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陷世 >

第210部分

陷世-第210部分

小说: 陷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松树岭酒楼,上官夫妻见了他俩,满脸堆笑,知道这俩人肯定会给酒楼带来几年的收益,就格外高兴。赶紧给他俩沏茶、拿瓜子,这是好事。
德志没有立刻上楼,尹懋问:“为什么不上去?”
“楼上肯定在打牌。上去了闻他们的烟味吗?”德志说。
“是这样啊!他们会不会打牌?”尹懋表示怀疑。
德志说:“不用问,他们肯定在打牌。你想狗什么时候改了老毛病?不会,狗行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本性难移。”
“可能吧,我先上去打个招呼,免得他还以为我们不守约,说来,半天都不见个人影。”尹懋说。
“好,你去吧,先报个到,如果觉得还能忍受那些烟味儿,就呆在上面吧。”德志说。
当然,尹懋是不会呆在那里的,他上去后,没多久就下楼来了。他说:“真没意思,来支书输了钱,耍赖,不给钱,还夹牌,本来跑不了的,想夹带着跑,被凌汉韶发现了,当场发现并揭穿,弄得他很没意思。”
德志说:“他能坐到这个位置,容易吗?肯定要采取一些手段的,这里面的奥妙,从打牌的作风就可以看出来。”
“他有关系,在内地,都靠这个,没有关系,再有作风也不行。”德志说。
这是实话,有些人真的是这样的。没有什么本事,却当了大官,不是关系的巧儿,无论如何都当不了官的。
即便当了,也当不久。
德志很清楚,只要一打牌,那饭肯定不是如期开吃,肯定要玩到尽兴,来支书说停,才会停,在最后一牌打完之后,输了也不会付钱,这个是正大光明的。
德志算准了要等一个小时,的确如此,上官提供的瓜子起了作用,不至于太饿,算是安慰一下,等喝茶、吃瓜子都无法抵抗饥饿的时候,上官就会上去催了,瓜子不是总有,这么吃下去,觉得有点亏,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上官还是算得蛮准的。
不催不知道,催了才知道,来支书就让他们上楼,然后开饭。像往常一样,最后一局没有付账。
来支书说:“你们这次来,是不是要签合同了?”
“签什么合同?”
“购买水管的合同啊。”来支书说。
“水池做好了吗?”尹懋问。
“做好了,上次我不是带你们去看了吗?”来支书说。

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辨水池

来支书说有水池,水池都做好了,这个倒让尹懋和德志感到很意外,从来没见过有蓄水池的,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你不清楚吗?上次我们看过蓄水池的对吗?”来支书提醒他们说。
“来书记,不是吧,那个水池,只是过水用的,是过滤池吧?不是蓄水池。没有盖子的,那个只能算是过滤池或者叫作取水池。”尹懋说。
“蓄水池也是过水的,那个大池子就算蓄水池了好吧?”来支书坚持自己的意见。
“不是啊,来书记,那样的蓄水池,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没有盖子啊,达不到卫生标准。”尹懋说。
来支书觉得那水池就是蓄水池,这个和尹懋的想法大相径庭,德志也觉得他说得不对。不过,他固执己见,谁拿来支书也没有办法。
事情陷入了僵局,正在此时,凌汉韶说:“这样吧,你们这样争也没意思,不如我们明天去看看。来书记说的,有一个地方,就是蓄水池,不过,他可能没有带你们去看,看了就知道,山上真有一个大水池。”
“在哪里?”德志问。
“在任明旺老书记家附近。”凌汉韶说。
“好的。我们明天去看吧。”德志说。
尹懋唱的和德志唱的不一样,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把戏演好,同样,来支书和凌会计也在演戏,不过,争锋相对罢了。
于是大家商议改天去坡上看看。
吃饭时,来支书要求他们喝酒,德志和尹懋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是不知道要不要先违反这个戒律。看谁憋得住,看谁憋得久,要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民俗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不醉酒,当然有助于健康,不喝一点酒,的确不利于健康。有些专家就是这样说的。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不喝就不喝。埋头吃饭。说实话,来支书不是很接受他们,只是自己也要吃饭。借着陪客的理由,可以一起吃点,免得回家还要吃饭。在家吃,有点麻烦,他老婆是残疾,做饭有点困难,照顾自己都够呛,别说照顾别人了。
上官夫人做的土豆很好吃,先用水煮,然后油炸,焦黄,香甜,这道菜是德志的最爱。当然,还有猪蹄子火锅,也好吃,加上一些配菜,算是比较丰富的午餐了。
吃饱不想家,离开了酒楼,二人还是要去买点菜,德志不愿意去,尹懋说:“晚餐吃什么?上次的菜早吃完了,不去买,也没有人送,没菜吃,开水煮面条吗?”
德志说:“好吧,今天买了,明天就不用买了。”
“你不清楚吧?今天不买,明天还得买。吃自己的饭,心里踏实,吃别人的请,麻烦。要看人家的脸色,说不开饭,就干等着,说开饭,才能吃。有时候,在外面工作,真的很无奈。”尹懋说。
这个话说到了德志的心坎里了,事实上是这样的,但是,人在外工作,总不能像蜗牛那样背着房子,满世界地跑吧?
买什么菜呢?真是大伤脑筋,胡萝卜、豆腐还有包菜,是当地的,花菜、青椒是外地的,当然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菜,德志看了,不敢吃。藕,还是蛮多的,明显是外地运来的,这个也没办法,德志喜欢吃藕,但是一问价格,吓人一跳,就作罢了。
开小超市的,兼卖菜,那老板老是板着脸,这样的老板,看了就不想说一句话,特别是从他的嘴缝里冒出来的价格,不仅是冰冷刺骨的,而且是毫无商量余地的,不要指望在超市卖菜时和老板讨价还价,那是不行的。爱买不买,没人强迫。
德志仔细看看,附近竟然没有第二家超市,也没有第二家卖菜的,这些菜都卖给谁呢?那些开饭馆的老板,从山上下来的农户,他们家有客人来,或者家里办什么红白喜事,都要买一些,好尽尽地主之谊,免得客人走了背后还骂主人小气。
豆腐是本地产的,加上一点胡萝卜,其它的菜,就不买了,看着这些菜,都扎心,不是菜本身的问题,是菜价的问题。交通不便,菜价奇高,没有多少工资,凡事都要精打细算。
德志给了钱,回到宿舍,下午的时间就是自由支配的了,来支书和凌汉韶在打牌,没有人陪他们工作,也没什么工作可做。因为工资很少,没有激情,做了工作,也不当家,没有权力,不能表态。
村民见了他们,就要项目,但他们没有权力承诺什么,就怕见村民。但是,报告不能这样写,如果照实写,恐怕过不了关,那简直是真过不了关。非得写得完美,充实,才能通过。
这一点,金莲做得很好,在报告里写满了修饰语,还有一些动听的词汇,让领导看了,无可挑剔,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更一般的作法就是要听从领导的安排,哪怕是错误的东西,也要执行。
下午有时间睡觉,可德志睡不着,只有读书。家里没什么背景,不读书怎么办?像芭比,不用读书,由她大姨妈罩着,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啥得啥。刘小姐不敢得罪她大姨妈,芭比仗着她大姨妈的淫威,也不把刘小姐放在眼里。
看书是德志惟一能够获得安慰的方式和作法,不读书,德志心里就发慌,读了书,德志才感到安全和放松。
当晚,尹懋下了面条,吃面条,是比较好的,对于面条,德志不陌生,来自靠北边的城市,生活习惯已经养成,早晚吃面条,没有任何问题。
当晚无话,因柏松小酒店楼顶上的太阳能还在发挥作用,当时投资酒店的时候,就预算了足够的资金,来购买太阳能,太阳能是比较划算的,不用电,就不用掏钱付电费。
梁马江在楼上放了两个太阳能热水器,洗澡是没问题的,另外,管理得好,可以负责所有的客人洗澡,管得不好,可能一个人都洗不成。
不过,尹懋先洗了澡,德志看书,懒得去凑热闹。
德志洗澡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洗了澡,很舒服。夜晚也很安静,比在城里强多了。
德志从来不为睡眠不好担心,他只要上床,就一直睡到天大亮,睡了之后,才后悔,为什么不早点起来读书?要记的单词,还没记住,要看的《圣经》还没看,要做的笔记还没有做。要做的事太多,可时间不够,特别是早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大好的时间都浪费在床上了。肠子都悔青了,想明天可不能这样了,到了明天,还是老样子。
试了很多遍,德志觉得自己算彻底没救了,于是就不把重要的事放在早晨做,早晨要做的事太多了,显不出来重点,只有在晚上做。晚上做的好处是,比较安静,可是,到了某个时候,瞌睡袭来,无法抵抗。德志感到自己的确没救了,算了,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一生算了,年轻时候的梦想,都不复存在,只能像四十岁的男人,每晚上洗洗睡算了。
天明时分,德志听到尹懋在接电话,然后尹懋说:“刚才,来书记说要去看水池。然后算一算水管的长度。”
德志点点头,心想,这是好事,如果知道了所需水管长度,就可以订购了,但是,前提是要有采购的环节,也就是要到市场上看一看,比较比较,那才行。
如果没有这个环节,还不行,就没办法向办公室交代,无法向捐款人交代。严格来说,是需要管委会的出去,考虑到车费问题,这事就暂时搁浅,具体怎样操作,还要看来支书怎样说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 麦片早餐

早餐都是自己解决,德志喜欢吃麦片,就用开水冲了喝,麦片就像压扁了麦粒,在碗中翻腾,冒出热气,透出清香。如果没有麦片,德志就会到街上吃稀饭和包子,在外面吃也行,但要花钱。
尹懋喜欢吃方便面,袋装的,上次逛超市,他买了五袋方便面,还送了一个可以在微波炉加热的塑料碗,很觉得划算,于是以后就专门买方便面,用那个塑料碗装面,然后用开水冲,再盖上盖子,这就是早餐。从营养学家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早餐都不科学,都没有讲营养,可是,德志捏了捏自己的钱包,瘪的,没办法,只能将就了。想必上帝不会让他饿死。
吃了早餐,又等了大概一个小时,来支书才到了后院来喊人,德志听到了声音,跑出来往楼下一看,正是来支书的秃头,尹懋也出来了,背着包,带着相机,他下了楼,德志还没想好拿什么,不过,他有相机,德志就只带一杯水就够了。
下楼来,来支书说:“不远,我们走上去吧。”
“在哪里?”尹懋问,“如果在侯光祥那里,就需要坐车了。”
来支书说:“没有,不在那里,到侯老师那儿需要大半天的时间,这个水池是真正的蓄水池。省民委支持的。”
德志让来支书走在前面,好带路。他和尹懋走在后面,发现走在后面吃亏,因来支书吸烟,他在前面走,嘴里叼着烟,那烟雾缭绕的,将他自己都熏得睁不开眼睛,现在倒好,他走在前面,烟雾往后跑。正好扑在德志脸上。
德志故意放慢了脚步。尹懋就在前面了,可以替德志挡一挡香烟的味,等德志走过去,味道基本已经消散了。
据说现在的中央领导都不吸烟。他们不像才建国的那些干部。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旧上海都流行吸烟。他们为了追求时髦,也就吸了,吸了之后就改不掉。戒不了,没办法。那时候吸烟是时髦,是文明,是一种高层人的表现,现在吸烟就不同,是底层人士吸烟,吸烟吸出了肺病,然后给医院送钱。
压力大,就吸烟,没有钱,也吸烟,吸了烟,就戒不了,戒不了就常常吸烟,常常吸烟就完蛋了。肺都被烧穿,住院治疗,有点钱,就给了医院,然后举债治病。有公款的,可以用公款买烟抽,没有公款的,只能靠自己的血汗钱来买烟抽,久而久之,就进入了恶性循环。
德志看到那么多吸烟的,心里就有一种想法,就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学医,将来要治疗那些肺部被烟烧坏的人。但是,德志感到,被烟烧坏肺的人,根本没有办法再恢复健康。肺病是不可逆转的,只会恶化,不会好转,就像肝脏,一旦肝硬化,就不可能再恢复健康。
来支书在前面走,扔掉了一个烟蒂,说:“这吸烟是老毛病了,改不掉,没办法。年轻时,长年在外面跑,做生意离不了烟,烟就是名片,比名片还惯用。吸烟能拉近陌生人的距离,促成生意,名片给了别人,别人会把名片随手一丢,再也不理会了。吸了人家的烟,自然就觉得欠了别人一个人情,做不成生意,就好像差点啥。”
尹懋说:“我以前是开店的,香烟是必需品,没有香烟,这个店就不用开了。”
“是啊,全国的烟民太多了,十个男人差不多有六个都吸烟。烟民给国家做的贡献也大啊。”来支书说。
“是啊,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