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骁雄 >

第373部分

骁雄-第373部分

小说: 骁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远闹翻,那么,《归藏经》是必须要献给刘知远的。

    此是刘知远问起《归藏经》,意思无非有两个:第一个意思,刘知远的确非常想得到这本《归藏经》。第二个意思,无不有试探李风云的意思,试探李风云是否有野心,对他又是否真的忠心。

    奸狡似狐的李风云,哪能看不透刘知远的心思,当即从怀中取出一本用锦缎包裹好的小册子,双手呈上,恭恭敬敬地道:“臣此次来拜见陛下,其实是有三个目的。第一,便是好恭贺陛下取得天下;第二,便是要献上《归藏经》,希望我大汉千秋万代,一统天下;第三,便是参见当年的大帅。”

    刘知远闻言,龙颜大悦,哈哈大笑道:“爱卿有此心意,朕心甚慰。李将军,你先有斩杀契丹大汗之大功,现在又献上《归藏经》这千古奇书,再立大功,有朕在一日,绝不会亏待于你!”

    说完,目光朝旁边一扫,自有太监上前,将李风云手中的《归藏经》译本取来,呈于案上。

    刘知远翻开《归藏经》,略看了几眼,又合上译本,道:“李爱卿,你有此两大奇功,心中可有什么事,要朕成全的?只要朕办得到,无不奏准!”

    李风云心道:“我要你不要做这皇帝,颁旨让天下人人平等,你肯做么?”这话李风云自然不会真说出口,急忙上前道:“微臣别无他求,只求我大汉一统天下,泽被苍生;只愿陛下文成武德,福寿康泽,成就千古一帝。”这话虽然有些肉麻,但是哪个皇帝不爱听?

    这世上就是这样,虽说是忠言逆耳利于行,但世上的人又有几人听得进逆耳之言?反倒是那些漂亮的谎话,人人都听得津津有味。

    李风云的老师冯道,自镇州入朝大汉,如今又被授为太师,以“奉朝请”的名义参加朝会,在大汉新朝混得风声水起,好不得意,不就是遵循“存无为之心,说无用的好话,不做实事”三大原则的缘故么?这一点,连李风云也佩服不已,自愧不如。老狐狸,老狐狸,狐狸,果真还是老的厉害。

    李风云这番刻意阿谀奉承的话,刘知远听得意气风发,站起身来,捋须大笑,豪气大发:“好!以后有爱卿相助于朕,如虎添翼!日后必定能扫平天下,一统六合,有李将军,还有各位建功立业,名标青史的时候,云台之上,凌烟阁中,还虚席以待!”

    帐中众多文臣武将,纷纷上前贺道:“陛下英明神武,一统六合,指日可待,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知远仰天大笑,当即封李风云为冠军大将军,太子太保,又改封冠军侯,世袭罔替,义武节度使,镇守易、定两州,统帅风云军,又赐李风云黄金万两,布千匹。风光一时无两,甚至遮住了高行周平叛之功。

    帐中议事完毕后,刘知远又特意留下李风云,两人说了一个下午的话,李风云刻意奉承,刘知远有心笼络,两人如鱼得水,畅谈甚欢。直到日落时分,刘知远才放李风云离开。

    离开刘知远的大帐之后,郭威、杨颁、苏逢吉、苏禹、王章、史弘肇、刘崇等老臣又来相邀,众人欢聚一堂,重叙旧事,开怀畅饮,只喝到子时,方才散去。

    第二日清晨,李风云刚刚起床,宿醉还未醒,又被郭荣、赵匡胤、赵匡义、潘美、石守信、王审琦……等一干熟识的小将又来相邀。

    就这般,一连十余日,李风云天天喝得醉熏熏,算是过足了酒瘾。要知在藏军谷,粮食都不够吃,哪里容得他如此大喝特喝?

    这十余日下来,汉军休整完毕,便要回京师开封,李风云该办的事也办完了,不想再搅入京城那个大泥坑中,便向刘知远提出告辞。

    刘知远也没有多留李风云,只是好生慰勉了一番,便放李风云离去。

    离开了邺城,李风云想到这些人,现在还是朋友,日后却难免刀剑相见,不由得心中一片茫然,不知该何去何从,更不知自己所作所为是对是错。正在此时,忽然远远数骑赶来,有人叫道:“李将军且留步!”

    李风云回头望去,原来是郭威带着柴荣、赵匡胤、赵匡义、王审琦等四名小将赶了上来。李风云心中不由得大奇,刚才这些人已经送过他,不知何事,竟然又追出十余里再来相送。

    李风云勒住马匹,等郭威等人策马来到近前,方才问道:“郭将军,你这般急匆匆追来,所为何事?”

    郭威一挥手,让柴荣等人停在数丈之外,只身纵马来到李风云勉强,勒住了马匹,道:“李兄弟,这些日子在军中,人多口杂,老哥不好对你多说。老哥有几句话,想说于你听,不知你肯听不肯听?”

    李风云拱手道:“郭将军说哪里话?有什么话,你直说便是,小弟洗耳恭听!”

    郭威沉吟了片刻,方才正色问道:“李兄弟,你是不是心怀天下之志?”

    李风云吓了一大跳,一阵心虚,急道:“郭老哥莫要瞎说,我是什么人,郭老哥你还不知道么?没心没肺,狗肚子里藏不住几两油,怎么会那般野心,心怀天下之志?”


………………………………

第六百一十六章 论道

    “希望如此!”郭威轻叹一声,颇有深意地道,“这中原,已经再经不起折腾了。”

    李风云心中惴惴不安,问道:“郭老哥,你为何这般问?”

    郭威打量了李风云几眼,道:“以你的性子,突然对陛下百般奉承阿谀,如果说不是另有打算,老哥是不信的。当初你对出帝是这样么?这可不是老哥印象中的李风云。

    而且,你突然提出什么‘人生而平等’之说,所图者何?”

    李风云心中打了一个突,没想到此行他竟然留下这么大一个破绽,只是郭威不知道,他所图的不是开封金銮殿上的那个位置,而是另外一种世道。

    郭威精明,能看得出来,难保刘知远看不出来。这样说来,刘知远用高官厚爵安抚住他,未必对他不存有杀心,只是现在天下初平,天下割据的诸侯不服他者众多,李风云主动投诚,刘知远不能不给天下诸侯立起一个榜样,不敢轻易向他下手罢了。皇位只有一个,哪个皇帝眼中容得下沙子?

    长叹一声,李风云问道:“如今情况不同了,陛下已经不是当初在忻州的大帅,我又岂敢再像当初那般放肆?郭老哥,难道你仍然如当年那般对陛下?”

    郭威愣了一愣,李风云说得不错,自从刘知远登基做了皇帝,他与刘知远的关系就大不相同了。刘知远对他的信任也远不如以前,很多时候,刘知远更喜欢听好话,已经不像以前那般听得进他的建议。

    不止如此,军中的那些曾经生死相依的老兄弟也变了很多,生分了许多。很多兄弟,依仗着从龙之功和军功,专横跋扈,横行无忌,常常弄得民怨沸腾,最后他不得不出面处理,几次因此与几位老兄弟弄得脸红脖子粗。

    想到这里,郭威神色不由得一黯。他曾想过,石重贵昏庸,刘知远利用契丹攻入开封之机,取而代之,待赶走契丹人后,天下必定另有一番新气象。可是如今契丹已经撤出了中原,新气象在哪里?黄河南北,依然是民不聊生,河东军的老将胡作非为,肆意妄为,刘知远却不肯开口责备一声。相比之下,中原百姓的境况非但没有丝毫改善,反而因为诸将的横征暴敛,越发艰难。长此以往,难保他郭威辛辛苦苦为刘知远打下江山不复履后唐的覆辙。

    如果真的是这样,他郭威征战半生又是为何?难道只是为了帮助刘知远登上皇位吗?

    想到此处,郭威心中竟然升起一股悲凉之意。

    不,开国维艰,当初西汉高祖皇帝鼎定中原之时,不是一样连四匹同样颜色的马也凑不齐么?手下的众将也同样专横跋扈,甚至在朝会时拿刀砍大殿上的柱子。可是几十年下来,不也一样建立起辉煌一时的大汉么?当今的陛下,又岂会比那个无赖子差?

    “你的意思,陛下并非一代明君?”郭威双目如剑,紧紧逼向李风云,“话说在前头,老哥这一生戎马生涯,所图的不过是建立起一个太平盛世,重现汉唐风华,老哥不会允许任何,包括你,破坏这一切。”

    李风云苦笑一声,摇摇头道:“我丝毫不怀疑陛下是一代明君,陛下从战火中走出来,民间的疾苦,他又怎会不知?只是,人是会变的,所站的位置不同,想法也会不同。

    如果老哥还如当初那般处理与陛下之间的关系,恐怕迟早要吃很大的亏。”

    “那你提出‘人生而平等’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你不知道天地君师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么?老哥知道,你定有深意,莫要拿话来敷衍我!”郭威收了那尖锐的目光,缓缓道,“李兄弟,你放心,今日你说之话,出你口,入我耳,老哥不会再向其他人提及,你说说,究竟是什么意思?”

    李风云看了看这位征战多年的老将,心知郭威心思细腻,若不对他说实话,恐怕更惹他的疑心。而且,他也相信郭威不是那种背后告密的小人。

    “郭老哥,如果我说我真没有当皇帝的野心,你信么?”李风云望着郭威的眼睛,问道。

    过了良久,郭威方才道:“老哥相信你没有野心,你本就是个惫懒之人,连自己的部属也懒得去管,又岂会有心思去处理那些繁杂的国家大事?说吧,究竟是谁蛊惑了你,让你做出这等不智之举。

    李老弟,只要你我联手辅助陛下,不难让天下兴旺起来。陛下不是忘本之人,到时,荣华富贵自然少你!”

    李风云摇摇头道:“没有人蛊惑我,相反,可能是我蛊惑了他们。

    我只是想,我这一生,总不能混吃等死白白浪费掉,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我现在做的,正是我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所谓的皇帝,我丝毫不感兴趣,我所说的有意义的事情,也决不是要当什么皇帝。”

    “那你究竟想要做什么?”郭威十分不解。

    “太平盛世又如何?一代明君又怎样?”李风云笑了起来,“我听老师冯道说过,盛唐之时,威加宇内,所向披靡,天下一时无两,可是现在呢?老百姓朝不保夕,连肚子也填不饱,随时可能被人把脑袋砍下来当球踢。郭老哥,你认为这正常么?”

    郭威不以为然,道:“一兴一衰,天下至理,所谓日中则昃,月满则亏,万物莫不如此。”

    李风云摇摇头,争辩道:“不对,我虽不懂天下至理,不过我明白一见事。那便是如果我要去开封,就该向西南而行,如果我要去扬州,就该向南而去,不该老在一个地方转圈子。如果老是在一个地方转圈子,只证明我走的路走错了,这样下去,恐怕永远都到不了开封,更去不了扬州。

    这时候,该做的事情,应该是跳出原来的路,另觅一条新路。虽然这条路未必也正确,但至少也是一个开始,不是么?只要开辟的新路足够多,总有一条通往我们想要去的地方。”

    “那你究竟想要去哪里?”郭威追问道。

    李风云抬起头来,双眼灼灼生辉:“去一个人人平等,没有苦难,没有饥饿,没有犯法生命便不会受到威胁,人人都能过伤自己想要的生活,再没有什么一盛一衰,更没有一鸡死一鸡鸣的大同世界!”


………………………………

第六百一十七章 嫩芽

    郭威哑然失笑,道:“这怎么可能?世上根本没有这样的大同世界。”

    李风云答道:“以前没有,并不意味着以后也没有。如果总是这么转着圈子,那跟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郭威愣了愣,旋即沉下脸来,问道:“那么说,你还是要与陛下为敌了?”

    “不,”李风云摇头道,“如果陛下能将这世道治理得好,我再等些年又有何妨?毕竟我的目的,是让天下变得更好,而不是更坏。”

    “你的意思是,大汉的江山难以长久?”郭威逼问道。

    李风云笑了起来,答道:“虽然从古至今,每朝每代,都说自己的江山都会千秋万代,国祚不绝,可是,真正的千年王朝,又有谁看见过?能享百年国祚的,也才那么些个。郭老哥,你认为大汉能逃出这宿命么?”

    郭威沉默了许久,他自负也读过不少史书,经史子集都有所涉及,可他看不透这宿命究竟因何而起。细想起来,他对刘知远的忠诚,真的有他自己想象中的那么深么?忽然之间,一个念头从他心中钻了出来,如初春的嫩芽,难以抑制地茁壮生长起来。

    刘知远老了,辨事也不是那么明白,只想做稳他屁股下的皇位,已经忘了当初说的那些豪言壮语。也许,刘知远并非是他郭威心目中的明君,至少现在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