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书剑传 >

第150部分

书剑传-第150部分

小说: 书剑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在学宫中一年,竟然不如对方在学宫两天……
是我的悟性太差,还是他的悟性逆天了?
细细地打量了一下李图和苏定邦,心中微微有些苦涩,然后又重新看着石碑,继续沉思默想着。他自然是知道这两人在试炼之路上的成绩,特别是在第二关的圣像显现上,更是创造了太学宫的最高记录。
而圣像显现,主要体现在悟性上……
圣像显现得越多,其悟性就越好!
不需两天的时间,就找到了一种经典的读法。不愧是显现了十二尊圣像的存在。
此时,李图在默默地读着脑海中的那一篇碑文,当读完后,则是微微皱着眉头,还是不明白它在说什么,似乎很深奥的样子……
这是一篇没头无尾的碑文,很难读得懂。显得晦涩无比。
“第一套经典到底是什么?”
李图一连看了三遍,还是看不懂,满脸的迷茫,不由思索起来。
此时,用灵识看了看石碑上的碑文,又看了看脑海中重新排列组合起来的碑文。一一对照着。当对照完后,突然有些明白起来,这还不是经典的最佳读法。
只有找到最佳读法,才能更容易读懂它,明白它的奥妙所在。
而且,只有读懂它,明白它的奥妙。才能算是进入“微”、“意”、“韵”三个境界中的第一个境界“微”,也就是读而入微。
何为入微?
上暗下明,不能言其所以然。
“把脑海中的碑文打乱,再次重新排列组合起来?”李图明白后,心中产生了这一种想法。
当然,每一种的读法都可入微,但这是难与易的问题。
难,或许读了十年都无法入微;易。或许只需要读了一遍,就明白了它。
李图沉思了一会儿,心中在计量着,自己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就找到了一种读法,虽然是无意间找到,但还没有知道这种读法,可不可让自己入微。而且。想要找到另一种读法,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即使是找到了,也不一定就比现在的这种读法好,更容易入微。
“现在还是按这一种读法。看能不能把它读懂了,毕竟再找另外一种读法,并不容易……”李图思索了一会后,也没有再多想,又开始一次次地读着脑海中的那一篇碑文。
但是在这时,脑海中的那一本圣书突然打开了,强行把脑海中悬浮着的那一篇碑文收进了书中。
“这……是什么情况?”
这次李图真的楞神了,想不到圣书竟然把碑文收了进去,圣书在他心中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很神秘。
“圣收收它干什么?”
李图微微思索了一下,然后意识立即紧盯着圣书。
当圣书把脑海中那一篇悬浮着的碑文收进去后,把所有的古彖打乱了起来,然后发出一股淡淡的、柔和的白光,把古彖重新排列组合起来,形成了一篇新的碑文。
这是碑文的第二次演化。
而第二次的演化,又有了些微妙的变化,似乎更加清晰起来。
看到了新的碑文,李图不由惊讶了一下,这是另外的一种读法,比自己演化出来的碑文更胜一筹。
“圣书竟然还有这样的功能?”
李图有些意外,心中同时惊喜起来,当把这一篇碑文看下来并记在心中后,那一篇碑文在圣书的驱动之下,又开始乱了起来,化为一个个小蝌蚪在书中游动。
当一股白光出现后,开始了新的排列组合,接着又演化出了一篇新的碑文。
碑文的第三次演化,变得更加清晰起来。
“比刚才更加清晰了,第三种读法……”
李图再次把它记了下来,心中对圣书同时有些期待,希望它能够帮助自己演化出最佳的一种读法。
然后,是一次次的打乱,一次次的排列组合,演化……
一直到第十次演化才停了下来,或者是说在圣书驱动下的第九次演化才停下来。
“这次应该是最终读法了,而且是第一套经典的最佳读法……”李图心中有些期待,毕竟圣书跟随着自己这么久,也对它有过猜测。
虽然不知道它的真正身份,但它的来历必定不简单,此次出手帮助自己演化经典,自然是不同凡响。看它一次比一次更为精确的演化,那么第九次自然是不同。
毕竟,这个“九”乃是一个意义深远的一个数字。
在李图等待着最终读法的碑文时,圣书猛然颤动了起来,迸发出了一股耀眼的圣光,照亮了整个意识海。
在圣光迸发的时候,圣书出现了新的一页。
这是与众不同的一页,上面有着两个很大的古字,几乎占了整张页面——儒藏。
看到这两个字,李图的心神猛然一震。
何为儒藏?
儒藏就是儒家著作的总汇,与道家之道藏、佛教的藏经相应。
有经、论、史……
是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结合不同的历史现实和生活实践,创造出“崇德贵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天人合德”的生态伦理、“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等文化价值体系……
李图静静地看着这两字,心中震惊的同时也有些奇怪,圣书中怎么会出现“儒藏”两个字。
“不会儒藏就藏在自己的圣书中吧?”
李图突然发现自己竟然紧张起来了,脑子一下子重了千万倍,如同泰山般沉重。如果丢失了上古时代、特别是中古诸子时代的儒家经典,那就不叫儒藏。
儒藏这一页,很特别,李图还在震惊地时候,却是看到从它里面又衍生出了新的一页。
新的页面上,一行古字慢慢地出现,一点点清晰起来。
李图的意识紧盯着。
第七十九圣!
看到这五个古字,李图心神又是一震,同时也有些惊愕,第七十九圣?
是什么意思?
李图看着那五个字在思索着,接着想到了传说中的古来今往八十一圣!
这书中出现的第七十九圣,难道是指八十一圣中的第七十九圣?
这是怎么回事?
李图震惊于自己的想法,接着在“第七十九圣”下,又出现了一行字——圣之行。
在《圣之行》下,又出现了三个字——第一言。
在《第一言》的下面,一个个古彖显现出来,正是经典的第九次演化,最终读法的碑文。
看到这里,李图终于明白起来,太学宫的第一套经典乃是第七十九圣的《圣之行》中的第一言。而自己的书圣,则是把它还原回到了最初的状态,并把它标明是何圣所著的何书,收录到儒藏中去。
但自己接触到了那么多的儒家经典,为何没有被圣书收录到儒藏中去?李图有些不明白,难道圣书的儒藏只收录由八十一圣所著,且具有特殊奥义的经典?
就如太学宫的第一套经典?
李图看着最终读法的碑文在思索着,太学宫有十八套经典,不知道圣书能不能全部收录,并把它们都演化为最初的状态?
想到此,李图的脸上露出了些微笑,如果圣书把十八套经典都收录了,演化的必然是最终读法,也就是最初的状态。
一会儿后,李图的心思静了下来,开始慢慢地读着:“圣之行,第一言……”
大殿中,李图盘坐着的身子猛然一正,开口吐言,一个个文字从口中吐出,化为一个个淡白色的符字。而声音,也由小而大,如黄钟大吕般,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一个个文字从口中吐出……
李图的身上蓦然间散发着一股磅礴的浩然之气,此时的身影显得铁骨铮铮、刚正坚贞。
吐出的文字越来越多,在李图的身边萦绕飞舞着。
此时,老人、苏定邦、叶通都被大殿中的异象惊醒过来,惊愕地看着李图。
“这是入微!”叶通瞪了瞪眼睛。

第一三二章

“这是入微!”叶通瞪了瞪眼睛,有些无法置信地看着李图。
此时,一个个文字从李图口中吐出,化为一个个淡白色的符文,而声音也如黄钟大吕般,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身上散发着一股磅礴的浩然之气,显得铁骨铮铮、刚正坚贞。
大殿中,那些飞舞着的符文,也越来越多,在他的身边萦绕着,更是给他增加了一股浩然的气息。
“他,这是入微了?”
苏定邦睁开了眼睛,静静地看着李图,虽然不清楚眼前的异象代表着什么,但心中也有些震撼。他面对第一套经典,已经沉思默想两天了,现在还是一塌胡涂,连一种读法都没有找到,想不到李图竟然已经入微了,远远把它甩在后面。
虽然他与李图接触并不多,但自认不输于李图,即使是在试炼之路上,也是如此认为。
“不错,他入微了。”叶通看着眼前的异象,咽了一下口水,有些艰难地点了点头,心中也是无比的苦涩。他在这里已经坐了一年了……
“入微……”
苏定邦依然是静静地看着李图,脸色显得非常平静,不知在想着什么。
“他还不算是入微。”
这时大殿中的那一名老人,放下了手中的书卷看着李图,突然摇摇头开口道。
“不算,什么意思?”苏定邦略微疑惑了一下,然后看着向了老人,眼中有询问之意。
“入微了,会在他的身后浮现出一座淡淡的石碑。”老人解释道,接着打量着李图,看着那些飞舞着的符文,又说着:“口吐浩然符文,声音如黄钟大吕,此正是在入微之际。但。只有真正感悟了,把这些符文都凝聚成了一座石碑,才算是入微。现在,他还差最后一关,把这些符文凝聚成一座石碑。而且,这最后一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此时。李图正在一遍遍地读着《圣之行》的第一言,不断地感悟着,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处于一种奇妙的状态之中。
而且,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悟。
“阁老,您说他能不能一举完成了这最后一步?”叶通问着老人。
“这个很难说。”老人摇摇头。然后瞥了一眼苏定邦。
而此时的苏定邦没再惊讶于李图,又开始对着石碑沉思默想起来。
大殿中,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李图吐出的符文也越来越多,密密麻麻的几乎飘满了整座大殿,同时身上散发出来的浩然气息也越来越磅礴……
最主要的是那吐出的声音,如晨钟暮鼓般。一声声地震荡着大殿。
此时,即使是那名老人也开始震惊起来了,瞪着眼睛看着李图,这异象实在是太大了些,口中轻言着:“怎么会有如此惊人的异象?”
“这异象的确是很惊人。”叶通点头应声着,此时也没有心思去攻读第一套经典。
老人看着大殿中惊人的异象,在思索着,颇为不解。接着疑惑地道:“难道他找到的读法……是最终读法,也就是最初的状态?”
“什么是最初状态?”苏定邦疑惑地问着,李图弄出来的异象,让他也无法再继续静心下来。
“最初状态……就是碑文所书的第一状态。”老人道,接着又摇了摇头,有些否定地道:“这应该不可能,最初状态实在是太难了。学宫中一共有十八套经典。已经千余年过去了,还没有人能够找到了最初状态。但是,他这种异象真的很惊人,超过了学宫中所有的记载了。如果不是最初状态。应该不会有如此的异象产生……”
看着越来越惊人的异象,老人有些不淡定了,立即走出了书楼大殿,去请文武二公。
当老人请着文武二公回到书楼大殿时,却是看到无数的符文正向李图身后靠拢,开始慢慢地凝聚起来。而且,大殿中散发着一股无比磅礴的浩然气息,似乎要冲天而起。
声音更是如晨钟暮鼓,一声声地回荡着,震耳欲聋。
“入微!”
文武二公看到大殿中如此惊人的异象,也惊讶起来了,而且此时在,还有源源不断的符文从李图的口中吐出。
“如此异象……”文公细细地打量着大殿中的异象,心中在思索着。
“真有可能是找到了最初状态的碑文。”武公看着大殿中的异象,也点点头道。
“现在他正在入微的关键时刻,希望他一举感悟了,最终凝聚了出了石碑。而且,看他凝聚出来的石碑,就知道是不是最初状态的碑文了。”文公道。
武公点点头,道:“不错。”
大殿中,在飞舞着的符文一个个地靠拢在李图的身后,开始凝聚起来。此时,那些符文蓦然间发出了一道白光,照亮了整个大殿,如同轰然一声,一座数丈大小的石碑浮现在李图的身后。
浮现出来的石碑,如大殿中的石碑一样大小,此时文武二公不由瞪了瞪眼。
“真的是最初状态。”看到如此大的石碑,老人惊呼出来。
文武二公也是相视了一眼,心中也是震惊,想不到李图的感悟如此厉害,真的找到了最初状态的碑文。
石碑的浮现,似乎也惊动一些人,纷纷从外面走了出来。
“不到两天的时间,李图入微了?”走进来的人问着,但一看着李图身后浮现着数丈大小的石碑,不禁瞪起了眼睛,如同见鬼般。
大殿中,李图一坐又是三天,身后浮现着的那一座同样大小的石碑,越来越凝实。他这一举动,在太学宫中也引起了一些轰动,让人大为震惊。
毕竟千余年来,从来没有人能够凝聚出同样大小的石碑。
凝聚出来的石碑越大,越凝实,说明你对经典的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