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地仙演义 >

第199部分

地仙演义-第199部分

小说: 地仙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时赵王有一妾确实刚刚受孕,时日尚短,朝野皆不知晓,于是赵王闻言乃喜,降阶而言道:“道长眼法无双,真是有道之士,方才多有简慢,还请勿怪!”
准提道人又说道:“但大王印堂发暗,眉锋不聚,只恐此子怀得不能安稳,若处置不当,则有夭折之危!”
赵王听了,不由心中焦虑,说道:“竟有此事?这该如何是好?”
准提道人笑道:“大王不必惊慌!贫道今日前来,便为此事。大王,此胎不稳,乃为龙气冲煞,命犯孤星之故。陛下不如在后宫建一别院,广征邯郸孕妇居此院中,陪伴贵人,则孤星之煞自散矣。贫道再献一符,大王使贵人佩戴,必保无忧,母子安泰!”
说罢,向赵王献上六甲符。
赵王闻言,喜道:“道长所虑,甚是周全。”收了六甲符,又唤左右重赏准提道人。准提道人因笑道:“贫道行走人间,只为积些功德。功名利禄,于我如浮云耳!”言罢,飘然而去。
赵王见了,不由赞道:“真高士也!”
时有郭开在旁,见准提道人来得突兀,所言亦甚是蹊跷,心中警惕,暗道:“恐不是好路数。”遂进言道:“大王,这道人藏头露尾,所言多有荒诞之处,不可冒然信之。”
赵王道:“神仙之说,古来有之,不可不信。且道人之言,摒之无益,听之无损,试试又有何妨?”
郭开说道:“不然。臣闻西南之地,有巫蛊之说,能借物代形,诅咒生人。以臣之见,大王不如先将此符给我,待我问过高明之士,证实其确无祸害,再行佩戴不迟!”
赵王颔首道:“卿之所言,乃是万全之策!甚好!”便将六甲符先给郭开,后宫别院之事,也悉由郭开筹划。
郭开得符,回家后细细揣摩,暗道:“原来此符是要探查真命天子所在!这道人来历,不问可知。嘿嘿,此是镇元圣人布置,特命我在此周全,安得容你轻易破坏!”遂暗暗有了定计。
却说秦世子异人,是时在邯郸为质,有一妾曰赵姬,也有身孕。突闻赵王下旨,命邯郸孕妇悉往后宫居住,陪伴贵人。赵姬也奉召前往,却被郭开暗暗安置到一农户家中,衣裳饮食,悉由心腹侍奉,并不露面,对外只称也在后宫别院居住。
其时后宫别院,聚得孕妇上千,异人在邯郸又无地位,家中之事,根本无人关注。
准提道人在邯郸等得月余,不见木符反应,又探得赵王确实已聚孕妇于后宫之中,暗道:“莫非真命天子是落在民间不成?”遂至邯郸街头,摆一相摊,立一旗,上书“铁口神算”,又贴一黄纸,书道:“贫者看相,分文不取;若家中有孕,赠送六甲神符一枚!”
他准提道人是何等道行,区区卜卦之术,自然是手到擒来,所看者,吉凶祸福,言无不中。他又不收贫者分文,于是不数日间,名躁邯郸,市井小民前往看相算命者,堵塞于途。
这天郭开上朝,经东市,见道中人流辐辏,车马不行,遂命左右:“看看前方发生何事?为何聚集得这许多人?”左右探讫来报:“是一个道人,在那里摆摊看相!”
郭开暗暗称奇,下了马车,拨开人群观看,认得是上次进王宫的道士,又看了看那旗上所书,用意哪里还不明白?遂暗道:“你既然还不死心,我且让你再丢一次脸面!”于是进宫见赵王,言道:“大王,前次进宫那道者,果然是妖言惑众之徒!”

第289章 二教主访龙被戏 黄石公拜地成仙

赵王奇道:“卿何以知之?”
郭开道:“臣今日上朝,路过东市,见路边有一相摊,正是那道者所设,周围待其看相者,堵塞道路,不绝于途!”
赵王道:“似如此,足可见其有不凡之处,为何卿反说他是妖言惑众之徒?”
郭开道:“那道者写得告示,言道:贫者看相,分文不取;若家中有孕,赠送六甲神符一枚!如此一来,斗升小民,岂有不趋之若鹜之理?那道者给人看相,臣听其言,与上次宫中之言相差无几;观其符,亦与赠大王者一般无二。夫以大王之贵,子嗣怎得与草民同命哉?由是知其所言皆谬矣!”
赵王闻言,大是反感,问郭开道:“果有其事乎?”
郭开道:“大王可使人一看便知!”赵王使人查看,果如郭开所言,勃然大怒,道:“山野之徒,安敢戏弄孤王!”唤宫中卫士,要去拿人问斩,郭开暗道:“那道人非凡夫俗子,你斩了又有何用?到时若见得灵异,反生波折!”遂谏阻道:“大王,那道人虽然言语无稽,到底未成祸患。方外之士,敬奉神灵,杀之不祥。不若使人收了他相摊,将其赶出邯郸便了!”
赵王听他说得有理,遂让卫士领命而行。
那准提道人以教主之尊,来访真命天子,蹉跎数月无功,反受了这顿折辱,竟连作对的冤家都没认得,还以为是时运如此,没奈何,只得回西方教去了。
且说苏秦卒后,经六道轮回,再转得人身,姓尉,名缭,乃是魏国人。他自上一世经历之后,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尽皆看破。待长大成人,因牢记十世之约,便望万寿山来。
眼看万寿山在望,尉缭心头喜悦,不由加快脚步。待转过一座山峰,突见路边有一亭,四角高耸。其中有两个道者。正在下棋。一个赤面黑须,着皂袍;一个黑面红须,着紫袍。尉缭仔细看时,那赤面黑须道者。颇是眼熟,乃是前世引路之仙。赤松子是也!
尉缭本要上前拜见,却见赤松子下棋正下得入神,浑然忘我。那黑面红须道者,也不知道是何方高士,胖瘦与赤松子一般,棋力也刚好与赤松子相当。两个道人正在中盘相互截杀。你来我往,好不激烈!
尉缭暗思:“本待前去叩拜土地碑,但仙长于我有指点之恩,有缘路遇,怎可错过?且先等仙长下完棋,再上前拜见不迟!”便站在一旁恭候。
这一等,从红日东升,直等到金乌西坠,棋局仍是胶着之势。二道者对身外之事浑然不觉。只全神贯注于棋盘之上。
日升月落,至第二日。尉缭饥渴已甚,忽见亭外有一株桃树,生得红彤彤的好桃。尉缭取而食之,如饮琼浆,顿觉体健身轻,飘飘欲举,饥渴之感,一扫而空,于是继续等待赤松子。
直等了七七四十九日,尉缭自吃了仙桃,不思五谷荤腥,也无饥饿之感。这一日,日正当中,只见赤松子将棋盘一拂,顿时棋局皆乱。只听赤松子口中说道:“不下了!不下了!不胜不败,甚是无趣!”
那黑面红须道者笑道:“每次都是你耐不住!”便去收拾棋局。
尉缭见他二人得暇,连忙上前拜见赤松子。赤松子问道:“少年,你今世是何名姓?”
尉缭答道:“小子姓尉名缭。”
赤松子点头道:“尉缭,你受我指点,数次转世,在人间积累功德,可喜如今终于圆满。你既食我仙桃,道体初成,又等我许多时日,可见与我有缘。不如今日就拜在我门下,如何?”
尉缭闻言,心中大喜,正待答应,但转念一想,又记起十世之约尚未完成,便答道:“小子十世之前,与一位仙长有约,要拜十世土地碑。今九次已经拜过,只剩最后一次,不可不拜。待履约完后,方可再论拜师之事!”
二道者哈哈大笑,说道:“既如此,你且去拜,自有人来收你为徒!”说罢消失不见。——毕竟尉缭虽有十世之诚,将来要担当大任,非同小可!此乃玄松道人考验尉缭是也。
尉缭于是仍到土地碑前,诚心叩拜。待其叩首刚毕,突然一声霹雳,从天而降,劈在土地碑上,将那碑劈得粉碎。只见土地碑中,飞出一块牌子,呈土黄色,正面书一个“令”字,背面刻山河湖海、花鸟人鱼,甚是古朴。
此牌一出,绕碑三匝,即飞入尉缭紫府之中。
只听空中风雷震响,一位道者骑夔牛落下,可不正是玄松道人!
尉缭上前拜见,玄松道人对尉缭说道:“十世之约,难为你今日功德圆满,实属不易。先前赤松子、赤须子之言,乃聊以相试尔!可喜你道心坚定,未为所动,才有缘分到此。如今还不拜师,更待何时?”
尉缭大喜,乃叩拜在地,口称:“师尊!”
玄松道人说道:“你既入我门,我便赐你一个道号。你是拜土地碑得道,便称黄石道人可也!”
尉缭再拜道:“多谢师尊赐名!”
玄松道人又说道:“你今入门,门中之事不可不知,待为师与你分说!”便把万寿山之事,与尉缭说了一遍。
尉缭听了,喜道:“弟子得以列入地仙门墙,真乃万千之幸耳!”
玄松道人说道:“名门大派,责任亦大。你入门虽晚,却是师兄,将来三代弟子,当以你为大,因此责任更是不轻!”
尉缭闻言忙道:“门中数位弟子,入门都在弟子之先,便是师尊门下,亦有土灵圣母在前,弟子岂敢逾越?”
玄松道人说道:“土灵圣母入门虽早,先天受限,根性到底不如你,争强斗狠便罢,恐非问道升仙之品。何况老师造化于她,实另有重任,日后还当在你麾下,不能居你之上。”
尉缭不解,正待询问端的,玄松道人说道:“此中究竟,今日无须多问,日后自然知晓。你刚从土地碑中所得之物,非是凡品,乃为至宝,待为师为你指点一番,免得明珠暗投!”说罢,用手朝尉缭一点,那令牌法宝便飞出尉缭紫府,朝玄松道人飞去。
玄松道人持宝在手,说道:“你十拜土地碑,并非空拜,实则世世皆在以心血元神滋养法宝。否则,此宝刚刚出世,安得能遁入你紫府之中,与你元神合一?”
尉缭说道:“原来师尊还有如此苦心,弟子感激不尽!”
玄松道人说道:“这是你师祖的苦心,为师怎敢冒领?你这法宝也大有来历,乃是地书共生之宝,封神法器,名做“召神令”,与打神鞭、封神笔一般,乃是管理众神的法器,被你师祖特意封印在土地碑中,试你机缘。此令在手,将来号令地府众神,无所不从。你持此宝,便是这一劫封神之主,日后还要下山封神。”
尉缭俯身拜道:“师门如此恩德,弟子感激不尽,岂敢不从!”
玄松道人便说道:“你便随我往玄德洞修行,待机缘到时,再下山行事。”于是以夔牛载了尉缭而去。
却说秦昭襄王在位时,因其年老,思念孙儿,曾遣使者来赵,召异人回秦。赵王召众臣商议,诸臣皆道:“秦乃虎狼之国,异人质于赵,则其投鼠忌器矣!万万不可放归!”独郭开曰:“秦君膝下,子嗣甚多,彼此争宠,不相亲善。待秦君归天,秦国上下,恐皆盼异人速死。故留异人于赵,无分毫之利,而有不义之名。况臣观异人,质赵多年,比于下人,只思一饭一饮,不谋朝政。大王若放其归秦,或争位,或继位,皆吾等之所愿也!似此不费一兵一族,削秦国力,胜过千军万马,岂不美哉?臣为大王谋,是该放异人归国也!”
群臣皆莫能驳之,于是赵王从郭开之意,送异人归秦,赵姬母子,亦得同归。
时准提道人在灵山观得天象,见帝星移往咸阳,恍然大悟,惊道:“帝星、凶星交汇,合天下者,必秦矣!”便忙遣弟子目犍连、富罗那分赴赵、秦二国,投胎转世,分别行事,后来尤恐不足,又派了弟子罗睺罗往赵国转世。
他这里反应虽快,毕竟是后知后觉,落后了一招,比不得地仙早从容布置。
赵孝成王二年,秦攻伐韩国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韩国国土,遂从中一分为二。韩国朝野闻讯大恐,乃向秦献上党之地,乞秦退兵。孰料交割之时,上党太守冯亭不愿入秦,反赴赵庭,要将上党之地献于赵。
赵王召朝臣商议,有曰可取,有曰不可取,问郭开时,郭开言道:“今山东五国疲敝,唯赵强于兵甲。秦若东进,伐赵必矣!况秦、赵二国,世仇也,周旋非止一日。今不费一兵一卒,而得韩地来献,此大王洪福,岂非天授哉?俗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大王纵不取地,秦亦恨赵;取地,秦亦恨赵。故取与不取,岂难择之?”

第290章 长平战起连山阵 殒命归神丧二吒

赵王心中本来亦贪其地,又被郭开说动,遂喜而受之。
秦君闻赵受地,大为震怒,曰:“彼既诈降投赵,吾自取之!”遂使王龁率军,再攻上党。赵王闻讯,亦使大将廉颇率军西向以拒之。
夫廉颇者,目犍连转世之身也,起于行伍,以十数年战绩显赫于朝,终得为将,执赵兵柄。然其人也,狂傲疏慢,于赵国君臣多有不屑悖逆之词,实并不为赵王所喜,以其战功卓著,不得已而用之。
廉颇出战之前,与赵王言道:“秦乃虎狼之师,不可小视。且赵处北地,国力不如秦。不可久战,须当速胜。臣为大王计,赵不战则以,战则须尽全力,请以举国之兵将之!”
赵王闻言,犹疑道:“将军请举国之兵,若国中有事,如何是好?”
廉颇道:“大王,事有轻重缓急,不可不察!瞻前顾后,非智者所为。抗秦者,国家生死存亡之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