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春秋小领主 >

第426部分

春秋小领主-第426部分

小说: 春秋小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重新打磨后,又卖钱了……
这座盟誓台修建的时候,考虑到后世盗墓行为猖獗,赵武有意把它修建成一个旅游中心,并特意在台基周围修建了许多店铺,期望这里最终能变成诸国商品物流中心,以借助川流不息的人群维持盟誓台的运作。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也为了震慑楚国乡巴佬,盟誓台修建的格外富丽堂皇。首先,丘顶地面平整的非常光滑,中央预留的坑填埋之后,整个丘顶将铺设一层“马赛克”。无数小型的马赛克瓷砖将拼接出寰宇九州图,其中的江河沟壑会是丘顶地面的排水网络,雨水通过这些沟壑流入下一层渠道,最终汇入台基底部的广场四周,成为广场的泄洪渠。
马赛克的诞生,距离春秋时代已有2500年历史了,这种塞浦路斯装饰品,因为赵武而提前2500年传入中国。而自赵武将瓷器技术引入后,如此大面积的铺设马赛克图案也还是第一次。赵武自己家里也没有做的如此奢华。
诸侯这次登上丘顶时,周边的马赛克图案已经铺设完毕——让“马赛克”这个说法见鬼去吧!中国的国名就是“瓷器(china)”,从今后就没有“马赛克”的说法,只有“中国瓷画”。
诸侯们拖下鞋,小心翼翼地沿着瓷画边缘行走。因为这次盟会由晋楚主盟,所以瓷画中心分阴阳两个部分,炎黄集团所在的国土用不同深浅的浅红色勾画,颜色较淡。而楚国所在的南方集团,则用近乎深黑的紫红色描画疆域——周王室尚红;而楚国自认祝融之后,也尚红。
这阴阳两部构成一个太极图似的圆形,圆形太极图外是四方形台基,其中象征周王室的一侧镶嵌着龙图腾,象征楚国部分是火鸟(玄鸟形似火苗,为祝融化身,也有说法认为火鸟就是凤凰)图腾——这幅图大约是最古老的“龙凤呈祥”吧。
瓷画一出,全体通杀。楚君几乎怀着膜拜心理,小心翼翼他在象征楚国的瓷砖上,他打量了一下方向,问:“祭祀的时候,我就站在此处吗?……啊,其实我修建的章华台也有类似艺术,我用的是紫贝壳。”
楚灵公说的“紫贝壳”有点词不达意。楚灵公修建章华台的时候,虽然没有马赛克技术,但他无师自通地用紫色贝壳,做出类似马赛克的瓷画拼接艺术,他拼出一条紫贝缀砌的径道——屈原曾在《九歌》中记述道:“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阕兮朱宫”。
贝壳在古代是钱币,楚国的标准货币也是形似贝壳的蚁鼻钱,而所谓“宝贝”,说的就是贝壳的珍爱。
这厮什么时候都不忘炫耀。
赵武用手指划了一下:“你我站在太极图的圆形里,相对盟誓,巫师、祝者在各自的龙凤图腾内祈舞……瞧,现在龙凤图腾只修建了一个爪子,等中间的坑埋好后,图案就镶嵌完毕,我们可以站在镶嵌好的图案内祈祷。盟誓完成后,这里将成为一个开放的旅游点。
晋楚征战了两百年,如今终于弭兵,而你我是这场弭兵大会的主角。让天下百姓,以及后世子孙都来这里瞻仰吧,当他们站在此处缅怀我们时,想一想我们当初放下武器,化剑为犁的勇气,能不敬畏吗?”
“主角……我,主角?!……呜呜,我很满意……如果元帅没有其他的吩咐,我们快点开始吧,我等不及了。”
“哪一天,我们将不是万众瞩目,而是万世瞩目!”赵武肯定的说。
好面子的楚灵公还有啥说的,他激动得浑身颤抖,这一刻,所有的委屈都值了。
他唯一忘记的是:在这场盟誓中,楚国是战败者。是晋军兵临城下才迫使他签约的。
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赵武展开盟誓书。这时候,诸侯见不到盟誓书的正面,只见到盟誓书背面楚国书写的八个血红大字:“楚虽三户,亡晋必楚。”
这八个血红的大字是讽刺吗,亦或是笑话,谁知道呐?!
对这初升的太阳,赵武一字一句念诵着誓约。楚君并肩站在赵武身旁,他很自鸣得意,不过诸侯在下面窃笑——他是君,赵武是臣。晋国一个“臣”与楚国一个“君”并列,就这种待遇,楚国还争夺了半天才到手,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周王的使臣、王室冢宰刘定公面朝晋楚而立,侧耳倾听着赵武宣读盟誓。楚灵公与赵武身后,列国诸侯按照爵位排列成两行。鲁襄公带着叔孙豹跑前跑后,监督巫师宰杀牺牲。
六头壮牛、六匹白马被放到宰杀,巫师人用青铜大碗承接着牺牲的鲜血,他们将鲜血泼洒在地面,然后翻出图谱对照血液流成的图案占卜吉凶,巫师手中的那份图谱也被叫做河图、洛书。据说都是根据周文王留下的卦书,记录下的对原版河图、洛书的个人理解。
参与占卜的巫师都是各国最知名的神汉,包括周王室也派来王室神汉参与,他们对着自家秘藏的典籍嘀咕半晌,一致得出结论:大吉。
话音刚落,音乐声响起,祝者开始舞蹈,嘴里还不停的发出怪叫以期引起神灵的关注。“籍(掌管史籍记录的官员)张”递上朱砂笔、巫师捧上一碗血酒,赵武伸笔沾了一下血酒与朱砂,轻轻挽起袖子,准备落笔签字。
“等一下……”楚灵公急切的说:“晋楚相匹,怎么我不能当先落笔?”


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结局
在楚灵公想来,楚国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当先登台的荣誉,结果莫名其妙的失去了。
既然“先登”已经不可能,那么当先签字的荣誉,能不能争取一下?
一向以来,楚国只要一耍赖,赵武为了“大局”都要稍稍退让一下,以至于楚灵公感觉到,越是关键时候越要撒泼,一撒泼就能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
可是这次他错了。
赵武丝毫没理会楚灵公的叫嚷,他提起笔来,稳稳地在盟书上签上名字——他是代国君签字的。
这次盟会也创造了一个先例:执政可以代替国君签字。
真实的历史上,也正是晋平公这次偷懒,导致此后国家大事跟他没关系了,执政就可以“代表”他。
楚灵公打了个激灵,口瞪目呆地望着赵武,后者把笔递给楚灵公,毫不客气的催促:“快签字。”
楚灵公茫然地接过笔,他很不适应赵武的坚持——那个在家臣庇护下躲藏在深山中度过童年的赵武子强硬起来了。怎么可能?
一时之间,楚灵公忘了拒绝,他正踌躇呐,赵武凑近他耳边,低声说:范鞅昨天回来,跟我说:楚军已经彻底失去灵魂,他们走上战场的时候,仿佛行尸走肉,中级军官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下层的勇士们根本不知道的与队友配合,昔日强大的楚国,怎么变成这样?“
赵武这句话是警告,是恐吓。
听到这句话,楚灵公第一反应是后悔,不是后悔他的反抗,而是后悔他反抗的过于彻底。
想当年赵武攻入楚国时,楚王一败再败,他屡败屡战坚持抗争到底,结果,他把楚国最后的元气耗尽了。大量的楚国战士被俘,几乎全部的军官被掠到了晋国。现任楚国君主楚灵公费尽心力建立起来的军队,因为军官缺乏,战士都是第一次走上战场,与老牌军国主义国家相争,他们太稚嫩了。
范鞅击穿整个楚国东北部,不是巧合。是战争的必然。
楚灵公提起了笔,默默签上了字——他心里悲催的认识到:楚国现在远不是与晋国争先的好时机,新建立的楚军还需要通过小规模战斗来成长,这需要至少一代人的时间。而在他这一代,已经失去与晋国抗争的资格了。
诸侯依次签署了盟约,掌管史籍的官员一溜小跑着接过盟书,准备复制多份——这是盟会最后的程序:载(记载)。巫者端过血酒,执牛耳者——鲁国国君手捏牛耳走上前监督。赵武领先接过杯子,轻轻抿了一口,而后拿杯中血涂抹在自己嘴唇上。
这个动作一做完,顿时,洪钟敲响了,天地一片轰鸣,预示着和平降临大地。
这次弭兵大会,带给这世界五十年和平。楚国在盟会后,基本遵守了盟约。五十多年后,战争最先在三晋内部诞生,由三晋的相互战争扩展到全中国。五十多年的时光,在芸芸历史中似乎不值一提,但一战的休战维持了多久,二战的休战不到五十年,又有了两伊与伊战,那场战争中,多个国家牵扯进去了……
赵武手端着酒碗,浮想联翩。洪钟声里,诸侯们都神色激动。赵武在钟声中,不引人注目地悄声自语:“这钟声,是春秋时代的丧钟吗?丧钟为谁而鸣?”
叔孙豹神色激动kao近赵武:“元帅,休战吧,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没有战争的时代?”
赵武微微一笑:“伐秦,无需劳动诸侯。那是我们的私仇。”
“可别——”郑国的子产也凑近赵武,劝解说:“瞧楚国多安顺。元帅,在盟誓台上,嘴唇涂得血还没有干,怎能再度叫嚣战争?可别说了,休战吧。”
宋国的向戎先向楚国国君举杯,然后凑到赵武身边,也说的相同的话:“元帅,别打了,让我们安生度过这场大旱灾,然后再想其他。”
誓约的监誓人、齐国执政晏婴kao了上来:“元帅,盟誓的血还没有干,回头再说吧。”
赵武只微笑不语。
稍停,工匠们开始在坑里放置那些流干血的牺牲,赵武领着乖宝宝楚灵公走入坑中,将誓约书放置到牺牲身上。一声鼓响,填埋土坑工作开始了。与此同时,叔孙豹捧着厚厚一叠复制好的盟书,分发给列国“六官”。晋国六官之首赵武代表晋国“天地春夏秋冬”六官接受了属于晋国的盟书,属于国君那份盟书则由乐王鲋接手。
……
轰轰烈烈一场盟誓大会终结了,广场上还在载歌载舞,赵武找到齐国晏婴,先感谢了对方不辞辛苦的监誓,而后问:“郓城的事情,齐国大算怎么办?”
晏婴毫不犹豫:“既然天下弭兵,我齐国怎敢因为自己的私欲私启战端——我准备把郓城送给鲁国。不仅如此,我还准备让齐国放弃对莒国的庇护……我们打算与鲁国结成姻亲,鲁君(襄公)已经同意了。”
晏婴这其实是在变相指责赵武,赵武丝毫不理会。他拍着手赞赏:“这样我就安心了。”
晏婴把嘴冲楚灵公努了一努:“我刚从吴国来,这次结盟没有秦国与吴国,晋若向秦,楚必向吴。”
晋国如果攻击秦国,楚国必然攻击吴国,而后者是晋国的盟国,吴国受到攻击后,晋国能干看着吗?如果把盟约延伸到吴国,那么天下将重新陷入战火。反之,则盟约还算什么,大家都在各打各的而已。
赵武微笑着,说了句别有意味的话:“楚君有渴望,而少霸气,不值得担忧。”
稍停,赵武再问:“燕国的事情怎么办?”
晏婴很爽快:“我们齐国既然能放弃莒国,也能放弃燕国——我们现在奉行全面收缩政策。”
赵武满意而归……晏婴猜测的没错,盟会刚刚结束,楚灵公也不回国了。他直接带着军队去了吴国。昭关戒备森严,楚军难以攻克,而楚灵公只想锻炼队伍,所以他乘朱方的庆封不警惕,转而偷袭了朱方。围攻一月后,楚灵公得手,他囚禁了庆封,杀尽庆封家族。而后拿庆封示众。
庆封恶名昭著,楚灵公要求庆封背着斧头游街示众,并自述说:“大家不要仿效齐国的庆封,他杀死自己的国君,欺凌自己的幼君。挟制各位大夫与自己盟誓,现在落到这种下场。”
庆封满口答应,当他背着斧头走上街头时,他大呼:“大家不要学习楚共王的庶出之子公子围,他杀死自己的国君——哥哥的儿子,却代替侄儿即位!”
灵王满脸黑线,转头对伍举说:“所谓自讨没趣,说的就是我吧。我想侮辱庆封,没想到侮辱到了自己——快杀死他,别让他喊了。”
于是,一代淫人庆封被腰斩。
赵武回去的路上听到庆封之死,对身边的晏婴说:“楚君快要死了吧?我听说:自身不正的人不要轻易指责别人,楚君自己做下恶行,却偏喜欢做道德楷模。这下子被人当街喊了出来,他身边的人听到这话,恐怕会厌弃他。现在楚君又好战,一旦他走上战场,身边的人竭力想要抛弃他,如此,他怎能不死?”
晏婴微笑:“元帅恐怕要退位了吧,这次元帅总算功德圆满了。”
赵武与晏婴的预言分别应验,稍后不久,楚灵公在发徐之战中被士兵抛弃,于是楚灵公独自在山中徘徊,村民们没有敢收容灵王的。
半路,灵王遇见过去在宫里的涓人,对他说:“你替我找口饭吃吧,我已经饿了三天了。”
涓人说:“新王刚刚下达诏令,有敢给您送饭并与您一起逃亡的诛灭三族,何况我也无处寻食。”
灵王便头枕涓人大腿睡下。涓人用土块来代替,抽出自己的腿逃走了。灵王醒后找不见涓人,饿得竟不能坐起。最终,当地地方官收容了过气的楚灵公,两天后,楚灵公辞世。
赵武归国后,立刻交托了执政职位,韩起顺位接任。起初两三年,赵武留在新田城照顾自己的孩子,并看顾韩起。再后来,赵武带领姬妾搬去了代地,把注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