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烟雨楼 >

第93部分

烟雨楼-第93部分

小说: 烟雨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则只是茫然地听着。景仁宫里的丫头太监们,背着我议论李承汜,总是时不时拿一种眼光来看我,似乎我从前跟他走得比较近,如今李承汜成了紫禁城的公敌,便人人都要把对他的怨愤加诸我身上来。反正李承汜在这里本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谁跟他走得比较近,他向来独来独往,只有我,有一阵子,要了他做我的伴读,于是从此很是来往了一段。
想着这些,我只是苦笑:这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我再也不要想那些跟他相关的事情。
~~~~~~~~~~~~~~~~~~~~~~~~~~~~~~~~~~~~~~~~~~~~~~~~~~~~~~~~~~~~~~~~~~~~~~~~~~~~~~~
很快,晋军从平阳撤军,平阳城不攻自破。燕军拿下了包括平阳、儋州、临洮在内的最后几座城池,雁北十二州终于重回北燕手中。一百多年前的那场战争,晋国大胜燕国,从此燕国一蹶不振,将黄河以北燕云山以西的十二座城池划给晋国,称之为“雁北十二州”,是中原的门户所在。如今,它终于物归原主。
雁门关就在燕云山以东,燕国军队横穿燕云山,很快就兵临雁门关。朝廷大规模调兵遣将,在雁门关附近囤积了大量兵力,但是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作者有话要说:表示战争什么的好难写,果然还是以深宫女子的角度来写比较方便,其实很想写成像《飘》那样的乱世中飘荡无依,将一个公主在战争中的经历写出来,可惜笔力捉鸡啊~~
后面还有很多,后来的就越来越多关于战争的描写了,虽然好多是侧面的写战况,都是宫中的人对战争的反应,正面的要少。最近在想要不要加一个细节,把长安写到前线去,可是怎么想都想不出好好的不在宫里呆着,干嘛要跑到前线?有些不现实啊不现实。
另外大结局的草稿马上就要写完了,这几天一直在等灵感,好激动,一定要慢慢写,恩。





、洛阳失陷

金陵方面终于又有了新的行动。太子将燕国质子李承泽从庶人再次关入死牢,想以此相威胁。李承泽是北静王的长子,是燕国光烈大将军北海王李承汜的亲哥哥。本以为李承汜会顾念手足之情,从雁门关退军,没想到李承汜对此置之不理,对雁门关展开了新一轮攻势。
其实想想也是如此,像他那样的人,是肯定不会为了简简单单一个人就放弃这大好的天下。
边关战云密布,金陵紫禁城里却依然是平静如初。只是干旱依然不退。江南大旱持续,但是听闻北方的燕国却迎来了连日的甘霖,旱情大解。江南三十几个州纷纷减产,流民当道,饥馑大盛。前几个月的人吃人事件,如今听起来早已经习以为常,再无半点惊骇可言。因为大旱,国库也日渐消耗,宫中的用度是过几日就减一分,已经大不如从前。
宫中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宫外的那些王府了。七嫂自从被我从王府中接到了宫里,就和我住在一处。七嫂的孩子保住了,真是万幸。也亏得七嫂心性刚强,历经大悲大痛之后依然能挺过来。这孩子是七哥唯一的骨肉,说什么也要保下来。
文华殿几个月来一直封锁消息,外面的战事一丝也透不到里面去。而父皇的病情依然不见好转,整天昏睡不醒,只是有时微微醒转过来,但是很快就又睡过去。
这时候燕军已经破了雁门关,关中八百里全都落到燕国手中。为了支持前线抗敌,鼓舞士气,宫中又号召妃子公主王妃郡主等为将士织铠甲,缝战旗,地点就设在清宁宫里。于是我每日还得起的老早往清宁宫,跟着一大帮贵妇小姐们一起做针线,又是不停地讨论边关战事,或者江南旱情,真是又累又心惊。
“听说燕军今日又打到潼关了,你说……”
“我家的那个,心在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上月的来信,交待说还好……”
“渭北是什么样的地方?不知道这时节热不热,冷不冷?我好寄衣物过去……”
“你不知道吧,听闻燕军一个个都甚是可怕,他们骑的马就跟别个吃的不一样……”
“李承汜这人年纪轻轻,又还不曾婚配,只是一心地这样对付咱们,真是可怕!……”
“我从前在宫里见过他呀,除了长得还很好,可真没瞧出来竟有这等本事!……”
总之,每日里听来的,大抵都是这样的话。听得我耳朵里都要长茧。我怎么都想不通,这些妇人怎么每天都爱讨论这些事情。我是宁可从来听不到这样的消息,宁可自己躲到一个没有战争的地方去。可是如今我却就在这里,被卷入了这场战争的后方,正是漩涡的中心。
女红劳军一事,组织掌管一事俨然由鄂贵妃来做,因为她是宫中品级最高的嫔妃。其余的大小妃嫔,还有一众郡主小姐们都一齐听其调遣。我这个宫中唯一的公主,自然也得听她的。不过我就只每天去那里坐着动动手,因为我也做不了多少,本身针线这些东西就不是我常干的。自然,我做的那些针线活,就成了郡主妃嫔们私下里嘲笑的笑料。对这些,我全当没听到。鄂贵妃也不大让我做多少。
随着大旱、饥馑愈加盛行,宫中各处所得的份例也越来越少,真的是节衣缩食。景仁宫这边也从来没有如此寒酸节俭过。这还是我这里有父皇的特许,还有七嫂住在这里也多了一份,所以景仁宫这边的例银在宫中还算是多的。这一事在宫中自然又引来不少闲言碎语,眼红的人又说些碎嘴的话。但是我这宫里其实也不是很好。我自己是用不了多少,反正吃穿用度我不大讲究,我只要七嫂能吃好穿好就万事大吉了。其余的我都分摊给了景仁宫里的太监宫女,仁轩自己有自己独有的一份,不过在我的再三要求下,也接受了一部分。
整个七月,宫里的人都是在猜测和不安里度过的。前线的战事乌云密布,阴晴不定,一时悲来一时喜,令人捉摸不定。但是最后的大的方向却总是事与愿违,晋军胜少负多,很多次,前一天的消息是我军胜利在望,但是第二天一觉醒来,局势就一边倒向燕国。又是北海王,又是光烈大将军,每一次他好像总能化险为夷。每个人都终于想到了当初圣上的一片仁心犯下的错误,一念之差就万劫不复。每次听到这些消息,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我说不上来对李承汜如今是什么感觉,我甚至都不敢去想。如果不是他,七哥也许就不会死。可是真的是这样的么?晋国百余年来养尊处优,早已没有了当年百万雄师的威风。两国交战,必有一死,他就算真的是射杀了七皇子,那也是作战之时,战场上擒贼先擒王的道理。
不过,我很庆幸终于不用再看见这个人了。
七嫂则害喜害得厉害,常常吃不了多少东西就吐个没完,我都不知道她要吃什么。太医说是心思焦虑,过度劳伤所致。为此我叫人换了许多饭食,但总不能合她的胃口。如果怀孕这么受罪,那简直就不要生孩子好了。但是这是七哥唯一的骨肉,我说什么也要保住他。而这也是八哥临走的时候再三叮嘱的。经过了这一桩事,我才知道七哥和八哥过去关于七嫂的一段纠缠不清的往事。单看八哥看七嫂的眼神,就可以看出当初是何等的深情。如今八哥又再次远赴北方,那里的战事还是如火如荼。
父皇的病情不见好转,大家都不大抱希望了。一个整日昏迷不醒的人,你说什么他也不会听到。所以虽然依旧封锁消息,但战局战事已经是宫中皆知,人人议论,不过文华殿里的九五之尊还是一无所知。
七月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过去了,我在其中接到了从南诏过来的一封信,是段容谦亲笔手书的。他嘱咐我好好照顾自己,一数思念之情,但是他那边也忙着和吐蕃打仗,南诏和晋国的通路又被燕国切断了,所以他根本过不来。信洋洋洒洒写了许多肉麻的言辞,最后叮嘱我八月十五的时候出宫一趟,在烟雨楼等一个人。
我看到最后这一句话简直愣住了。八月十五出宫,还要偏偏选在烟雨楼!他难道不知道我最怕的就是烟雨楼这个地方?
后来我想想,金陵我能叫得上来名字的,还真就只有一个烟雨楼,人人皆知,去那里也不远。但是去等谁呢?难道他要来?尽管这些都是层层谜团,但是这么一封信,跨过万水千山,重重战火,还是让我心里很温暖。
~~~~~~~~~~~~~~~~~~~~~~~~~~~~~~~~~~~~~~~~~~~~~~~~~~~~~~~~~~~~~~~~~~~~~~~~~~~~~~~
八月很快就来了,金陵稍稍下了几场雨,总算缓解了些旱情。今天外面比宫中还凉快一些,我吃过早饭,就让人搬了椅子春凳出来,在游廊上的亭子里歇着乘凉。廊子上的凌霄花今年长得并不好,因为雨水少,稀稀落落的绿叶,都仿佛能看出饥色。绿叶间居然也开出几朵瘦骨伶仃的小红花,只是这样瘦弱的形容,开了反倒不如不开好,凄楚楚地挂在枝上,缩在瘦瘦的叶子间,甚是可怜。
我这样抬头看时,旁边的七嫂也怔怔地望着那凌霄出神。半晌,只听她又叹了口气似的,低声道:“没想到,凌霄竟快开老了!更没想到,今年的凌霄竟然开得如此瘦弱!真真是时局不利,人都难以自保,更何况这一花一草也带了愁容?”
我看她神色甚是凄苦,只怕又要心思焦虑起来,于是赶忙说:“你莫胡说了!好好的,花就是花,什么瘦不瘦胖不胖的,还管它高兴还是发愁!都是你想太多了!”
七嫂默默地看了我一会儿,苦笑一下,道:“长安,还是你待我最好。……也只有你,能无忧无虑的。”
我没有吱声,心想:我要是无忧无虑,那这个世界就没有忧虑的人了。整天光费尽心思的想着如何伺候你的胃口就够我忧虑的了,哪里还管得了这花?如今我连宫都不大出去了,外面满城风雨人心惶惶,随便坐在酒楼里就能听到最新的前线战报,真是让人心惊。
今天早上,给七嫂买话梅糖还是着一小太监出去的,我还得一会儿去清宁宫做女红,完了还得去文华殿探视。父皇几天前竟然醒了,宫中上下都感到吃惊。父皇不但醒了,神智还甚是清楚,已经能在床上坐起,说话也多了起来,但是战事的消息还是封锁很严密,是以父皇并不知道外面已经是什么样的田地。
这时候,那小太监脚步急匆匆地从外面门内进来了,见我们在这里,忙过来行礼。只是看他神色甚是慌张,也不知为什么。
他下跪的时候,竟然慌得连包袱都掉了。我让他起来之后,问:“你这是慌的什么?可是在外面见到什么了?”
小太监眉毛一皱,脸上立马就哭丧了,呜咽道:“回……回公主的话,奴才……奴才刚刚出宫,就在宫外听到……听到……”
“听到什么?”我跟七嫂相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些许惊恐。
小太监颤抖着,用一种也很是惊恐的声音说道:“洛……洛阳……洛阳沦陷了!”
小太监刚刚说到“洛阳”两个字,七嫂就惊呼了出来。我也是大吃一惊。洛阳是故都,中原重镇,十代繁华,锦绣故都。如今竟然连洛阳都被晋军打了下来!这……我简直不敢想了,心下一阵发慌,怎么也没有想到竟然如此之快。
七嫂脸色惨白,却没有我想的那么惊惶,一阵颤抖之后,反而笑了笑:“罢了罢了,反正早晚都是要没的,早晚……都是一样的!”
她说得这样绝望,令我听了心中都一阵发寒。我颤声说:“嫂子,你……你莫再说这些丧气话了,还……还不一定呢!”
她苦笑着摇摇头,吩咐那小太监走了,悠悠地道:“如今怕是大局已定了。长安,你不用瞒我,前龙门失陷,你们以为我不知么?放心,我如今早不在乎这些了。你七哥走了,我也是黄土埋了半截的人了,如今唯一的就等着这腹中的孩儿,能快些出生,为你七哥延续香火……其余的……”
她一语未了,抬头望着那空中悬着的凌霄花,凄楚一笑:“其余的,也就好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摸着自己的腹部,我听她此话不祥,但是又听不出哪里不对。只是道:“嫂子,你在胡说什么啊!今日越来越疯了!”
她看向我,慢慢地道:“倒是你,长安,你可要好好保重啊。那燕国虎狼之师,怕不是善类,大理世子远在南疆,你们二人何时能再见?”
我怔怔地望着远方,摇摇头,我也不知道前面的路怎么走。
我忽然又想起了什么,激动地说:“嫂子,你过虑了!对了!父皇如今已经大好了!难不成你忘了么?太子哥哥虽然治国……那个不太英明,但是父皇好了起来之后,就不一样了!咱们就有胜仗了!”
七嫂看了我半晌,又摇摇头,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我见她忧上心头,又有些微微的气喘,于是叫了阿碧来替她叫太医来诊治,而自己就先去清宁宫做女红了。
清宁宫里人都乱成一团,鄂贵妃不知道去哪儿了,宫内真正做活的人没有几个,都在那儿说着今天刚刚听到的战报。许多贵妇,丈夫在前线打仗的,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