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275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275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晋国百年难遇的机会,我们只要把握了这个时机,就会换来百年的安定,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放弃吗?你甘心吗?”
“不好吧?”齐策沉静的解释:“我听说主上回答楚国宣战词的时候。曾提过“尊王攘夷”我们打着“为王而战,的旗号,如今王死了。我们连回去吊唁都做不到,这怎么能行呢?”
赵武双手交握,心里很纠结:回不回,这是个问题。
按照春秋礼仪来说,他必须回。并主持王的葬礼,以此显示“天下第二人”的权势这件事似乎也只有他这位霸主国执政才能做到。
然而,楚国与晋国争霸百年。眼看这是难得的机会,可以一举打破百年僵局,彻底解决楚国的忧患”就这么撤军,不甘心啊。
走了几步路,赵武又在思索:反过来一想,留下来会有什么收获?楚国人从来不肯屈服,两百年前。被晋文公揍成那样,楚国都没有低下他们高傲的头颅,最终只是对晋县的霸权不予承认而已。他们躲在南方,假装不知道晋国称霸了,将晋国称霸这件事当作一个敏感词,彻底屏蔽与过滤,以此度过了几十年,直到楚庄王出来再度争霸。
那么,需要什么样的胜利才能迫使楚国人低头,才能迫使楚国人彻底承认晋国的霸权?
不容易啊!
赵武反复衡量,留下来,冒着巨大的非议留下来,如果不取得巨大的成功,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而这所谓的巨大胜利,该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才能获得。
齐策又接着提醒:“此外,君上婚礼。以及少主(赵成)的婚礼也要举行,这些事都拖着,都在等待元帅回国主持,元帅不回,列国的送嫁使者滞留在国都新田城,长久下去。这也不是办法呀。”
赵武歇了口气,长久以来,他总是通过春秋人来了解这个社会;长久以来,处理春秋事务,他总是特别尊重春秋人的意见,但这次,他第一次没有对齐策言听计从:“先王已死,新王万岁!传令三军披麻,我们为先王戴孝;传令,以弗氏为使者。去吊唁灵王的过世;传令:以魏舒为聘婚使。主持君上的婚礼,”
齐策脸上露出震惊的表情,他从没有想到赵武会坚决的拒绝他的建议。
这马上,齐策除了心里充满震惊外。又被一种骄傲的情绪所填充:多年了,我主终于成长起来了,他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的。
好得很!)


第二百二十九章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嘉二百二十十章那场风花雪月的事
自己国家的君王去世,军队不撤回国内处理王的丧事,反而全军披麻戴孝以示哀伤并继续战斗,这在现代人来所应当的事但在古代,在春秋时代这个时代,还是开天辟地头一次。
齐策心里一衡量,赵武这种做法,既显露出对天王薨了的悼念,全军披麻一场面隆重而盛大。同时。联军摇身一变把自己变成了哀兵。对敌方显露出更加咄咄的气势。
“哦,如此一来,我们似乎有理由把全国的军队调集过来增援,此时此刻,我们“尊王攘夷。高举为王而战的旗帜,除了楚国,天下间还有谁敢在这个时候冒犯我们?所以。哪怕我们在国内不留一兵一卒。我们也安如泰山啊!”齐策喃喃自语。
赵武沉默了片刻,转向中行吴:“郑国有五百乘兵车在此,我再给你留一个师的兵力,你留监督造船,我带其余的军队赶往蔡国。以图快速攻克蔡国,解放宋国的军愿意担当这个责任吗?”
中行吴脸上露出凝重的神情,他想了一下,回答:“郑国的军队是废柴,他们拥有再多的兵车,对战争也毫元,益处。元帅,你至少要给我留下两个师的本土兵力。”赵武点点头:“给你两个师。另外,”
赵武车转了身子,对齐策下令:“传令征召附庸许国、小都国的军队。另外,传令让赵氏、匠丽氏的军中工匠都来服役,我用战俘支付他们服役的酬劳,你去跟他们协商一个合适的价格,来的人越多越好,我需要尽量多的木匠、铁匠、砖瓦匠
齐策躬了一下身子:“谨遵命!”
赵武转向儿子赵成,招了招手:“成儿,这是你的初战,所以赵氏家臣全由你统领,吩咐他们分发麻衣。全军披麻戴孝,我们五日后开拔。转向蔡国。”
赵成刚才一直没有吭气,是因为那位楚女正吊在赵武的胳膊上,她眨着媚态十足的大眼睛。望着赵武霸气十足的冲列国大臣、以及霸主国功勋显赫的正卿发布命令,令之所至,众人皆唯率诺诺她的眼中透露着狂热的崇拜,身子依偎的更紧了眼睛仿佛能滴出水来。
赵成出生后,赵氏已逐渐获得部分权力,大贵族智氏的嫡女智娇娇将老牌贵族智氏所拥有的知识。以及继承人培养经验都带入赵氏,而那时赵武对于养育贵族后代毫无经验。便任凭智娇娇做主,于是,被晋国式贵族教育教导出的赵成,集合了赵氏与智氏两家的长处,当然,也继承了智氏自觉高人一等的贵族式傲慢。
北方属于中原炎黄集团炎黄集团讲究礼仪,身为贵族从小所需要接受的礼仪教育繁琐而复杂。与父亲现代人不同的是,赵成并不介意父亲又多了个姬妾,春秋人姬妾满院子那是平常事,相对于大多数春秋人来说,赵武在这方面似乎显得有些洁癖。如今父亲突然开始宠养美姬了,到让赵成有点心酸一父亲从小生活在荒山,日夜都在逃亡。年轻时代最美好的日子里,父亲为了家族振兴日夜操劳,顾不上眷恋美色,顾不上享受生活,如今父亲人到中年,才顾得上享受,才知道宠养一两个喜欢的美女,实在是令人哀伤”
赵成的目光时时瞥向这位楚女,他不奇怪楚女的存在,只是生活在华夏的氛围里,他自小被教育要庄重。要有威严,要行事出于“礼。”要含蓄”奇怪的是,楚女似乎完全不知道这些,他听说这些楚女是楚王的宫女,那么她们接受的应该是楚国宫廷教育,怎么,楚国宫廷教育如此热情奔放,如此不讲究含蓄以及如此喜欢扭腰。那位楚女腰肢细的手堪一握,却片刻不肯停顿,不断地扭来扭去的,真让人担心那细腰扭断了。
“我是不是也要搜罗几位楚女”。赵成退后一步”说:“只是不知道母亲怎么想?或许应该先跟父亲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哦,听说蔡国妇女特别擅长厨苦,总喜欢把自己的男人照顾的,饭菜端到男人牙齿边。
我还听说,蔡国男人从不菩欢下地干活,也不喜欢战斗,就喜欢在家里享受女人伺候,而地里的活儿。几乎都是女人完成的,不知道父亲喜不喜欢这样的女子。
也许父亲喜欢,因为父亲喜欢研究厨艺,弄几个蔡国美姬回家,父亲今后不用独自研究美食了,那些女子会替父亲操心的
赵成心里想着事,郑重的向赵武鞠躬:“谨遵命!”
赵成是用军礼答应父亲的,晋**中的规矩比较严,虽父子在军营。但接受军令的时候,也要用军中礼仪彼此应答。
赵武也放下了元帅的威严,用亲切的姿态询冉赵成:“如此一来,你的婚礼拖延了,不要怪父亲,好男儿为国征战,岂能顾及到家事,等我回去,替你办一个更加隆重的婚礼。”
赵成退后一步,嗫嗫的说:“身为臣子,我怎能与君上同期举行婚礼?如今这样最好,等君上大婚之后,我再举行婚礼,才是最妥当的。”
一直粘在赵武身边,儿要肢扭来扭尖的楚姬脱口称赞!“好男几!”楚姬的突然开口让赵武脸色一变。在座的人都脸色愕然一楚姬说的是晋国语言。
这是楚姬第一次开口,她语调清晰。
春秋时代,人们的审美观跟后世完全不同,后代的人以手无缚鸡之力。毫无反抗能力作为英俊才子的标准。并认为美女就应该爱这样的才子。而春秋的英俊标准则是孔武有力,能够保护自己的家人,能够对外征战掠夺别国的资源,能够取得一定地位让家人受到尊重”楚姬说的是这时代流行的主流观点,这倒不值得惊愕。
但一直以来,楚姬说的完全是鸟语,她用一副不懂晋国语言的姿态陪伴赵武日日夜夜。赵武因为她不懂晋国语言。所以在商讨军情的时候从没有回避楚姬,因此楚姬的开口。到让赵武出了一身冷汗。
不过。转念一想,赵武又哑然失笑了:这是晋**营,周围的都是晋国人,楚姬即使是间谍一类的角色,她怎么传递情报,晋国士兵会听从她楚国语言的吩咐吗?
再者说,春秋时代的语言,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继赵武之后百余年出现的《论语》。总共十五万余字(曰旧字),却只用了一千三百多个字词(用字量:;弛个),就书写而成如此的长篇巨著所以,这年头,能熟练掌握一千三百多个字,就已经是类似孔子那样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至圣先师”了。
赵武自己有过荒山学艺的经历。在这个单音节时代,一词多义,词汇量贫乏,真要有心,学会一种语言只是分分秒秒的事情,对于现代有过学习外语经验的人,一天背十个单词并不感觉吃力,只要有心,一百天之内学会一门外国语言,简直像喝凉水一样简单赵武本身自己经历过这事。
想起当初在战船上,楚姬充满柔情蜜意的吟唱《越人歌》,赵武也就放弃追究的念头。
人世间有爱,任何艰险与困难都不足为惧。只耍楚姬一心想与赵武沟通,学会晋语时她来说不是障碍。
想通了这一切,赵武脸上显得波澜不惊,但他心里充满柔情蜜意,脸上表情淡淡地摆了摆手,吩咐说:“今天我们的援兵到了,随便庆贺一下双方会师吧,吩咐军中摆出酒宴。”
赵武其实不是一个追求享受的人,想当初赵氏重新恢复家族名声。幼小的赵武谨小慎微,谁都不敢的罪,他哪里有追求享受的时间。但赵武身上带着一些现代人的习性。总是让春秋人感觉到格格不入,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赵武很有点逆流而上的姿态无论真实的历史与现在的历史。
基于现代人的习性,赵武对居住状况,以及饮食卫生的追求,在春秋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于是,赵氏在列国间都有一种奢华无度的称号”赵氏使用的餐具最精美,赵氏煮菜时掺杂的香料最繁杂,赵氏就餐前很多仪式非常古怪”子产与向戎原先不是赵武体系内的人,他们以往听孙林父以及鲁国的公孙、叔孙豹谈论起在赵府宴饮的经历,语气中充满炫耀,可惜这两人没有亲身经历过,不好给予评价,这次他们终于见到了全套的赵氏奢华。
赵武出征的时候,准备的比较匆忙。随身物品简单。当然,赵武也习惯了出门在外必须的简朴,想当初赵氏初上阵的时候,赵族只是一个小贵族,带领一个服装都很驳杂的花衣军团,没有资本追求奢华。如今,赵氏已经是大贵族了,新来的援兵集团中,赵成带领的主要是赵氏后勤人员。
赵成是赵氏少主,这次出战是他的初阵,智娇娇宠爱他,生恐他不习惯军营的生活,给他配备了全套的奴仆,衣食住行无所不包。光是用于就餐与做饭的炊具就拉了满满十大餐赵氏现在有资本有实力,轻而易举做到这点。
等宴席开始的时候,元帅大帐内摆上来的瓷具,让礼仪之国宋国,以及最老霸主国郑国也张着嘴,伸着舌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赞叹。
春秋时已经有了挂釉的瓷器。但数量很少,从那些春秋贵族特意把极少量的挂釉瓷器埋入墓中、与玉器、金器一同殉葬看来,春秋时代,挂柚的瓷器价值等同于玉器、青铜器。
赵氏的餐具却是全瓷,这些瓷具外面挂的釉并不均匀,在赵武看来。简直是伪劣瓷具,但这些散发着釉色的瓷,落在郑国与宋国正卿的眼中,简直是君王才可以享用的礼器。
如今,这些礼器上充满了如山一样的食物,个个香气扑鼻。
此外,端上桌的还有一些当地水果一这水果。大家倒是认识。南方的天气炎热,即使在这冬天,也还有许多四季的果实,这些果实的形状与现代略有不同,以至于赵武都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当然现代各种水果都是经过几百年人工驯化而成,不是古代野生的水果所能比拟的,赵武认不出来,那是必然。
就餐的餐具使用的是带锯齿的商匕(餐刀),另外,叉子也提前出现了,不过这时的叉子是两齿叉
与现代人想的相反,春秋时代,贵族举行的宴席上,最常使用的餐具是刀叉,唯有平民用不起完整的青铜器,才使用筷子替代。因此,在这场宴席上,只有奴仆面前摆着筷子,他们用筷子夹取食物,不是给自己吃的,而是给各个。盘子里摆放,进行分餐。
春秋贵族的宴请方式,为每个人面前摆个小桌,桌上摆着自己吃的食物。
按照当时国人的习惯,盘中的食物尽量追求丰盛,堆得老高,贵族吃不下这些东西,也不会浪费,因为撤下去的盘子,里面剩的残羹冷炙就是奴仆的食物了。
桌案上,诸卿面前整齐摆放的、用于饮酒的器皿也不是青铜器,而是一种色泽均匀的黑瓷。
这年头瓷器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