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厂公为王 >

第74部分

厂公为王-第74部分

小说: 厂公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朱允文的问题,徐如意并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感想,而是反问道:“殿下,您觉得这大同天下如何才能够实现呢?”

    “这个。。。”沉思片刻,朱允文答道:“孤也不知道,不过严明法纪,律制清明,任用贤人,或许有些希望?”

    “能,也不能。”徐如意微笑着,答道:“如意虽然之前并没有学过这篇文章,但刚才听了黄大人的讲解,心里还是有些感悟的。”

    “愿闻其详。”朱允文眉毛一扬,笑道。

    朱允文很喜欢这种感觉,这段日子以来,每次上完课,徐如意总是能提出很多新颖的观点,让他眼前一亮。而且二人关系亦主亦仆、亦师亦友,让他很舒服,没有拘束感。黄子澄教书的时候,总是喜欢灌输,一旦朱允文提出问题,黄子澄偶尔会简单的解答,但多数时候,还是引经据典的把他搞迷糊,最后自顾自的来一句“殿下可明白了吗?”,这让朱允文很郁闷。

    “人性贪婪,不可改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是常态。其实说白了,人人都想过好日子。”徐如意伸手为朱允文倒了一杯清茶:“严明法纪,任用贤人或许会有帮助,但是归根结底,他并不能让社会迈入大同。穷**计,富长良心,再严苛的法律也不能避免这一点。再说了,当官的也是人,皇上几十年来抓的贪官污吏殿下您也看到了,谁是贤人?又或者扒皮萱草的刑法还不够重?”

    “。。。。。。”朱允文端起茶杯,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只觉得徐如意的话意味深长。

    “可什么叫好日子?”徐如意躬身道:“凡事最怕比较,正所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就是这个道理。穷的想富,富的也不满足。只要差距一直存在,想要天下大同,那简直就是个笑话。”

    说先贤的文章是笑话,徐如意也就只敢在朱允文面前说,传出去了估计还得被皇上打屁股。

    “你是说。。。均贫富?”朱允文似乎明白了徐如意的意思。

    徐如意点头道:“不错,正是均贫富,但这很难。让富人变穷那你还不如杀了他,所以朝廷能做的,或者说皇上一直在做的,就是让穷人变富,简单地说,就是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差距不可避免,但老百姓眼中的富裕,不过就是家有余粮,这还是有点儿可能的。”

    “难道我大明朝的百姓家中连余粮都没有吗?”朱允文有些不满的说道。

    大明朝的皇帝是他的皇爷爷,勤勉为政,殚精竭虑,他都是看在眼里的。如今徐如意却说老百姓家中无有余粮,这让他如何能够接受。

    徐如意赶忙解释道:“不不不,奴婢所说的余粮并不只是几斗米甚至几担米。而是指的可以渡灾的余粮。农夫靠天吃饭,一遇灾年,便要卖房卖地,既使活过去了,最后也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破落户,这又有什么意义呢?”

    见朱允文依旧还是有些不相信的样子,徐如意眼珠一转,说道:“殿下,若想验证奴婢口中所说是真是假,不妨。。。。”

    徐如意咬着朱允文的耳朵,叽里咕噜的说着悄悄话。

    而朱允文,脸上忽红忽白,纠结,兴奋,好像开了个油盐铺。

    “这。。。。不会出事吧。”朱允文迟疑道,只是脸上的表情,眼中的光芒清晰的表露了他的内心:“再劝劝我,再劝劝我就同意了。”

    “哦,那算了。当我没说。”徐如意关键时刻反而缩了。

    “别啊。”朱允文刚要哀嚎,看到徐如意眼中的笑意,没好气的推了他一把:“亏你还叫如意,改名算了。”

    “改成什么?”

    “坏,你叫徐坏得了。”


第一百一十一章 茶馆儿

    阳光明媚,天气正好。

    繁华热闹的街道上,一个年轻公子哥带着自己的护卫一前一后的走着。公子哥好像很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跑前跑后,看到什么都很好奇的样子。见到一个卖糖人儿的便上去聊两句,见到一个卖炊饼的也要买上两个。他都不掏钱的,只是拿了就走,好在身边的护卫很及时的将银钱递上,不然估计就要被追打了。

    “如意啊。。。”年轻公子努力的将自己的眼睛睁大,好显得“水汪汪”一些。

    “殿。。。公子。”徐如意无奈的看着朱允炆:“我可不能帮你拎东西,你只能靠你自己。。”

    朱允炆手里大包小包,脖领子后边还插着风车,兴致勃勃,但也是呼哧带喘的。

    “真的拎不了了啊。。。。”朱允炆的声音可怜巴巴的。

    “那也不行。”徐如意认真的说道:“之前我就和你解释过了,这是为了你的安全着想。一旦出事,我空着手才能保护你,若我像你这样,那出了事可怎么办?”

    这个理由之前就和朱允炆说过了,但他显然没有认真听进去。刚才勉强还能拿得过来,这次是实在不行了。

    “我不管。”朱允炆一瞪眼:“帮我拎着,这是命令!”

    “命令啊。。。”徐如意挠挠光洁溜溜的下巴,左右看看,伸手一指旁边的茶馆:“要不咱们先歇歇再说?”

    “额。。。也好。”朱允炆点点头,但还是不依不饶的强调道:“歇完了你也要帮我拎啊,少拎点儿也成。”

    “再说吧。”徐如意随口应付着,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茶馆儿之中。

    。。。。。。

    “只见济公活佛嘿嘿一笑,一拍脑门儿,啪啪啪三下,亮出顶上三光!”

    茶馆儿最里边的台子上,一张小桌子后边,一个中年说书先生正在说着《济公传》的故事,正正好好说到济公扮猪吃老虎,刚刚张开大嘴的桥段来,惹得一众茶客连声叫好。

    济公传的故事从南宋年间便有流传,民间的故事传说不少,有的是真,有的是假,但有的没的大家都往济公活佛的身上套。有的故事说的是断案,有的则偏重于神魔斗法。百姓们很喜欢听,这故事也是说书人说的最多的。

    “好!”二人刚刚落座,朱允炆也跟着叫了一声好,嗓门儿比谁都大,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听了多久,但实际上。。

    “咱俩才刚进来吧。。公子你叫的哪门子好啊?”徐如意无奈的看着朱允炆。

    他猛然发现,好像和朱允炆出来的这段时间里,自己无奈的次数特别多。

    “神交,神交已久。”朱允炆干巴巴的解释道,随后将目光转向台上的说书先生,津津有味的听了起来。

    徐如意嘴角直抽,距离皇宫关门落锁还有大概两个时辰的样子,倒也不急,不过这情况发展的不对啊,好好的一出《康熙微服私访记》怎么就变成《乾隆下江南》了。

    “公子。”徐如意低声道:“咱们一会儿是不是该去体察民情去了。。”

    “不急,不急。”朱允炆目光闪躲。

    之前出来的时候朱允炆其实还真是准备好好体察一下民间疾苦的,可一出来,就被外间的花花世界迷住了眼睛。要说帝王家也有帝王家的无奈。从小到大,朱允炆一直被锁在深宫之中。平常的富贵人家的公子偶尔还能上街逛逛,而他,那可真是从来没有出来玩儿过。于是乎,所思所想,也就慢慢的跑偏了‘我今天先好好放松一下,等过两天再叫如意带我出来‘体察民情’,不是更好?反正今天什么正事儿也没干,理由都是现成的。’

    台上,说书先生一段说完,向台下的茶客们拱拱手,笑道:“没有别的各位,三老四少各位老大,学徒我脚踏生地眼望生人,城墙高万丈全靠朋友帮。您各位南走一千北走八百,扎一刀子冒紫血,咯噔咯噔的好朋友。我水平有限学艺不高,可孩子还指着这个吃。没别的,您带着钱的有富余的扔个仨瓜俩枣的给了孩子,回家端起粥碗来不忘您的好处。”说到这儿,中年人向台下的一个小姑娘比划了一下。

    小姑娘站起身,将下衣襟兜起,挨个儿桌子转了起来。小姑娘大概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得一般,算不得好看,一般人而已。头上扎着一条麻花鞭子,脸上带着甜甜的微笑,看着让人很舒服。这是一个。。。很干净的小姑娘。干净,这是徐如意觉得最贴切的词儿了。

    “如意,赏~”看着面前的小姑娘,朱允炆抬手缓缓抚过自己的鬓角,露出一个自认为和善而潇洒的微笑来。虽然徐如意觉得他的样子很傻,但还是伸手从怀里掏出几块散碎银子,刚要挑块小的,没想到朱允炆一把全抢了过去,放到了小姑娘的衣襟上,斜眼瞥了徐如意一眼:“人家出来也不容易,你多给点儿怕什么的。”

    “谢谢大爷的赏。”小姑娘甜甜的一笑,向朱允炆微微屈膝,福了一下,随后又看看徐如意,脸上飘过一丝红晕。

    但徐如意却眉头一皱,这银子可不少,大概要有四五两的样子。倒不是他舍不得,只是心里记得欧阳和他爹的事,穷人手里的钱太多真的不是什么好事。

    但钱既然给了,那也就没有往回要的道理。

    “这南京城也算是天子脚下,希望没事吧。”徐如意暗道。

    “下回不和你出来了。”朱允炆郁闷道:“你这长相太勾人了,和你出来都抢了本公子的风头。。。”

    “公子,你和我吃什么醋啊。”徐如意苦笑自嘲道:“我这身子难道还能出什么事儿。。。”

    小姑娘收了一圈儿赏钱,便走到台上父亲身边,将银子一股脑的放到父亲的怀里。

    那说书人似乎也很惊讶于这赏钱的数量,和小姑娘低低私语一番,随后只见小姑娘将手指向了朱允炆这边,说书先生点点头,将小姑娘打发下去,又开口说道:“既然几位爷赏脸,小人自然也要卖力。”嘴上说着感谢的话,还特意向朱允炆这边躬身致谢:“刚才《济公传》说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让小人给大家说一段儿最近新得来的故事,还没见过明场。说的好坏,还请各位多多担待。”

    “你占我的光了哦。”朱允炆冲着徐如意得意的一挑眉毛。

    这是快嘴鱼根据一段传闻新编出来的故事,还不算完善,不过很有意思,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快嘴鱼是北平的一个说书人,买卖不好干,同行太多,于是便拉着自己的闺女一路来到了南京城。天子脚下,首善之地,也是天下人心中一等一的繁华所在。

    才来的第一天,没什么名气,也就没资格到大酒楼里说书。走街串巷,好不容易找到这家小茶馆儿的掌柜的愿意每天给自己安排一个时辰先试一个月的活儿。

    今天的客人其实并不太多,大概也就三四十人的样子。原本以为今天赚不了几个子儿,没想到,女儿在下边转了一圈,竟然收来了五两多银子,还是同一桌人赏的。仔细打量一番,看起来不像是有什么邪气的坏人,这让快嘴鱼很高兴,也没别的手艺,就把自己准备压箱底的故事拿出来吧。反正人也不多,日后再说起的时候也不差这点儿买卖。

    “啪”

    快嘴鱼手腕落下,将“穷摔”(说书人用的醒木学名叫穷摔)在桌上一敲,将茶馆儿内嘈杂的声音压了下来。。。。

    “说书唱戏劝人芳,三条大道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一段定场诗之后,快嘴鱼的声音在茶馆儿响起,将故事娓娓道来。

    故事并不复杂,但确实蛮有意思的。说的是有一天,有一个县官发现自己的官印不见了,于是撒下三班衙役捕快,发动全县的明里暗里的势力帮忙寻找。没想到,短短几个月,从县里边找到了四五个官印,还有七八个盗印贼。县官挨个检查一遍,发现官印全是假的。最后事情闹大了,朝廷派人来追究,没想到这县官夫人拿出了官印,原来是因为这两口子吵架,县官夫人心情不爽,便将官印藏了起来,想吓唬他一下。

    这个故事很好笑,也很荒诞。当官的官印是和他们的命挂钩的,官印丢了,脑袋也不用要了。所以这个故事很假,不过故事嘛,好听也就行了。

    快嘴鱼大概用了一个时辰的功夫将故事讲完。只是一个简单的版本,缺少很多细节,但看效果还是不错的,在场的茶客笑声连连,叫好声不时的响起。

    “这官儿真是糊涂,竟被自家婆娘耍的团团转,真是笑死我了。”朱允炆笑的前仰后合,很没形象。

    徐如意也不禁莞尔,故事倒还一般,经过了前世的信息大爆炸时代,他的笑点被培养的很高,很难有什么东西让他开怀大笑,他的笑容主要是给朱允炆的。

    “砰!”

    踹门声响起,众人回头,只见茶馆儿的门板来回忽闪,两个地痞无赖迈步进来,正站在大门处。

    相由心生,这话不绝对。但大多数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