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命运之碑 >

第55部分

命运之碑-第55部分

小说: 命运之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则留用、重则论处。将军若要保命,必须扮做常态出迎,待之以礼,展露武艺,表明诚心报效的意思,如此才有可能脱去死罪。” 
两人正说着,侍卫来报赵衰已到门外。 
魏武急令内侍取来布帛为他束胸,强忍疼痛去见赵衰。龙破则暂避在卧室里。 
赵衰见魏武行动如常,惊奇地问道:“听说将军病重,还能起来走动吗?主公让我来探问一下将军的伤势。” 
魏武施礼道:“大夫携君命到此,魏武不敢不敬,故而勉强束胸出来相见。魏武自知身负死罪,悔之无及。倘若获得赦免,必将不遗余力报效主公,绝不敢再有懈怠。”他奋力跳起高达数尺,三跃之后仍举止稳健,以此显示自己勇武尚存。 
赵衰欣慰地点点头,道:“将军保重,我自会将实情禀告主公。”他拱手离去。 
魏武回到内室拜谢龙破,自是感激不尽。 
赵衰赶回大寨,向晋文公禀告道:“魏武虽然有伤在身,但尚能跳跃,可知并无大碍。况且他面见微臣仍不失礼数,实为不易。主公若赦了他的罪,日后他必以死力报效。” 
晋文公捋须道:“既是如此,寡人也不愿多杀。”不消片刻,颠颉被刀斧手押来。文公喝令将他斩首,把头颅悬挂在北门上警示众人。再议魏武的从犯之罪,当即革去他的将职,贬他为士队长,留在军中立功赎罪。 
龙破返回住处,问翼鳞道:“大哥是怎么拖延住赵衰的?” 
翼鳞道:“我架车挡住他的去路,借机和他纠缠了一会儿。” 
龙破又问道:“这么容易啊!他没有认出大哥?” 
翼磷想了想,道:“我虽然一直为你架车,却从未和他正面相遇,他不可能认识我。” 
龙破点头道:“如此最好。不必让晋人知道我在从中周旋。” 
*********** 
再说楚成王率兵围困住宋都正要攻打,忽然接到传报,晋军侵伐卫国。楚成王与卫结亲不久,不能不去迎救。他就再率最精锐的中军前往接战,这边留下成得臣、斗越椒、斗勃等将领统率重兵依旧围着宋都。 
楚成王一行赶到中途,闻悉晋军已占领卫国,又移往曹国去了。成王待要转道去救,前方传来战报:晋军已经攻破曹都,拘押了曹共公。 
楚成王大惊,心道:“晋侯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年逾六十才得以复兴晋国。历尽艰辛终成大业,莫不是有上天为助?这不是我所能阻挡的,不如暂且退让。”他遣人叫成得臣班师回国。 
成得臣自负才高,得令后愤然不平,作书回复楚王道:“本帅不用多久便可攻破宋都,请主公稍待。如果遭遇晋军,望能与他们决一死战,若是不能取胜,甘愿受军法处治。” 
楚成王得信,召来子文问道:“寡人想召回成得臣等人,但成得臣却又请战,令尹看这要如何处置?” 
子文道:“晋文公之所以来救宋国,根本目的是为争霸。我军若是退让,文公必成霸业,那就大大有损我国的利益。曹卫两国以为我们不是晋军之敌,也会生出背逆的心思。不如让成得臣与晋军相持下去,以此稳住曹卫两国。同时告戒成得臣不要轻易出战,讲和再退犹能不失国威。” 
楚成王听从了子文的建议,传语让成得臣不可轻敌,以和为贵。成得臣得到回话,加紧攻打宋都,昼夜不停。 
宋成公见楚军的攻势越来越盛,心中大慌,又遣出两个使者携带重礼去向晋文公告急。 
晋文公召集群臣商议对策。龙破跟随狐偃来到主营帐,正式参与议事。文公道:“宋国形势危急,若是不去营救便是失信于宋君,若是去救就不惜和楚国开战。然而楚军强盛,我们如果不联合齐秦两国实难取胜。可惜如今这两国与楚国全然无隙,未必肯来助我,诸位对此有何良策?” 
先轸回道:“微臣有一个可行之计。主公救援宋国是为信义,不必收受宋人的重礼。不如叫宋人用这些重礼本别贿赂齐秦两国,让他们求这两国出面解围。这两国收了重礼,定会遣使去向楚人请和,楚人若是不从,便与这两国结怨了。” 
晋文公眉头一拧,道:“倘若齐秦两国说服了楚人,那我们岂不白忙一场,无利可图?” 
众臣纷纷议论起来。龙破从后排座位探身对先轸耳语几句。晋文公见到,有意问道:“众卿可有想到良策的,让楚人不听齐秦两国的请和?” 
先轸微笑道:“微臣尚有一计。楚人征伐宋国是因为两国是世仇,而曹卫两国却是楚人所爱。如今这两国土地都在我军的掌握中,若是割取两国田地送给宋人,那楚人必会更恨宋国,即使齐秦两国前来请和,楚人也不会答应的。如此齐秦两国就只有与我们合作,才能帮宋国解围。” 
晋文公拍手大赞,便叫宋国使者携带礼前往齐秦两国求救。 
  
第七章 激将诱敌
  
宋国使者马不停蹄地分别赶到齐秦两国,献上所备重礼。两国君主即刻派出大使来到成得臣这里替宋国请和。 
成得臣正在营帐内招待两国使者,忽然有许多曹卫两国的守臣前来求见。成得臣召他们进帐,只见一个个披头散发、衣冠不整,模样狼狈至极。 
当前一个守臣扑跪在地,大声叫苦道:“元帅快救救我国!那晋人将我们都驱逐出来,说要割去土地补偿给宋国!我们已无路可走,只请元帅千万不能让宋国占了我们的大片领土啊!” 
成得臣闻言大怒,扭头对齐秦两国使者道:“你们可都听到了。不是我不放过宋人,是他们欺人太甚。两位请回,恕本帅不能相送。”两国使者讨得没趣,只得各自转回。 
晋文公得到齐秦两国劝和失败的消息,立刻派人在中途截住两国使者,邀请他们来到营中盛宴招待,说道:“楚人骄悍无礼,执意灭亡宋国,断不会听劝。来日寡人即和楚军开战,请两国到时出兵相助。”两国使者欣然应承。 
再说成得臣等齐秦两国使者走后,召集众将到帐前,愤然立誓道:“此次不能让曹卫两国复原,本帅宁死不回楚地。” 
座下偏将宛春进言道:“小将想出一计,可以不动兵刃便让晋人复还曹卫两国的封地。” 
成得臣有些意外地问道:“是何计策?” 
宛穿道:“晋军侵伐曹卫两国全是为了替宋国解围。元帅可以遣使到晋军中请和,要晋人复立曹卫两国的君主,归还两国的封地。我们这里解去围兵,与宋国修好。大家全无死伤而息止干戈,岂不两便!” 
成得臣点头道:“容本帅想一下。诸位请退。” 
众将议论着出帐去了。成得臣闭目微思,帐内只剩下他和一个贴身侍卫。 
那侍卫开口道:“宛春的计策不是不好,只是算错了最重要的一条。元帅可是为此烦恼?” 
成得臣看着眼前这个名叫虚靖的侍卫,叹然问道:“你可知那最重要的一条是什么?” 
虚靖微笑道:“晋人绝不会答应讲和。他们侵伐曹卫两国并不只是为帮宋国解围,主要目的是为立威争霸。他们绝不会用两个已经灭亡的国家来换一个还未全灭的宋国。不过宛春的计策虽然有误,但并非全无用处。” 
成得臣惊异地道:“那等不实的计策能有何用?” 
虚靖道:“元帅只需先把解围的条件告知宋人,让军队暂缓攻城。宋人脱困心切,得知晋人不同意讲和,必然怨恨晋国,再加上曹卫两国的怨意,我们可以用此三怨破坏晋国的威望,毁其霸业。开战之后,我军的胜算便大多了。” 
成得臣颔首道:“言之有理。那本帅即刻遣人前往晋军请和。”传令前,他对虚荆笑道:“你智勇双全,不愧是带过兵的。看来本帅收留你是做对了。” 
众将再次聚集到帐前。成得臣问道:“谁敢出使晋军?” 
宛春出列道:“元帅能用请和的计策,是对小将的赏识,小将愿往。”他昂然领命离去。成得臣又下令暂缓攻打宋都。 
********** 
楚将宛春驱车直入晋军,阔步来到主营帐,自觉气度不凡,见到晋文公只是微一抱拳,朗声道:“小将受我们主帅之托,前来拜望晋公。希望晋公复立曹卫两国,我们元帅愿意解去围宋的兵马,双反方罢战修好,彼此都将各有所得。”他说着,从怀里拿出信简递上去。 
侍卫还未上前接那信简,旁边的狐偃已是怒气大涨,斥诉道:“你们想得倒美!只放过一个还未能破的城池,便要我们这里复立两个已经灭亡的国家,哪有这等便宜可占!” 
先轸大急,又是撤狐偃的衣袖;又是踢他的小腿,再对宛春道:“我们也不曾想久占曹卫两国。复立这两国只是迟早的事。但事情重大,我们君臣要详细计议一番才能施行。请使者到后宫暂且休息,稍后便予以答复。” 
宛春由侍卫带到后营休息。晋文公和众臣这都拿眼看着先轸。狐偃问他道:“你真的要答应楚使的提议?” 
先轸摇头道:“他这个提议表面上不可听,往深处却是不可不听。” 
狐偃皱眉道:“这是何解?” 
先轸答:“楚使来此所言其实是一个计中之计。楚人想要居德于已,而让宋、曹、卫三国怨恨我们晋国。不听此计,三国不能复立,怨声传出,则坏我德名。如若听从,三国和好,只会感激楚国,为楚人扬名。这等奸计让人两面不是,需要慎重对待才行。” 
晋文公看看坐在一侧的龙破。龙破正在思索,注意到文公的眼神,便会意道:“诸位可知楚帅成得臣的脾气?自负专用、刚强暴躁,我们或许可以借此用个激将的法子。”他朝先轸点一下头。 
先轸欣然道:“国使之言令人茅塞顿开。唯今之计,我们不如私下许诺曹卫两国的君主,说要复立他们的国家,以此离间他们与楚国的关系;再押下楚使激怒成得臣,到时他必会移兵来与我们交战,宋国也就脱困了。” 
晋文公道:“此计虽好,但寡人曾受楚成王的恩惠,怎么能拘押楚军的使者呢?” 
龙破暗自轻笑,心道:“能够说出这等话来,晋文公还算有点良心。”他勉励道:“楚国不敬王室,欺凌弱小,从来都是中原诸国的大敌。晋公若想霸业有成,必须要打败楚国立威扬名,岂能心碍于楚王的区区小惠!” 
晋文公道:“谢国使良言,寡人领会了。”他即刻命人把宛春拘押了起来。宛春的随从则全部驱回。 
随后晋文公派人传语给曹共公,言明只要曹国断绝与楚国的往来,投书告诉楚人曹国从此与晋国结交,他便复立共公的君位。曹共公求释心切,便依言投书给成得臣。文公又如此利诱卫成公。成公欣喜忘形,也写下了与楚国绝交的文书。 
********** 
楚军大营里兵戈息鸣,停止攻城已有多时。 
楚帅成得臣已得到宛春被拘押的消息,气得大骂不止,正在恼恨间,侍卫报告曹卫两国君主各送来一份文书。他心想:“这两国君主在此遭难之际能有何书寄给我呢?难道是打探到晋人的什么破绽,特意秘密报来?那可真是天助我也!” 
成得臣拿到文书启开一看,见两书都写道:“本侯社稷待亡,国将不保,不得已从即日起归附晋国,不能再与贵国往来。贵国若能驱逐晋人复立我国,本侯绝不敢存有二心。” 
看到这些背义的言辞,成得臣顿时咆哮大怒,叫嚷道:“这两封书定是重耳老贼逼他们写的!老贼啊老贼!你欺人太甚,本帅定不饶你。”他当即撤了围困宋都的大军,聚齐车甲,就要去寻晋军交战。 
众将接到军队调度的命令,齐感大惊,都来劝阻成得臣。 
斗越椒道:“主公曾经叮嘱不可轻战,元帅若要与晋军开战,也须等到攻破宋都之后再去。” 
成得臣正是火上心头之时,如何听得进去劝,拍桌喝道:“休要多言!待我等打败了晋军,还怕残宋逃往哪里?” 
伫立在成得臣身旁的虚靖附身对他低声道:“元帅真要出战,还须禀明大王,得令之后再行启程也不迟。再说齐秦两国曾经为宋国请和,却恨元帅不从,来日必会派兵力助晋人。我军虽然有陈、蔡、郑、许等诸侯为助,但恐怕还不是齐秦两国的敌手。元帅还须入朝请添精兵强将,才能力保打败晋军。” 
成得臣的脾气稍微缓和,心想有理,便让斗越椒回国请兵。 
斗越椒赶到中军驻地,向楚成王奏明了请兵交战的意思。 
楚成王一听便怒,道:“寡人严令不得与晋军交战,成得臣却强要出兵,能够保证必胜吗?” 
斗越椒道:“元帅立下军令状,如果不能取胜甘愿伏罪。” 
楚成王沉思片刻,仍不信成得臣能战胜晋军,只让斗宜申带上五千步兵前去增援。 
成得臣的儿子成大心少年英勇,聚集起同族好汉六百多人,请命为父亲助战。楚成王念他是一片孝心,答应了下来。 
*********** 
斗宜申等人领兵来到宋国。成得臣见只有五千步兵,且大多是老弱病残,心中怒气更甚,急令大军拔寨而起。 
成得臣把援军和成氏本族的宗兵定为中军,由自己率领;把部分楚兵和郑、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