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九界 >

第225部分

九界-第225部分

小说: 九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字,除去中间因为各种事情所耽搁的时间,平均下来,每个月差不多是十万字的速度,还算差强人意吧!

随着文字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写作必然会积累出相当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则促使我对许多方面都有了一些思考,尤其是在叙述方法上面。一本小说,一个故事,想要从头至尾都引人入胜,这无疑是很难的一件事。前面四卷整体来讲,都是随着高庸涵的经历而展开,他走到哪里,便对相应的场景、种族以及矛盾,进行描述和展开。时间一长不要说是读者,就连我这个作者,都有点厌烦这种叙事方式了。所以我想要寻求一种转变,并且希望这种转变能给读者带来新意,同时对整个故事的丰富进行有益的补充。正是有了这种想法,在第五卷展开仅仅六章的时候,我就让高庸涵失踪了,并且一失踪就是二十多章,差不多第五卷一半的篇幅都没有出现。围绕着高庸涵的失踪,引出了苦行者,引出了纳兰,甚至引出了前文一直提到的原界帝君狐晏。可以说,这一段情节至关重要,因为整部小说最关键的两个人物,在冰沐原的变故中登场了。

一个人物重要不重要,我以为,并非是由此人在小说中出场次数的多寡来决定,而应该看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就正如《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当中,王重阳和林朝英,他们二人的戏份很少,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两个人,就没有老顽童、全真七子和小龙女,那么郭靖和杨过的成长历程,岂不是少了许多精彩?纳兰和狐晏在《九界》当中的地位,也是如此!

纳兰在某些方面很像林朝英,虽然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悉,而且戏份也很少,但是暗地里对世界的影响却十分巨大。纳兰掌握的苦行者,是厚土界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尽管不能左右厚土界的发展,但是绝不容忽视。他们所代表的,是对玄明盛世有不同看法的一帮修真者,他们渴望用自己的观念来改变世界。姑且不论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存在绝对是合乎情理的,我想正是因为有了这帮苦行者,厚土界才会显得更加真实!对比一下,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里,不也有这一类人么?

狐晏介乎于正邪之间,单就善恶而言,当然和王重阳不同,不过他比王重阳要复杂得多。有关狐晏的故事,之前的章节陆陆续续介绍了一部分,但并不表示只有这些内容,在后续行文当中,会对他的过往做一个详尽的交代。历史上,总会有一些了不起的才智之士,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自己对世界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展现给世人。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中的某些人甚至不惜用阴谋和战争,以血与火来强行推动,结果往往给普通民众带来深重的灾难。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而其中的功过,也只能由历史来评说。狐晏便是如此,但是他的性子太过急躁,方法简单且粗暴,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想必大家已经从中看出来了,狐晏将会是高庸涵潜在的最大敌人。因为狐晏始终没有意识到,当年的失败并非是由于默提上人的突然出现,究其根源,其实是他想要改变厚土界现有秩序的念头。作为厚土界顶尖强者的纳兰,以及心怀天下的高庸涵,同样怀有类似的想法,有此想法而出发点不同的人凑到一起,当然会发生无可避免的碰撞。

看到这里,也许大家会产生一个疑问。既然狐晏已经看出,高庸涵日后会成为一个障碍,为什么不干脆杀了他,还要帮他渡过修行的难关?这个原因很简单,狐晏出自仙界,对于厚土界的修真者天生有一种俯视的高傲,如果只是因为一个人有可能成为对手,而提前杀了对方消除隐患,这不是大丈夫所为!的确,狐晏杀了很多人,性情偏激且不计后果,但他绝不是那种没有器量的小人!能成为一代帝君,岂是没有自信的人?

再有一点,狐晏从高庸涵身上感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了高庸涵的来历。所有的小说,尤其是玄幻小说,主人公总有不同于常人的地方,高庸涵当然也不例外。从最初高庸涵的灵胎能进入仙界,就可以看出他绝非一般,再后来连魔界大明王都很看重他,便愈发凸显出他的不寻常。以狐晏的境界,看出这一点不是难事,况且他还需要高庸涵去做一些事情,所以此时完全没有必要对他施以辣手。

由于高庸涵的失踪,引发了《九界》开篇以来最大的一次群殴。数百名苦行者和数百名十二叠鼓楼的杀手,在冰沐原沐芳谷外打得天昏地暗,成为横水血战之后,修真界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厮杀。此一战的意义十分重大,等于是将修真界内部的矛盾彻底激化,此后,这股势头必将席卷天下,包括九大门派在内均难以幸免。积累了数百年的恩怨,不会一直就这么延续下去,总会在一个时候爆发,而这一战只是一个开头!

这一战当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事件不容忽视,那就是鸾龙部族也卷了进来,而且在龙琴四人的联手之下,杀了来自仙界的秋潮。这件事貌似只是一个偶然事件,却因为紫袖的缘故,终归还是会和高庸涵牵扯在一起,至于日后霜月海和仙界的关系,当然也会受到影响。这件事,包括之前仙界消除道一真人的影响,以及丹鼎门发出仙使令对付天机门等等等等,所有的一切在最后都将归结到一点。这一点,才是所有变故,所有秘密的真正根源!相信到《九界》小说行将结束的时候,大家会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紫袖又走了!当写到龙琴带着紫袖离去的时候,我很无奈,好不容易才与高庸涵重逢,相聚了不过才几天就再度分开,难道真的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么?其实在第四卷的后半段,我就深深地陷入到一种状态之中,之所以用“状态”这个词,是因为实在找不出更好的词语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

小说写到这种程度,在我而言,时常会觉得里面的人物就活生生地在我面前。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人生轨迹,已经不是我想要怎么写就怎么写,反而时常给我一种错觉,仿佛是他们在推动着我这么写。我好像从最初的创作者,变成了一个陈述者,把我看到的景象描述出来,给大家讲述着每一个人不同的故事。我不知道这对于写作而言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我很喜欢这种感觉,至少书中的人物都活了,活在我的故事里,活在我的脑海里!

说实话,我真的很想紫袖留下来,就像金庸先生曾说过的那样,他也不愿意让小龙女和杨过分开。但是没有办法,真的没有办法,紫袖的离去已不是我所能控制的,我同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两人分开。紫袖什么时候回来,我不知道,也许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候,她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惊喜;也许只能寂寞地留在霜月海,等待高庸涵的前往;也许……

接下来,高庸涵被卷入到一个巨大的阴谋当中,误和丹鼎门的宗主丹泰常交手,结果被人从旁偷袭将丹泰常狙杀,自己却背上了凶手的嫌疑。这究竟是蓄谋已久,还是适逢其会,暂且不去说他,只是这幕后的黑手很显然已经加快速度了。高庸涵从最早的追查者,也被装了进来,成为了别人手上的棋子,局势似乎越发的险恶和复杂。就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审香妍不期而至,同行的还有一个令人颇有些齿冷的荣书隽。

这一下,终于可以将荣书隽正式推上前台了!在开始写这么一个人时,我就想塑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坏人。坏人分很多种,忘恩负义、阴险狡诈、卑鄙无耻,似乎是坏人的特性,至于荣书隽会成为怎样的坏人,我也同样期待,因为他与其他坏人不大一样的,是有一个出自魔界的师父,而且还曾是十二魔使之一的毒蛟道人。第五卷的结尾和第四卷一样,我还是决定用这种方式来收笔,希望大家能喜欢。最后,在第五卷中,我编写了几组楹联,自己比较喜欢,在这里整理了其中的两首,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画船载酒,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地

残霞当楼,婉转回眸,却道樽前几番春秋

二、仙山巍峨,云飞画栋,睹诸相庄严,已接无边法界

霄汉飘渺,乐奏钧天,觐道容整肃,如游九府神宫

这两首严格说来,不能完全说是我的原创,因为借鉴了一些前人的诗句,但是感觉其中的味道不错,所以特意提出来供大家点评。

第6卷 醉里晨香吹欲尽 第二七八章 布锦

天历九四二年,腊月二十八。悬空岛道祖崖八重天的天一宫正殿内,几个人围在一张矮几前或坐或站,人人均是面色凝重,看不出一点新年的喜庆。

自从九界坍塌以来,无论是天灾不断的年月,还是动荡不堪的乱世,人族始终都在一年将终,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这十多天里,过一个称之为“年”的节日。所谓入乡随俗,渐渐地,“过年”被各族所接受,在玄明盛世时成了各族共同的节日。千灵族也一样,从腊月二十五这天便张灯结彩,准备迎接这个喜庆的日子。今年,由于丹泰常的遇刺,丹鼎门遭逢重创,过年的气氛无形中淡了许多,但是仍在各处点缀了一些色彩绚丽的奇花异草。天一宫作为道祖崖上仅次于道祖祠的重地,同样布置的花团锦簇,只是此时却看不到一丝喜气。

殿内总共只有八个人,分别是灵殊、灵象、灵契三位上人,智空大师、真阅上人、智宇真人和丹几道,最后一个便是丹乐行。前几日为了宗主一职,上三房和下三房争得不可开交,分别推出丹几道和丹乐行作为继任人选,当真是各说各有理。鉴于正是非常时刻,在征得丹几道和丹乐行本人的意见后,灵殊三人决定暂缓确立宗主大位,待眼前的局势平静下来以后再做定夺。这个作法暂时化解了丹鼎门内部的纷争,而丹几道本人又对此事不甚在意,所以丹乐行接掌宗主的可能性大增,于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了这个场合。

这八人均是道祖崖上最顶尖的人物,他们聚在一起,分别代表了丹鼎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丹鼎门甚至是千灵族的命运,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现在,这八个人都默不做声、眉头紧锁,而令他们如此慎重的,不过是矮几上一张二指宽的布锦。布锦质地十分普通,和千灵族人喜欢的蓝色织锦差不多,唯一有些令人触目的是上面的一句话,用鲜血写就的十一个字:圣使当日密保高庸涵下山!

这个布锦的来历颇为诡异,这段时间道祖崖可谓是戒备森严,没想到还是被人再次潜到山脚下。就在几个时辰前,两名负责巡查的弟子倒在山门外,丹鼎门顿时如临大敌,尤其是智宇真人更感恼怒,亲自搜索了一遍却一无所获。回过头来才发现,那两名弟子只是被人制住了灵胎,并无性命之忧,跟着就发现了其中一人身上的布锦。

布锦色呈蓝色,显然是从衣服上撕下来的,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布锦居然被一张古怪的符篆包裹着。智宇真人本能地感到事关重大,回到太华宫后独自一人解开符篆,而后看到了这一句令人惊诧莫名,足以使千灵族分裂的十一个字。这一惊非同小可!智宇真人尽管存有私心,并且和月空盈已然反目,但是在这等关头也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将此事回禀灵殊等三人。面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布锦,灵殊三人也拿不定主意,为了慎重起见,将门中几名重要人物统统招集到天一宫内商讨对策。

在场的七人无一不是修为高深,心思沉稳之人,可是初见这句话时反应都一样,均相顾色变。人人都知道,这件事若是真的,对于千灵族而言意味着极其严重的后果。可是月空盈的某些举动,的确有些反常,若说这个布锦纯属空穴来风,显然也说不过去。看到众人神色渐渐恢复正常,灵殊上人才开口问道:“大家怎么看?”

“我不相信!”智空大师对此根本不信,语气略微有些急促地说道:“这分明就是有人想要离间!要是我们信了这个布锦,岂不是自乱阵脚,白白让暗中的敌人看笑话?”

“但是从当日的情形来看,我倒觉得有这个可能。”智宇真人摇头道:“自从师兄遇刺之后,道祖崖上上下下戒备之严密是毋庸置疑的,以我们当时的处置来说,凶手决不可能全身而退。可是结果呢?我们整整搜了十几天,却连凶手的影子都没看到,要说没有人做内应,说什么我也不信!”

“不错,凶手能悄无声息地潜上道祖崖,事后又能躲过搜索,我看丹鼎门内一定有内奸!”灵契上人深深点头,恨声道:“人说内贼难防,果然不假!要是找出这帮不成器的畜生,我第一个饶不了他们!”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只怕智薇师妹也脱不了嫌疑。”真阅上人一脸的沉重,缓声道:“那个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