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骁雄 >

第418部分

骁雄-第418部分

小说: 骁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还是不真,在下不好说,还要大人自己去判断,不过,绝对值得一本《归藏经》副本的价值。”十九眨了眨眼,认真地道,“因为,这个传言,正好与《归藏经》的那个大缺陷由关,如果悟透了这个传言,也许就能补足那个大缺陷。耶律大人,你说这个价值,值不值得一本《归藏经》的副本。”

    “怎么可能?”耶律屋质拍案而起,“你是说,《归藏经》的秘密竟然是藏在一个传言之中?若真是这样,你为何要告诉老夫,诚如你所言,《归藏经》译本对于你来说,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

    十九微微一笑,答道:“知道是一回事,做到是另一回事,在下认为,凭借在下的力量,知道这个秘密并没有多大用处,需要有更强大力量的人去找出那样东西。所以,这个秘密,在下不会只告诉大辽,向大辽要求一本《归藏经》的译本,只是一点小小的补偿。如果,大辽连这点补偿也不肯付出,那十九就不必多留,告辞去了。

    在下相信,天下聪明人不止在下一个,那个传言迟早会被大辽探知想明白,不过到了那个时候,也不知那东西会被哪一家得去,大辽还有没有机会出手。”

    说罢,十九站起身来,便要离去。

    耶律屋质脸上骇然变色,急忙道:“且慢!年轻人,你的人品,老夫自然是信得过,你且稍等几日,待老夫向陛下禀明此事,如何?”

    “长者有令,敢不从命?”十九拱手道。

    注1:古代的围棋,执黑先行是不贴目的,所以是占有优势。


………………………………

第六百八十章 合作

    三天后,一本新誊写的《归藏经》交到了十九的手上。十九随意翻了翻,塞到怀中。

    耶律屋质有些惊诧,问道:“冷公子,难道你不担心这本《归藏经》中有所删改?”

    十九微微一笑,答道:“在下若是大人,就不会在《归藏经》上做手脚,老实说,在下的这笔交易,可不止是与大人一方在交易,在下不相信,所有人所做删改之处,都是一样的。

    大人与在下交往这么久,应该也知道,其实在下的心胸算不得宽广,今天若是吃了亏,日后必定会找回来。大人,以后你与在下打交道的机会还多着呢!在下冒昧揣测,耶律大人,不会只打算与雨轩做这一锤子买卖,陛下更不会失信于人,不是吗?”

    耶律屋质叹了口气,道:“你果真处处都想到了,你放心《归藏经》没有问题。倘若哪一天,中原你呆不下去了,不妨再来我大辽,只要老夫在,保你在大辽安然无事!”

    十九拱手谢道:“多谢大人!”

    “年轻人,现在可以说,你所说的那句传言是什么了吧?”耶律屋质转过话题,问道。

    十九眨了眨眼睛,道:“不知大人有没有听过‘得金镶玉玺者得天下’这么一句话?”

    “就这句?当然听说过,不过,传言当年我大辽铁骑踏破洛阳城之时,金镶玉玺已经随后唐末帝李从珂焚毁于玄武楼。先帝南征中原,也穷搜卞梁城,也没有找到金镶玉玺。你不会是想告诉老夫,金镶玉玺就是《归藏经》中记载的气运引导之物吧?”耶律屋质有些不满道。

    十九哈哈大笑,答道:“当年李从珂究竟带着什么玉玺自焚于玄武楼,这个在下不知道。不过雨轩可以肯定的是,李从珂也没有获得金镶玉玺。当初李从珂攻破洛阳城,从李从厚手中抢来皇位之时,一队千牛卫偷偷地将金镶玉玺带出了皇宫。至于这队千牛卫究竟将金镶玉玺藏在了哪里,这个可就要大人费心去查找了。”

    耶律屋质皱眉道:“即便如此,你又有何证据可以证明,金镶玉玺便是气运引导之物?”

    十九摇摇头,答道:“无法证明,不过十九想,既然是气运引导之物,那么一定是世代相传的。历数中原历代王朝,皇室世代相传的器物,又有几件?好像最著名的,便是这金镶玉玺吧!

    而偏偏在下又查到,在大秦以前,天下气运引导之物,乃是九鼎。而九鼎偏偏在战国末年之时,不知因何原故,消失不见了,雨轩猜想,多半是损毁了。

    于是始皇帝以和氏璧为材,雕刻了传国玉玺,上刻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既然是传国玉玺,在下想来,其中一定有一些文章,不然,怎担得起‘传国’这两字?

    传国玉玺传至西汉末年,王莽篡位,王莽遣其堂弟王舜向王太后索要传国玉玺,太后怒而詈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人以黄金补之。

    这让在下很好奇,既然玉玺已经摔坏了,王莽又何必多此一举,以黄金补之?难道以西汉之强盛,还找不出一块好玉,重新再雕一枚新的传国玉玺?王莽这么做,恐怕不止是为了表明正统,稳定人心吧?

    从始皇帝造这传国玉玺,到后唐灭亡,最奇的是,这枚玉玺总能失而复得,这其中的究竟有什么奥妙?

    最奇的是,在下还查到,在李从珂篡位以后,轩辕台还曾秘密寻找过这块金镶玉玺,这便更让在下深思了。皇帝要这块玉玺,还可以理解,做为正溯的证据,轩辕台找金镶玉玺,又是为何?

    所以,在下斗胆揣测,就算金镶玉玺不是那气运引导之物,恐怕其中也隐藏着极大的秘密。

    耶律大人,不知在下的这番解释,是否能让大人满意?”

    耶律屋质沉思片刻,拍手道:“好说道,你这般说,老夫倒是有几分相信这金镶玉玺是《归藏经》中所记载的气运引导之物。

    冷公子,你将这个消息透漏给我大辽,恐怕打的就是要我大辽替你去寻找这金镶玉玺的主意吧?只是,金镶玉玺终究是下落不明,十多年前的事,要查谈何容易?你们中原人自己尚且找不到,更何况我们大辽人?”

    十九笑了笑,道:“大人果然精明,不过寻找金镶玉玺的事,如果在下猜得不错,是大可不必,因为应该有人已经找到了金镶玉玺。”

    耶律屋质一阵错愕,随即醒悟过来:“你的意思是轩辕台已经找到了金镶玉玺?你希望大辽能逼轩辕台交出金镶玉玺?”

    十九笑而不答,道:“这可是大人说的,在下可不敢这么说。但是,这个消息传开后,跟大人打着同样心思的人,恐怕不在少数。大人以为,天下谁有可能再将金镶玉玺藏起来吗?”

    耶律屋质冷着脸道:“那又如何?金镶玉玺未必就能落到我大辽的手上。”

    十九哈哈笑道:“大人,你这话就说得不够大气了。所谓天下,有德者居之,难道大人以为陛下配不坐拥天下的大德么?

    话又说回来,争天下争天下,就在于一个争字,如果大辽都没有与天下群雄一争的决心与勇气,那金镶玉玺落在别人的手中,又有何话可说?”

    耶律屋质听了,脸色一连变幻了数次,方才冷哼一声,道:“年轻人,你莫以为老夫不知你是在激将我大辽,好让大辽做你的马前卒。这金镶玉玺就算我大辽未必能得到,你和你背后的那人,同样也未必能夺得到。

    你究竟有何想法,不如开诚布公的说出来。如果真的对我大辽有利,与你合作又有何妨?”

    十九哈哈大笑,答道:“不错,不错,这句话才是在下愿意听到的,至少你我合作,成算要比别人要高出很多。不如详谈一番如何?”

    耶律屋质做了一个请的动作,又命令门外的侍卫,关上大门,严加防备,不许任何靠近两人密谈的地点半步。

    两人在屋内直谈到日落西山,嘀嘀咕咕也不知商量了些什么。


………………………………

第六百八十一章 指点天下(1)

    定州城没有平静几天,这一日,节度使府又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路师兄,你怎么会突然来了定州?”李风云有些惊讶,脸上露出不自然的微笑。如果说这世上有谁是李风云最不愿见到的人,那人无疑是路惊鸿。

    这并非说路惊鸿让李风云十分讨厌,相反,路惊鸿是一个让感到十分亲切的人,非常有魅力,让人如浴春风。相比于不苟言语的燕无双,李风云或许对路惊鸿更感亲近一些。当然,亲近与信任是两回事。

    让李风云真正不安的,是十九的话,虽然只是十九一家之语,但李风云隐隐认为,十九很说的似乎正是实情。他曾下决心报复路惊鸿,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之时,又让李风云感到惶惑和不安。

    所以,这段日子以来,李风云对路惊鸿有一种难以理解的逃避,找出种种理由回避与路惊鸿的见面,仿佛这样便能推脱掉原本桎梏在他身上的那道枷锁。

    可是偏偏这么巧,他没有去找路惊鸿,路惊鸿却来找他。

    “怎么,小师弟不欢迎师兄么?还是小师弟听到什么流言蜚语?”路惊鸿脸上带着笑,但是敏感地察觉到李风云露出的那一丝不情愿。

    “师兄说的哪里话?师兄肯来看师弟,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会不欢迎?师兄,快请,快请!”李风云脸上堆满了笑,将路惊鸿迎接进了自己住的小院内。

    义武军并不富有,节度使府虽然在定州也不算小,但是各个区域都被李风云划拨出去给众人居住,或者作为办事的衙门。真正属于李风云的,也只有这个小院。即便是这个小院,其实同时也是李风云平时处理军政事务的地点。

    两人在堂内落坐,早有亲卫奉上茶水,路惊鸿清了清嗓子,道:“小师弟,这次师兄前来,其实是受人之托,要与你商议一件事情。”说话间,路惊鸿的眼睛有意无意地瞟过周围戒备的亲卫。

    “哦?”李风云哪会不明白路惊鸿的意思,一挥手,冲着周围的亲卫道:“你们都下去吧!没有我的吩咐,任何不许进到小院中来!”

    众亲卫答应了一声,撤到小院以外戒备。

    “不知师兄是受何人之所托,又为何事来找风云?”李风云问道。

    “说来话长,小师弟,不知你对天下事如何看?”路惊鸿并没有直接回答李风云的问题。

    “天下事?”李风云摸不清路惊鸿的意思,在他的印象中,他的这位师兄好像很少关心天下事,对天下间的风云变幻似乎漠不关心,不知为何会有此问。

    想了想,李风云答道:“师兄莫要为难我,天下事我又能知道几分?师兄的意思是?”

    路惊鸿笑着朝李风云虚点了几下:“对师兄心怀戒心,不肯说实话?你放心,师兄这么问你,绝不是对你做什么试探,正是有一件好事要与师弟商量。当然,前提是师弟你对天下事有足够的关心,要不然,便只当师兄这话没说。”

    路惊鸿将话说到了这份上,就容不得李风云在推脱。

    李风云认为路惊鸿应该不会是朝廷或者南唐派来探他口气的,最有可能是在为永固宫主办事,而自从李守贞兵败之后,永固宫实力大减,似乎一时还威胁不到风云卫。既然如此,李风云倒不介意说说自己的看法。

    想到这里,李风云理了理思路,道:“那师弟就说说自己的一点看法。先说北方的辽国吧,辽国经过一场内乱,元气已经大伤,辽帝耶律阮本事不算小,但是各部族反对他的势力其实并不弱,相信在这几年内,他的精力都放在稳固地位之上,不太可能对中原有实质性的威胁。

    更何况,河北有我风云卫,河东又有刘崇,大辽犯我中原的两条路,都被死死的堵住,就算耶律阮有其心,也没有其力进犯我中原。”

    路惊鸿默默地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还有呢?”

    “中原的西边是蜀国,后蜀孟昶,乃守成之主,并无一统四海的雄心与魄力,当初耶律德光北撤,孟昶坐拥数十万大军,占有汉中的优势,竟然一动也不敢动,错失良机,已经失去了人望,日后恐怕也只能坐守蜀中了。”李风云摊开一张地图,指点着地图,娓娓道来。

    “嗯,孟昶的确算不得什么英明之主,此人可以不管!”路惊鸿捋须道。

    李风云手指指向南边的南楚,接着道:“南楚楚王马希广,才继位不到两年,根基不稳,而且楚国一向都向中原俯首称臣,素无叛逆之心,身边的南唐又对南楚虎视端端,厉兵秣马,陈兵十余万人在边境,随时都可能鲸吞南楚,马希广自顾不暇,自身都难保,更不要说向中原伸手了。”

    路惊鸿点了点头,道:“不错,马希广这个楚王,恐怕也当不了多久了,南楚就算不被南唐给灭掉,也难逃中原的吞并。”

    李风云奇怪地看了路惊鸿一眼,路惊鸿所说的显然不是他自己的观点,不过却是实情,中原的皇权一旦稳固,任何一位有作为的皇帝,都不会放过南楚。不过李风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