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骁雄 >

第171部分

骁雄-第171部分

小说: 骁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麻答甚至怀疑,可能等不到晋军粮草耗尽的那一天,杜重威那二十万大军很可能就彻底崩溃了,如果杜重威部下有足够多像侯英这样“勇猛”的将军。

    大概在下午未时,杨召率领的两万运粮人马来到了阳城之下。

    耶律麻答早得到耶律德光飞骑送来的通报,万户杨召率领的两万降兵将来阳城的粮草和军械运往契丹大营的。

    本来,运送粮草要不了这么多人马。

    不过,耶律德光认为降军的战力不强,多派些人马可以保证这些粮草的安全。

    阳城附近还哪来什么危险?杜重威的二十万大军被死死围在了白团卫村,有八万契丹军在,说飞不出一只苍蝇来,那是有些夸张,但是想要冲出一只大军来,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晋军要摆开架势与精锐的契丹军野战,那跟本是在找死,契丹铁骑野战天下第一的名声,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在一场场血与火的大战中拼杀出来的。

    万户杨召耶律麻答认识,是个胆小谨慎的家伙,让他去冲锋陷阵,杨召绝计不成,可是若要他来运送粮草,他足可将此事办得滴水不露。

    大汗果然是之人善用,就连杨召这样没用的废物,也能找出他的用处来。

    耶律麻答心中配服不已。

    “杨将军,辛苦了!”在城楼上,耶律麻答一眼就认出了杨召。

    “哪里哪里,为大汗做事,再辛苦也是应该的!耶律将军才是劳苦功高,又建奇勋!”

    耶律麻答哈哈大笑,心中暗骂了一句“老滑头”,立刻吩咐人打开城门。

    两万降军徐徐进入了阳城,杨召带着十多名部下走上城楼。

    耶律麻答正准备迎上去,忽然身边一人抓耶律麻答的胳膊,大声叫道:“耶律将军,快走,是李风云!”

    耶律麻答一阵愕然,却间负责保护他安全的一流宝手萧丹已经挡在了他的身前。

    “哈哈哈哈”从杨召身边跃起一人,抽出背后的两把钢刀,哈哈大笑道:“不错,就是我李风云。耶律麻答,你上当了!”

    说着,挥舞着钢刀直朝耶律麻答扑了过来。

    萧丹猛地将耶律麻答朝后一堆,对还在发呆的亲卫大声喝道:“快带耶律将军离开!”说着抽出腰间的弯刀,也直朝李风云迎了过去。

    谁知,从李风云身边跃出一名身材肥大的士兵。单凭一双肉掌拦住了萧丹,跟萧丹战作一团。

    这时耶律麻答也醒悟过来,大声叫道:“快关上城门,不要让他们进来!”

    此时才想起关城门,哪里还来的及?

    只见降兵忽然拔出兵刃,将守住城门的契丹勇士一一砍倒,瞬间就占领了城门。

    后面大量的降兵还鱼贯冲入城中。

    见此情形,一名将领一把抱住狂怒的耶律麻答,将他往后拖去,大声道:“将军,阳城保不住了,快走吧,再不走就走不了!”

    耶律麻答见此情形,也知大势已去,长叹一声,在萧丹和众兵将的保护下,死命杀下城楼,跨马从另外一个城门逃出了阳城。

    逃出阳城的耶律麻答再看看跟在他身后的兵马,已经剩下不足三千骑,不觉老泪纵横。

    李风云显然急于控制阳城,并没有派军追杀耶律麻答。

    还在三个多时辰前,他还在笑话晋军无能,没料到转眼,李风云就杀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夺回了阳城,更让两千契丹铁骑失陷城中。这一场好梦,醒得也太快了吧!

    胜利来得太快,却得也太快,让耶律麻答生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耶律麻答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李风云是如何从八万契丹精骑的重重围困之下,飞出白团卫村。更想不明白,李风云又是怎样说服杨召与他合作。

    要知道,杨召可有两万兵马。虽然这两万兵马战力很弱,但那也是两万兵马呀。不要说两万个人了,就算是两万只鸡,也要抓半天。

    难道是杨召早就与李风云勾搭好了,借此机会向晋国皇帝献上一份豪礼?

    很有可能!这厮心思深沉,本就对大汗没有几分忠心,这时见契丹大军屡屡受挫,心生异意,暗中与杜重威勾结,等待时机。

    这厮真是可恼、可杀!

    耶律麻答越想越觉得杨召可疑,越想越觉得杨召早与杜重威有勾结。不知不觉中,他对杨召的恨意已经远远盖过李风云。

    回头恨恨地看了一眼阳城,耶律麻答率着一众残兵败将,直朝耶律德光的大营奔去。(注1)

    注1:阳城偷袭战与阳城诈城战,以及杨召部分的内容,纯属虚构,请勿当真。


………………………………

第二百八十一章 原来是他

    接到李风云收复阳城的消息,杜重威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怎么可能,刚刚才得到阳城被耶律麻花偷袭得手,守将侯英生死不名,粮道与后路被截断,大量粮草与补给落入耶律麻花之手,转眼间,就又收到阳城被收复的消息,夺回了粮草与补给不说,还救出了四千被俘的官兵,收服了两万降兵。

    李风云是如何做到的?

    杜重威生怕这消息有假,又细细询问了种种细节。

    一切细节严丝合缝,毫无破绽,杜重威听罢,哈哈大笑:“李将军果然是福将,回去告诉杨召杨大人,此战结束后,本帅必定向圣上奏报此事,一个节度使的官职少不了他。”

    说罢,杜重威擂鼓聚将,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通报全军。

    原本军心动荡的二十万大军听闻此事,军心大振。众将纷纷大赞杜重威远见卓识,料事如神,早就伏下这支奇兵,并立誓要重挫契丹军,请战之声络绎不绝。

    刘知远与郭威对望了一眼,各生感叹。

    郭威心道:“李风云恐怕不止是一名福将,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帅才,天下间有几人能在这种危难之际,生出这等急智,只手回天,挽倾厦之将覆,了不起,了不起!

    古有‘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之语,我瞧这李风云的本事,恐怕也不在卧龙、凤雏之下。得之可安天下!”

    李风云巧取阳城之后,没有全军驻扎于城中,阳城只有那么大,这么多人簇拥在城中,非但不会给阳城更好的保护,反而会使阳城更加不安全。

    从两万降军中,李风云挑选出四千多敢战之士,扩充到风云营。这样一来,风云营足有将士六千余众,仍然分为六团,不过每团兵力达到千人,足一比得上一个中折冲府了。阳城便暂时交由风云营镇守。

    在阳城南门外设一座营寨,刚刚投降的杨召率领一万六千人就驻扎于南门之外,作为阳城南门的屏护。

    又在阳城北门外又设一座营寨,皇甫遇的六千精骑和四千多原阳城被俘兵卒都安置在这营寨中,作为阳城北门的屏护。

    阳城只有两座城门,有这两座营寨做屏护,与阳城形成相互支应之势,相信即便耶律德光再次派兵来袭,想要轻易袭取阳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

    刚安排好阳城的防务,忽然有亲卫前来禀报,说南门外来了一拨人马,约有两千人,自称是怀化中郎将、轻车都尉、阳城镇守将军侯英,率部来接收阳城。杨召不敢与他们动武,只将他们挡在了南门之外。

    “大帅这么快便派人来接收阳城么?没听大帅说起呀!”李风云心中奇怪,又觉得侯英这名字有些耳熟,似乎在哪里听过,不过一时想不起来。

    正在疑惑之际,一名原阳城县衙机灵的文书上前解释:“李将军,这侯英将军,就是那位被耶律麻答打跑的那位,没想他这么快就听到消息跑了回来。

    原本他没这么窝囊,听说当初这位侯英将军,原本是赵州的指挥使,契丹刚刚南下之时,还与契丹大军狠狠地干过一仗,只可惜力量相差悬殊,被契丹人打败,他也因此在战场丢了一只耳朵。

    他本想以死尽忠,谁料被他的部下强行拦下,救出了战场,一直逃到了开封。

    在开封,圣上听闻他的事情,非常感动,便赐封他为怀化中郎将轻车都尉,以做嘉奖。

    这次杜大帅率领二十万大军北征,侯英将军割破手指,写下血书求战。圣上亲自嘉许他为忠勇之士,将他派到杜大帅的军中。”

    李风云听罢,奇道:“这般说来,这位侯英将军即便本事不济,但也确实是忠勇敢战之士,怎会糊里糊涂丢了阳城逃跑了?”

    “屁!”文书的这番话惹怒了帐中一员猛将,王大山涨红了脸,跨步走了出来大声道:“刚才听见侯英这名字,末将就怀疑是他,没想到真的是他。侯英,哼哼!主公,莫非你忘了当初遇见我时,被你割掉耳朵那名逃将?”

    李风云一愣,随即想起当初和莫轻言、杜如月三人前往镇州途中,路过一个被契丹鞑子肆虐过的无名小村,在那里,他遇见了一名不战而逃的晋军将领,被他割去了一只耳朵,名字好像就叫侯英。

    “原来是他!”李风云一下子想明白过来,哈哈大笑道,“让他来镇守阳城,阳城焉能不失?”

    随即李风云脸色一虎,喝道:“叫侯英那厮单身来见我!两千兵卒,全给我下了兵刃,圈禁起来!”

    一边的皇甫遇十分奇怪,问起侯英之事。

    李风云便将当初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又叹道:“没想到当初我割了他一只耳朵,他反倒以此为战绩前去邀宠,更没想到满朝的文武竟然都被他骗了,居然还给了他一个什么怀化中郎将轻车都尉的嘉奖。

    如果这样的人都会被嘉奖,那置万千奋勇杀敌的将士于何处?

    叫这样的人领兵打仗,难怪败仗会一个接着一个。”

    皇甫遇燥得满脸通红,李风云这句话,骂尽了满朝文武,包括当今皇帝,堂堂大晋,军国大事,居然交给这样的人之手,怎能让他不脸红耳赤?

    李风云当初责怪杜重威,说杜重威派了一头猪来镇守阳城要地,皇甫遇还觉得有些过份,现在看来,说侯英是头猪都是抬举他了,猪还有奋勇之举,这家伙根本就是一个只会吹牛说大话的兔崽子。

    一只差点断送二十万大军将士性命的兔崽子。

    这样的人,居然还敢带人来要回阳城,这家伙的信息还真灵通。

    杜重威居然派一只胆小如鼠的兔崽子来镇守阳城,未免也有失察之责。

    皇甫遇却不知,侯英原本赵州的指挥使,属于杜重威的旧部,又受朝廷钦派,他自己又主动跳出来要求镇守阳城,杜重威不派他来,又会派谁来?

    “重瞳(注1)之下,难免有所疏漏,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皇甫遇轻叹一声,说道。但是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像侯英这样的官员,这样的武将,恐怕不止是疏漏,在大晋国大把都是,有岂是一句“疏漏”可以遮掩得过去的?

    注1:相传舜每只眼睛有两个眼珠,也就是重瞳,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事情,所以后世有“重瞳亲照”之语来形容皇帝明察秋毫。

    皇甫遇说这句话是在为小皇帝石重贵和满朝文武解释和遮掩这件丑事,毕竟此人忠于皇帝,忠于大晋,不愿说大晋的坏话。史书中,他后来的命运也证明了这一点。


………………………………

第二百八十二章 怒审侯英

    “将侯英带进来!”李风云猛的一拍惊堂木,宛如是阳城的县令。

    县衙大堂外侯英身子不由自主的一抖,心中暗道:“看来,这个李将军似乎不是那么好说话,我这次来是不是来错了?”

    可是不来又能怎样?

    丢掉了阳城,等若是断送了杜重威二十万大军。

    若是杜重威那二十万大军果然全军覆灭那还好办,怎么说都凭他这一张嘴。无论是回开封勤王救驾,还是干脆投靠契丹人,侯英的选择十分多,反正罪责都可以推到杜重威身上。

    这样的事,侯英不止干过一次两次。最得意的那一次,就属凭着被李风云割掉的一只耳朵,居然骗得了小皇帝的一旨诏书,钦封为怀化中郎将、轻车都尉。虽然只是虚衔,但是这代表着荣耀和财富。

    朝中真没有人看出其中的猫腻?不见得吧!

    朝中的聪明人多如牛毛,又怎会识别不出他侯英的小小伎俩?只是朝廷需要这么一个典型来鼓舞士气,于是便选中了他。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侯英上下打点的功劳。

    可见这世上的许多事情,怎么做其实不重要,怎么说才重要。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练不说是傻把式。自古以来,假把式远远多于傻把式,越往上越是这样。

    聪明人之所以是聪明人,就是因为他们能把别人的功劳说成是自己的功劳,能把黑的说成是白的。

    如果杜重威这次真的败了,毫无疑问,侯英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