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34部分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34部分

小说: 穿越之帝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萧天分批分人将皇宫到商行之间的房屋全部买下。”

    “是,小的立即去办。”

    “君实,情报部重点监视贾府动向,还有查查魏权中在灵隐山麓中的山庄。”

    “臣遵旨。”

    袁棘道:“臣也觉得是贾似道的可能性大,也许是陛下预言天象一事引起了贾似道的注意。”

    我的看法和袁棘一致,不过我现在已经不像当初那般忌惮贾似道了。

    经过三四个月的了解,我基本上看清了这贾似道。

    贾似道其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捕捉皇帝的心思,可以称得上是心理学大师了。其成功之处就是给宋理宗造成一种假象,他贾似道能文能武,文能摆平朝臣,武能抗衡蒙古,他是大宋朝唯一的能人,宋理宗离开他就玩不转了,而宋理宗也慢慢相信了,在得到宋理宗给他的权力后,贾似道又在朝廷内外大肆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并封锁川鄂一带与蒙古交界地的真实消息,时不时向理宗帝说,蒙古人要打来了,理宗昏庸,指令贾似道处理,贾似道编造故事,使理宗认为,只要让贾似道出马,没有做不到的事。

    贾似道的权谋之术登峰造极,却并非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况且朝中重臣也有不少是属于太后**或是居于中立,所以贾似道并不能完全遮天。

    当然,要剥夺贾似道的权力也不是那么简单,毕竟其在朝中经营了二十来年,早已是根深蒂固了。狗急了还会跳墙,何况贾似道还掌握着禁军。

    不过,最终的大敌还是蒙古,打遍天下的蒙古铁骑可不是吃素的。

    想到这里,我道:“今后出行时多派细作于周边,朕料那贾似道也不敢公开叛乱,唯一要提防的就是吴铁山的同门,长沙吴家。不过,也不能完全排除蒙古人的可能,上次那些黑衣人必定有同伙潜伏在京中。”

    袁棘道:“臣等会安排龙牙保安部小心从事。”

    “恩,此事不可着急,慢慢摸清情况后再做定夺。明日就是中旬朝会的大朝之日,朕要和群臣讨论当下的经济事宜,各位都知道,现在国库空虚,宋瑞君实,有何良策?”

    文天祥道:“臣对于经济一道并无太多研究,不过自古以来就有开源节流之说,所以臣以为需从这两方面同时着手。”

    陆秀夫道:“宋瑞言之有理,今上至朝廷,下至各级官府,都是花销极大,相比能省出不少费用,但更重要的是开源,类似龙牙中的商业部。陛下当鼓励农工商贸等业,只有民富了才能增加国库税收。”

    “恩,二位爱卿言之有理。宋瑞,朕听说你当日在瑞州时曾经建立便民库,有这回事吧?”

    “回陛下,当日的瑞州曾遭蒙古人蹂躏,城垣屋宇被毁,人民残忍虐杀,文物古迹被洗劫。天祥履任后,实行宽惠政策,尽力安抚百姓,筹集资金建立便民库,供借贷和救济之用,使地方秩序重新恢复过来。”

    “这便民库倒是可以推广,朕打算成立一个经济部,独立于六部之外,朕今夜再仔细考量,明日朝会上再议了。近些日子朕得主抓我朝的经济了,不然既没钱造枪炮,也没钱给诸位发俸禄了。”

第61章 开源节流

    第61章开源节流“众位爱卿,今国库日渐空虚,该如何是好?大家一起来议议吧。”

    我见贾似道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双眼微闭,或许是在看我这个真龙天子会怎么个真法,又或许是在准备看我的笑话,总之这种姿态让我十分不爽。

    自理宗帝以来,南宋的经济一路下滑,纸币贬值,物价攀升,军费短缺,南宋的财政税收实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一二六三年实行的公田法虽然缓解了边军军费的压力,但并没有从本质上抑制住经济的下滑,加上在实施过程中监管极其不力,反倒成为社会动荡的新源头。

    马廷鸾等人不谙此道,也不敢轻易上奏,虽然目前的经济确已是千疮百孔,但是这些大官僚大地主却仍然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就朝廷所发的那些俸禄,根本不够其花销的,倘若再弄出一个类似公田法的方案,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

    文天祥陆秀夫等人官阶过低,也没有出班上奏。

    一时间偌大的殿内鸦雀无声。

    “既然大家都不言语,那朕就来抛砖引玉吧。”我冷冷说道,“说到国库拮据,就不能不提公田法,那朕就先来说说这公田法吧。”

    自从我登基以来,朝中大臣为此分为极端的两派不停的争论,尽管以前我都支持了贾似道继续实施此法,但也从未正面回应过公田法,这一次应该是我这个皇帝首次对公田法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贾似道,马廷鸾等人一下集中了精神。

    “朕首先表个态,朕是支持公田法的,公田法的本意也是可取的,而且在公田法实施的当年就筹集到了足够的军饷。”我开门见山地说道,“公田法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公田的来源,二是公田的使用。公田的来源早期是源自官田,但由于官田的私有化势态不断加剧,使得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少数人手里,造成了严重的贫富不均,这才有了由官府回购土地拥有者超标部分成为公田一说。朝廷有了公田,再将其转卖给土地不足的农户,或者是通过建立官庄(类似国有农场)招揽农民,流民等承租耕种,这样可以解决农民流民的失业问题。从这些可以看出,公田法只不过是将土地进行了一次再分配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大部分的农民来讲,利多弊少,而对于地主阶级而言,却是一片反对之声。为什么?因为涉及到了他们的利益,朕记得当日若非师臣带头献出浙西一万亩田作为官田,堵住了那些反对者的嘴巴,先帝也许就会取消了此法。”

    说到这里,我突然提高了声音:“众位爱卿,你们告诉朕,为什么只占人口的一停之众却拥有土地的九停之多?”

    这朝中大臣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过谁也不愿意当众说出,只是心道,原来皇帝还是支持公田法的,至于少数人拥有大量的土地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

    我恢复了正常语调继续道:“公田法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公田法不能按照朝廷的指令贯彻下去。朕记得去年朝会时陈宗礼曾说过公田法的四大弊端吧,的确如此。但这些问题并非公田法本身造成的,师臣一心为公,只想为国库增加税收,以备日益扩大的军费开支,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忽视了监管,造成了陈爱卿所说的几点弊端,是以前几日朕让师臣拟定一个监督办法,正是为了杜绝这些弊端。师臣,进展如何?”

    贾似道见我点其名,也只得答道:“回陛下,正在会同各部讨论,月底前应该可以制定出来。”

    “恩,师臣费心了。下面回到正题,该怎么解决国库问题。”

    文天祥见依旧无人说话,便出班奏道:“臣文天祥以为,当以开源节流为原则。”

    翁应龙语气怪怪地说道:“文大人所言极是,只是开源节流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远非易事,不知道文大人是否有具体措施呢?”

    我知道翁应龙之言是贾似道针对我来的:“今日朝会,各位爱卿无论有何想法均可畅所欲言,那怕是奇思妙想,不着边际之言,本旬之大朝所议之事全是围绕这点进行,我朝需要中兴,首先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只有国富民强,方能进行其它变革,正所谓古人之言,仓廪实而知礼节。”

    有人开了头,又不需再议公田法,大臣们便开始踊跃起来。

    马廷鸾道:“臣马廷鸾赞同文大人之言,臣建议,解决国库拮据一事就围绕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来议论。”

    吏部尚书叶梦鼎跟着道:“臣附议,臣提议重新核定各级官吏,先从官员开始,对于不必要的职务进行合并裁减。”

    陈宗礼,朱貔孙,江万里等太后党,中立派纷纷附议。

    我见众人开始发言,道:“那就先来议论这节流一事吧。”

    “臣提议消减地方官员。”

    “臣认为当降低各级官员俸禄。”

    “臣建议控制各部日常开支。”

    “臣觉得可以裁减厢军。”

    “臣。。。。。。”

    在这个氛围下,即便如贾似道一派之人,也忍不住出班上奏,似乎不说话就代表不给皇帝面子,自从日食后,这般大臣对我这个皇帝或多或少都有了些许敬畏之心了。

    我一边看着,一边听着,一边思索着。

    按照这般朝臣中的大多数所言,仅仅是节约了皮毛,而且大多数都是针对旁人,这些表面上的节流最多让他们少拿几个铜板的俸禄而已。

    真正的亏损都是藏在了暗处,贪污**才是当权者隐形收入的大头。

    历史上的每一次变革都十分困难,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变革都牵涉到当权者的利益,所以越过激的变革越会招来强大的压力,甚至是付出变革者的鲜血。

    从商鞅变法到戊戌变法那一次不是血淋淋的。

    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始终是人治社会,即便有健全的法律,也都沦为一纸空文。

    我打断道:“众位爱卿所言甚是,朕会仔细思考,下面再来议议这开源一事吧。”

    江万里首先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开源一事首要是重视农业,我朝之本乃是农业,朝廷当兴修水利,提高农作物收成,提升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其二是要发展工商业,鼓励各地作坊业,贸业等不同的经济形式,作为农业的补充,而朝廷也可以按其收入进行征税。”

    “这江万里倒有些见解啊。”我暗道。

    马廷鸾反对道:“我朝税收主要来自农业,工商业所得极少,江大人不可本末倒置。”

    江万里道:“马大人。。。。。。”

    我怕二人一争论开,又得跑题,急忙打断道:“江爱卿,马爱卿,今日只提想法,无须辨识,只要利于国库增收之事都可言及,不论是否可行。”

    洪天赐接着道:“发展工商业是可行之路,只要制定律法收税即可,一来可以增加国库收入,二来可以安置越来越多的流民。”

    陈宗礼道:“臣以为当以农业为先,仓廪实再行商业。”

    陆秀夫见众人说得差不多了奏道:“陛下,昔臣随李大人刚入扬州时,到处是残垣断壁,一片凋敝,李大人除了重点安置农户外,也极力扶持扬州的盐业,这才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使扬州城的面貌焕然一新,臣以为各地在重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性的多种经济方为正道。”

    贾似道瞟了陆秀夫一眼,心道,这李庭芝手下有能人啊,我还是应该劝说廖莹中入朝为官,仅凭翁应龙等人在朝中还是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除了江万里洪天赐等少数几人,大多数朝臣都提议扩大农业投入,不赞成扶持工商业。

    “众位爱卿,下朝后各属部门自行讨论,后日大朝时再做定论。”我在宣布退朝时看着贾似道说,“师臣留步,随朕到御书房再议。”

第62章 再会贾似道

    第62章再会贾似道“太后?”贾似道急忙跪下大礼参拜道:“臣贾似道参见太后。”

    “平身吧。”谢道清不温不火地说道。

    二十年来,贾似道在朝中的势力不断膨胀,即便连先帝理宗也让其三分,唯有这谢道清始终让贾似道看不明白,自当年先帝立后,贾妃败下阵起,贾似道便心生余悸,这些年来始终如此。

    如果说贾似道还有忌惮之人,那在大宋朝就只有太后谢道清了。

    后宫不参政,谢道清却能让后权位列三权之一,不能不说其有独到之处了。

    作为宁乾宫御书房的主人,我先说道:“师臣,今日朕将太后和师臣一起请来御书房,是有重要事情相商,请坐。小七,上茶。”

    谢道清上座后道:“官家有什么话请讲吧。”

    我点点头道:“恩,母后,师臣,朕刚登基不久,今临国库拮据,入不敷出,为缓解不断增加的军备开支和朝廷日常支出,朕近日苦思冥想,打算在各地逐步推行公田法。”

    “啊?”谢道清有些恼怒道。

    “哦?”贾似道有些奇怪地看着我。

    “母后,师臣,听朕详细说来。”我缓缓而道,“如果能将公田法改良,对于我朝的收成还是利大于弊的。现在公田法规定,超过百亩田地者就需回购,这点极为不妥,朕认为必须按照师臣最早所定的五顷地为限,也就是公田法针对的只有少数大地主阶层,避免牵涉面过广。昔日景定年间仅靠浙江西路的收入就能平整军费,如果各地一起施行,这收入也是可观的,在这之前,首先应该查清各地土地的实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