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三国之云台 >

第98部分

三国之云台-第98部分

小说: 三国之云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故而如今的他却是对和邓瀚平等相处的十分自然。
眼下邓瀚已经回了荆州,却是需要先去和刘备回复一下,也好说说此次北去的经历,加之他还带回了名传天下的王越,却也要让刘备见见,对于王越的安置,他还有些话想建言给刘备,此外,邓瀚先前让人挖曹操墙角的行动若是有效,这些人也该让刘备好好的考虑一下,如何安置。
不过在他还没有去刺史府中时,邓府中却是已经有人拜访了。昨夜刘备自是已经知道了邓瀚的回归,刘备一知道,自然也就相当于徐庶,诸葛亮以及整个襄阳城中的荆州文武都已经知道了,甚至还有些消息灵通的荆州士子们也是知道了。
对于邓瀚,被天子称为醉酒仙的荆州才子,大家都很引以为荣。先前邓瀚未曾回府时,便有不少的士子留下文字诗稿让邓瀚为之品评,这下邓瀚回来了,那邓府自该是门庭若市了。
想象了一下这种必定发生的局面,徐庶和诸葛亮两位邓瀚的师兄却是捷足先登,在消息还没有完全散开时,来到了邓府中。
三人相见,自有一番别后感。
“子浩果然厉害,有你这样的师弟,我徐元直真是三生有幸!”不仅徐庶这般说,看诸葛亮的样子,也是大有同感。
“两位师兄来此,不会只是恭维小弟的吧,要真是这样,那小弟就不敢再让师兄开口了,免得让师兄说的一时兴起,把小弟捧上了天,小弟再也下不来了,那可如何是好啊?”邓瀚的一句话自是让三人畅快一笑。
笑过后,却见诸葛亮平日里端庄的脸上显出一丝古怪的笑意,“子浩,知道么,士元那边却是有了些消息了?”
“哦,庞师兄如今身在何处啊?”对于这位自从他出仕后便再也没有见过的师兄,邓瀚自然也时常挂在心上。
“这个却是不知道,”徐庶却是答道,“士元那小子不知用什么方法,借咱们的信鸽给带了个消息回来的,道是相逢自有日,如今各自安。现在只能大概推断,他却是在江南,所以具体的情况,便不得而知!”
“原来如此,不过只要他安然无恙就好,反正以他的本事,自不会有什么难事的。”邓瀚却是道,徐庶和诸葛亮自是点头。
“子浩此次北去,虽身处不测之地,还想着为主公举荐人才,你两个师兄可是自愧不如啊,就连主公也是连连夸赞呢!”徐庶又道。
“就是,子浩让云汉去‘找’的廖化,王平,还有那个姜叙,姜冏却都是人才,虽然初来时还有些不平之意,如今都让主公给收服了,其中那个王平竟然熟知汉中地理人文,子浩这番又是未雨绸缪啊!”诸葛亮笑道。
听得竟然连姜叙都给‘找’来了,邓瀚自然心中欢喜,忙问道,“师兄,跟着那个姜冏同来的家眷中,有没有一个叫做姜维的小孩子啊?”
“倒是有个很是聪明的小子,不过是不是叫做姜维,为兄却是没有问,怎么有什么问题么?”诸葛亮问道。
“这个么,小弟却是还不能说,嘿嘿!”—难道我还能告诉你,这就是你将来的徒弟,你就赶紧收了吧,诸葛师兄—邓瀚心下暗忖道。
“瞧瞧子浩,又卖起关子来了!”徐庶笑着对诸葛亮道。
“那是当然,天机不可泄露啊!”

第三卷 第五十三章 计较是非,开卷有易

《告罪,今日陪父亲去看病,耽误了,幸得父亲无大碍!》徐庶和诸葛亮来拜访,自然也不仅仅是为了看望一下邓瀚,听着邓瀚说了些这一路上的经历见闻,两个人却是更关心邓瀚对许都当下状况的看法,以及他对曹操下一步计划的预测。即便是邓瀚往日也是通过云汉给的情报来对当前的局势作出研判,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这一趟邓瀚或许没有机会得到更深入的情报,可是毕竟他亲身到了许都,眼下曹操的统治中心,当然可以得到更加切实的情报。
“子浩,这一趟北上还有没有别的收获?”徐庶问道。
“师兄啊,你们还想要些什么收获,小弟这次可是如履薄冰,在许都也是小心翼翼才回来的,难道小弟得以平安归来,还不是对两位师兄最好的礼物么?”邓瀚却是笑嘻嘻的回道。
徐庶和诸葛亮见状,却是相视而笑,邓瀚自是笑道,“曹操的势力已经大定,不过野心渐渐膨胀的曹操,却也让昔日他以大义招来的贤士感到失望了。而现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也都有了各自的利益索求,然而现下若是曹操对外时,这些人却还是会齐心协力的。只要曹操在,他手下的各方势力却还是能够相安无事,为了曹操而效力。”
“先前小弟曾对主公说过,曹操可能在今年南下,如今看来纵使南下,却也得到今年的粮熟之后了!年前的大雪,遍布了幽州,冀州,并州,还有西凉各地,而曹操为了收服原先袁绍地盘上的人心,不仅没有收这些地盘的钱粮赋税,免了三年的收成,还得为这次遭受了大面积雪灾的各地的百姓予以赈济,加之这些年来,曹操就是征战不休,这样一来,却是没有什么积蓄的,他可不想我们荆州,虽然也有过征战,可是毕竟往日的刘荆州在世时,积蓄了很多的钱粮,而且这两年来,荆州却是不比北地,倒是风调雨顺,却是让荆州物阜民丰更加的繁盛了,这也是多靠了诸葛师兄的费心了。单靠这一点,师兄却是已经比得过相齐而九霸天下的管仲了!”
“子浩,你也别光夸孔明啊,难道你师兄我就只是个摆设么,哎,今天真不应该和孔明一起来啊,让我太伤心了!”
“怎么,难道元直师兄还有什么事情做得么,好像这半年来小弟还未曾得闻哦,”邓瀚却是调侃道,“小弟此次回程的路上,还多亏了师兄你安排的那些船,才让我得以渡过汉江的呢,小弟一时情急,可是强请了那船,不会耽误了师兄的事情吧?”
“无妨的,那也都只是一些闲棋罢了,现下还不过是在开盘阶段,至于将来有没有效果,却还需要看对手如何落子了。”徐庶笑道。
“呵呵,闲棋却又不是弃子,闲来落子时,自为逍遥步!”
“子浩向来不会对弈,莫非去了一趟许都却是学了些么?”徐庶问道。
“围棋之道,不过是,局方而静,棋圆而动,以法天地,自立此戏而!小弟虽没有学会,不过一法通,百法通,去了许都,却是读过了一本当时第一等的杂书,乃是曹操亲自书写的!读后,让小弟获益匪浅,书内却是,兵法为主,杂以曹操的批注,还记载了他这些年来的亲身体验。”
虽然与曹操为敌,可是当世之人又有谁敢轻忽于他,只因为那些轻视过他的人都已经成为了冢中枯骨,像刘备这样的,却是屡次吃亏于曹操,倒也从中更加的体会到了曹操的厉害,徐庶和诸葛亮两个人听的邓瀚见过这本书,自然也是有向往之心。
“且待两日,小弟想将那本书默写出来后,便给两位师兄送去吧!”邓瀚说道。
“也好,对了,主公说这些天你就先歇一歇,休整好了,再去忙你的云汉,反正你不在的这段时间了,马幼常倒也干的不赖呢!”徐庶说道。
邓瀚却是洒然一笑。
留下了两个人吃过了饭,于席上两个人自然也认识了王越和王基,徐庶也曾游侠过江湖,对于这位前辈,自是表达了好生的崇敬,不过可惜现在的徐庶不是游侠儿,也没有能够陪同王越一起畅饮的酒量,不过王越却也是知道昔年徐庶披发散面为友仗剑的事情,座中王基,李康却是第一次听起徐庶还有这么一段过去,便向身边人纷纷打听,徐庶倒是已经不为己甚了。
送走了两位师兄,邓瀚却是不得不面对接下来更多的拜访者,不过邓瀚想象了一下门庭若市的场景,感到的便是不厌其烦的应酬。吩咐下人们以少爷外出方归,身心不适,需要休养为由,有客拜访时,便能推掉的便推辞了吧。
少了外人的叨扰,邓瀚却是开始了自己这一段温馨的生活,除了两个跟屁虫总是在他身边时不时扮演着十万个为什么的角色,王越却是已经开始享受为人师傅的美妙生活,王基和李康在王越的教导下,自然便开始了痛并快乐着的学艺生涯。
闲暇时,邓瀚自是拿出了南华真人给他留下的那本《易经》,似乎在邓瀚的怀中,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温养,再次摆在邓瀚面前的这本用黄绫系着竹编却是显现出一种竹光润泽,清香也逼人。
轻轻解开,展开入目的却是一种类似于秦时小篆的字体,邓瀚却是没有这份见识,能够认出这种字,他可以认出汉隶,晋代行书,唐时草书,等等以后的种种字体。
厚厚的一卷竹编,邓瀚却是一目十行的浏览了一遍,当然他是没有认出几个字,可是看着那一个个字体,那些一个个泛着悠远古朴意味的小篆,就好像是一个个活了过来,虽然不识字,可是易经的那种意境已经包裹在了邓瀚的全身。
一遍看过,邓瀚却是有些沉醉在那种场景中,而不可自拔。止不住的双手便再次的将竹编摆放在书案上,或许是自己的幻觉,邓瀚这次入目看到的却是很熟悉的两个汉隶—易经。

第三卷 第五十四章 万物皆有易,大道于中,且随心

两个汉隶形体的大字—易经却是映入邓瀚的眼帘。看着这两个字,邓瀚却是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他自是清楚的记得方才第一次开卷时,并没有他熟悉的汉字,不论其他,就说这第一个字,易字,方才之时,上下两个部分还像是一个古体象形的日字和月字,而此时却变成了方正的隶体。
字面上的变化,更是让邓瀚察觉到这卷竹编的不凡之处,“果然是南华真人,出手却是非同凡响!”
此时邓瀚对于书中的内容却是更加的好奇,前世的他自然也是个不怎么相信鬼神之说的人,而且所谓易经在邓瀚的认知中,他看到的更多是用在了给人测字算命,什么八卦算命,文王课字,九宫神算之类的事情,还有就是堪舆风水等等一些算的上迷信的事情,不过他却也知道,易经单单论其本身,却说得不仅仅是这些。
易者,变化也,生生之为易。何谓生生,这是指的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故而有道是,万物皆有易。
《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了六经,赞述了《周易》,《易经》便成为了四书五经必学之科目,且孔子又从中悟出了儒家之中庸之道,及其后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这些儒家之有别于他派的根基,也是从易经中而来。后人每读之,解之,都将它尊为百经之首,万法根由。
从易经中,道家学得了天地变化,阴阴阳阳及其阳极阴生,阴极阳盛之相生之理,先天后天八卦之道,成为了道家的思想根由,被道家尊为“三玄”之一。
易经阴阳学说还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基础。易经的实时定位思想、与时偕行等思想对中医有着至为重要的影响,一人一方、因病成方的治疗原则皆源于此。同时对子午流注、八纲辨证、风寒暑湿燥火六邪等学说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对于兵家来说,先秦的孙膑,吴起等人所著之兵法也都从易经中获益良多,还有诸葛亮他最为著名的八卦阵也是脱胎于其中。后世常常听闻的“风林火山”一法,对应的不过是易经中代表八卦的几个外征。
说到武术,易经中有言,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邓瀚所修炼的太极功法,还有比较出名的八卦掌等,都是从易经中得到的启发。最为大家熟知的降龙十八掌,其中有一掌,唤作亢龙有悔的,其名字便是脱胎于易经中的乾卦。
易经从其一诞生,便涵盖了天地间万物存在以及运动变化的至理。然而真正的易经却是有三种,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流传下来的仅剩下了《周易》,其他的两样于前汉时分便已经失传无踪了。
邓瀚此时所看到的却是全篇。除了他已经见识过的周易,在这竹编中,他还看到了名为《连山》和《归藏》的两易,而这两易在书中的位置明显还要早于《周易》。
《连山》者,通篇八万字,据称乃是成于神农氏,起于艮卦。艮为山,周易中此卦讲究动静适时,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说则说,不当说则不说,一切必须审慎抑止为是。而在连山中,艮也为山,与之不同的却是,从艮卦开始,讲究的却是山之如出云,连绵不绝。万事万物当积极进取,且不可中道而崩,天道有常,故其常在,运行其间,人能查之,却不可动之。
而《归藏》一篇,不过区区四千三百言,号称成书于黄帝之时,却是卦象起于坤卦。周易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言之君子之德随高下可定“或从王事”到“括囊四海之志”的成败,却也是显现易之生生之道,而归藏所言者,顾名而思意,万物莫不归藏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