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像希拉里那样工作,像赖斯那样成功 >

第16部分

像希拉里那样工作,像赖斯那样成功-第16部分

小说: 像希拉里那样工作,像赖斯那样成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十年前,有位外国人跟随和平奉献团到韩国工作,他学会韩国语之后,去别人家访问时,看着门牌叫着主人的名字,一边敲门。有一天,他看见大门上写的大字,就郑重地呼唤“小心狗”。就因为不理解文化,外语竟然变得如此软弱无力。
  不管外国人说韩国语说得多么流畅,当我们说起“我们小时候看过《铁甲万能侠》(mazingerz)和《铁臂阿童木》的动画片……”对方就很难加入韩国人的对话,不是因为他听不懂某个单词,而是不知道我们究竟在说什么。我刚来华盛顿的时候,有位韩国语说得非常流利的韩国专家。他听别人说我是惟一的女性特派员,说我是“红一点”,就说他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单词,感到很新鲜。从那之后,他每次见到我,都要练习“红一点”这个单词。不管韩国语说得多么好,如果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也不可能那么生动地学习某个单词。
  刚来到美国的时候,星期日的聚会是最让我痛苦的事情。人们越是闲着没事,就越喜欢说些没用的话题。从他们没有焦点的谈话中寻找意义,加入他们的谈话,这比在大学里听教授讲课还难。我用了三年的时间,才达到看美国小说感动得流泪的程度。最开始的时候,即使我读到很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只能读懂情节,没有任何感觉。直到我逐渐理解了美国社会积累的文化和矛盾之后,我的心才开始被打动。
  看电视也是这样。新闻的语言即使很难,但大体上知道内容,很容易听懂。对于单词更简单的电视剧或谈话类节目,却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理解,因为我们需要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反过来说,如果我们认真看美国电视剧,就能理解他们的生活。
  在华盛顿,我大多是在傍晚七八点的时候向首尔报告报道计划。这个时间段正好和晚饭时间重合,有时候很让我为难。所以我必须赶在这个时间早早回家,这样一来,我的晚饭常常都是一个人吃。一个人吃饭,有时候五分钟就狼吞虎咽地解决了,于是我开始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
  解决办法是通过DVD看30分钟的电视剧,一边看一边慢慢吃饭。我故意找有字幕的电视剧看,因为有字幕,即使耳朵听不清的对话也能详细地看懂,对英语学习很有帮助。尤其是电视剧,是教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表达方式的最好的老师。
  我在这里做特派员,和报纸、杂志打了好几年交道,但是要想彻底读懂一张报纸,每天还是需要查十几个英语单词。新事件爆发的时候,就会有新单词出现,这个谁也没有办法。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把每天遇到的新单词整理出来,带在身上背诵,但是现在我放弃了。“外语就是这样”,我决定把它们忘记。
  不久前,一位久违的美国朋友称赞我说,“你的英语提高了很多”。我说,“我现在还是不能用英语随心所欲地说话”。这位朋友说,“我是美国人,都不能用英语随心所欲地说话,你怎么可能呢”,说完,他爽朗地大笑起来。他说得对,语言怎么可能把我们的心理全部表现出来呢?即使是母语,也是有极限的,何况是外语,就不用多说了。
  最近,我问一位在韩国企业负责人事业务的朋友,“现在的年轻人英语都说得很好吧?”他说:“Oh;MyGod,Oops,这些人说得跟美国人一样,但是他们用流畅的英语说出的内容却没有什么内核,常常让我感到很失望。”他说,“只有当实力、韧劲、脚踏实地、知识,这些全部具备的时候,英语才能有突出的进步”;他还说,“只会说英语的傻瓜”根本派不上用场。我也有同感。
  通过这些年和英语作战的经历,我也意识到了,像美国人那样自然流畅地说英语并不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语言中包含多种内容。美国人不会因为我们英语说得好而感动,不是吗?但是我们把精力过多地投入英语本身,想把英语说得像美国人一样,结果因为说得不是很流利,就开始产生自卑情绪,认为自己英语说得不好,这样的人太多了。
  在美国的土地上不能说流畅英语的人,除了自己的母语,毕竟还会说英语,所以没什么可惭愧的。应该惭愧的是对方,因为他们除了英语什么也不会。

  13、明明白白地生活

  有一天,我偶然间参加了一次酒宴,一直喝到半夜。因为好久没见面了,大家想聊聊天,顺便喝杯葡萄酒,结果却迟迟结束不了。我本来就不擅长喝酒,而且还要工作到凌晨,所以一直很紧张。尽管这样,因为在场的很多人都很风趣,所以我还是度过了尽情说笑的快乐时光。
  夜深了,美国人陆陆续续回家了,只剩下我们几个韩国人。转眼已经到了凌晨一点半,截稿时间马上就到了,我又急又累,连连打哈欠。这时,旁边有人嘀咕了一句,“怪不得韩国不能成为发达国家……”
  “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他回答说:
  “美国人决不可能在平时这样玩儿到深夜,都早早回家陪伴家人,或者休息、写日记、看书。这样喝酒喝到深夜,第二天还怎么工作?”
  我也有这种感觉。美国朋友都保持着早睡早起的“新时代儿童”的生活方式。我问过一些记者,如果我在写报道的时候遇到疑难问题,可不可以在晚上打电话问他们,“我十点睡觉,请在十点之前给我打电话”,这样回答的人竟然很多。
  通往华盛顿市中心的高速公路当中,有一条在上下班时间只允许乘坐两三人以上的汽车进入,这个时间段一般定在早晨6点30分—9点,下午3点30分—6点。很多人都在早晨7—8点上班,下午2—3点下班。看来,他们喜欢早睡早起,早早上班,集中在上午工作。
  他们很注意,不让一天中的事情影响自己第二天的状态。仔细想想,我好像从来没有突然和美国朋友出去玩过,“哎呀,今天心情好,我们尽情出去玩儿吧”,这样的事情几乎从来没有。因为他们这样生活,所以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可以预测,也因此没有什么意思。
  有一次,我去纽约玩儿,住在一个在投资银行工作的朋友家。这个朋友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和皮鞋,要背的手提包都按照颜色和样式准备好,早早上床睡觉。就像装好书包,衣服放在旁边,做好上学准备之后早早睡觉的小学生。第二天早晨,朋友早早起床,洗漱之后,再把昨天准备好的衣物穿在身上,像箭似的冲向办公室。他们不会在早晨因为徒劳的小事浪费时间,这真是把效率极大化的生活。他们不会在夜里到处跑来跑去,或者看电视,胡思乱想而睡不着觉。所有的生活都以工作为中心,眼睛盯着前面,不停地奔跑。也许正因为这样,他们的职位才能不断提升,也能赚到很多钱吧。
  以怎样的状态进入梦乡,会使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差异。美国人从小就养成在睡觉前读书的习惯。在孩子睡觉之前,父母在孩子身边给孩子讲的故事叫做“睡前(bed…time)故事”,大人在睡觉之前读的书叫做“睡前阅读(reading)”。看美国电影或电视剧的时候,这样的场面经常出现。
  以怎样的心情进入梦乡,会使一个人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差异。我们可以在结束一天的任务之后,换上睡衣,刷牙之后看会儿书,然后睡觉。或者也可以喝得酩酊大醉,不醒人事地回家,在不醒人事的状态下结束一天的生活。前者是意识到“还有明天”的生活,后者则是把今天当作“人生最后一天”的生活方式。每天都想着“即使我的人生在今天结束,我也没有什么遗憾”,轰轰烈烈地生活也许没什么不好,但明天总是会来的,不是吗?
  如果每天都忙忙碌碌,疲惫不堪地生活,可能连每天是怎样过的都不知道。满身疲惫地回家,直接躺下睡觉,第二天又要强撑着起床,开始新的一天,这样就会像被谁牵引着似的生活。不管多么疲惫,都要想一想今天是怎么过的,明天要做什么,如果养成这个习惯,就会鲜明地感觉到“我活得很明白”。
  如果再写上几行日记,把明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清单,再读会儿书,那么这就是最完美的生活。不被任何人牵引,自己掌握人生的缰绳,提前迈出半步的人生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出发的。

  14、工作中毒症和休假后遗症

  越是工作忙碌、疲惫不堪的日子,休假就越是甜美。如果生活比较清闲,平时也并不是很忙碌,即使休息一天也不会特别感激,更不会有幸福的感觉。但是,如果每一天、每一步都很吃力,都很沉重,这时候能轻松地休息一天,真的比蜜还甜,比可乐还要清爽。
  在华盛顿的日子,感觉上半年格外漫长。从年初到六月份拼命工作,从七月份开始稍微放松,到了八月份,就可以放松休息了。从九月份开始振作精神,再工作大约两三个月,到了十一月底,就是秋收感恩节了。度过一个长假之后,人们开始急切地盼望圣诞节的到来。每到十二月,到处都是节假日的气氛,大家都忙着准备购买圣诞节礼物,还要准备年底的派对,忙得不可开交。到了年底,人们都能松口气,度过年终岁尾,迎接新年的到来。
  我喜欢华盛顿闲暇的七月和八月。乔治·W·布什总统在位于得克萨斯州的克劳福德牧场度过他的“劳动假期”,议会在夏天也进入了梦乡。在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也就是劳动节之前,华盛顿的“新闻发电站”几乎停止了运转。平日里那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首都好像突然变得空空荡荡,我也没什么事情可做,好开心啊。与此同时,我也多少有点儿内疚。虽然没有可以成为新闻的事件发生不是我的责任,可我还是常常被“今天该写什么报道”的忧虑束缚,心里情不自禁地紧张起来。
  美国政府的官员和记者们也都去度假了。如果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大家就不用再做什么工作,放心玩乐就行了。虽然不能和那些悠然自得尽情玩乐的欧洲国家相比,但是夏天的华盛顿真的很安静。早晨到市中心,可以看到在“首都华盛顿”享受假日快乐的游客。有时候,看到别人来这里玩得很开心的样子,我才感觉到“啊,原来这里是个好地方”。
  不管怎么样,我们也要去度假。我对守候在华盛顿分局的前辈说,“明天就放假了”。我的话音刚落,前辈就说,“不要忘了开手机”。其实我还带着笔记本电脑呢,因为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我也想玩的时候尽情地玩,休息的时候就放心地休息,可是现实生活怎么可能尽如人意。万一9·11恐怖事件这种大事在休假期间爆发,或者在度假的地方目睹了意外的事件,我可没有信心洒脱地对自己说,“我在度假呢,跟我有什么关系”。
  总之,在这个世界上,要想找到可以真正放下所有包袱的假期,实在是太难了。美国人也差不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的数据,美国人平均每年拥有124天的假期。但是美国确定了每周五天工作制,所以休息的日子要比韩国人多得多,但是不能和欧洲的发达国家相提并论。
  从前,有位专栏作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你不是说美国生活水平高吗?土地价格便宜,可以住大房子,开高级汽车,所以很容易让人们产生错觉。但是你到欧洲去看看,国民生病了,国家免费治疗,子女上大学也不用花钱。德国人每年带薪休假的时间是7周,法国人是75周,意大利人是85周。相比之下,每天只知道工作的美国人,生活质量简直是一塌糊涂。”
  美国人看似把工作和休假分得很清楚,可以不用看上司的眼色,自己舒舒服服地生活,其实他们也并不能尽情享受假期。根据wwwexpedia网络旅行社最新调查结果,2004年美国人把假期中的三天返还给工作,大约40%的美国人因为工作而推迟或取消了假期。
  美国人不能彻底休假的原因很可悲。35%是因为“要做的事情太多”,14%是因为“我担心会错过什么重要的事情”,10%是因为“如果把假期全部用光的话,担心会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还有24%不知道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他们的理由是“我太喜欢工作了,不想离开办公室”。休假中可能会有“一点点”工作的人达到30%—50%。最严重的是,竟然还有人患上了“假日病”(leisuresickness)。因为不工作而产生自责和忧虑,在休假中生病的人占3%。
  好不容易才得到假期,一旦开始休假了,又要被“一定要好好玩”的强迫观念束缚。美国人当中有很多因为要好好玩而过分激动,或者做平日从不做的激烈活动而引起心肌梗塞。假期中发生的应急状况,70%与心肌梗塞有关。
  古希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