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天水一方 >

第17部分

天水一方-第17部分

小说: 天水一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悔瞧着远方大海,默然不语,然后缓缓的说道:“干这些事情的都是生活在海上的倭人,这里沿海一带遭受倭寇侵扰已经有好些年了,早已经成为当地人一个心腹大患,可是从来没有办法能够将这些倭寇轻易除掉,反而越发变得猖獗,我估计先前劫掠这个村庄的倭人是从海上直接过来的,因为咱们所住的城镇防守比较严密,这些倭人一时不敢轻易进攻那里,便过来袭击劫掠这里的小村庄,祸害了整个村庄的人!”说完不仅轻叹一声,有些无奈。
郝静恩听得这帮海盗竟敢大白日公然进攻沿海城镇,屠灭海边小村庄,如此猖獗,无法无天,更是心恨不已,只是他不明白文悔大师所说的这些倭人到底是些什么人,于是问道:“这些倭人到底是哪里的人,他们是专门在沿海地方抢掠东西的强盗吗?”
文悔点点头,说道:“这些倭人不是我国之人,而是来自于东海之外的一个国家,据说这个国家与我们国家隔着大海,相距甚远,这些在沿海劫掠的倭人便是来自于那里,他们乘船到这里,专门在咱们中土沿海一带骚扰抢劫,杀人越货,**掳掠,无所不干,已经有很多年,只是近些年来,海上的倭寇对这里抢劫的更是厉害。沿海附近生活的百姓深受其害,非常痛恨他们,可是却无可奈何!”
听到文悔大师说到这里,郝静恩出乎意料,倒是想不到这些在海上劫掠的人竟然不是中土之人,而是来自于海外的国家,又听得他说:“这些倭寇来自于的那个海外国家,一般被咱们中土人称作扶桑国或者倭国,据说那个国家并不是很大,但是频临大海,热衷海外探险,所以才会有不少人千里迢迢远渡海洋来到这里,劫掠我们中土沿海许多地方,乃是我大明朝的一大海上祸患!”
他话语中所说的扶桑和倭国,自然就是指古代的日本。
此时的日本,正处于幕府统治时期,如今的幕府中央势力掌控不到周边靠近中国的沿海地带,开始为掌握地方实权的藩镇大名所逐渐掌控,起先是由于受本国的动乱和纷争影响,许多在本国流浪没有社会地位的平民或者下层武士便组织起来,为了生存便渡海来到这里,四处侵掠中土沿海,并且带回了不少的收获,于是一些获得暴利的地方藩镇大名便开始积极鼓励和组织力量劫掠中国各个沿海地方,对中国造成严重的损害,造成了后来整个明朝中后期越演越烈的海疆“倭寇之患”
不过,实际上在这些祸患不穷的沿海倭寇祸乱中,真正来自于日本的人却并不及中国本地人多,更多的是后来许多中土本地人打着“倭寇”的旗号肆无忌惮的劫掠沿海各地平民百姓,为祸一方。但是,当地人极为仇视这些人,以至于后来不管是来自于东瀛扶桑的人,还是出自中土本地的海上强盗都被统统冠以倭寇的称号,被人深恶痛绝。
明朝初期,倭寇祸患就开始频频的出现于东南沿海等地,到了明朝中后期,倭寇祸患更是越来越厉害,一直被朝廷视为东南海疆的大患,甚至不次于北方的蒙古等游牧民族的边疆威胁。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明朝前期经过国力强盛之后,开始逐渐改为保守,对外施行封锁海疆,闭关自守的封建保守政策和当时最先在中国东南沿海开始兴起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冲突,政府不允许沿海居民随意对外经商贸易,大多数人便偷偷冒着风险和管束进行走私和贸易,获得利益,甚至公然反抗朝廷官府下达的管制命令,造成矛盾重重,始终成为沿海地区动荡的源头。
不少倭寇劫掠当地沿海平民是事实,但更多的是在政府朝廷的禁令下实行走私偷运,以获取暴利为主要目标,甚至后来不少中土海盗和扶桑倭寇互相勾结,明暗投合,屡屡祸乱东南沿海地区,防不胜防!
两人谈论起如今海疆出现的倭寇祸乱,不由越说越多,郝静恩这时问道:“这样大的事情,难道当今的朝廷官府就不管吗?”
文悔说:“这些海上的倭寇居无定所,时常对沿岸的城镇实施偷袭,而且十分狡猾,见到大城镇设防严密的话,就转而袭击像这样的沿海小村庄,唉,实在是防不胜防呀。”
郝静恩默然不语,只能和文悔两人边走边说,空瞧着附近燃烧的破败房屋和悲惨景象,他虽然见到海上倭寇劫掠完村庄的惨状甚为气愤,却也只能心中悲痛,无可奈何。当下两人不愿在这里多留,又返回到所住的城中客栈。
刚刚回到客栈中,李慧清就迎面笑吟吟地迎了过来,说道:“师父,你等的人他们都已经来到了!”
郝静恩见到房间除了李慧清外又多了几位僧人,不知道是谁。
文悔微笑着说道:“来,静恩,让我给你引见一下,这位就是我的师兄,乃是福建莆田南少林文海大师。”
郝静恩仔细瞧去,见到那位老僧约有六十来岁,一脸慈和,颇有气度,显然身负武功,心想少林高僧果然是名不虚传,气度不凡,心中恭敬,伸手一行礼说道:“晚辈见过文海大师。”那老僧文海也伸手一礼,微笑着说道:“少侠不必多礼,我听到过文悔师弟说起过少侠,今天一见少侠,果真是俊英年少,仪表不凡呀。”
郝静恩说道:“大师过奖了。”
在文海后面还有两位中年僧人,文海说道:“这两名是我的座下亲信弟子,分别叫慧远,慧明。”那两名中年僧人听了也向郝静恩一行礼,郝静恩还了一礼。文悔说:“这次,文海师兄和两位师侄就是奉文悟方丈师兄的嘱托,前来相助我们夺回丢失的铁匣,他们也都知晓了具体的详情,这次咱们不清楚对方还有何目的,而且也不愿让外人过多知道此事,所以,咱们行事须得小心谨慎些。”
文海大师点点头,说道:“文悔师弟对这些最清楚不过,我愿听师弟的具体安排。我下山之前,方丈师兄曾一直叮嘱我说,这件事情不能够让过多的江湖外人知晓,以免对我寺不利。是以我也只带了两名座下的最信任弟子前来,唉,若非文悔师弟一直暗中帮助探查,我寺就连丢失了知渊禅师留下的如此贵重东西,还仍然不知道究竟在何处,真是惭愧!”
文悔说道:“师兄之言却叫我惭愧,我当年违反寺中重规,虽然早已被逐出寺中,但是一心仍然牵记着本寺和先师的教导,如此做本应是我的分内之事。”文海说道:“师弟何必深深自责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寺中修佛是修行,在寺外修道又何尝不是修行,当年,本寺虽然因为违反重规将师弟你逐出少林,其实知渊禅师的意思并不是从此就不让师弟修佛参禅,而是让师弟你在寺外世间修行,领悟咱们佛家本意啊。”
文悔听了点点头,说道:“师兄说得不错,文悔谨领师兄的教诲。”
郝静恩看了看那文海大师,心下敬佩:“这位文海大师,看来也是一位有道修行的高僧。”
文海微微一笑,点了点头。
李慧清问道:“师父,咱们现在人都已经聚齐了,怎么想办法将那铁匣给夺回来啊?”
文悔说道:“不必着急,咱们须得先探查清楚再说,静恩,今天晚上你随着我,咱们两人一起再过去探查一番,也好以后决定如何行动。”郝静恩点头答应。
李慧清见到郝静恩去了,便也想跟着过去,走上前说道:“师父,我也要跟你们一起去。”文悔摇摇头:“你去不方便,我们两人去那里就行。”李慧清心中甚是不满,瞧着郝静恩撅了一下嘴,轻哼道:“师父,他能跟得你去,我为何就不能?”文悔笑道:“你武功比的过静恩么?”
李慧清无话可说,知道师父偏心于郝静恩,白了他一眼,心道:“武功比我高有什么了不起的,师父你直接说你偏心不就是了!”
文悔瞧出了她的心意,他素来清楚自己这个徒弟的脾性,有些争强好胜,便笑道:“慧清,今晚行事探查不比其他,对方人数众多,还有武功高强之人,若是带着你去了,你能保证咱们的行踪不会被对方发现么?若是因为你的过失,让咱们的行踪被对方发觉,耽误了追夺铁匣的大事,谁能担待的起?静恩武功高,办事稳重,此行和我一起去的人自然他最适合,你也不要心中斤斤计较!”
李慧清听了无奈,只好不说话了。
晚上,文悔和郝静恩两人出来客店,穿过了城中的街道,文悔行到城镇中的一座府衙门前,见到门口有人守卫,他向郝静恩使个眼色,两人绕过门口的守卫,轻身纵越,翻过高墙跃入到院中。但见里面房屋有好多间,似是这座城镇的府衙办事所地,文悔一直带着他穿过了前院,来到后院,郝静恩心想:“原来文悔大师早已经探查到对方的所在,对这里地形了解得清清楚楚。”这时见到府衙后院西边一排有两座厢房,房中正点着灯光,里面似乎有人。
文悔打个手势,带着他过去。
两人足不沾地贴近到这两间厢房旁边,文悔负责警戒外面的人,郝静恩一人先轻纵到房屋后,凝神倾听里面的声音,他轻功卓越,屋里的人并未发觉他的动静,只听到里面正有人走来走去的脚步声响,忽听得其中一人说道:“龙兄弟,你走来走去的干什么,不能坐在萧大人的面前吗?”
郝静恩依稀听得这人好像就是当初在酒楼里所见的那个皇宫大内侍卫的说话声音,当下更是凝神静听。
那姓龙之人说道:“老贾,我兄弟被人所杀,我怎么能够忍耐得住,我一定要找到那人将他杀了,给我兄弟报仇!”先前说话的人呵呵的一笑,说道:“咱们目前最要紧事情是先把萧大人交给咱们的差事办好,龙兄弟你放心,只待咱们将这件大事办完以后,定然一起去找那人给那你报仇!嘿嘿,凭咱们哥几个的武功,再加上萧大人出手相助,就算那人武功本事再高,也绝对会叫他讨不了好去!”
那姓龙之人听到这里,忽然语声有些喜色,“对,只消有萧大人为我出手帮忙,就凭萧大人的武功,什么人也不敢在咱们面前猖狂!”说完不再焦急,安稳坐了下来。
郝静恩心中好奇,不知道他们所说的那个萧大人到底是个什么人物,却一直不听那萧大人在屋中开口说话。
过了一会儿,听得房门吱呀的一声打开,走进来了两个人,一人声音熟悉,说道:“萧大人,那个和尚已经被咱们在房中安顿好了,现在韦兄弟和白兄弟正在那里看着他,不会有任何差失!”那萧大人这时恩的一声,说道:“你们须得小心谨慎,这个慧灵和尚非比一般,咱们奉命看护此人,那是担了天大的干系,半点差错不能出,所以万不可有什么闪失,你们全都要小心行事!”
其余的人听了他的吩咐,纷纷点头答应。
郝静恩听得那萧大人说话声如洪钟,中气充沛,甚有气势,不禁有些惊奇,心里暗暗的道:“从这人刚才的说话语气中听得出他内功精湛,武功肯定不低,想不到在官场之中还会有这样的人物,原来他是奉命负责看护那个偷盗铁匣的慧灵和尚。自己和文悔大师这次就是要抓拿那个叛逃出福建南少林的慧灵和尚,势必要和这个人起冲突,可是此人料来武功定然不一般,如果交起手来的话,可是一个劲敌。”他想到这里,不禁眉间微蹙。
接着,房门又吱呀的一响,进来一个人,只听进来的那人说道:“下官是本地的县令,前来拜见萧大人!”语声甚是恭谨,萧大人却只是嗯的一声点了点头。
那县令接着问道:“下官知道萧大人这次是奉朝中命令前来办事,所以半点也不敢怠慢,听说萧大人有要事吩咐下官,所以特地前来见萧大人。”
只听那萧大人说道:“也没什么大事!明日,我们奉命有要事去福州,路上马匹和银两不够,赵县令,还得麻烦你速速在明日天亮之前给我准备好所用的这些东西,明天一早,我们就得启程动身,一点耽误不得!”他对那县令的话语虽然显得比较客气,但是语气中却带着一股不得违背的威势。
那名姓赵的官员乃是本地县令,行政长官,听了萧大人的话,不敢稍有怠慢,连忙说道:“下官谨记萧大人的吩咐,这就马上去准备,定然会在明天一早前,全部东西都给大人准备齐。”
那萧大人听了心里高兴,不由呵呵的一笑,“嗯,那就麻烦赵县令了!你这就去吧。”
那个县令立即点头答应,房门又响,便出去了。
姓龙的人这时说道:“萧大人,咱们何必明天一大早动身这么急,反正才刚刚到达这里,在这里稍稍歇息再行路也不迟。有咱们这京城名声响亮的四大皇宫侍卫在,再加上萧大人,还怕会有什么人能过来劫走那个和尚不成!”
屋里的萧大人一笑,说道:“龙兄弟,不是我着急,实在是这个人可是薛公公亲点指要的人,我萧某人奉了他老人家的命令,可绝对不敢有任何闪失,咱们既然一齐领了这差事,就务必确保万全,不得有大意出一点差错。”那姓贾之人道:“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