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262部分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262部分

小说: 穿越之帝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一天天过去,冬天的气候虽然寒冷,但整个大宋朝却显得朝气蓬勃,丝毫没有冬天的肃杀之感。

    咸淳二年很快就要过去,尽管大宋王朝在我的带领下已经逐渐走上正轨,但据我所知,我的对手,北方的忽必烈似乎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即将而来的咸淳三年会是什么样的呢?

第399章 忠靖王

    第399章忠靖王十一月十四日,吃完中饭,我独自坐在御书房里,思考着未来的发展。

    也不知过了多久,从窗外突然传来一阵雷鸣声,我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颤,随即起身走到窗前,向外望去,只见天空乌云密布,灰暗、阴沉,整个天空仿佛要坠落下来似的,凛冽的寒风在皇宫中肆无忌惮地来回穿梭,目力所及之处的大树被风刮得左摇右摆,不时发出呜呜的声音,一场暴雨即将而来。

    我刚关好窗户,就听见门外传来小七的声音:“官家,袁先生来了。”

    “恩,请先生入内。”

    袁棘进屋后,交给我一封书信道:“陛下,这是大理舍利畏通过洪源大巫师转来的一封信件。”

    “舍利畏?朕自大理回来后这还是第一次收到他的消息。”我边说边打开信,看了起来。

    舍利畏在信中提及,当日他安全撤离后,便潜入鄯阐天龙寺,在和舍利空整整长谈了一夜之后,决定将现有的力量化整为零,在大理境内的山区建立三处根据地,遵循公子的十六字方针,依托山区复杂的地形进行游击战,争取底层贫穷人士的支持,在运动中逐渐壮大。按照计划,到明年年底,舍利畏打算在原有四、五千人的基础上,将其部队扩展到一万五千人至二万人,届时便可配合大宋的军事行动,将蒙古人逐出大理。

    书信的后面附有三处根据地的大致地点以及主要负责人的姓名,并请示呼延公子是否可行。

    我看完后对袁棘道:“先生,回复舍利空,其做法我认同,在发展的同时,还需保存力量,不得和蒙古或者段实的势力硬拼,坚决贯彻十六字方针,另外,让他们在靠近广南西路和黄泥河畔再建立一处小型根据地,与我广南军区或苗家军区保持密切联系,以方便双方消息的互通和获得我朝物资的支援。”

    “是,陛下。”

    不一会,小七入内道:“陛下,沈先生和全觉奉旨前来,已在宫外候旨。”

    “恩,宣。”

    当沈逸秋和全觉进入御书房后,我道:“两位,朕今日叫你们来,是想让你们将原来所制做的边境立体军事沙盘细化,主要针对四川军区、襄阳军区和江淮军区,朕打算在福宁殿中设立一间军事书房,有了沙盘和地图的结合,就算是比较完美的了。”

    沈逸秋道:“陛下,何时需要?”

    “越快越好,各地的山川地理状况有不清楚的,可以和军务院及工部联系。”

    “是,陛下,不过,属下估计至少需要三个月时间。”

    “三个月?”我想了想道,“沈先生,可以。”

    全觉道:“陛下,简易的沙盘已经在本月初运往各大军区了。”

    “恩,大战为时不远了了,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对了,沈先生,火药监那里的火器研制有进展吗?”

    “回陛下,云大人、完颜大人以及赵云聪前几日刚来过临安大学,说第二代云氏火枪将于明年年初正式量产,这第二代火枪的射程可至二百五十米,有效射程也提高到一百五十米,重量和体积同时都会减少。投掷弹也有了进展,火药监针对火药成分又进行了改良,同样体积的火药,其爆炸力可以达到原来的一点五倍,目前的火炮炮弹也采用了改良后的火药配方。”

    “很好。”我高兴地赞道,“过些日子,你们随朕一起去火药监看看。”

    “是,陛下。”

    “沈先生,临安大学的进展朕也十分满意,新学期开学以来,学员人数增加了一千多人,你们需要费心教导,这些人毕业后可都是我朝的人才啊。”

    “陛下放心。”

    “全觉,今年科学院的成果也十分突出,不仅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每月都有新品问世,做得不错。”

    “陛下,这其实都是。。。。。。”

    全觉刚说了一半,就见周公公匆匆入内禀道:“官家,赵葵赵大人之子赵淮在宫外求见。”

    “赵淮?”我顿觉不妙,急道,“不好,莫非。。。。。。快宣。”

    身上还带着雨水的赵淮一进屋便跪到在地:“皇上,家父,家父已于一个时辰前,过世了。”

    数日前我和谢道清又一次去过赵府,在服用了三千年的人参后,赵葵的气色明显好了不少,然而,人之寿命终究不可逆天而行,正如御医当日所言,人参的功效仅仅让赵葵多活了十来天。

    作为五朝元老,赵葵身经百战,为南宋的安定立下过汗马功劳。

    “赵淮,老爱卿可有临终遗言?”

    “回皇上,今日下午,家父小睡一会后,便要草民练了一趟赵家枪法,随即又让下人拿来纸墨笔砚,在床头写下了放翁前辈(陆游)的这首七言绝句《示儿》。写完后,家父便坐在床头,突然大笑一声,遂气绝而亡。”赵淮将赵葵手书的《示儿》手稿递给我道,“皇上,这就是家父最后的笔墨。”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赵葵身为武将,却工于诗文,善墨梅,其画工精美,苍劲有力,只是这最后的墨宝却显得凌乱无章,歪歪倒倒,毫无劲力可言,倒像是一个刚刚学字的稚童所书。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反复念了几遍,伤感道,“小七,让宫中匠师将老爱卿的墨宝裱好,悬挂在朕的御书房中,朕一定不会陆游、让赵葵、让千千万万的宋人失望的。”

    “是,官家。”

    “小七,备轿,朕现在就去看看赵爱卿。”

    “官家,外面还在下雨呢,要不等雨停了再去吧。”

    赵淮也劝道:“是啊,皇上,七公公说得有理。”

    我摇摇头,只是简单地重复道:“备轿。”

    “是,官家。”小七也不敢再劝。

    虽然赵葵早已退出军界,但现在的将领中有不少都是出自其门下,像吕文德、夏贵等人都曾经是赵葵麾下的战将,作为军界辈分最高者,赵葵的离世无疑是大宋的损失,因为赵葵代表了一个时代。

    再过五天,咸淳二年年底的军事会议就要召开了,作为军中资历最老的赵葵最终没有赶上。而其义子赵宝估计还在返回临安的船上,也来不及和赵葵见上最后一面了。

    这位征战数十年的老将军还是按照历史的进程,于咸淳二年十一月离开了人世,并没有因为我的到来而有所改变,只是死亡的地点由湖南变为了临安。

    坐在轿子上,我突然觉得有种莫名的悲哀,作为穿越者,我有着这个时代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我又清楚地知道每位名人的离世日期。

    如果让人知道他身边之人的死期,又不能明言,无疑会是一种痛苦的折磨,更有甚者,我现在这具身体的主人赵禥也只剩下七、八年的光阴了,我能改变吗?

    难怪帝王谷术堂有二十四岁前不能替人看相的规矩,能够勘破天机是大多数人的梦想,但真正到了那一步,却不知道原来是种包袱,洞晓天机者只能独自承受那种煎熬,如果道行不深,很可能会得失心疯的。

    “官家,到了。”小七的声音让我从沉思中恢复过来。

    这是我穿越后第一次见到大臣离世。

    以赵葵的年龄,即便在后世也算得上高寿了。

    “参见皇上。”当我进入里屋,所有人全都跪下行礼。

    “免礼,大家各自忙去吧。”

    我站在赵葵床边,静静地注视着赵葵的遗容。虽然面容清廋,却也显得安详,联想起赵淮所言,赵葵在临终前的那一声大笑,其含义我隐约已经明白,赵葵的心已经放下,他相信我会做到我一直所言的中兴,不仅是他,就连陆游的遗愿也必将可以实现。

    “赵淮。”

    “草民在。”

    “好生办理老爱卿的后事。”

    “是,皇上。”

    对着赵葵的遗体,我深深地鞠了一躬,道:“老爱卿,放心去吧,朕的承诺一定会兑现的。赵淮,办完后事,你便来朝中任职,老爱卿未竟之事业将会由我们继续下去。”

    “是,草民遵旨。”

    在次日的朝会上,我宣布了鲁国公赵葵病逝的消息。

    众人听罢,难免一阵唏嘘,无论是敌是友,都觉得颇为悲伤,这位老人值得尊敬。江万里出列道:“陛下,鲁国公征战沙场数十年,功在社稷,臣请陛下下旨封赐、厚葬。”

    “恩,准奏。鲁国公有功于我朝,赠太傅,谥忠靖,封忠靖王,享南岳庙,其子赵淮入朝为官。礼部马廷鸾,赵老爱卿的后事就交由你们礼部办理。根据鲁国公生前的愿望,将其葬在临安西北的宝石山下,等朕平定北方后,再将其迁葬于湖南老家。”

    “是,臣马廷鸾遵旨。”

    “各位爱卿,今年还剩下最后一个月,大家不可松懈,争取超额超质的完成任务。”

    “是,臣等遵旨。”

    小七在金阶上大声道:“各位大人,有本请奏。”

    “陛下,臣马光祖有本上奏。”

    “马爱卿,请讲。”

第400章 讼师之论

    第400章讼师之论马光祖道:“陛下,根据户部截止到十月底的统计,虽然本年度的税收任务超额已成定局,但今年的军备支出却也远远超出了年初的预计,如果加上十一、十二两个月的预算,那全年的军费开支预计会超出原计划的四成以上,这也是唯一一个严重超标的部门。请陛下指示,是否继续支持?”

    我没有直接回答:“陆爱卿,军务院知道此事吗?”

    陆秀夫连忙出列奏道:“回陛下,臣知道此事,超出部分的八成以上来自兵器监。”

    火枪、火炮等火器的制作,就如吃钱一般,加上完颜天雷、赵云聪等人的加入,火药监的技术又得到一次大的提升,产量也超过了原先预计的极限值。对于火器的巨大耗费,朝中历来就有不同的意见,连军方人士也有不少反对的,这里面便包括了刚刚去世的赵葵、临安军事大学校长史岩之等一众老将。火器的实用性到底怎样,没人知道,但事先的投入却是人人可见的无底洞。

    我点点头道:“此事朕知道了,马爱卿,待朕考量后再给你答复。”

    “是,陛下。”

    户部自然知道我对于火器的态度,因此对于军务院的超支情况,一直以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不过这一次的统计数据显示,超额幅度过大,于是才向我请示。

    为了不多费口舌,我没有在朝会上直接告诉马光祖,我同意火器监的超支,而是打算会后私下通知户部。火器嘛,当然是越多越好,多花点钱也是没有办法之事。

    “陛下,臣潜说友有本上奏。”

    “潜爱卿,请讲。”

    “陛下,臣在临安府试行了近两个月的陪审团制断案方式,但臣以为此举实为不妥,所以斗胆建议,请陛下将其取消。”

    “是吗?”我眉头微皱道,“这是为何?”

    近一年来,这还是第一次有大臣在朝会上直接否定我的提议。

    潜说友道:“陛下,臣经过两个月的尝试,发现陪审团制度弊大于利,这弊端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因为陪审团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程序复杂繁琐,审理时间冗长拖沓,不利于纠纷或案件迅速及时的解决。其次,作为陪审团组成成员的陪审员,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具备我朝的律法知识,所以无法保证他们对证据和实事的认定能够符合律法的规定和精神,至于陛下曾经提到过的监督作用,臣并没有体会到,从最后的结果来看,陪审团成员的看法都是赞同臣的处理结论。”

    潜说友偷偷看了看我,继续道:“陛下,臣认为陪审团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我朝百姓的素质暂时还无法达到如此境界,所以,目前推出陪审团制度的时机并不成熟,臣提议当,当暂缓实行。”

    “暂缓?”我想了想,问道:“潜爱卿,那你认为当如何避免在断案过程中出现误判、错判等现象呢?”

    “陛下,这两个月来,臣和刑部、律法司多有往来,臣认为,可以推广合法的讼师制度。”

    “讼师?潜爱卿,详细道来。”

    古代的讼师可以说是后世律师的前身,我国的讼师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