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数据三国 >

第245部分

数据三国-第245部分

小说: 数据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史慈一听此言当时就震惊了,这话可算是完全说到了他心坎里。南烨一看太史慈的表情便知道把他镇住了,这句话原本就是太史慈临死前说的,当然是太史慈的心中所想。
愣了片刻,太史慈问道:“法师怎知我心中所愿?”
南烨微微一笑,并不答话。这让太史慈觉得自己的问题有些愚蠢,南烨法师大道通天,便是知道自己心思恐怕也不稀奇。屋中沉默了片刻之后,南烨道:“子义以为追随刘正礼可得偿所愿?”
太史慈摇了摇头道:“慈也不知!慈只知人无信不立,当以信义为先。”
南烨道:“言而有信,小义也!天下太平,大义也!我与子义也算是一同上阵的生死袍泽,今日便直言当面。我虽不敢说这天下大义在我南烨,却绝不在刘正礼处。当今乱世诸侯征伐,日后只会愈演愈烈。袁绍、袁术四世三公之后,李傕、郭汜挟持天子,刘表、刘焉汉室宗亲又有沃野千里,曹操、刘备礼贤下士。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子义若投这些人,我绝不阻拦。可是若投刘正礼,恐怕子义会先失大义,后失小义,落个不忠不义的下场。”
太史慈最重信义二字,闻言面色一变道:“法师此话怎讲?”
南烨不答反问道:“我所述之人若有其一与刘繇交锋,子义以为胜负如何?”
太史慈道:“若刘正礼用我为将,也未必是战败之局!”
南烨笑道:“我知子义是将帅之才,可刘繇却未必知道。所谓明主知人善任而已,刘繇若用子义尚可不败,可若不用子义如之奈何?”
太史慈闻言哑然道:“这个……法师安知我不得重用?”
南烨心想:“这不是废话嘛!我不知道就没人知道了。”嘴上则说道:“子义能否得刘繇重用一展心中抱负暂且不论。假如子义大才刘繇都不能用之为将,我能否断言刘繇绝非明主,不能任用贤能,与人交兵必败?”
太史慈对自己一身武艺也颇为自负。他觉得自己武艺箭术比赵云不弱,南烨法师都说自己是将帅之才,刘繇与自己同乡,应该不会轻视自己吧!若是刘繇真的不用自己,而用一些酒囊饭袋之徒,自然交兵必败。想到此处太史慈点头道:“法师之言有理。”
南烨突然问道:“若刘繇兵败子义被俘,敌军主帅知子义大才以礼相待,愿用为大将,子义降是不降?”
太史慈听到这里心中一凛,不知为何他脑海中浮现的竟然是刘繇与南烨交战的一幕。刘繇是扬州刺史,而南烨是交州牧,两州之地相邻。若是南烨打算出兵平定天下,益州、荆州、扬州必先取其一。益州有山川之险,刘焉又经营多年。荆州刘表与南烨法师一直过从甚密。只有扬州此时最乱,刘繇、袁术、孙策、王朗、严白虎诸多势力盘踞。南烨若是出兵必然先攻扬州,那时别说刘繇不用自己,便是重用自己也不是南烨法师对手啊!
太史慈可以肯定刘繇与南烨争锋必败,也可以肯定南烨法师定然会用自己为将,民心军心肯定也在南烨法师一边。若真到那时,自己该何去何从?想到此处,太史慈不禁冷汗直流。若做这个降将,自己又何谈忠义?可若誓死不降,南烨法师估计也不会诛杀自己,多半会放自己回去,那自己又有何颜面再与南烨法师为敌作对?
南烨见太史慈脸上变颜变色沉默不语便道:“天意民心皆不在刘繇,子义相助此人便是有违民心大义。若是中途发现此人不是明主又改投他人,则是有违忠义二字。如此一来子义岂不先失大义,后失小义?”
太史慈此时简直如坐针毡,他感觉南烨法师不是在招揽自己,而是已经将自己擒住正在劝降一样。他摇摇脑袋打消了脑海中荒唐的念头问南烨道:“依法师之见我该如何?”
原本太史慈以为南烨会趁机招揽自己,没想到南烨却说道:“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手中。子义如何抉择不必问我。今日我之所言不过是不想让子义日后悔恨,劝子义将眼光放的长远一些。”
南烨若此时招揽太史慈,太史慈或许会以为南烨适才所言皆是危言耸听的说服之语,可此时南烨不进反退,倒让太史慈觉得南烨法师是真心为自己着想。便对南烨道:“法师之言发人深省,只是慈愚钝,不知该如何才能不悔恨又不失信于人。还请法师指点。”
南烨一听有门,便道:“适才皆是我一家之言,做不得准。不如我与子义打个赌如何?”
太史慈道:“不知法师要赌何物?”
南烨道:“我等便赌刘繇是否为明主。子义此去若被刘繇用为将帅,那便说明此人有识人之才,可称明主,子义安心效力一展才华便是。若是真不幸被我言中,子义到彼处不得重用,还望子义能早早请辞来投我处,我必以将军之位待之。切莫等战败被俘陷入两难之地再做抉择。”
太史慈听南烨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便点头道:“便依法师所言。”
南烨又道:“如今天下大乱,各地皆不太平。我交州虽地处偏远,却是难得的平安之地。子义是忠孝之人,若不放心家中之事,可趁战乱未起早迁交州。我保子义一家衣食无忧。”
太史慈道:“多谢法师好意!此事我还要回去与家母商议再做定夺。”
南烨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老人都有故土难离,落叶归根的想法。太史慈这个大孝子要想搬家确实要征得母亲的同意才行。此事南烨也不急在一时,反正田丰、张郃等人见识了交州繁华之后都将家眷接到了交州。南烨相信太史慈若去投靠自己,搬家也是迟早的事。
次日一早,太史慈告辞离去。临别之时赵云、典韦都来相送,皆有不舍之意,纷纷劝说他留下为南烨效力。太史慈怕自己再不走的话真会改变心意,咬了咬牙抱拳拱手转身而去。
待至家中,太史慈将北海解围之事告知其母。其母喜道:“我儿可报孔北海之恩,我心甚喜。至于我儿要投法师还是刘刺史自行定夺便可,不必问我,也不要后悔。若投法师处,我便迁往交州也无不可。若投刘刺史处,我便在此,免得我儿受制于人。”
第三十二回 南光华北海求援 吕温侯濮阳破曹(11
太史慈明白南烨肯与自己商量搬家之事而不是强迁其母,便不是那种会以家人性命相要挟的小人。同时他也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呵护之情。于是不再提搬家之事,辞了母亲先往扬州去了。
暂且不提太史慈如何赶路,也不提南烨等人在北海城中等待刘备援军,只说武安国杀出重围星夜带伤投平原来见刘备。
那武安国也是虎牢关前曾与吕布交锋扬名的人物,刘备自然认识。此时见他浑身是血来见自己,当时惊问道:“安国因何到此?”
武安国身中数箭,还有刀剑砍伤,若是常人早就死在半路。他完全是凭借身强体壮再加上一种不达使命誓不罢休的精神才赶到平原。此时见到刘备,武安国已然筋疲力尽说不出话来,只把书札呈上。
刘备初时还以为武安国是连夜赶路才满身尘土虚弱疲惫,可是此时一见书札上的干涸血迹当时惊问道:“安国可是有伤在身?快请坐下歇息。云长、翼德快去请医者来。”
关羽、张飞常随刘备左右,得了刘备吩咐片刻之间便将医者找来。此时刘备已然看过了书信,知道了北海被围求救之事。武安国则是倚在席上昏迷不醒。
那医者和关羽、张飞一起费了好大劲才将武安国带血的衣甲从身上剥了下来。由于伤口结的血痂已然与衣甲粘连到了一起,脱下衣甲的过程简直如同剥皮一般。已经结痂的伤口再次崩裂,鲜血直淌。纵然是见惯了刀光剑影的刘、关、张看到武安国这一身伤痕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医者仔细检查了一番摇了摇头道:“三位将军,此人受伤太重,若当时医治或能救回一条性命,可拖到此时已然无法可医。”
刘备对医者道:“这位先生,此人乃是孔北海麾下大将,也是世间少有的忠勇之人。皆因北海被贼兵所围,他这才重伤突围而出前来送信。先生一定尽力一试。”
医者叹息道:“医者父母心。若是伤者有救,便是明公不言,我也当竭尽全力。可明公看看,此人伤处已然化脓,箭头还留在肉中一直不曾取出,能活到此时已然到了大限。就算神仙来了也是无法可想。”
张飞怒道:“俺寻你来就是为了取箭上药!不是要听你在此呱噪。”
医者被张飞的大嗓门吓了一跳,战战兢兢的解释道:“就算此时取箭也只会箭疮崩裂脓血横流而死。倒不如问问此人还有何心愿未了,再与家人见上最后一面。”
刘备知道关、张二人找来的医者已经是城中医术最高明的了,若是他说没办法,恐怕武安国就真没救了。可是此时又让刘备去何处找武安国的家人呢?看着全身是伤的武安国,刘备忍不住一声叹息,流下眼泪来。一是为这个忠勇之人即将逝去而感到难过,二是觉得武安国临死都不能与家人相聚实在可怜。
就在此时,武安国睁开了满是血丝的双眼。适才张飞大吼的时候他就已然悠悠转醒,将医者的话听在了耳中,只不过一时无力睁眼罢了。他见到刘备落泪,勉强一笑道:“玄德公莫要悲伤……若用我一命能换北海百姓万千性命,我愿足矣……也算报答了孔北海的知遇之恩……如今昌豨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告,危在旦夕……常闻玄德公仁义,能救人危急……故我主特令我冒死突围,前来求救……还望玄德公速施援手,救救北海百姓……也了我一桩心愿……”
刘备听武安国断断续续说完更是流泪不止,正色答道:“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备又怎能不去相救?安国请放宽心,我定全力去救北海。”
武安国能撑到现在全靠坚强的意志硬挺,此时听刘备答应前去救援顿时松了口气。他心神一放松,马上就感觉一阵倦意袭来,伤口的疼痛感也渐渐消失,轻轻的闭上了眼睛。这双眼一闭,就再也没有睁开……
关羽见武安国拼死完成了使命倏然而逝感叹道:“武安国真忠义猛士也!”
刘备、张飞也十分伤感。三人厚葬武安国之后,即刻尽起精兵三千,往北海郡进发,平原之事皆交由简雍照料。
刘、关、张三人皆以为北海事急,不敢耽搁,一路快马加鞭,风餐露宿赶到北海城外。可是一到地方三人都傻了眼,这城外哪有什么贼兵围城?
“兄长、二哥,武安国不会是诓骗我等吧?”张飞瞪着环眼道。
刘备摇头道:“安国舍命送信,又有孔北海亲笔,岂能是假?”
关羽道:“其中必有缘故,我等入城便知。”
北海城上守军早望见刘备旗帜,禀报孔融。得知刘备兵到,孔融马上出城迎接。二人叙礼已毕,刘备抢先问道:“敢问明公,城外贼兵何往?”
孔融喜道:“贼兵已被光华法师所退,贼将昌豨也已授首。”说罢他向刘备身后望了一眼问道:“怎么不见安国回来?”
刘备先听贼兵尽退本是一喜,可是当孔融提及武安国时,刘备又是一悲。早知今日,武安国又何必身死?这真是造化弄人。
孔融见刘备三兄弟表情奇怪就猜到事情不好,又追问道:“安国何在?玄德还请直言。”
刘备从怀中掏出孔融那封带血的书信道:“武将军突围之时身受重创又一路奔波未曾医治,待到我处已然油尽灯枯。留下这封书信之后没讲几句话便去了。”说着说着刘备又想起武安国来,深感这猛将死得冤枉,忍不住又流下泪来。
孔融闻听武安国身死也是一惊,见刘备一哭忍不住一同落泪道:“安国为北海而死,我之过也!真痛煞我也!”
众人见刘备、孔融落泪不止急忙上前劝解。这二人生在汉末乱世,又是一方诸侯,见惯了生离死别,一颗心格外坚强。经众人一劝,二人便渐止悲痛恢复了常态,因为他们明白,就算此时哭死也无济于事。死者已矣,生者还要为了继续生存而奋斗。
孔融一面遣人将武安国身死之事告知其家人,又命人多备抚恤金银善待武安国家眷。
刘备见孔融安排完毕,首先转移话题道:“明公适才说法师来援,不知法师何在?”
孔融道:“光华法师正在府中做客,玄德与我回府相见便是。”
刘备犹豫道:“北海之围已解,我引诸多兵马在此徒费粮草多有不便,还是就此告辞,不入城中了。明公代我问候光华法师便是。”
孔融忙摇头道:“玄德莫走!北海之围虽解,还有徐州之难未除。我与法师等玄德多时矣!何况玄德一路兵马劳顿怎能说走便走?粮草军饷之事玄德不用忧心,皆由城中供给便是。”
刘备等的就是孔融这话,他也不想白跑一趟还要往里倒贴粮草,这才急着要走。此时听孔融管饭,他也就不着急了,问孔融道:“不知徐州出了何事?”
孔融这次倒是学乖了,照着南烨的样子回答道:“此时说来话长,我等先入府饮宴再叙不迟。”
张飞赶了一路早就饿瘪了,听孔融说完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