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骁雄 >

第367部分

骁雄-第367部分

小说: 骁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种方法也是江湖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破掉丹田气海,若是一流高手,也称碎金丹。丹田气海一破,真元便无处可去,自然而然便会消散掉。被废之人虽然内力尽失,但却不会危及到生命,从此与平常人无异,最多只是筋骨强劲一些,力气大一些罢了。

    被这种方法废掉武功之人,待丹田痊愈后,虽说仍然有机会重新练回武功,但是极少极少人会成功。因为丹田一旦被破,除非有灵丹妙药相助,总会留下伤痕,当丹田中重新聚集的真元强大到一定程度之时,那些伤痕会再次爆裂,武功会再次被废,内力再次散尽。所以,武林中人,丹田气海一旦被破,这一身修为也就算完了。

    耶律洪古正是被第三种方法废掉的武功。武功被废后,耶律洪古无时无刻不在想重新修回功力。耶律洪古认为,那才是他立足大辽的根本。

    要修回功力,首先要完好无痕地修补丹田。而要完好无痕地修补丹田,就必须要有灵丹妙药相助。灵丹妙药虽然难觅,有萧齐瑞相助,却未必就找不到。

    可是光要完好无痕地修补丹田是不成的,耶律洪古原先一身深厚的功力,那是他三十多年日夜不辍的苦练才修成的。难道让他再修炼三十年,才能拿回原本有的资本?就算不用修炼三十年,十几年,二十年总是要的,他等不了那么长时间。

    如今萧齐瑞的话,让耶律洪古心中有了新的想法,既然李风云能在短短数年之内,修炼出一声让萧齐瑞称赞不已的功力,他为何不能?只要得到了李风云的功法,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耶律洪古就不相信,他便不如李风云。

    “国师,你说李风云身上是否有绝世的功法?”耶律洪古望向萧齐瑞,眼中满是渴望。

    萧齐瑞看透了耶律洪古的心思,摇了摇头,道:“李风云的内功心法源自于袁天罡开创的天罡宗,名字叫《明镜心灯》,这套功法非天罡宗的弟子不传。如今李苍穹多半已经死了,他的弟子中,燕无双历来与我大辽作对,他当年的得意弟子,就是死在我们契丹人手下,他又怎么肯将本门的绝学教授给你?

    路惊鸿为人教人难测深浅,虽然他教出了两位一流境界的高手,聂星河和冷雨轩,不过,聂星河武功平平,以后恐怕难有大的长进。冷雨轩虽然内力进步神速,不过本座曾暗中与他交手,此人内力斑驳,恐怕多半是练了什么邪功,虽有一时之效,却后患无穷,也不足取。

    你投到路惊鸿的门下,结果最多也与聂星河一般,十几二十年后才见成效,与你现在何异?

    本座怀疑,《明镜心灯》这套功法虽然精妙,恐怕并不能让人短时间内内力大增。

    所以,殿下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李风云的内力精纯,的确是《明镜心灯》所炼出来的纯净真元,他内力增长得这么快,本座怀疑,他是得了什么奇遇,或者是吃了什么奇药。不一定是内功心法的缘故。这种法子难以复制。

    想当年,燕无双、路惊鸿便是如此。人与人的际遇各不相同,只在于各自的把握罢了!”

    听了萧齐瑞的话,耶律洪古神色郁郁,仍有不甘之色。

    萧齐瑞叹了口气,道:“殿下也莫着急,你武功虽破,但境界犹在。待本座觅得修补你丹田的灵丹妙药之后,找到一些可以迅速提升内的天才地宝,也未必不能在几年或者十年内恢复你的内力。”

    耶律洪古的神色这才略霁,拱手谢道:“多谢国师相助,国师大恩,日后我夺回皇位后,必定厚报!”

    萧齐瑞微微摇了摇头,不以为意。萧齐瑞心中知道,耶律洪古想要夺回皇位,基本不可能了。连太后述律平都放弃了耶律洪古,那耶律洪古又凭什么夺回皇位?

    萧齐瑞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帮耶律洪古,并不是看好耶律洪古,而是看好述律平。萧齐瑞认为,耶律阮虽然一时胜了述律平一场,但只要让述律平抓住机会,翻盘的可能非常之大。只不过,那时的皇帝,未必就是耶律洪古。

    当然,这些话他是不会对耶律洪古说的。

    摆摆手,萧齐瑞道:“殿下还是回去修养吧,本座会在这里看住李风云,看他还能闹出什么幺蛾子。”

    李风醒来之时,天色已经大亮。

    醒来后的李风云,回想起昨夜的事情,立刻盘膝将心得整理了一遍。并将创出的风云斩第三式命名为“风云变”。这一招“风云变”借鉴了罗睺九刀的诡变,将青龙斩的快、猛、狠与罗睺九刀的诡变融为一体,没想到威力居然这般大,竟然不下与第二式“风云怒”。

    虽然“风云变”这一招内力消耗也并不小,但远远比不上第二式“风云怒”。


………………………………

第六百三十章 邺城

    李风云突发奇想,如果将“风云变”的思路运用到风云斩第一式“风云起”与第二式“风云怒”中,结果又会是怎样?

    于是,接下来的三天,李风云都在不停的琢磨推演,终于将罗睺九刀的刀意融汇到“风云起”和“风云怒”两式中。

    “风云起”这一式威力增大了一倍,“风云怒”威力虽然增加得不多,但是所耗费的真元大幅下降,再也不是一刀的货。

    李风云哈哈大笑,凭他现在的武功,他相信比之当初的疯和尚已经略微高出了一筹了。天下之间,武功能胜得过他的人,除了那八名绝世高手,恐怕就只有永固宫主了。如果薛霸的武功恢复过来,最多再加上恶头陀薛霸。

    这一切,萧齐瑞只躲在一边的树林中偷偷地看着,并未出手干预。

    耶律洪古在小山村中修养了一个月,伤势稍愈。这时已经是十月,初冬时节,再不翻过重重叠叠的燕山,等到了隆冬大雪纷飞之时,带着武功尽废的耶律洪古穿山越岭,更加是危险重重。

    萧齐瑞与李风云商量了一下,决定立刻启程。

    好在一路无事,又经过近一个月的艰难跋涉,三人终于来到了藏军谷外。

    李风云不愿萧齐瑞进入藏军谷探知到藏军谷的虚实,于是萧齐瑞转身离去,李风云带这萧洪进入了藏军谷。

    一别大半年,重回藏军谷,李风云感慨万千。

    如今的藏军谷,比之以前要繁盛许多,大片的农田被开垦出来,不止是藏军谷,周边好几处利于屯兵的山谷也被利用起来,修起了高高的寨墙,与藏军谷互为犄角。

    游击营也扩充到了一万五千多人,重新改回原来的名字:风云卫。风云卫战兵八千,分为七营。辅兵七千,分为七个营。并非藏军谷招不来更多的人,而是狼山这附近只能养得起这么多兵。

    其中战兵的八个团分别为:

    游击营,是由原来的游击营亲卫团扩编而成,由李风云亲率,下辖骠骑团、骠卫团,骠骑团由王成带领,骠卫团则由丁猴带领,李风云不在之时,由王成代理。游击营的实力最为雄厚,共有两千人。

    左卫营,由周纵云率领,下辖左卫甲团与左卫乙团。驻守

    右卫营,由元霸率领,下辖右卫甲团与右卫乙团。

    前卫营,由赵无忌率领,下辖前卫甲团与前卫乙团。

    后卫营,由姚贯率领,下辖后卫甲团与后卫乙团。

    这四营兵马都是步卒,负责上阵冲杀,每营将士一千二百人。

    接下来两团则为弓箭兵,由游击营弓箭娴熟者组成,人数每营只有八百人,因为熟练的弓箭手实在太难训练得出来,而且好弓也难寻。

    左翊营,由楚云率领,下辖左翊甲团与左翊乙团。

    右翊营,由孙承芳率领,下辖右翊甲旅与右翊乙旅。

    最后一团,是虎豹营,虎豹营将士一千人,由丁豹率领,下辖虎豹甲团与虎豹乙团,负责驻守狼牙寨。

    以风云卫如此强大的实力,在方圆数百里范围内,可谓是无人敢应其锋芒,特别是当前中原、辽国都大乱初定之时。中原大汉皇帝刘知远要转讨伐杜重威、李守贞等各方势力,对付各地残余的各路起义军,而辽国也要平定各部族的叛乱之时。

    相对而言,盘踞在狼山之中的八千风云卫就显得无关紧要了。虽然风云卫的兵甲名扬天下,但毕竟地处偏僻的山中,暂时还对中原和辽国都构成不了威胁。而且,在中原与辽国之间,彼此也需要这样一股势力的存在,以避免彼此直接发生冲突。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风云卫在慢慢地壮大起来。

    “大家对风云卫以后的形势有何看法?”李风云扫视着屋中风云卫和藏军谷最核心的十多个人,问道。

    公孙无忧苦笑一声,答道:“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前景并不乐观!风云卫隐藏的实力虽然强大,但相比起刘知远、辽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却显得极为弱小。

    如果刘知远平定了杜重威、李守贞等势力,其矛头必定会对准风云卫。

    同样,辽国国内的形势一旦和缓起来,也势必会限制风云卫的发展。

    最好的结果,风云卫也只能成为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罢了!”

    李风云皱了皱眉头:“真有这么严重么?”

    “也并非完全如此!”周纵云道,“如果风云卫肯放弃原来的策略,肯与杜重威、李守贞、永固宫结盟的话,情况就会完全不同。这段日子,杜重威、李守贞、永固宫的人接连来了几拨,希望与我们藏军谷结盟,我们都以大将军不在谷中推脱了。

    但是,与他们结盟未必就不是一条出路。”

    李风云望向众人,屋中的十数人中约有一半人点头称是。其中便包括王成、元霸等跟随李风云已久的老部下。

    “如果我们藏军谷与杜重威、李守贞、永固宫三方结盟,彼此呼应,那么刘知远想要迅速平定任何一方的期望都会落空。而且辽国也一定会支持我们,这样我们的后方便安全了。风云卫就不必四面设防,再扼守一隅,完全可以出兵定州。

    取下定州以后,兵锋便可直指向镇州,镇州汉军新近赶走了辽将满达勒,镇州城正不稳,我风云卫大军攻到镇州城下,恐怕镇州会不战而降。

    只要取下镇州,我军就算有了根基。向南可以取赵州,直逼刑州,营救邺城被刘知远所围的杜重威,向北可以一扫易州,向东也可取深州、沧州。”

    李风云沉吟片刻,转头问王大山:“杜重威那边的情况怎样?”

    王大山负责收集各方的情报,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王大山道:“自从杜重威偷袭李守贞,与李守贞闹翻之后,杜重威便霸占了魏博之地。表面上归顺了大汉,实际与辽人也多有来往。让大汉皇帝刘知远十分忌惮,所以,为了削弱杜重威,刘知远拜他为太尉、归德军节度使,移镇宋州(注1)。

    杜重威哪里敢接受,担心刘知远半路上设伏,把他给干掉,所以拒绝奉诏。

    刘知远大怒,命令高行周、慕容彦超率军攻打杜重威。

    杜重威退守邺城,并向当时镇州辽军留守的守将满达勒求救,并以其子杜宏遂为质。满达勒当即派蕃将杨兖救援杜重威。谁知杨衮率军走到洺州,便听到了镇阳反正,汉兵驱逐了辽将满达勒的消息,与是立刻撤兵而回。

    到了十月,杜重威的情况更加危急,刘知远亲自率大军来攻打邺城。派遣给事中陈观等赍诏入城,要杜重威投降,杜重威不肯。刘知远大怒,命令大军攻城,汉军已经伤亡了万余人,邺城并没有攻下来。不过依着属下看,若是杜重威再找不到救兵,恐怕邺城支撑不了多久了。”

    注1:宋州,即河南商丘这一带。


………………………………

第六百三十二章 平等说

    (注,第三十一章,周四已经误发了,大家可以返回去看一看。同一章节,不可以重复发,也不能调整顺序,真是麻烦啊!)

    李风云呆了一呆,问道:“你是说,他们迟早会背叛我?”

    “不!”公孙无忧摇摇头,答道:“是你背叛了大家。大家明明跟着你在一条大路上行走,这一路上虽然艰险,但是路的尽头却是荣华富贵,公侯万代。

    这时,你却突然偏向一边,朝看似没有前途的悬崖走去。刚开始,基于对你的信任,大家还会跟着你继续向前走。可是时间越长,总有人醒悟过来,难道他们会甘心随着你从悬崖上跳下去?

    你说,难道不是你背叛了大家?你又凭什么去指责他们背叛了你?

    这还只是开始,随着你的想法被越来越多的人得知,你认为那些利益被你所触动的人会由着你乱来?而能从你的想法中,真正获利的人,只是那些平民百姓,可是他们真的有机会了解你的想法吗?

    他们连字都不识,又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