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天龙不败 >

第196部分

天龙不败-第196部分

小说: 天龙不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方不败听后,不解地问:“苏大人,他到底在哪里?”

    苏轼笑道:“哈哈,‘而今安在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你东方大元帅啊!”

    东方不败闻言,赶紧向苏轼行礼道:“苏大人谬赞。小可何德何能,居然担此美名?”

    就在这时,忽然有个人从外面走进来。宣旨道:“圣上有旨,宣契丹使臣东方不败赴紫宸殿觐见。”

    众人一听,便即簇拥着东方不败向北面的紫宸殿进发。

    他们来到大殿之上,见当今宋皇赵煦,也就是后来历史上称为哲宗者,高坐阶上龙椅之中。

    他也算是对东方不败厚礼相侍,赐她一张太师椅坐。众文武分列两旁,苏轼站在东方不败身边。

    东方不败见赵煦年纪轻轻,仪表堂堂。却面现病容,暗忖自己此行为讨债而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要想说服此人。唯有清楚他的底细,便在脑中展开在史书上读到过的关于他的记载。

    宋哲宗赵煦,原名佣,九岁时登基,由高太后执政。

    高太后执政后,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元祐八年,高太后死,宋哲宗亲政。哲宗亲政后表明绍述。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接着重用革新派的章惇,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

    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元符三年阴历一月十二日,这位少年天子病逝于汴梁,在位十五年,享年二十四岁,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葬于河南巩县的永泰陵。

    宋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进一步激化,埋下了北宋灭亡的祸患。

    宋哲宗的悲剧,在于他的理想与他的实际能力距离太大,他更多地像一个纸上谈兵的人物,理论上有许多想法,但在实际运用上却缺少变通和从权的能力,难以处理诸种复杂矛盾和关系。

    宣仁高太后对宋哲宗从策立之初,到临终嘱托,都可以说是相当费尽心机。

    宋哲宗年少多病,而高太后却严令太医不得医治。哲宗因这种过分的“呵护”而感到窒息和束缚,所以高太后一死,宋哲宗便要急不可待地改弦易辙,去实行他所崇敬的父皇宋神宗的变法之政策。

    宋哲宗虽仰慕其父的敢作敢为,但由于高太后的后手,其事业心和实绩,其理想和现实能力,真的反差太大,陷入悲剧而不能自拔。

    谁也料想不到,还未等东方不败整理出一套合适的说辞,赵煦已经率先表态:“东方元帅,去年我国应交付贵国的‘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因贵国兵祸阻隔,未能及时送达,朕深感歉仄。因此,这欠款朕已命户部凑齐,准拟与今年应付之款项一并送至雄州交割,银绢正在国库装车。元帅大人如若不信,苏大人可以陪同你一道去察看。”

    东方不败听了,喜出望外之余,立时起身相谢。

    赵煦却摆了摆手说:“元帅大人不必多礼,这次劳你远道而来,朕心中委实愧疚不已。为聊表歉意,朕今晚特意在升平楼内设下国宴,希望元帅与使团的其他成员不吝赏脸,大驾光临,共叙宋辽两邦的兄弟之谊。”

    此言一出,东方不败当即满口答应,心中却琢磨着:“也不知你这小皇帝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哎呀,不管了,姊姊我今天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看你能奈我何!”

    过了黄昏,天渐渐黑了,升平楼里的灯火已经燃起。

    此刻东方不败端坐在宴会厅左首用以接待宾客的上位中,她的随从则依次坐在其下首。

    他们面前的几案上已摆满了各式珍馐美味,引得东方不败食欲大开。

    可是这次宴会的主人还没有入席,因此东方不败唯有强忍住拿起筷子的冲动,转而悄悄运功,探听着通往大厅主座那条大道上的动静。

    令她感到奇怪的是,高台之上竟然摆放着两个主座。

    不多时,那条路上响起了脚步声,走在最前面的一个人脚步虽然走得很重,脚步声却还是很轻。

    依据习武多年的经验,东方不败推测那人全身的气脉血液都已贯通,其虽然也是血肉之躯,却已和别人不同。

    那群人行至近处,东方不败忍不住瞥眼偷看,只见一行紫衣玄冠的太监鱼贯走入大殿,走在最前面的,竟然是一个太监。

    东方不败看了,心中微微纳罕:“咦?此人明明武功高强,怎么甘愿委身在皇宫中当个宦官?”

    待那些宦官在主座周围站毕,当先的太监出列,高声呼喝道:“皇帝陛下与太皇太后驾到!”

    群臣闻言,赶紧起身行礼道:“微臣恭迎陛下!微臣恭迎太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伴着众人的山呼万岁声,太皇太后高氏带着她的孙子赵煦亲临国宴现场,在四个手执兵器的大内高手护卫下,慢慢地走上了台阶,然后分别到两个并排的主座上坐下。

    东方不败记着史书曾赞美高太后“自垂帘以来,召用名臣,罢废新法苛政,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安。杜绝内降侥幸,裁抑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可是现在她看来竟似很疲倦、很衰老,甚至还有点紧张。

 第三百一十五章 血溅皇廷(五)国宴

    第三百一十五章 血溅皇廷(五)国宴

    高太后现在的确有点紧张。

    面对着这么多本朝的文武百官,还有大辽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她虽然不能不以笑脸迎人,可是心里却觉得紧张而烦躁。

    近十年来,她已很少会发生这种现象。

    今天她心里仿佛有种不祥的预感,知道一定会有些不幸的事发生。

    “也许我的确已应该退休,还政于我孙儿了。”她在心里想:“然后在皇宫中,找个安静偏僻的地方,种种花,样样鸟,从此不再过问朝廷中的是非,也不再见庙堂上的人。”

    只可惜到现在为止,这些还都是幻想,以后是不是真的能及时从权力巅峰的是非恩怨中全身而退,连她自己都没有把握,若不能把握时机,很可能就已太迟。

    每当她紧张疲倦时,她就会觉得后颈僵硬,偏头痛的老毛病也会发作。

    群臣和远方的贵客们都已站起来迎接她。

    虽然高太后知道他们尊敬自己,可这也只不过因为她把持了宋国的朝政。

    虽然她并不完全喜欢这些人,却还是不能不摆出最和蔼可亲的笑容,向他们招呼答礼道:“众卿家平身!”

    ——这岂非像做戏一样?

    ——你既然已被派上这角色。不管你脖子再硬,头再疼,都得好好的演下去。

    东方不败瞧出了高太后的窘态。暗忖:“她的气色看起来可不大妙啊!喔,是了,根据史籍上的记载,这位鼎鼎大名的高太后,再过几个月之后就得驾崩了。唉,人以为女中尧舜,人以为女中尧舜!就算真是尧舜吧。终于也难免一死。”

    言念及此,心中不由得闪过一丝伤感之情,而后目光又落在了守在太后和皇帝身边那四个护卫身上。见他们个个脸庞神采奕奕、目光炯炯有神,各自手持长枪、大刀、宝剑等兵刃,心中赞道:“好汉子!相传大宋皇宫之中有‘天地玄黄、风虎云龙’四大高手,想必就是他们了。却不知哪位是‘天龙’。哪个又是‘地虎’。谁是‘玄风’,谁又是‘黄云’。”

    “东方元帅。”一声亲切的呼唤,打断了东方不败的思绪。她循声望去,只见高太后正手持一只玉杯,笑吟吟瞧向地自己,看来是要敬酒了,于是马上端起自己身前的酒杯,朝高太后行了一礼。应道:“小可东方不败,拜见太后。祝娘娘万福金安!”

    高太后颔首微笑道:“嗯,不错,不错。哀家听说现任辽国兵马大元帅东方不败,虽然是一员猛将,但生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的,就如一个读书人般。先前哀家还不大信,今日一见之下,不得不承认元帅果真是一表人才啊!这次出使我国,途经千里,舟车劳顿,想必元帅是辛苦得很了。来来来,哀家敬你一杯,为元帅大人接风洗尘。”

    东方不败赶紧说:“谢太后,小可万不敢当!”而后仰脖子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接下来,赵煦和宋国各部官员接连向东方不败敬酒,她来者不拒,心中却想:“这大宋宫廷玉酿当真好喝,要是萧大哥在就好了!没事儿,待我回国的时候为他捎带两坛,他必定对我千恩万谢,嘻嘻。”

    趁着宋国君臣向自己敬酒的间隙,东方不败抓紧时间,把摆在自己跟前的宫廷佳肴一一尝了个遍,暗自赞不绝口,继而惋惜辽国的厨子可做不出这样精美的菜色。

    东方不败一面胡吃海喝着山珍海味,一面还饶有兴味地观赏着一出好戏——祖孙争权的好戏。

    这时大殿里灯火辉煌,在灯光下看来,那时年方一十八岁的赵煦,以皇帝之尊再加一股少年的锐气,却在这宴席之上总是摆出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看起来竟比他祖母更疲倦、更衰老,大宋宫廷内的权力斗争有多激烈,可见一斑。

    她又转而望向一旁的高太后,只见这位叱咤风云多年的老妇人,脸上依旧堆满笑容,向各位朝中大臣一一敬着酒,卖力地拉拢着人心。

    东方不败看在眼里,忽而念及自己:“哦,要是我也像她一般,把持朝政多年,直到垂垂老矣,还不肯放弃权力,让尔虞我诈伴随自己一生,那……那我会觉得幸福吗?”心头不知是该笑还是该哭,端起由宫女斟满的一杯酒就倒下腹中。

    这杯酒下肚后,东方不败头脑略感晕眩,便喃喃道:“有道是‘酒入愁肠易醉’,看来果真不假啊!”

    忽地神思恢复清明,暗道:“不好,不是我在此多愁善感致使自己陷入醉酒状态,而是……这酒里被人下了烈性蒙汗药!”她能做出如此判断,那是因为她有过服食对头暗下的蒙汗药而自己身体自行解除的经历,这感觉当真是一模一样。

    意识到这一点,东方不败立马运起“传音入密”的功夫,告诫跟随自己前来的辽国使团成员道:“大家都别再饮杯中酒,酒里被人下了药!”

    众人闻言,尽皆愕然,可还是有两人在听到东方不败话时就眼前一黑,而后一下子趴在身前的几案上,任凭其上菜肴的油汁沾得自己满身都是,显是被药倒了。

    东方不败眼见大事不妙,立时起身,刚要质问高太后这酒中有毒一事该做何解时,却见先前领头进殿的那个太监正在为高太后斟酒,他左手还托着酒壶底部,右手却忽地伸出食指,向高太后的心房凌虚点了一下。

    一见之下,东方不败暗叫不好:“糟了,有人要行刺太后!”

    就在这时,大厅里有一盏永不熄灭的长明灯,竟忽然灭了。

    高太后望向那盏灯,心里也立刻生出警兆,她知道自己那不祥的预感已将灵验,却浑不觉自己面前的危险。

    说时迟那时快,东方不败抄起手中的金酒杯就朝袭向高太后胸口的那只毒手掷去。

    几乎就在这同一刹那间,站在高太后身边的大宋皇宫第一护卫“天龙”手里的长枪一挑,将她的身子朝左首微微一带。

    第二护卫“地虎”则一个闪身扑向高太后,面向她张开双臂挡在其身前,用自己的背脊作为她的盾牌。

    只听“当”的一声,金杯砸在那太监的右手腕上,使其向右面略微偏了一点,而后伴随着“喀喇喇”的响动,高太后座椅上那厚实的靠背,竟被凌厉无俦的指力轰得塌了半边。

 第三百一十六章 血溅皇廷(六)刺杀

    第三百一十六章 血溅皇廷(六)刺杀

    霎时间,碎木片与金属屑横飞,有不少狠狠地打在“地虎”那阔大的虎背熊腰上,竟 “叮当”作响,尽数被弹了开去,看来他必定是练就了上乘的“铁布衫”功夫。

    也就在这个时候,大殿内外的七十二盏长明灯,竟突然全都熄灭。

    更奇怪的是,四周灯笼里的烛火也同时消失。

    方才还灯火辉煌的大殿,竟突然变得一片黑暗。

    黑暗中突然响起一连串惨呼,几道更强锐的风声,从东方不败等使团成员的身后往他们背上吹了过来,吹动了他们的躯体,竟仿佛是有人来抱起他们便走一般。

    东方不败很快便意识到,的确是有人从后面来抱自己,说不得,反手就是数指点将过去,那人身上要穴中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