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唐朝败家子 >

第54部分

唐朝败家子-第54部分

小说: 唐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你个辅机!”李世民笑骂一声,眉目间突然有些黯然,沉默片刻后问道:“还有何事?”

    长孙无忌道:“是礼部和太常寺那边上奏,称陛下春秋正盛,请广纳嫔妃,充实**,绵延子嗣。”

    李世民不由老脸一红,皱眉道:“怎么尽是这些破事?”

    “陛下,旁的事情臣等可以帮忙处理,但这两件事只能请陛下定夺。”

    “那朕问你,你觉得这两件事该怎么?朕知道有些话你不便多说,朕只问你轻重缓急?”

    “这个…”长孙无忌无奈道:“这要看陛下怎么打算了,如果陛下重视前者,那么该两件事并重,一起尽快办理。

    反之,臣以为陛下该缓办后者……陛下离京日久,想必宫中各位娘娘很是想念陛下。”

    李世民眉头几动,再次笑骂道:“辅机啊,你也开始和朕耍心眼了?”

    “臣不敢!”长孙无忌很无奈,本来老男人之间谈话可以很直白,那什么点也无所谓。

    可眼前之人偏生是皇帝,还是自己的妹夫,能怎么说?总不能君前失仪,起居注上再留下什么露骨之言,成千秋污点吧?

    但事实俱在,快一年不见天颜,更无雨露滋润,宫中嫔妃都快全成怨妇了。寻常低等嫔妃也就罢了,有名有位有家世的,如贵淑贤德四妃,若不及时滋润一番,便直接纳新宠,后宫里还不得翻了天?

    李世民自然明白,悠悠道:“中宫之位,除了观音婢,谁有资格呢?至于纳妃之事,眼下是顾不上了,推迟到明年开春吧!”

    ps:上上一章犯了个错误,雁塔晨钟指的是小雁塔,不是大雁塔,和玄奘大师没什么关系。想当然了,捂脸,诸书友见谅!

第八十五章 唱出大戏

    如果单纯认为皇帝纳妃是为了享乐,那就大错特错了。

    当然,也不排除历史上确实有那么几位沉溺美色的糊涂昏君。但大多数的皇帝纳妃,其实都有政治意味。

    除了明朝后妃和外戚的影响力较弱外,其他朝代,大都如此,世家门阀林立的隋唐尤甚之。

    李世民的后宫里妃子众多,出身都非比寻常,长孙皇后是齐国公长孙无忌的妹妹,也是申国公高士廉的外甥女。

    贵妃韦珪出身京兆韦氏;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燕妃出身北朝世家,母亲则是隋朝观王杨雄之女;小杨妃与弘农杨氏关系密切,哪一个都不简单。

    有官员上奏疏请立皇后,背后肯定有这些世家大族的推动,都希望自家女儿能母仪天下,对家族发展都将大有裨益。

    可惜出于朝堂平衡的考虑,以及对发妻的深情,李世民并无立继后之心,但并未拒绝新纳嫔妃的提议。

    毕竟李二陛下不到四十岁,春秋正盛,身边需要多几个年轻嫔妃伴驾,生育子嗣。同时又可以拉拢一批世家勋贵,有利于朝堂稳定。再者,老牛吃嫩草的美事,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眼下时机不恰当,刚刚遭遇水灾和行刺,算不上风平浪静,并非纳妃的好时候。

    再者长孙无忌说的没错,怎么也得先滋润安抚一下宫中旧爱,避免落下喜新厌旧的名头,也能省去一些麻烦。

    推迟数月,明年开春是个不错的选择,况且古礼选妃时间就是二三月间,正好合适。

    闻听李二并无再立皇后之心,长孙无忌安心不少,这意味着除了自家三个外甥,不会再有嫡出皇子。外戚之中,长孙家仍旧高出一头。

    话题转变,两人又谈起了洛阳之行和行刺之事,长孙无忌问道:“陛下,关于刺客身份可有眉目?”

    李世民摇头道:“没有确切答案,刺客大概有两拨人,行刺朕的可能是当年雍州城外,从独孤修德手下逃走的那位,谢逸曾看到一双褐色眼珠。

    至于袭营对雉奴他们动手之人,暂无头绪……说起来真是凶险,若非谢家叔嫂,朕和几个孩子都会有危险。”

    “淮阳县伯救驾有功!”长孙无忌的回答有那么点没头没脑。

    李世民笑道:“辅机可是觉得,朕的封赏过于草率了?”

    “不,单单只是献上良种一事,便该重赏。”长孙无忌道:“不过陛下,那粮食当真有那么高的产量?”

    李世民悠悠道:“眼见为实,明年种下后你去亲自瞧瞧便知道了,朕也很惊讶,若非亲眼所见,确实难以置信。”

    “陛下,可喜可贺啊!”

    “嗯,那小子很有办法,奇思妙想不少,马蹄铁已经装配十六卫军;那个琼花酿想必你尝过,那个香水……女子爱不释手,都是他的手笔!”

    李世民叹道:“自打皇后去了,雉奴和兕子一直闷闷不乐,朕都无可奈何,他却能看出症结,‘对症下药’。你是没看见,这几个月,两孩子开朗多了。”

    长孙无忌点头道:“看来此子确有才能,且是个怪才。”

    “而且他还写的一手好诗文,才学出众,且很聪明。”李世民悠悠道:“也许全天下人都以为,是朕杜撰出太上玄元皇帝赐种之说。但实际上,骑青牛的老仙翁——这话是谢逸口中说出来的。”

    “竟是如此?”长孙无忌颇为惊讶,事实上他先前也认为此举是李世民授意,合乎情理。

    “看看,你都这样想,更别说旁人了。好在当时房玄龄在场,他与朕亲耳听闻。”

    李世民叹道:“不知是此子聪明,故意讨好朕;还是……朕派人调查过,此子自小生长于淮阳,原是个败家子,好似一夜之间转了性子,成了人才。

    瞧见他拿出的东西稀奇古怪,闻所未闻,所以朕有时候不免在想,难道他真遇到了神仙点拨?”

    长孙无忌心头一动,劝谏道:“陛下,神仙异事多虚妄,还是谨慎些好。”

    “朕知道!”李世民道:“其实他的来历不重要,只要他能为朕所用,愿意为朕所用即可。”

    长孙无忌小心翼翼地问道:“陛下打算就将他放在弘文馆吗?”

    “辅机,你有疑虑是吗?”

    “陛下如此决断,自有道理,臣并无疑虑。但少年人骤居高位,他自己会不会骄傲得意?百官可能也会有看法!”

    李世民叹道:“朕也是无奈之举,你不知道,虞世南在洛阳时曾向朕请辞,他已经八十岁了,王珪的身体也不好。”

    “原来如此。”长孙无忌老谋深算,对朝局更是洞若观火,当即明白李世民言下之意,同时也顾虑道:“可是……他会不会太年轻了?能否担得起陛下的期望。”

    “十八岁,是太年轻了,可纵观朝堂,并无太多合适人选。相比之下,此子灵透,是个可造之材。”

    李世民悠悠道:“朕愿意冒险一试,至于能不能经得起风雨,担得起担子,那就要看他的本事了,拭目以待吧!”

    长孙无忌道:“陛下深谋远虑!”

    “辅机啊,朕还有个想法!”

    “陛下请讲!”

    李世民抬头看着承庆殿里摇曳的灯烛,轻声道:“自武德年间起,朝廷封赏的爵位,录用的官吏便不少;武德九年以后,又录用了一大批,其中情由你都知道。”

    长孙无忌当然知道,李唐初得天下,为了拉拢关陇贵族,各地豪强,李渊册封了许多官爵。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又不得不册封了不少从龙之臣,秦王府旧将。

    前几年击败突厥,有功受赏的武将、官员、投降的部落首领又是一大批。再加上世袭、恩荫等,而今大唐贵族和官员越来越多。

    “人多一点,无非是多耗费一点钱粮,倒也无妨,要是能多几个人才,更求之不得。但是……”

    李世民道:“你也看到了,有多少衙署冗员众多,办事拖拖拉拉,相互推诿,反而耽误事情。”

    “陛下是打算精简官吏?”长孙无忌反应敏锐。

    李世民点头道:“朕前几年便有此想法,但先后对突厥,吐谷浑用兵,边患未平,此事不便提及。不过而今,尤其是东巡有所见闻后,朕以为,时机或许差不多了。”

    “陛下,恕臣直言,精简确实必要,却需有度,不可操之过急。”长孙无忌诚恳道:“其实昔年杨广的许多举措并非失当,而是操之过急……”

    “朕心里有数,此番至少要遏制冗员增加的趋势,得开个好头才行。”

    长孙无忌小心翼翼地问道:“那陛下打算何时动手,让谁主持呢?”

    “哼哼!”李世民看了一眼长孙无忌的表情,笑道:“别担心,这等得罪人的事情,就不让你为难了。这件事,等闲之人也办不了,办不好!”

    “是……”

    李世民沉声道:“让侯君集从陈州回来任吏部尚书吧,他有这个胆魄和铁腕,能办好事情。”

    “侯君集确是个不错的人选。”长孙无忌附和的同时,眼珠子却转个不停,心中好似泛起了许多念头。

    “不过,你们也不能躲清闲。”李世民目光凝重道:“既然动手,就要闹出点大动静,你们得陪着朕唱出戏,唱出大戏。”

第八十六章 暗箭雏形

    李泰出宫回到魏王府,一路闷闷不乐。

    父皇和岑文本对太子李承乾一通夸赞,让他好生失望。太子不断加分,地位稳固,再有觊觎之心也是白搭。

    进了王府,刘轩便匆匆迎上来,奏禀道:“殿下,杜长史来了!”

    “好,快!”李泰加快脚步,匆匆往书房而去。

    等候已久的工部尚书杜楚客出身京兆杜氏,乃已故莱国公杜如晦胞弟,也是京兆杜氏如今在朝廷的代表人物。因兼任魏王府长史的缘故,杜楚客与魏王李泰甚是亲厚,时间长了便渐成心腹。

    “杜长史久等了。”李泰对自己的长史十分客气,毕竟杜楚客的身份摆在那里,京兆杜氏可是关陇数一数二的大家族。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杜楚客婉言道:“殿下言重了,臣也是刚到不久。”

    “杜长史请坐!”

    “殿下似乎不高兴?”落座之后,杜楚客小声询问。

    “啊,本王……”李泰不由有些迟疑。

    杜楚客笑道:“殿下不必多说,臣能猜测一二,也请殿下莫要郁闷。”

    “杜长史有何高见?”

    杜楚客悠悠道:“这半年来,太子兢兢业业,处事得当,长孙国舅与岑文本认可,陛下有所赞许,皆不足为奇。”

    “唉,本王在洛阳一番作为,毫无成效……”

    “殿下,凡事要徐徐而为,切莫操之过急。”杜楚客劝慰道:“再者,殿下在洛阳并非毫无建树啊!

    魏王池乃一时荣宠,可以不提,但皇上允殿下在王府开设文学馆,还让殿下编撰《括地志》,这可是实打实的成效。”

    李泰失落道:“话虽如此,可如果东风强劲,纵然编好了文稿,也只能是为他人锦上添花。”

    “殿下太过着急了,陛下春秋正盛,时候还长着呢!”杜楚客道:“在天下人眼里,储君行为得当那是应该的,若有不当则会,而殿下只是亲王,一旦做出成绩……”

    “哦,杜长史言之有理。”

    “殿下再想想,东宫这几年得到的赞誉远不如前几年多吧?听说孔颖达和张玄素他们没少直谏,这便是讯号。”

    杜楚客悠悠道:“殿下的才能众所周知,再做出些成绩来……此消彼长,这个道理,殿下该明白。”

    “是是!”灰心丧气的李泰神色顿时轻松,笑道:“多谢杜长史提醒!”

    杜楚客摇头道:“哪里,殿下天资聪颖,只是偶然迷惘而已!”

    “不过……眼睁睁看着东边春风得意,似乎不大合适吧?”李泰的声音陡然间有些阴冷。

    “殿下,切勿操之过急,更不可莽撞行事。”杜楚客连忙劝阻。

    “杜长史放心,这个道理本王自然明白。”李泰眯眼道:“本王是在想,打不了主人,打狗总行吧?毫无动作,人家会觉得本王好欺负的。”

    “殿下是说……”

    “谢逸!”李泰冷冷道:“想必你也查到了,这厮在陈州与东宫千牛贺兰楚石过从甚密。”

    “是,但就此断定他是东宫之人是否会有些草率?”

    李泰摇头道:“不草率,应该错不了。此人在洛阳,明里暗里没少给本王挖坑,甚至寻机陷害本王。

    试想一下,背后若无东宫授意,他一个新出头的少年新秀,有这个胆量吗?又何必非要与一位皇子,一位亲王过不去呢?”

    “这……”

    “你可知,伊阙工地苛待工匠一事,若非欣儿恰巧听到,早做准备,本王可能已经被父皇猜忌斥责,前程尽毁。”

    李泰恨恨道:“饶是如此,本王仍旧闹得灰头土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