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烟雨楼 >

第98部分

烟雨楼-第98部分

小说: 烟雨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越听越怕,大声道:“胡说!我晋军……我晋军神勇,怎可轻易让他们攻过来?况且长江自古天险,怎可轻易渡过?金陵城六朝古都,城墙固若金汤,燕军也不是一时三刻就能打进来的!”
慕容举看着我半晌,摇头道:“公子,你这只是自欺欺人之语,你知道我所言非虚!”
我不语,沉默片刻,想了想,低声道:“你……你有什么本事,能保得我平安?”我看他说话文绉绉的,书生气十足,想来不会是个书呆子吧。
慕容举拱了拱手,道:“不敢。在下虽不才,但是慕容山庄的百年清誉,毕竟未曾辱没。况且公子与我段兄……情投意合,如此深重的情意,在下为段兄生死之交,本没有什么可见外的。保护公子安全离金陵,在下义不容辞。”
我想了许久,一来我不能辜负段大哥的一番情意,他千里修书,托人前来搭救于我,如此深情,实属可贵。二来,要我痛痛快快地答应了这请求,其实是提前承认了我晋国兵败的命运,这对于我,一个晋国的公主,一个皇族来说,毕竟是很难的。
仁轩这时候低声在我耳边说:“此事甚好,不妨答应了吧。段公子待你一片深情,值得托付。”
我茫然一片,沉默不语。
慕容举这时候忽然又道:“公子如若举棋不定,不如先收下这锦囊。”
我抬头看去,只见他手中握着一方小小的锦囊,是江南吴地的苏绣工艺,甚是精致。
“待万不得已之时,可拆开这锦囊,按照上面所说的行事,定能保公子无虞。”
我犹豫了一会儿,方才点点头,接过了锦囊。心想这人虽然聒噪啰嗦,但是心思倒细密,想的很是周到。
慕容举见我接过了锦囊,终于长舒一口气似的,喃喃地地道:“总算是成了。”
我见他书生气地可笑,不禁问道:“你和段大哥是怎么认识的?怎的就成了生死之交了?”
慕容举若有所思地说:“那是很多年前的往事了……当年我少年轻狂,在太行山得罪了白虎寨的女贼王超英,险些被劫,亏得段兄出手相救!那王超英后来还对段兄钟情,一路追随至太原,怎奈段兄此人实在是潇洒,等闲女子难入其眼。王超英恨恨而还,三个月前我去华山,遇到她,她对此仍是难以释怀……”
我脸红了红,心想这人还真是能扯,干脆打断他的话,先问道:“你三个月前还在华山?竟然能从那边赶到这里,如此之快?”
慕容举道:“那时候燕军还没有打到华山,是以道路还通畅。不过就算有战事,也奈何不了慕容某人。”他说着,脸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仁轩忽然道:“慕容公子去往华山,可是去赴华山掌门老前辈的七十大寿?”
慕容举道:“正是,兄台怎生得知?”
仁轩道:“敢问公子可曾见到青城派的人?”
慕容举道:“自然。不知兄台与青城派敢是有什么关联吗?”
“青城派掌门他老人家可好?”
“天玑道长真身并未前去,只是派了几个座下大弟子。”
仁轩点点头,道:“在下也是青城派弟子,是以有此一问。”他并不愿多说自己的身份,显然对这罗里罗嗦的慕容举也是有些不耐。
我问道:“你可曾见到华山派一位女弟子,叫靳青的?”
慕容举奇道:“公子怎生得知靳姑娘?不错,我是见过,我去那里,还是她招待的。”
我沉默一会儿,慕容举见我不答,正想发问,仁轩便道:“那靳姑娘就是李承汜的心爱之人,时时跟在他身边的。”他说“李承汜”的时候直呼其名,想来对李承汜也颇多微词。
慕容举恍然道:“原来她就是李公子身边那位江湖女子!”又点点头,大是称赞地道:“妙哉妙哉,当真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美女配英雄啊。”
我们这样边吃边聊,时间不觉就过得很快。只是谈话之中却怎么也绕不过李承汜,我有些郁闷。后来索性话越来越少,只有仁轩和慕容举两人,交谈些江湖上的事情。
我们吃到后半段,忽然听得楼下有人大声喊:“流民来啦!”一时之间,楼上一众人都从座位上起来,挤到窗边去看。我们正好靠窗,于是倚在窗前往下去望。
只见楼下大街之上,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无数风尘仆仆的百姓,携家带小,背着包裹,前后挤着挨着从街上缓缓走过。他们面上都是一派疲累之色,人群中不时传来互相呼唤的声音,还有小孩的哭声,妇女的哭喊声,男子的喝止声,口音听上去明显是江北人氏。其中还夹杂着金陵的百姓,个个踮足而望,两旁的酒肆茶楼妓馆里还有很多像我们这些挤在窗边的人,把头大大小小的探出去,好奇地向下观望。那些流民有的就朝路边的人乞食,有的同路边的人交谈着什么,模样甚是可怜。
“怎么回事?”我吓了一跳,还没见过这阵仗,转头问旁边的两人。
慕容举面色忽然严肃起来,叹口气道:“流民!想来应当是从江北渡江而来的!唉!两国交战,有何益处?不过是生灵涂炭,百姓流离罢了,说到底,受苦的还是这些老百姓哪!”
“流民?哪里的流民?”
后面一个挤在窗口观望的酒客答道:“江北!江北的哪一个地方,估计不是淮春就是洪泽。”
我望着这下面黑压压的人群,一时之间心里一片心惊:“怎的淮春和洪泽的百姓来这儿了?难道……难道这两个城市也沦陷了不成?”
半晌没有人回答,后来只听一个酒客在旁边冷笑道:“逃吧,逃吧,都逃吧!看能到哪里去!这金陵城只怕哪一天也呆不住,也是要逃的!都逃了最好,都逃了干净!”
这一句话说的甚是悲戚,一时之间竟无人接话,不知有多少人在暗暗思量其中的苦楚。
我们下到楼下来的时候,街上的流民还有不少,都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已经有提督府的人马前来维持秩序疏散流民。我刚好碰到一个倒在地上的少年,他身形瘦弱,显然是迷了路,孤身一人,我扶起了他,给他了些银子,又问他从哪儿来。
那少年答道:“咱们这些都是从淮春和临淮过来的。”
我颤声问:“那里怎……怎么了?”
那少年道:“大家都说燕军要来了,已经到了淮水边上,不日就要渡河,所以各自逃出城活命。我们行了半月有余了,我和娘亲走散了,我找不到她……”
我看他十分可怜,道:“小兄弟,别害怕,给你这些银子买些吃的穿的。”
那少年千恩万谢地去了,我看他晃晃悠悠,得了这些银子,顿时十分兴奋,走了不远,就从地上偷偷拾起不知道谁家逃难时遗落的一件包裹,又飞快地走了。
大街上人声很杂,我们在街边望着这人潮汹涌流过,彼此心中尽皆骇然。只听慕容举叹道:“如今金陵也不太平了。”他转过头,对我大声说:“公子,你们二人快些回宫吧!此处人多,只怕不安全!”我点点头,和他道了个别,他又嘱咐了锦囊一事,我答应着和仁轩离去。
沿着人群边上走的时候,又看到风尘仆仆,又急又饿、慌忙无助的众生相,真是造化弄人。
哪一天,我们也会像他们这样狼狈么?
作者有话要说:作者君要去旅游啦,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作者君已经身在三清山了,所以一天一更就很勉强了,不过是假期,所以大家慢慢看啦!周六日还是有更新,周一尽量努力,看有没有存稿可以空出来,所以周五那天就没有放新文上去。在这里吐槽一下:出去一趟太不容易,没准还能捕获点灵感~~





、可怜长江,浩浩汤汤,虎狼之师终难挡


日子一天天从手中溜走,七嫂的身子一天天地沉重起来,频频呕吐不止,让人看了心中就不安。尤其是在时局如此动乱的情形之中。燕国的军队已经攻下了淮水一线,大举南下,直逼长江,金陵的人都在掐指算着什么时候燕军会打到自己眼皮子底下。
抵抗仍然在进行着,但是似乎已经没什么意义,一切都只是徒劳的。南朝的前景一天天地看起来让人绝望,而燕国节节胜利的消息频频传来,每次传到宫里都让人胆战心惊。八月末,燕军已经绕过了翠庐山,拿下了扬州镇江,直逼江宁。只要再拿下江宁,打过长江来,金陵唾手可得。
我大晋国仍在无目的地抵抗着,这种征战和反抗似乎已经成了麻木的轮回。燕军攻打江宁的那一天,每个人在心里都捏着一把汗。站在景仁宫的楼阁高处,细细听着,隐约甚至都能听到江对岸传来的金革之声,那是燕军兵临江宁城的声音。
我的眼中立刻浮现出一幅画:兵戈相交,战马嘶鸣,军旗在风中飒飒飘舞,但是已经全然没有了精神,只有那瘦削的“晋”字兀自孤零零地挂在上面,倔强的不肯下来。这是我们晋国皇室贵族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字和旗,它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是可笑地站在上面,面对着燕军的铁骑做无声地抵抗。而真正穿着铠甲的晋国兵士却在节节败退。要知道,他们已经无路可退,他们已经被逼到了长江边上,过了长江就是金陵,就是晋国的国都。金陵一旦沦陷,就什么都完了。
江宁,这个对我来说十分陌生的地方,如今却在牵动着紫禁城里每一个人的心。我对江宁的印象没有多少,但是唯一清楚记得的,便是那一次悄悄跟着李承汜去了那里,糊里糊涂碰上刺杀他的人,自己却倒霉地中了毒,而李承汜为了解毒还亲自帮我疗伤。他到底有没有给我疗伤呢?现在再想这些,忽然觉得一切已经没有了意义。
我以为他不顾自己的安危,像仁轩一样为我疗伤,于是惊喜地千里迢迢追随他到了南诏,走了这一大圈糊涂路,却一直要他保护我这个公主。最后证明这一切只不过是徒劳。当初的真相,我已经不想再去计较。那个人,那些事,早已经永远地被我尘封在了脑海里,只当是一场曾经疯狂又枉然的梦。
但是李承汜注定不是一场梦,事实上他比一年来任何时候离我都更近。传来的战报告诉宫中的每一个人,燕国此次南下长江已经是势在必得。燕国皇帝派出了两大将军协力出战,指挥燕军,那就是春秋正盛的北海王光烈大将军李承汜和皇子南阳王李存勖,李承汜的叔叔。叔侄俩联手,燕军更加如虎添翼。
此刻李承汜正身穿铠甲,披挂上阵,统领燕军千军万马,就在几十里外的江宁,我和他就隔着这么近的距离。然而到了今时今日,一切都不同了。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圆明园福海边上,躲在荷花丛里贪睡的少年了;再也不会跟我为了争一个靠窗的座位,在烟雨楼上大打出手了。那个少年,出现在我十七岁的年纪里面,并且永远的停留在那里,也埋葬在那里。
他是永远都回不来了,也许只是我一个一厢情愿编制的梦,一个也许从来都没有在现实中存在过的梦。
如今的他是全然陌生的一个人,他指挥千军万马,身穿冰冷的铠甲,他的脚下踏着的是我们晋国的锦绣河山,是我们晋国千万阵亡的将士的尸体,他的剑上也沾满了鲜血和权谋,他的名字是这样的令人闻风丧胆:北海王用兵如神,南北交战以来,天下间一时传之为奇。他是我们晋国皇室的敌人,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徒,一个恩将仇报的小人。晋国朝廷并没有亏待与他,赐他世子的称号,赐他返回故国。而他,一转身便是一个狰狞的魔鬼,张牙舞爪对着晋国的千里江山扑来。没有人不憎恨他,只除了我。我已经不存幻想,但是我对他也恨不起来,因为我的心里,还有那个烟雨楼上跟我抢座位的少年。
江宁城果然没有坚持多久,很快就宣告沦陷。消息传来,金陵城里人心惶惶,百姓纷纷收拾行装,携家带小,逃出国都。因为每个人都预感到围城恐怕就快要来了。一提到围城,想起历史上那些令人发指的围城经历,伴随着恐怖、饥饿和死亡、瘟疫。围城中城破的一方,往往不是军事上的不足,而是内部耐不住长时间的消耗被活活拖死。
听说江宁沦陷之后,北海王下令严禁屠城,这和之前南阳王的命令完全相反。南阳王原说是要屠城,是以江宁被攻打的那几天,老百姓纷纷渡过长江,来到金陵或者往更南的地方避难。但是如今传来的消息是,屠城并没有发生,而是被北海王取消了。不过这依然挡不住金陵百姓出城的步伐。金陵全城在两日之内,人就已经走了大半。
朝堂之上,有大臣已经开始商议,要不要迁都往杭州,与燕国划江而治。可是此论一出,主战派就强烈反对,将晋国数百年来的面子又搬了出来,说什么“屈尊国体“之类的话。我在后宫听到这些只是觉得好笑,如今国都快要不国了,哪里还有什么面子可言?
皇上却只是不置一词,并不表明态度。这却让人很是费解。从登基以来,新皇的处政一直左摇右摆,暧昧不明,三天一小变,五天一大变,弄得前线和后方都一团浆糊,大家叫苦不迭,却没有谁敢声张。
燕国的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