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天水一方 >

第1部分

天水一方-第1部分

小说: 天水一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水一方

作者:篍风 

武林如世间,世间似红尘,红尘成棋局,武者不过只是其中一颗棋子,强者可以黑白颠倒,自掌棋局,弱者只能循循善佑,步步随天。回顾一局,棋子满满,人人各走独自棋道,棋道似人生,似道路,棋局纵横交错不过如本身在人世间擦肩而过,我也如一颗棋子,不想问是黑子是白子,只想问一句,我为何人?
滚滚红尘,问我是谁,不如一生,逍遥江湖!

书名改为天水一方
更新时间2009222 21:16:27  字数:90

 本书历史年代背景设在明朝正统年。关于小说的武林背景设定,整个天下划分为中原武林,关外武林,西北武林,江南武林,西南武林,中南武林,东南武林。本部武侠小说的故事就发生在东南武林之中。

第一章 雨夜相斗
更新时间200922 10:51:35  字数:11634

 妹妹,上山采茶去!
一首福建闽南山歌在细雨中悄然响起,其时清风细雨,这股优美动听的歌声也随着风雨时沉时起,一时清晰入耳,一时隐入山林。
在细雨打湿的碎石小道上,这时候只见有两人沿着小路缓缓向前徒步行来。一人身材高瘦,穿着道衣,头上戴着斗笠遮住了面目,他手中牵着一名身材瘦弱的小孩,那小孩也头戴着成人所用的斗笠,因为斗笠过于宽大,瞧起来反而显的有些不相称。
两个人行在路上,一直听远处那歌声随着清风微微飘荡,不时的映入耳中,十分动听。这时,那名道人伸出右手摘下头上所戴的斗笠,露出了面容,只见他生得面目清华,黑发黑须,脸面红光,颇有些神采飞扬,大约四十多岁年纪。他将斗笠负在背后,向前方望了一下,对那个小男孩说道:“静恩,你听到前面有人在唱歌吗?”
小男孩听到这道人的问话,便开口说道:“我听到了,师父。这个歌是谁唱的呀?唱的倒是真好听。”嗓音显得清脆悦耳,年少稚嫩。那道人微微一笑,点点头,对他说道:“前面肯定有人家,咱们便过去看看吧。”小男孩听了师父的话,嗯的一声点头答应。
中年道人说完伸手摘下小男孩戴的斗笠,只见这小男孩长的眉清目秀,稚气可爱,却是脸色显的苍白,微微有些病容。那道人担心小男孩身体虚弱,走路时间过长身体不支,就将两个斗笠叠着挎在小男孩肩上,自己背负起他迈步向前走去。
走了约几百米远,前面有一片竹林,两人迎着清风细雨穿过竹林,看到前面附近果然有数户农家,院落稀稀落落点缀于山坳之下,在不远处有一片水湖,湖水幽蓝,湖面上盛开着片片荷花,甚是优美清新。湖中一艘小舟从水面划近到岸边,小舟上有一男一女正在忙碌,一名年轻女子带着斗笠站在船头,边收罗着采摘到的莲藕,边开口唱着歌,原来刚才他们听到的那首好听的福建闽南山歌、就是从这个女子口中唱出。
只见小船上的男女将在湖中采摘出的荷藕从船上拖出,放到岸边旁边一个大竹筐中,然后搬到上面来,那道人便带着小男孩走到房屋前面。
这时从屋中迎面走出一名老人,大约有六十多岁年纪,看到走过来的两人便开口问道:“不知道你们两位有什么事情?”道人听了,放下背着的小男孩然后向那老汉拱手一礼,说道:“天色渐晚,贫道带着小徒儿正好路经过这里,路途风雨不便,便想在老人家这里稍稍讨个空闲地方,借宿一下,不知道有没有地方?”
那老汉看了一下这名道人和他身旁的小男孩,见到那小男孩衣衫单薄,在风雨中冻得有些脸色苍白,连忙说道:“好,好,在这里借宿一晚还能没有地方,看在外面把这孩子给冻得,两位快请进。”
那道人拱手又向老汉答谢行了一礼,微笑道:“如此打扰了。。”说完顺手将随身两个斗笠放在屋外的台上,跟随老汉走了过去,那老汉领着两个人进了屋中找了地方坐下来。过了一会儿,老汉从里屋手端着两个碗走了出来,放到桌子上说道:“你看,我们乡下穷地方,连个茶杯子都没有,抱歉的很,两位就将就着用这碗喝点热茶,暖暖身子吧。”
中年道人连忙用手接过,笑着说道:“老人家,你太客气了,我们师徒二人在这里借宿还要感谢你呢。”老汉笑道:“这有什么,下雨行路不方便给人借宿这是应该的,还用你们谢什么。”道人听了又是呵呵的一笑,说道:“老人家真是好客,如此我们就不客气了。”右手端着茶碗先给身边的小男孩喝了几口,然后自己喝了一口热茶,点点头说:“这茶清香纯朴,淡而有味,呵呵,倒是不错!”
老汉笑了一下说:“穷乡下地方还能有什么好东西给客人用,就这茶,也是从自家后山上自己栽种采摘下来的,除了日常自家用,有时候偶尔也去集市上卖些,换点钱做补家用。”他说完,又瞧了一下坐在那里的小男孩,见到他一张小脸冻得微微有些苍白,说道:“孩子,看你在外面冷的脸色都白了,快喝点热茶暖暖身子,可别冻坏了。”
那小男孩端起茶碗,说:“谢谢你,老爷爷,不怕我和师父在这里给你添麻烦。”
老汉见这小孩长的十分眉清目秀,不由觉得有些喜欢,哈哈一笑:“没事,茶水热小心别烫着了。看这娃娃长的也挺可爱,我老汉倒也是看着心里挺喜欢。”
那道人听了,抚了下胡须,坐在那里脸上微微的一笑。
老汉问道:“道长,不知道您怎么称呼?”那道人听了,答道:“贫道是出家人,道号叫做无虚子,不知道老人家贵姓?”老汉说道:“我姓吴,你称呼我吴老汉就行。”又问道::“道长,你们这要是去哪里?我看就你们两位一起行路,是外出行远路的吗?”
无虚子微微点头:“贫道是外出远行,这是我带的小徒儿。我们师徒二人准备去上远华山。。”吴老汉听了,哦的一声点了点头。
这时屋外那一男一女走进屋中,正是刚才在湖中采摘莲藕的那两名年轻男女,两人见到正坐在这里的无虚子和小男孩,倒是微微一怔,先朝对方点了点头示意,吴老汉对坐在那里的无虚子说道:“这两人是我的小女和女婿,名叫小云和阿生。。”又对阿生和小云说:“阿生,小云啊,这两位是我刚接待的今天晚上在咱们家借宿的客人。”
那阿生和小云听了,看了看无虚子,向他行了一礼说道:“道长好。”
无虚子见那阿生大约有二十四五岁年纪,面容黝黑,身体长的结实,旁边的那个小云正是刚刚所见的在湖中小舟上采莲时唱那首闽南山歌的女子,大概约莫有十八九岁年龄,长的也是清秀美丽,颇有闽南女子的风韵,于是也立起来行了一礼,说道:“打扰了。”
这时,那个小男孩认出了小云,突然对她说道:“啊,我刚才见到了这个姐姐,就是你刚才唱的歌,姐姐唱的真好听。”
小云听了小男孩的夸赞,不禁脸上露出笑容,呵呵一笑:“小弟弟,谢谢你的夸奖,你今年多大了,叫什么名字?”
小男孩说道:“我叫郝静恩,今年九岁。”小云见到这小男孩面目俊巧,倒也是很喜欢他。吴老汉对小云说:“天色快晚了,你去后面赶快给客人做饭去吧。”小云答应着进去了。阿生说道:“爹,我去把和小云一起采摘的莲藕筛捡一下,明天好到市集上去卖。”说完自走出去办事了。
吴老汉对无虚子说:“道长你们在这里稍等候,我去到后面看一下。”无虚子拱手说道“好的,老丈请便。”吴老汉说完便进去了,无虚子自和那叫郝静恩的小男孩两个人坐在外面等候。
无虚子见郝静恩喝完热茶后,脸色变得渐渐红润起来,忙从旁边随身的衣包中拿出一粒红色小药丸,放到他口中说道:“吃下它。”小男孩依着他的吩咐咽下了药丸,无虚子然后伸出右手又贴在他后心上,缓缓运功推拿轻抚,助他消化。过了一会儿,才见到小男孩脸色稍稍缓和,无虚子对他说道:“静恩,你坐在这里不要动,休息一会便没有事了,今天咱们可能赶的路有些多了,让你的体力有点吃不消,多歇息将养一下。”
那个叫郝静恩的小男孩点头说道:“恩,没事,师父,我不要紧。”无虚子看着他笑了一下,两人就坐在这里静静等候着。
这时候,外面的雨渐渐有些大了起来,天色也渐黑,附近的几户人家房屋炊烟也都升起来,在雨幕中看起来倒是一片宁静祥和的景象。
突然,这时外面道路上几匹马的疾奔声打破了宁静。只听马蹄声甚是急促,正好到了屋外缓了下来,有人呵斥的几声,马蹄疾奔的声音在这里嘎然而止,就听的一个男子的声音说道:“师父,师兄。这里正好有人家,咱们先在这里避避雨休息一下如何?”另两人恩的一声答应,马蹄声走动,接着是几个人下马的声音,三两步已经走到屋中。
无虚子靠着墙壁而坐,看见进来的是三个人,前面一人身材挺直,生得面目白净,双眼射出一股精气,脚步走起来轻捷有力。紧跟着他进来的是一名中年道人,大概三四十岁年纪,须鬓俱黑,穿着一身棕黄色道袍,显的神采飞扬,论潇洒气派更在无虚子之上,最后一人体态稍胖,约莫也有二十多岁年纪,步伐紧随前面的中年道人,一看这几人穿着行动,便知是行走江湖,身负武功之人。
三人走进屋内,见到屋中还有一位道人和一个小男孩,也不以为意。最前面那年轻人声音高昂,大声叫道:“这里的主人是谁,我们过路的借这里休息一下,可有什么酒菜的拿出来。”吴老汉在里面听见叫声连忙走了出来,见到又有人过来这里借宿休息,说道:“几位,到这边坐下歇息一下吧。”无虚子见状拉起郝静恩坐到房中另一角,给进来的这几人让开了座位,腾出了一张空桌。
先前那先喊话的男子见到有空位让了出来,连忙走过去对身后的那名道装打扮之人说道:“师父,正好这里给咱们让出了空位,就现在这里凑合歇息一下,您先坐在这里。”语气神态甚是恭维,那道人微微一点头,却没说什么,双手背负在身后走到那里坐了下来,那男子又对那名稍胖之人说道:“许师哥,你也请坐。”等两人都坐下了后,他才走到桌前,然后转头对吴老汉问道:“这位老丈,可有什么像样的酒菜给我们送上来,我们吃完还要接着赶路。。”
吴老汉说道:“客家,我们这里是乡下平常人家,没有什么像样的酒菜,都是一些平常的粗茶淡饭。”
那汉子听了,有些不耐说道:“那就别管什么样,反正是好的送上来就成。若是没有酒肉就不能到左近邻家先讨一些过来么?我们自然少不了你的饭钱!”吴老汉听得对方语气有些生硬,眉头微微一皱,然后将后边忙活的阿生唤了过来,对他说道:“这些客人想要酒肉,你去邻家借些鸡鸭过来,宰杀了待客,然后再把咱家后面藏的那些米酒也拿出来,一起招待客人。”
阿生听了似乎有些不大情愿,但也没办法,便走了出去依照吴老汉吩咐办事。
吴老汉又端上茶放在桌上,对坐在这里的三人说道:“几位且稍等,一会就把酒肉给你们送上来。”那年轻汉子听了点头说好,接过了茶,先给坐在中间的那道人倒上茶,然后又给坐在左边那稍胖之人倒茶,脸上笑着说道:“师父,许师哥,饭菜还未上来,咱们先喝茶等等!”
中间的道人并未说话,那姓许的人笑道:“张师弟客气了!”
三人坐在这里也等候着,那姓张的和姓许的汉子对着闲聊起来,只有坐在中间的那名道人却只是慢慢的喝着茶,没有说话。
这时,那姓张的汉子回头看了一下外面,见外面的雨越下越大起来,忽然他看到在屋外台上放着的两个斗笠,正是刚才无虚子师徒进来时候留在外面的,于是便走出去拿起台上的斗笠走进来放到桌子上,笑了一下,对中年道人和那姓许的汉子说道:“师父,许师哥,你们看外面的雨越来越大,正好这里有两个斗笠,待会儿上路时候正好给你们二人戴上,也好遮蔽下风雨。”
姓许的汉子听了笑道:“张师弟真是有心,不过只有两个斗笠,等会儿我和师傅戴上,张师弟你自己上路可没有遮蔽雨的东西了。”姓张的汉子笑着说:“那有什么,淋一下雨又没什么大碍,等咱们骑马到了前面的市集镇上我再买一个就是了。”姓许的汉子呵呵一笑,见这姓张的汉子甚会来事,对那中年道人说道:“师父,你看,还是张师第为我们两人想的周到。”说完,同坐在对面姓张的汉子相视一下,便都笑了起来。居中坐着的那名道人先前一直冷然不语,这时听了也嗯的一声,捻着胡须轻轻微笑。
忽然一个小男孩在旁边叫道:“这是我和我师父的斗笠,不许你们拿走。”
坐着的三人循声望过去,见到说话的正是坐在屋中一角的先前那道人身旁的小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