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记事簿 >

第162部分

重生记事簿-第162部分

小说: 重生记事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线钓大鱼这个道理,我相信您是一定会懂的。”
“那……好吧!”听完韩俊的解释。姜万勐沉吟了片刻,决定接受百通风投的意见,调整市场策略。不就是跳票吗?这种事情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
不过虽然韩俊只是让他把VCD光盘的制作技术透露出去,却完全没有想到,他更狠,不仅把技术透露了出去,甚至偷偷派人联系了盗版商……
而后,又与韩俊进行了多次的沟通,准备成立一个民营的VCD生产集团,这VCD的名字也几经更改,从一开是的“万维”到后来的“万江”,自从跟韩俊接上头之后,便要定名“万俊”实在让韩俊哭笑不得。而他的动作也正如韩俊所说,新企业的筹备正在有条不紊,而姜万勐最热衷的事情,便是与广大媒体接触,每天的采访几乎从不间断……
韩俊当初接到苏维康的电话,明白了当初为何会有那种古怪的感觉,回头细想之下,发现,没做广告只是其一,更为重要的是,连碟片都没有,就被抢购一空,那显然不是一般消费者的行为。而苏维康的说辞也证实了这一点,好在,他们提前递交了申请,得到了这个所谓的“优先权日”,避免了杯具的重演。
只是韩俊让苏维康别做好事要留名,却完全没有想到,苏维康居然会去找记者直接把这件事搞的人尽皆知,看到报纸杂志上长篇累牍地歌功颂德,韩俊笑的直不起腰来。
这个效果远远要好于他直接去找姜万勐。
不过韩俊的担心并没有减少,因为碟片的问题。
早在老朱回来汇报的时候,他就知道现代集团准备购买一些音像公司的版权,这种做法在韩俊看来分明是多此一举,只需要给音像公司打个招呼,说“我们有VCD,你们的产品可以多一个销售模式了。”之后,他不信音像公司不蜂拥而至。
姜万勐想让消费者不仅有“枪”,而且有“子弹”的初衷是好的,但他自己兼营开发售卖碟片的做法,韩俊却不敢恭维。这给韩俊的感觉就有点儿像在澡堂子里头,还兼卖着拖鞋,饭店里面,还兼卖着漏勺一个道理了。他不反对多元化经营,但这种高成本低回报甚至无回报的做法,就有待商榷了。
原本他并不想干预现代集团的经营,毕竟韩俊只是一个投资商的身份,可他投的却是真金白银,如果让他们瞎搞,把自己投的钱都赔干净了,韩俊怎么会甘心?
想到姜万勐一定会看到参考消息上的社论,凭着此时百通风投对他的影响力达到了最高点,韩俊觉得应该再给他提个醒儿。虽然VCD的项目韩俊自己也十分的看好,但从目前反馈的一切消息来看,现代集团的领导层,或许都是搞科研出身的,对于市场的把握那叫一个混乱,韩俊简单的一分析,便得出了一个结论,等了两三天,便给姜万勐打了一个电话……
孙林的这篇文章一经刊载,各大媒体报刊纷纷转载,登时让孙林成了名噪一时的记者,什么是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而广大媒体众口一词的赞美也不是新闻,能从另外的角度批驳他们,还批驳的有理有据才是新闻!而孙林自己正是凭着这篇文章,被调回了北京的总部。
“小孙啊,这篇稿子,写的好!”总编对他的这篇文章,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然后用手指指了指天花板,一脸微笑地说道:“上面也很高兴,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机会,你可是大功一件呀!我听说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开始积极运作,争取早日加入PCT公约。等那个时候,我们自己的科技企业像申请国际专利,就不需要再跑去外国了。”
“是吗!这可太好了!”孙林喜道。
实际上,国家早就有加入PCT的意向,是否因为这件事情,成为了中国加入的PCT的催化剂,就是不得而知的事情了。
可当总编问起关于这个稿件更为详细的事情之后,孙林犹豫了一下,便把自己的另外一份稿件呈给了总编。
总编默默地看完之后,眉头一挑,问道:“你是说,都是这个人指点的这一切?”
孙林点点头……

第一百零六章这下出名了!

孙林的文章被转载之后。各大媒体自己旗下的记者,一反对VCD发明歌功颂德的态度,就专利险些被抢注的事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讨论。直把此事说成,如果没有注册专利,将是VCD史上的一次灾难。登时把现代集团推到的风口浪尖,殊不知如此一来,大众的视线,都被吸引到了这个VCD的产品上去,为它变相地做了一回免费的广告。
“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对于媒体的这种“见风使舵”的做派,韩俊很是不屑,可对于结果,他还是十分满意的。
原本只是让现代集团认识到他们的错误,并知自已一个人情,可以增加自己的话语权,日后不管是继续合作,还是撤资抽身,都会方便的很。可记者的介入让这件事情顿时上升了一个高度。现代集团上上下下都对百通风投感激不已暂且不说,媒体这一宣扬,几乎让VCD成了人尽皆知的产品…
也正是因为媒体的大肆宣传,让双方在合作上。变得愈加牢不可破了。对于一个有钱,有远见,且懂经营的投资公司,任谁都会紧紧地团结在它身边,现代集团也不例外。
为了能更好的发展VCD这个行业,姜万勐脱离现代集团,成立“万俊VCD股份有限公司”,在经营上,他一改急进的态度,稳妥地把公司构建起来之后,对于产品的生产一点都不着急,毕竟韩俊承诺每个月都会把新的资金注入进来,用于维持企业日常的运转。
而他自己每天都是在应付各路记者的采访,颇为游刃有余地对VCD大唱赞歌,并不断的给记者描绘出一幅幅美好的蓝图。
而暗地里,则让一众技术人员纷纷南下,至于去干什么,对外宣称是考察市场,而实际上却是一边联系“正规”的音像公司,另一边又联系了一些“不那么正规”的音像公司。
甚至私下里与之达成了一个诡异的利益共同体,只要日后VCD在哪个城市出现,他们的碟片就会在第一时间跟进……
此时的姜万勐已经完全不再被“子弹”所束缚,他只管生产“枪”,至于“子弹”,自然会有人考虑到。
不管是百通风投还是姜万勐,都是在等一个机会,只要它成熟了。才是VCD大展宏图的时候。过早的让它进入市场,并不是明智之举。
给姜万勐支了一招之后,韩俊便不再过问合肥那边的事宜,韩俊不相信自己都把话都说的这么透彻了,他们还不理解。如果那样,他姜万勐也不可能走到他现在的这一步。
只是韩俊完全没有想到,通过新闻媒体造势,效果固然喜人,却也给他自己造成了不大不小的“困扰”。
因为,孙林又来了……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新闻媒体,最新的新闻素材当然是一定要有的,当然,即便没有最新的素材,观点如果能不落俗套也是一样的。
现下,广大媒体的视线都集中到了VCD和它的发明者身上,而新华社这边,却把眼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孙林把当初采访韩俊的初稿给总编一看,以总编老辣的眼光立刻发现,这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新闻素材。
不过孙林也说出了自己的疑虑,因为这个韩俊的履历,看起来实在太“假”了一些。新华社毕竟是个正规的、正统的新闻机构,并不是那些街边小报,什么东西都能整成新闻,他的社会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不能胡编乱造,一个操作不好,会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和恶劣的影响。
但总编的考虑却与孙林完全不同,改革大潮已开,他们需要“典型”,一个正面的典型来烘托改革开放的成果,就像广为流传的“深圳速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小孙,深圳是个出商业天才的地方,但它占着政策的优势,内地还没有一个地方能与之相比,可滨海……呵呵,既然能有这样的人物,实在是不可多得。这件事,你全权负责!”
总编的话,让孙林不能拒绝,同时也打消了他的疑虑,既然总编都认可了,那还有什么不能写的呢?
当即奔赴滨海,当几乎所有媒体的目光都对准了VCD的时候,他却要从VCD的“背后”入手,准备对韩俊展开新一轮的采访……
滨大的93届新生的军训,时间要比韩俊当年长,足足有一个月之久,要等国庆过后10月上旬末。他们才能从潜艇学院返回。可即便没有白悦在身边,这段日子一来,韩俊过的也是十分的“充实”。
能不“充实”吗?光是不断接到苏维康和姜万勐的电话,就够韩俊废脑筋的。而关于VCD的热议,大学生们也有自己的见解,就连709宿舍里的一帮兄弟,偶尔也会谈起,只是问起韩俊的意见,他只是一笑而过罢了。
前两天总算安排好了一切,过两天就是国庆节休息了,韩俊准备趁着国庆的时候,却看看张绍林,恩,还有白悦。
这天下午,刚刚上完专业课的韩俊,准备去图书馆借两本书回去看,最近营销课上,老师大叹史玉柱的飞速崛起,他的营销方式被誉为经典。
就算韩俊知道97的时候,他会重重地摔上一大跤,也不得不赞叹他的确是一个营销天才,毕竟,过不了多久。他还会再次崛起,而且第二次起来的时候,远比当年要成熟。
去年的时候,韩俊就隐约听到过这个营销天才的名字,此次老师再一讲解,加上于笔记里的记载一对照,韩俊总算对上了号。看着笔记里的他一项项成功的营销策略,一度让韩俊认为,这人是不是也跟自己一样拥有一本《重生记事簿》?
不过,他的那些营销手段,这段时间跟老师的讲解一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韩俊心里也有了一种想法,他成功的某些手段,的确可以借鉴一下,比如……那铺天盖地的广告。日后VCD正式投放市场的时候,一定不能吝啬广告的成本……
刚刚回到宿舍,就发现,早有一人等在了那里,而宿舍里的几个兄弟,都是饶有兴致地围着他问这问那……
“孙记者,你怎么来了?”见到是孙林直接找到了学校,韩俊有些惊讶。
而孙林见到韩俊,也根本不掩饰自己的惊讶,摇头感叹:“韩俊,你实在太让我吃惊了。”上一次见到韩俊,是在他的办公室里,当初听说他高二考上大学,以为他经常跳级,要么已经毕业,要么就是不屑于大学的学习直接休学了,万没有想到,韩俊居然是个在读的学生。
“呃……咱出去说吧。”看了看宿舍里众兄弟们好奇的目光,韩俊一阵挠头,显然他能到学校找自己,不是过来叙叙旧这么简单的。有些话当着兄弟们的面说实在有些不太自在,索性到外面说来的好些。
而孙林也正有此意。
俩人来到学校外面的小茶馆里,面对而坐,虽然都是一脸的微笑,心思却是各异。“既然媒体这么积极,配合他们一下也好。”韩俊心道,此时VCD正在被热议,自己也应该尽一把力,让它的声势更上一层楼。而孙林则想对韩俊做一次更深层次的采访,就像主编说的那样,塑造一个内地的典型……
“改革开发大潮下的商业天才!”两天后,《参考消息》上孙林的又一篇文章登时引起了轩然大*,不管是早在一年前就成名的崂山绿石。刚刚面世不久的崂山绿茶,抑或签约日本小学馆,成为日本著名的脚本作家,还是拥有一座正在开采的铜矿,韩俊这个正在读大学的青年,顶着神秘的光环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当然,仅仅如此并不会引起人们的太大注意,但时下热议的VCD专利申请事件,居然也是他一力促成的之后,立刻吸引了大量的眼球。貌似此时,只要跟VCD沾上点边儿的,总会成为被注意的对象。
而一个大陆人,手里居然控制着一家香港的投资公司,让人们顿感好奇,可更多的还是惊奇,全因为,韩俊的年龄!十八岁!
“中国最年轻的企业家。”
“中国最年轻的日本漫画脚本作家。”
“中国最年轻的商标拥有者。”
“超越年龄的远见与见识。”一个个花团锦簇的高帽子不花钱样地戴在了韩俊的头上。
看着这篇报道,韩俊一阵呲牙咧嘴,随之而来,便是滨海本地媒体的蜂拥而至,他们都没有想到,原来目前被热议的VCD最大的,唯一的投资商,就在自己身边,而且还是那个平常跟自己关系不错的韩俊!
市委的一众领导更是亲自来到海鑫公司,对于韩俊近期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敦促他再接再厉,为拉动滨海市的GDP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下,可真他**出名了!”随着每天慕名而来的记者越来越多,显然不能让他们都来学校,索性安排老朱代为接待他们,找时间也学着当初在日本的样子开一个记者招待会,当然,这是后话。
但孙林这篇文章虽然让韩俊一时间疲于应付记者,可效果却是显著的。VCD这个依然没有面世的产品,期望度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第一百零七章借名造势

虽然已经是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