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一枪封神 >

第30部分

一枪封神-第30部分

小说: 一枪封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战开始了,三位长老却发现他们的近战表现更是差劲。李毅的三角形军阵切入白凤族人群中之后,转换成了圆阵,士卒们一个人持枪,一人持盾,相互配合,进退有据。反观白凤族的勇士们,他们勇则勇也,但奈何手中弯刀往往被人家用盾架住的同时,一根长枪伸出,狠狠地扎在他的胸膛。
刚开始的时候,白凤族的勇士们围着李毅的城卫军砍杀。不大一会儿,城卫军的圆阵一分为二,再分为四,最后形成十个小圆阵,而白凤族的勇士们已经被十个小圆阵困的死死的,因为他们的人数已经处于极度的劣势。在李毅军阵的演化之际,白凤族的勇士不断被消耗。
结果显而易见,一百人对一百人,在不计算弓箭射杀的情况下,李毅城卫军以一百比零完胜。三位长老陪着扬风来到“战场”,发现城卫军的身上几乎没有石灰,而白凤族的勇士们,衣服上布满了石灰点,真到了战场了,有些人身上的伤势足够他们死十次得了。
“怎么样?三位长老,这下服气了吧!战场上比的可不光是悍勇,勇武是对的,但不能盲目的勇武。咱们白凤族的汉子都是好样的,死战不退,可越是这样,咱们越得保护咱们的好儿郎,你们说是不是!?”
大胜之后的李毅虽然兴奋,但他知道这个时候他可不适合说话,扬风主动揽过了这个任务。跟三位长老聊起了这次比试,打击三位长老嚣张气焰的同时,也没忘了夸一夸白凤族的勇士们。
果然,三位长老听了扬风的话之后,脸上好看了许多。
“驸马爷说得对,咱们白凤族的儿郎勇武没得说,可就是心眼太直了些,只知道拼命冲杀,战场上死伤自然少不了。李将军厉害,以后还望李将军多多指点儿郎们一些,让孩子们多点活命的本事!”
大长老叶宽看着李毅真诚的说道。
“长老严重了,咱白凤族的兄弟都是好样的,只要稍加训练,就是一支强兵,如果长老觉得我们城卫军还行,就让这些兄弟跟着我们一起训练。我保证不出半年,咱白凤族的儿郎都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精锐!”
“好,这些小兔崽子就交给李将军了,省得他们整天目中无人,自以为在川蜀厉害就天下第一了,好好收拾收拾他们!明天我再给你找2000人来,让他们都跟着一块受训!”
夜劲长老主管白凤寨的安全事务,自然巴不得把所有的强壮年都拉过来训练一番,当下拍板给扬风的亲卫军从1000人增加到了3000人,反正都是为了白凤寨的安全,多些人受训也是好事。
第二天,三千多名白凤族青年杯召集到了白凤岭下的空地上。二十人一队,分成了一百五十队,一百五十名城卫军全部分了下去,每人带一队,任队长,从中挑一个人威望高的人任副队长。
每十队为一团,原城卫军队长任团统领;十五个团为一个军,李毅任军都统。队长负责教授基础知识,团统领负责教授战阵演练和配合;李毅则负责给三位长老和各团副统领及表现突出的副队长讲解战阵和战术的指挥。尚凤鸣老爷子也没闲着,要求过来讲解战略分析和战争目的达成的背景。
昨天见识了城卫军战术战阵的那一千人自然是言听计从,对这些队长们敬畏有加。新来的那些人,开始还有些不服气,但听昨天的兄弟一说,全都老实了,因为最初那一千人可是他们寨子里最强的人。加上三位长老都亲来听课,他们有什么好不服气的。
就这样,扬风手下第一支正式的军队成型了,取名白凤军。在后来的岁月中,白凤军跟随扬风东征西杀,一直是扬风最忠诚的嫡系部队。
祝各位书友国庆节快乐!大过节的,求几张票票喜庆一下!


第四十二章 乱世将起
更新时间2012103 1:38:04  字数:3508

 天元历1083年11月,齐王田丰不顾国师叶重楼的反对,令其固守东都临淄,任命葛长为上将军,亲率三十万大军征讨楚国,为父报仇。楚国大将樊离率军迎战,在齐楚边境边境阿山阻击齐军,双方大战十余天,死伤无数,齐军未能前进一步。
就在齐国举国伐楚之际,辽国大司马金汉庭提十万虎狼之师,从北边杀入齐国,半月之内连下20城,齐国国师叶重楼派老将凌亭和大弟子孙圣前往沧州,才堪堪挡住辽国的进攻。
齐国攻打楚国的同时,燕太子丹和燕国名将甘恒率领十五万大军从北部攻入楚地,楚阳王亲自领军迎战。中原四国乱战,一些小藩国也被卷了进来,宋、卫、陈、梁等国家也不得不整军备战,选择不同的阵营,不管愿不愿意,他们都已经被绑在了滚滚而起的战车上。中原大地,烽烟四起。
中乱乱战,白凤寨也不安生,几天的时间里,消息一个又一个传了过来,让扬风等人错愕不已。
第一个消息是从蜀中传来的,九江王童大虎死了。童大虎率领五万大军征讨川中,一路摧城拔寨,所向披靡,少数民族居多的川蜀之地,那里见过如此庞大的军队。九江王没打几场仗,就拿下了川中平原,所过之处,那些草头王爷们望风而降,川蜀近半土地已入九江王的怀中。
就在九江王志得意满,梦想着一统川蜀之际,他的大军终于受到了强力的挑战。川南第一大族赤火族在接到九江王的诏书之后,直接撕成了碎片,并割掉了前去送信的使者的鼻子。
童大虎入川中以来,还没有受到过这样的侮辱,马上下令进攻赤火族。赤火族是山林民族,他们全都生活在山林之中,比白凤族更加贴近大山。九江王的部队的确庞大,战斗力也不低,但在大山中,却完全不是赤火族的对手。
围剿赤火族一个多月,除了几个废弃的寨子,一无所获。赤火族无处不在的偷袭和陷阱,让进入大山的九江王犹如陷入了沼泽之中,进不能进,退不能退。一个多月来,死在对方偷袭下的士卒超过三千人,还有更多的人受伤、生病。山中的士卒终日惶恐不安,因为你不知道那些东西能吃,那些地方水都不能碰,也不知道晚上会不会突然冒出一片弩箭。
柯天赐建议九江王撤军回川中,占据川中平原这个大粮仓,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川蜀的命脉,无需跟大山里这些好勇斗狠的家伙们死磕。童大虎不想这么狼狈的退回去,让柯天赐带领一万人马先回川中,筹备川中平原的各项管理事宜,他自己则带着一干手下继续跟赤火族的人缠战。
回到川中平原之后,柯天赐开始为九江王对川中的统治做准备,还没等他把管理结构架起来,童大虎中毒身死的消息传了回来。九江王在和赤火族的战斗中惨败,四万大军逃回川中的不足八千。童大虎中毒身亡,帮中几位长老和护法全部在赤火族的毒攻和暗杀下阵亡。
王爷死了,柯天赐也顾不上对川中的统治,他带着一万多名残兵败将,扶着童大虎的灵柩返回九江城。准备厚葬童大虎之后,立君少宏为王,再做打算。
童大虎阵亡的消息刚刚传来,白凤寨众人还没想好怎么对待扶灵而来的柯天赐,九江城就传来了消息。杭峰射杀君少宏,自立为王,正在招兵买马,准备坚守九江城。和君少宏一并被射杀的还有夜不凡。
杭峰将夜不凡的尸首送回了白凤寨,一再声明夜不凡的死绝非本意,只是没想到他跟君少宏在一起,在突袭君少宏的时候,夜不凡被流矢射中身亡。
夜不凡不管如何都是白凤寨的少寨主,他的死,白凤寨的人不可能无动于衷。夜灵儿虽然恨他,但陡闻噩耗,还是哭得不能自已。夜不凡不能白死,至于要不要发兵为他复仇,这个就要从长计议了。
白凤寨操办完夜不凡的丧事后,终究没有出兵为他复仇,因为柯天赐到了。柯天赐接到杭峰叛乱的消息后,率领一万五千名士卒,带着童大虎的灵柩一路疾行。到了白凤寨,才发现回九江城的路已经被切断了。
让他没想到的是,白凤寨如今当家主事的赫然是扬风。见到扬风之后,听闻冰洛战败的消息,柯天赐提出了借道平乱的请求,扬风跟几位长老一商量,同意了柯天赐借道的请求,柯天赐也代表九江王承诺九江城不再向白凤寨方向扩张。
柯天赐带兵前往九江城平乱,本以为凭借手中一万五千名经历过战场的士卒,拿下杭峰没有任何问题。结果,三天之后,柯天赐再次来到的白凤寨求见扬风。
扬风跟他虽然谈不上交情,但比较欣赏他的为人。童大虎能够晋封九江王,很大程度上是柯天赐的功劳。童大虎不过是在柯天赐当年潦倒之际,给了他一些帮助,他便帮着九江王打下了偌大的基业。如今童大虎虽死,柯天赐却依旧尊他为主,足见其是重情重义之人。
当初在洛都皇城,要不是柯天赐示警救了夜灵儿,扬风真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欠了这么大个人情,扬风自然要想办法还上。柯天赐求见,他没有不见的道理。
柯天赐带兵来到九江城,杭峰闭门不见。柯天赐稍作休整便开始攻城,本以为不会太难的攻城战,却让他一败涂地。因为守城的根本不是杭峰和他新招募的士卒,而是四海帮的人和楚国的军队。
楚国近年来四处征战,国内军队号称百万,虽然和齐国、燕国同时开战,但他们依旧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在四海帮遍及各地的情报网的支援下,楚国通过不断的吞并和封赏吸纳着一切可以吸纳的力量。
杭峰叛乱之后,知道自己根本守不住九江城,于是他果断的投靠了四海帮。他是童大虎的老部下,跟四海帮的一些人有着不错的联系,任沧海得知童大虎战死的消息后,正愁川蜀之地没有人帮助楚国开疆扩土。杭峰这个时候投靠过来,任沧海自然要大力扶持,请示楚阳王之后,册封杭峰为新任九江王,接替童大虎的位置。为了巩固杭峰的地位,任沧海特意派易轩率领洛都分堂的人马和五千名楚国士卒前来帮忙。
楚国的军卒久经战场,而且武器装备之精良,仅次于秦国,远不是柯天赐手下这一万五千名士卒可以比拟的。柯天赐攻城不下,反而损兵折将,只能后退五里再做打算。结果当天晚上,楚国军队五百骑兵冲阵,大部队随后掩杀,将他手下这些疲惫不堪的士卒打得落花流水。
柯天赐一路奔逃,到了天亮的时候,收拢散兵游勇,一万五千人只剩下五千人不到。知道凭借自己的力量想要帮要夺回九江城已经不可能,这才来找扬风求援。现在,柯天赐对杭峰的怨恨远胜过杀死童大虎的赤火族。
童大虎死在赤火族手中,属于战死沙场,双方本来就是敌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没什么好说的。但杭峰不一样,童大虎死了,他本该立君少宏为王,这是童大虎出征前交代好的。结果杭峰不但没有遵从,还杀了童大虎唯一的继承人,自立为王。这种叛徒,柯天赐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四海帮已经把手伸到了川蜀,这让扬风很是不安,他很清楚任沧海的野心。当初洛水一战,任沧海明明伤势比自己轻,却甘心放弃为儿子报仇的好机会,也不肯冒险。任沧海和四海帮就跟童大虎和九江帮一样,早已脱离了江湖帮派的概念,成为一股不弱于藩王的势力。
现在,自己不但是大周的驸马,肩负着为周坤报仇的使命,同时还是白凤寨的主事人,从哪一方面讲,也不能做事九江城落入楚国和四海帮的手中。
扬风将尚凤鸣老爷子、李毅和白凤族三位长老请来,征询他们的意见。尚凤鸣老爷子和李毅自然是支持扬风出兵,帮助柯天赐攻打九江城,好好灭一灭四海帮的威风;夜镇三位长老没有发表意见,却带来了一个让扬风始料不及的消息:老丈人夜杜乔来信了。
夜杜乔年初赶赴南越太平教求援,一去大半年没有消息,这个时候却送回来一封信,足见这封信多么重要。
根据夜杜乔在信中所讲,南越现在同样不太平。南越在南越王魏庆安的管辖之下,但是南越王是个安乐王爷从不管事。南越王的大小事务,主要是丞相洪益明在管,洪益明正是太平教主洪益堂的弟弟。太平教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南越的国教,承担了很多统治阶级的职能。
夜杜乔之所以滞留南越,主要是今年以来,安胡王国不断骚扰南越边境,南越国军队不堪一击。在洪益明的请求下,太平教三只太平军全部陈兵边境,抵抗安胡帝国的侵扰。
但这一次来信并不是因为这件事,而是因为南越王答应加入楚国的阵营后,随同南越王而来的使者,不知道怎么说动了洪益明。洪益明要求他哥哥率领的太平教加入楚国阵营,向北攻击叶重楼的日月盟。现在,太平教内分成观点鲜明的两派,教主洪益堂认为这违背太平教的宗旨,不想卷入中原霸主的争斗之中。但他的弟弟洪益明在太平教中也有不少亲信,副教主和几位长老则认为这是太平教发展的大好时机,极力推动太平教加入楚国阵营。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教主洪益堂蹊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