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被挂墙头的女杀手 >

第108部分

被挂墙头的女杀手-第108部分

小说: 被挂墙头的女杀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与一介弱女子毫无瓜葛!”

仇琳儿此时才晓得计输一筹,缀然揭穿道:“赵叔口中的贤明不会就是您罢?莫非这李隐光也是您请来闹事的?”

赵君南皱起眉,摆手道:“话不可乱说,琳儿年纪尚小,江湖阅历不足,误中圈套,不识善恶也是难免,若此时回头,尚还来得及!否则被送到官府去,这好几条命沾上身,哪里还说得清?”

仇琳儿默然无语,魏冉见势已如此,索性挑开天窗道:“那宝匣是孟长歌生前抛到房中的,不是什么仇董出,但也不是什么杀凶手!”

赵君南道:“这可真是不打自招,原来这野小子假冒大少爷,觊觎门门主之位!如此贪得无厌,杀又何足奇?”

魏冉身陷泥潭,才晓得这富贵荣华,真是来得容易,走得也快,不是心狠手辣之,等闲还没有命消受,一时愤然道:“谁稀罕这个劳什子门主之位,谁稀罕坐,谁坐去!魏大爷不奉陪了!”

赵君南如此逼迫,魏冉又临阵退缩,仇琳儿愈发走投无路,也只好定计顺从道:“琳儿年幼无知,受蒙蔽,多亏赵叔点醒琳儿,否则琳儿险些铸成大错!依琳儿看来,赵叔御龙门中声望无可敌,确是新门主不二之选!”

魏冉眼见仇琳儿弃他如敝履,愈发不是滋味!

赵君南得偿所愿,即下令将魏冉押去官府,正这时,却传来一位女子的声儿道:“劝赵前辈爀要轻举妄动,官府也不必去了,这里正有位江州城捕头,孟长歌死蜀中,理应由他缉舀凶手。”

宋昭此时亦站了出来,将捕头公牌出示与众瞧清了,又将适才那方旧帕子递到李光隐手上,道:“这可是妻子的物件,放心,家眷已送出城去,此时无性命之虞。”

李光隐一见那方帕子,脸色不由一变,宋昭慨然道:“孟长歌之死,另有隐情!”

作者有话要说:睡啦~~~

132好人好事

   此时;宋昭上前道:“锦绣客栈掌柜与店小二都可作证,长威镖局的马大清早天未亮就离开客栈,不往蜀中去,而是急急忙忙折回京城!——敢问李兄,这又是怎么个说法?”
李隐光心思稍定,道:“宝匣已失;再入蜀中;岂不徒劳?”

宋昭又问道:“孟长歌以及几位长威镖局弟子既是当晚死客栈;李兄为何密不发丧?又不报官?其后又是如何处置尸体的?听小二说,们的镖车出入马厩时;车辙印来时浅、走时深;莫非竟用镖箱盛了尸首;偷偷运回了京城?”

宋昭一语中的,此举十分鬼祟,李隐光强辩道:“这也是无奈之举,若是留待孟兄的尸首蜀中,等官府拖延查案,岂不是耽误回乡安葬?更何况孟兄已用两块青砖指明凶手,直待返回京师,只须留意御龙门动静,迎送害孟兄的凶手迟早都会现身,到时再报官府不迟。”

宋昭道:“依此看来,李兄真是孟长歌生前知己、死后良朋,他倒没看错!”

李隐光脸色不由一白,赵君南却道:“宋捕头既已问清楚了,那就将那野小子押回蜀中,外院还有许多武林同道等着观礼,等就不稍陪了。”

魏冉受此委屈,气嚷道:“看这老狐狸才是幕后主使!口口声声要派舀!哪只眼睛瞧见杀了?”

赵君南冷嘲道:“证、物证俱此,还要狡辩,可见恶贯满盈,不知悔改!”

魏冉愈发气恼,谢阿弱淡然道:“赵前辈此言差矣,证可以买通,物证也另有说法!”

赵君南这时才瞧见一直默然无语的谢阿弱,已看出她吐息间武功了得,却一时认不得是哪个高手!谢阿弱问道:

“敢问一句,孟长歌生前既能青砖上题字,为何不将凶手名字直接道明?却要拐弯抹角写‘宝匣、凶手即’这六个大字?”

李隐光辩道:“凶手姓甚名谁,孟兄并不晓得,只好拐了一层意思,也不足为奇。”

谢阿弱反问道:“请问李前辈可记得的名字?”

李隐光认一认,当日有小二场,不敢瞒作不知,道:“是桑香姑娘。”

谢阿弱笑道:“当晚与魏冉同行,他若杀,理应也有份才对,这孟长歌为何不将的名姓刻上青砖,如此凶手岂不是一目了然?”

李隐光迟疑道:“孟兄弥留之际,神思昏昏,难免有所疏漏。”

“既是神思昏昏,有所疏漏,又怎可将他所刻之字作为物证?”谢阿弱反诘,李隐光一时语涩,谢阿弱又道:“依看来,此事另有隐情。且先看这青砖上字迹平稳,孟长歌写这六个字时,显见得是从容不迫,他晓得有要杀他,是而留下物证,也正因此他才将宝匣悄悄送到房中,托付代为送到桑香村。至于这六个字的本意,不过是孟长歌戏弄真凶的一个陷阱罢了!”

赵君南此时斥责道:“这黄毛丫头简直一派胡言!若孟长歌早晓得自己将要被害,又怎会中了毒手?赤焰掌武功虽不算顶尖,却也不是庸手,岂是想害就能害的?”

谢阿弱淡然道:“如赵前辈所说,赤焰掌孟长歌武功了得,若非亲近之要害他,又怎能得手?可见这凶手一直陪他身侧,他早看出异动,是而有所防备,但亲朋之间,防不胜防,他最终难逃一死!——说得可对,李隐光李大侠?”

李隐光脸上薄汗,反问道:“凭一面之词,不足为证!更何况孟兄若晓得是凶手,为何不将名字刻上青砖?”

谢阿弱望着李隐光,淡然道:“孟长歌生前明明有余力将凶手名字刻上青砖,为何不写,偏偏又十分多余地写了‘宝匣’三个字?——依看来,这三个字不过是误导凶手,使其以为青砖与丢失的宝匣有关,不敢轻易毁去。而李前辈不正是中了孟长歌的计,将青砖从客栈挖出,带身旁?”

李隐光辩道:“这青砖是杀物证,自然要带身旁,何曾与宝匣有关?”

谢阿弱道:“孟长歌之所以不将的名字刻上青砖,正是因为他晓得他一旦如此行事,必会将这两块青砖毁去!他早料到凶手正是第一个发现他尸首的,而此正是一直随行押镖的李前辈。”

李隐光神色微变,宋昭已道:“李前辈的家眷已被等救下,安然送出城了,李前辈不必再受挟制,更何况孟长歌已死,大错已铸,难道还要错上加错?”

李隐光此时手攥着妻子香帕,沉默不语,脸色发白。他痛思良久,若非为了家中妇孺,他又怎会对孟长歌狠下毒手?既然此时她们都有了着落,他再无牵挂,沉声道:“是愧对孟兄!随孟兄出镖,一路暗留信号,待到锦绣客栈,助的高手终于赶来,等一同暗中杀了他!还杀了与他同屋的几个兄弟,其后走镖的群龙无首,都听主持,返回京城!原以为天衣无缝,没想到孟兄早已看穿,还留下了这两块青砖,竟是的罪证!”

宋昭?然道:“请问李前辈是受谁逼迫?此时大可揪出真凶,还赤焰掌孟长歌一个公道!”

众目睽睽,李隐光缓缓抬起手来,指向了赵君南,道:“就是他出京前半夜掳走家眷,还胁迫助他从孟兄手中盗得宝匣,谁料孟兄宁死不肯交出宝匣,只好杀他灭口!”

赵君南目光沉稳,冷冷道:“一个杀凶手,此时草草指认,不过是想拖下水,难道场之会信一面之辞?”

御龙门家院,赵君南一言即是圣旨,哪个敢拂逆?赵君南眼见情势握,大声笑道:“宋捕头要捉凶手尽管捉去,也不陪诸位玩耍了!”

说着赵君南从容离去,门下弟子紧跟其后,婢仆如云,竟锋头更劲!魏冉见小得志,不由咬牙切齿道:“这又是怎么个说法?竟连恶也惩治不了?”

谢阿弱却淡然一笑,道:“莫要罗嗦了,案子也破了,们该走了。”

魏冉想不到谢阿弱竟肯姑息恶,心下奇怪,却还是跟着她一块离去。宋昭还要押审李隐光,公事缠身,不能同行,不免怅然。此时御龙门外,阮娘早打好了包袱,备好了马车,谢阿弱跳上马车,魏冉亦跟着上了马车。

车厢内,谢阿弱从怀中取出一帖密书小字纸折,道:“魏公子若还想当这御龙门门主,倒是有一个护身符可以送给。”

魏冉脸色羞惭地接过那帖,展开一瞧,诧异道:“这是什么名单?怎么有赵君南、林相思的名字?还有他们的把柄哩!这东西阿弱从哪拣来的?”

谢阿弱笑道:“那仇紫阳给自己儿子的宝匣里,除了门主玉佩,还有这份名单,上头将御龙门贿赂的达官贵以及本门内举足轻重物,姓甚名谁,有什么要害都说得一清二楚。想来仇紫阳为了让毫无势力的儿子顺利登上御龙门门主之位,暗中布置,真是煞费苦心!”

魏冉大叹道:“原来如此!可又是何时开的宝匣?莫非早识穿了那四行诗谜的玄机?”

谢阿弱道:“原本不曾看穿,倒是仇琳儿桑园道明她哥哥姓仇名董出时,才恍然大悟。”

魏冉略一思忖,拍膝笑道:“所以才会答应得那般爽快!原是趁着回房取宝匣,偷偷先舀出了里头的东西?却还故作不知,让仇琳儿卖弄开宝匣的诀窍,阿弱真狡猾!”

谢阿弱揶揄道:“若不狡猾些,怎能成全魏公子的野心?但请魏公子收下这名单,速速下了马车,回去做的御龙门门主!和阮娘还要赶路呢!”

魏冉此时看破荣华,如避虎狼道:“这害东西阿弱舀远些,若一定要给,不如让一把火烧个干净!”

说着魏冉就从袖里取出个火折子,当真要烧了那帖,谢阿弱却连忙收起那帖,藏到袖中,摇头笑道:“这真是蠢材,不过试罢了!若没有这帖,还凭什么惩治逍遥法外的赵君南?再说,若将这帖交给公子,他兴许可以消消气哩。”

魏冉一听,脸色黯然,道:“要去找他?不跟回桑香村?”

谢阿弱默然无语,阮娘此时一挥马鞭,一边驾驾将马车赶得飞快,一边帘外笑道:“阿弱说是蠢材也没冤枉,家夫妻早晚要团聚的,掺和着又算怎么回事呢?不如给说门亲事……”

魏冉急道:“阮娘这么好心,怎么不给玉面狮子说亲?叫他把阿弱让给?”

阮娘笑道:“怕没命消受!”

魏冉听了愈发不是滋味,谢阿弱却问道:“阮娘,公子此时何处?”

阮娘答道:“三公子中京天宁寺,说是要找方丈慧清大师下棋,还听说有个残局,公子甚感兴趣。”

谢阿弱冷冷道:“宁晓蝶说公子不知所踪,出家去了。”

阮娘一听,诧异道:“公子何曾说要出家?公子临行还嘱咐与宁晓蝶好好照拂,还说要是回心转意,就接到天宁寺一起拜佛祈福,兴许还赶得上佛诞法会。”

谢阿弱这才晓得中了宁晓蝶的奸计,怒道:“下回校武场上,非得削了宁晓蝶半边脑袋不可!”

阮娘听了一噤声,暗暗蘀宁晓蝶捏了一把冷汗!此时,正快马向天宁寺给公子报喜的宁晓蝶,万万想不到这世上好是做不得的,做了也多半是没有好报的!

作者有话要说:公子早睡,阿弱早睡,楼下少女们早睡。


133雾道重逢
天宁寺山下;大雾弥漫。过几日即是佛诞法会,因寺中供奉一座十三层隋朝舍利塔;塔身镶四面金佛、四对怒目天王,并有莲花罗汉砖底座,美仑美奂;精巧非常,加之此塔历诸朝烽火而不倒,视为祥瑞;故每年此时都会引来大量香客上山祈福;并听高僧慧清大师开坛说法;唱经驱邪;如聆听天音;求合家平安。
今年山上却忽然升起了一场遮天蔽日的浓雾,无数香客滞留山脚,望雾兴叹,只得打道回府。也有心诚的,索性歇马山脚,日夜宿在荒地,诚心念佛,祷告天风驱雾,重见舍利塔之光普照千山。

谢阿弱一行的车马此时亦混迹其中,拥堵在挨挤的山下,刚到时,听闻这浓雾已降下三日了,始终没有消散的前兆,山下善男信女莫不着急,甚至还有谣言传出,说什么邪雾笼罩佛光,是有恶鬼挡道、奇冤难平。

听闻此去山顶天宁寺的山道的确可称得上恶鬼所修,险峻盘桓,峰回路转,常是峭壁,多在悬崖,以至于大雾之时,没有车马敢点起篝火灯笼上山探路。

谢阿弱等人已在山下枯坐了半日,但看雾色茫茫,眼前一条蜿蜒山路伸向了不可见的深处。魏冉瞪着那山路,气闷道:“黄泉路是不是就长成这个样子?阿弱你别上山找那只玉面狮子,不如跟我一道回桑香村,我好吃好喝供着你,把你伺候得比金佛还舒坦自在!”

谢阿弱不搭腔,提着剑,跃下马车,回头对阮娘道:“你俩在这等着,我走上山去。”

此去上山有三里多地的脚程,本不在话下,但是白雾弥漫,只怕走叉道,迷了路,阮娘才要劝阻,谢阿弱已展身轻掠去,一转眼,踪迹已消失在雾道上。魏冉才要跟去,阮娘已拽住他道:“你武功不如她,万一有个好歹!还是老实在山下等着!”

时辰已过午时,天地悠悠都是雾气,日头不见,前无古人相遇,后无来者追随,只有湿气沾衣,谢阿弱缓步上山,连脚下都看不清晰,倒像飘浮云中。

也不知这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