的本事还不如韩起呐,,既然,连韩起都说赵武能干,那么就算赵武能干吧。
君匕如果依旧为选择而为难,不如,按韩起的意见执行!”
悼公真像个优秀的政治家,杂属话音刚落,他就直接把集屏“代表”了:“原来亲卿也赞同韩起的意思啊?!原来大家都认为赵武才能高啊?!那我就勉强顺应大家的意愿,任命赵武子为上军将吧。”
悼公表现出的神态很勉强真的很勉强,仿佛他全是被逼的。
于是,昔日的王宫守卫者、国君最亲密的游戏玩伴、晋国大司徒、八正卿里年纪最官位倒数第二的赵武,一步跃升为晋国正数第三卿,成为第二执政的接班人。
此时,赵武结束了太原盆地的巡查,正急匆匆的赶往甲氏,准备承担自己“国相”的职责。
赵武是许国相。“国相”这个词是赵武首先提出的。在春秋时代,“相”是一个官职,但它是个很小的官职,它的本来职责是引路
给盲人乐师引路。当时的乐师都是盲人,给乐师引路的人,就是“相。官。久而久之。这个字的意思变成了引路的意思一在现代,它的意思演化成“向导。”
赵武把自己任命为“许国相”最初遭到了许国君臣的强烈抵制,因为赵武称自己“国相。”其实隐含的意思是一许国君臣都是瞎子,需要他赵武来给大家引路。
许国君臣确实是瞎子一按现代的意思表述,那就是:既得利益者总是不肯放弃特权。所以,许国虽然国内的生活水平逐步上升,百姓衷心拥护赵武这名许国的“引路者”但许国国中的公族总看不清大势所趋,总要时不时出来跳腾一下,这种行为与其说是“自不量力。”不如说是“盲傻呆痴。”他们已经彻底的辨不清时代的发展方向了。
这次,晋国的大军全体南下,许国中只留下少量的军队守卫,有资格继承许国君位的公子咎一现任国君公子黄的弟弟。便找到许国“军司马军事法庭**官、军法裁判官”孙辛,两人一起商议。公子咎表示:“晋国已经很虚弱了,去年要动用我们许国的军队保卫本土,才能避免入侵。但晋国对我们的压迫,越来越深重,我们许国的公子、公孙现在都靠边站了,再这样长期发展下去,要不了多少年,我们许国还是许国吗?我看,我们要成为赵氏的附属领地附庸了。
现在,晋国的大军全部出击了,赵武子也不在国内,不如我们发动一场驱逐行动,驱逐国相大人。而后,我们许国自己任命自己的国相,再去请求晋国的许可。晋国如果战胜楚国,我们可以谦卑向晋国国君请求,申诉我们遭受的屈辱我们是君主。君权至上呀,晋国国君听到我们经常受到国相欺负,政令全部出于国相,一定会同情我。
这样,我们许国将能恢复君权,公子公孙们继续享受应有的贵族待遇,你也可以真正的单独领军,不用尊从赵氏军官的指挥棒转悠。
孙辛虽然是赵氏提拔起来的将领,但他终究是春秋人。生在在这个春秋大环境中,千百年来,脑海中形成的君权观念已经成了惯性思维。他默默思虑片囊。认同了公子咎的说法:“公子,我不知道晋**队这次南下,能用多长时间取得胜利。但我亲自跟随赵武出战数次,知道赵武子的性格。赵氏是老牌断后者,这次武子不带一兵一卒南下,恐怕晋国已不需要一兵一卒断后了。
胜利属于晋国。这已经无可置疑。我不知道晋国取得胜利需要多久时间,我也不知道能否有时间私下运作,但,既然公子请求,我公孙辛愿意粉身碎骨,联络军中伙伴,扶持君上恢复权利但愿我们还能有时间”。
孙辛立刻私下联络军中同胞,商讨驱逐赵氏军队。恢复许国君权但他没想到。赵武在许国黎人城郊户口人士、野人外省户口人士、敞人边疆人士里的威望超出他的想象。他第一天的私下活动就被人告发。公子黄听到后,立刻招来自己的弟弟公子咎,斥责说:“我们许国过去在大国夹缝里求生存,好不容易搬迁到赵氏附近,能够睡几天安稳觉。百年了,我们许国渴求一个安稳觉,容易吗?
人要知道感恩。人不知感恩,今后有谁愿意帮助你你以为我们今天


第一百三十八章 叛乱是种传染
话百三十八章叛乱是种传染病司法官这么一说,公子咎叛乱的原因,许君这次切身领教到了。
国君尚且要尊崇法律,依法从事,这在晋国是平常事。而且这也是晋国得以以守秩序著名,得以称霸天下的根本基础。但在许国,这就是“西化”众所周知,他们的国相恰好来自“西方”的晋国。
但许国国君毕竟还有理智,所以他忍下了这口气。三日后,等赵武赶到。许君亲自恳求:“寡人只有这个弟弟。虽然他发动了一场小叛乱,可这叛乱并没有给国内造成什么损失,大家不是该干什么,依旧在干什么吗?公子咎叛乱,只是小孩子闹一点小脾气。一场游戏一场梦而已。还请国相予以宽恕。”
赵武笑着反问:“我听说公子咎叛乱之后,只想着驱逐我这位国相一一你以为我这位国相走了,他还会做什么。准备自己担任县相,继续仿照我那样治理许国吗?”…噢,他叫公子咎,凡是被称为“公子。的人,都是有资格继承君主位置的人啊。”
许君哑然。紧接着。他一头冷汗。
赵武继续不客气的说:“我如今把许国治理的仅仅有条,许国朝野之间全是我的势力。公子咎驱逐了我,不再把我的势力驱逐干净,他能放心吗?等我的势力驱逐干净了,他会只甘心做一位国相吗?”
许国国君明白了。但他还是说:“虽然是这样,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够赦免公子咎。他毕竟是我的弟弟。”
赵武摇头:“不经审判,谁都没有权力判别人的罪,或者赦免。
公子咎有没有罪。我说了不算,法庭说了算,他该不该赦免,法官说了算。”
许国国君瞪大眼睛反驳:“刑不上大夫一自古以来,贵族不接受审判,我的弟弟不能上法庭出丑。”
赵武毫不在意的回答:“那就审判他的车右。审判他的御戎,审判时要求公子咎旁听,等确定车右御戎罪行后,再由法官做出裁决。”
贵族有罪,不惩罚贵族而惩罚贵族的家臣。这是春秋时代的惯例,比如悼公的弟弟杨干驾车在军营里乱走,当时的军司马巍修处死了杨干的车夫。
赵武的理由充足,许国国君勉强接受了赵武的说法。稍后,赵武的这番谈话传播出去,听到的人不免同时揣测:所谓清除国相的势力,是不是还包括变更国相的一系列富民政策呢?
这个想法一出来,就像瘟疲一样立刻扩散到许国全国。原本没引起什么动静的公子咎叛乱事件,立刻引起许国国民的同仇敌忾。
在这种浓厚的仇视气氛下,许国的审判开庭了,公子咎作为指定旁听者,旁听审判全过程。赵武与许国国君虽然回避了审判,但他俩都各自在距法庭不远的地方租下了一间房子,不时的派人打探审判情况。
不一会儿。审判结果出来了,公子咎被判有罪。驱逐出许国,并且永远不准归国。他的御戎与车右则没尽到劝谏作用,被判斩首,法庭对面,赵武拿着这份审判结果,自言自语:“这将是一场世纪审判,历史必将会记录下这一刻,因为连国君的弟弟也必须走上法庭,接受法官的质询。而且法官并不因为他的身份而有所顾忌,就直接宣判了,今后,这将是后世人仰望的春秋典范。
不过,典范不应该有瑕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