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陷世 >

第93部分

陷世-第93部分

小说: 陷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表示决心,上面这话的“我”后面,又加上“们”,显得从来没有占过人家便宜似的。
刘小姐见她如此说,马上开始贴膏药,顺着她的语气往下说。余哥假意感动一番,说:“不算什么。你们是领导,领导我们打仗,动脑筋,这是我老婆的一点心意,为的是犒劳你们。如果你们不要,或者如果我找你们要钱,回家后,我老婆肯定跟我没完,为了家庭和谐,你们不会让我不好过吧?”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齐老师也就笑纳了,不再提给钱的事。
再说这个口子一开,金莲就摸透了领导的心。
刚好,金莲丈夫的车被盗,还没有买新车,为了赚钱,金莲让他丈夫做起打制金银首饰的生意来。打银戒指,将袁大头,用猛火融化,然后打成银项链或者银镯子,每打一次,坩埚里就故意剩一些,然后,节省下的银子,就是钱。
金莲为了拉拢领导,特别是齐老师,眼皮子浅,贪心,见了什么都想要。这银饰品当然不例外了。因为齐老师和刘小姐都是基督徒,金莲就让他丈夫用克扣下来的银子打了两条十字架的银项链,金莲将其送给二位领导。
领导同样假意推迟一番,要给钱,金莲哪里敢要钱,只说是为了表达感谢,让残疾人有一份工作做,照顾残疾人。这时候,她一口一个残疾人了,说的非常可怜。领导也本着同情,收下了银十字架项链,并且堂而皇之地戴在了脖子上。齐老师和刘小姐的脖子上都戴着银项链,表示自己非常爱主。
宋波的创意特别多,许多项目都是他动脑筋开发的。基金会运作这么多年,宋波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没有给领导送礼品,没送肥鸡,没送银项链,他的家乡的豆腐很有名,一有机会,就从老家带到江城一桶豆腐。
这豆腐不是齐老师和刘老师独吞,而是给大家品尝。大家都感谢宋波的慷慨。
德志是最看不惯通过送礼来博得领导欢心的作法,他也不会去做,而且非常反感这种不正当的竞争。正因为如此,领导并不看好德志,哪怕德志的学历高,有文化,但在领导眼里,远没有银项链和肥鸡实在。德志有文化是他个人的优势,但在领导心目中,没有一点用处。德志苦恼不是在于自己不受重用,而是毕业遥遥无期,想赶快毕业后好考律师。
余哥提前回到小城县城,回来几天,无人知晓。领导安排尹懋到虎坡村,好监视德志,殊不知,真正需要监视的是余哥。越是在领导面前讨好的人,越值得别人关注他背着领导所做的事情。
尹懋丝毫不为监视德志儿后悔,反而,很高兴做这项工作。至于余哥的提前回城,尹懋连屁都不放一个。这是基于二人以前在一个圣经培训班认识,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对于余哥不好好在村里工作,提前回城,睁一眼闭一只眼,懒得去管,倒是对领导交代的监视德志的事,铭刻在心,丝毫不敢懈怠。
他们一起回到江城市。从松岗来的同事早已到达。
这次到江城有重要事情宣布,不开会,宣布完后,就各自回家休假,假期结束,重返江城,再开会。
晚饭后,大家都坐在客厅。齐老师推一推刘小姐,刘小姐推一推齐老师,几乎都说一样的话:“你来宣布吧!”
俩人相互谦让一番后,齐老师说:“好,我来说,经过仔细观察,港西办公室冯小姐,让金莲、余哥和宋波去港西参加一个国际社工大会。”
宋浪说:“是你们自己决定的吧?马小姐远在港西,她怎样啊?!”
齐老师瞥了宋浪一样,没理他,继续说:“没办法,这次开会名额有限,经过慎重筛选,只有这三位还比较合适。大家没意见吧?!”
既然齐老师这么说,大家还敢有意见吗?
宣布完后,办公室一片沉寂。

第一百三十二章 牢骚满腹

宋浪打破了这个宁静的环境,他说:“既然领导这么安排,我们能有什么意见呢?”
齐老师说:“刚才不是说了吗?是香港办公室的马主任定的,不是我们安排的。”
宋浪说:“算了吧,收起来吧,我根本都不相信,一定是你们定的,借口说是是马主任的意见。她远在香港,知道个什么,还不是你们说是方的,她就认为是方的,你们说是圆的,她就认为是圆的。”
领导都爱读书,特别是齐老师,家里有一间书屋,里面摆的全是书,其中最多的就是《圣经》,各种版本。大多数《圣经》都是免费的,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许多国际友人迎来送往的,赠送《圣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反而很正常。书多得很,看书的机会和时间就会减少。
但是读过的书,来治理机构的这几位小人物,还是绰绰有余的,大家都不懂文化,就好统治;个别人有文化,认识字,反而受到文字所累,受到文化之苦,还不如不清醒、不知道,大家都昏昏沉沉地睡死过去,大概都是平等的,结果都是死。清醒的和糊涂的结果都一样,都是死亡,痛苦和幸福的区别在于活着的时候。
领导懂文化,用知识来统治领导这些半文盲,大家都高兴,还有人舔领导的屁股沟子,自己本身下贱,反而要踩同事的肩膀,踏着同事的鲜血往前爬,爬到同事的头上,作威作福,拉屎拉尿,好不威风。
没有文化,认识不了多少字,又喜欢欺负人的,可以说是流氓。这样的流氓到处可见。流氓自有流氓的逻辑,他会认为作恶是正当,耍赖是讲道理,黑的是白的,白的是黑的,指鹿说是马,那就得是马,不能说是鹿,也不能说是牛或者其他动物。这种霸权,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人们的纵容和饶恕,使不合理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地发生了,发生着,并且将来一定还会发生。
齐老师有文化,金莲自称高中毕业,实际小学都没毕业;董志安技校毕业;余哥上到高一,就停课了,说是搞运动,就没再上学。春燕是初三毕业,会背老三篇,教过几年小学生,自称为老师。芭比冒名顶替其他人上了一所卫校,早就把知识还给了她的所有的老师,甚至现在见了拉丁字母还认不全。尹懋不用多说,他自称高中毕业,那个年代能读完完整高中的就像晨星一样寥落无几。
盘点下来,竟然没有一个正儿八经地读过书,难怪领导很喜欢招用这样的人,方便统治。领导自己,也没有考上大学,后来上了神学院,相当于大学本科,实际在社会上,根本不承认神学文凭,找工作非常难,只有到教会工作,而教会内部的斗争相当惨烈,不亚于社会普通单位的内部同事的争斗。在一所教会,后来的神学生往往地位低微,是不受欢迎的人。
除非到神学院当老师,这样才有可能自己觉得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才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如果不去神学院当老师,或者不去教会工作,神学生还有一条出路,就是出国继续深造,如果运气好,说不定嫁给老外,或者娶个外国老婆,这都很好。总算跳出了苦海,算是能过着非凡的生活,这种出路,也是无奈之举,谁都想过着人上人的清闲生活,但是如愿的没有几个。
正因为如此,抓住机会就能抓住钱,这次去香港,在齐老师看来不算什么,因她常去,刘小姐更不用提了,她本来是香港人,几个人中间的竞争,就是领导的一句话,很容易就定下来那些人能去,那些人不能去。
理由再简单不过,就是和领导的关系亲疏远近,还有凭借领导的喜好和厌恶,对待那些不讨人喜悦的,比如德志,就不能去,哪怕他学历高,形象好,也不说明什么。正如武大郎开店,绝对不招比他高的人。一样的道理,德志有文化、有文凭,相貌也英俊,又略懂英语,可是,就是不选。
对于尹懋和春燕,也不让去。原因是,春燕和尹懋常常在开会的时候争吵,且声音很大。开会不说话,大家都安静,那项目就不用讨论了,大家都不发言,领导来定,她说行就行,她说不行就不行,行吗?到最后,谁来负责项目实施?难不难?谁写报告?出了问题谁在第一时间解决?
开会发声讨论,为的是规避项目风险,分析项目中会出现的问题,尽量减少损失,让更多的人受益,这些不争吵不能解决。大家都温文尔雅,相互谦让,最后,吃亏的还是大家自己,因为出了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机构的问题。
宋浪对宋波没有意见。宋波、春燕和尹懋是第一批招聘来的员工,他们的资质差不多,都是从教会信徒中选拔的优秀分子,经过淘汰和选拔,最后确定这三人。
第二批进来的是金莲、宋浪和董志安。现在,存活的是金莲和董志安,宋浪死了。
第三批进来的是德志、余哥和芭比。
三批人被招聘进来,每一批进来的中间有一个代表。宋波、金莲和余哥。
在三人中,金莲文化程度最低,但是装得像,不知其可,在人前装作很懂文化,余哥不用说,自称什么都会,但是,什么都不精,自我吹嘘,已经迷惑住了刘小姐,对此,大家都心知肚明,有困难,宁愿请外面的技工,也不愿淘气去找余哥。
余哥也乐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巴不得没有一个人来找他麻烦。
余哥凭借自己的所谓本事,也被齐老师呼来唤去的,比如家里的马桶坏了,请他去修,他就乐得屁颠屁颠地去修,不敢讨价还价。要挂窗帘子,或者要换窗帘子,需要在墙上打眼子,他就拿着刘小姐的电钻去,说知道,小电钻对付老墙,根本没有什么威力,余哥要求买一个,齐老师不肯,说:“将就着用。”
余哥在墙上打洞,非常辛苦,实在打不动了,就停下来。齐老师刚要发脾气,就有人来说,教堂上面要安装夜光的十字架,需要打眼,没有电钻。
齐老师说:“那好吧,去买一个。”
齐老师已经是神学院办公室主任,有这个权力,给办公室添置一些东西。买个电钻才400多元,对她来说,这个要求并不太高。
买电钻的不是余哥,是做夜光十字架的人。那人是河北来的,和齐老师是老乡。在牵扯到金钱的时候,老乡比外人认为是修马桶的余哥要亲,在关键时刻,老乡比同事还是要可信一些。
齐老师让余哥修马桶,安窗帘,有时去换换灯泡,打打杂,这些小事,齐老师不会亲力亲为,都是要发挥一下手中的权力,动用一下权柄,体味其中的滋味。
除此以外,懂财务的边瑛会计也深受其害,受到其役使。全体同事都被齐老师调遣过,而刘老师却不敢说半个“不”字,任其调兵遣将。那一次,边瑛会计还在做账,就被从岗位上调走,去帮齐老师家做卫生。边瑛是很爱干净的,这次吩咐她去,是齐老师故意所为。她明知边瑛的身体很差,弱不禁风,偏偏要派她去,目的是耍权威,让知识分子或者专业人士掉价,好抬高齐老师自身的价位。目的很龌龊,手段很卑鄙,就是要拉开和同事的距离,好坐在高台上来当大帅,指挥手下的喽啰,饱尝权力的美味。
齐老师的家里很少打扫,到处脏的进不去人了,就让大家去帮忙打扫卫生。弄了一天,个个累得如散了架,走到门口,门卫师傅开始大骂齐老师:“什么东西!手里有点屁大的权力,还不放过。自己懒得屁眼生蛆,还叫别人来打扫自己的狗窝。”
齐老师权当没听到,昂首走过,不做理会。大家几乎都听到了这千古骂声,心里自是过瘾,全身的疲惫一扫而光,这老人真是恩人,替他们出了一口恶气。
从那以后,齐老师再也没有让同事们去她家打扫卫生了,偶尔有需要,就请余哥过去帮忙,说是帮忙,实际是全忙,齐老师借口忙别的,啥事都不管了。
安排了去香港的人选,德志就收拾了东西,准备坐晚上的火车离开江城。德志住在中等城市,交通比较方便,什么时候都有车去到他住的地方。其他同事,就没有这个方便了,他们留下来,继续守着齐老师和刘小姐,听她们说着废话。
德志离开了办公室,赶到了火车站。离开车时间还有一小时,他就坐在长凳上,边等车边看书。看累了,就给妻子发一条短信,说晚上回家。
德志已经不在乎谁去香港,领导让谁去,就是谁的恩典;领导喜欢谁就是谁,谁也无权干涉。哪怕派一个高位截瘫的人去香港,也要尊重这位残疾人,他身体残疾,但心里要强,不肯服输,就让她去,回来后好在乡亲们面前吹吹牛,炫耀一番,也可以在老公面前,更加猖狂,让老公这一辈子都别想决定任何一件事情,因为她比她老公强,在国际大都市见过世面的,她的老公,这一辈都没见过香港是个什么摸样。
至于在同事们中间的反响,那就十足地证明,在这个机构,文凭和文化都靠边,专业和技能都是下等,惟有讨好卖乖才是真理,哄领导开心,才是正道。小小的机构,如此复杂;简单的家庭,几个人物,就把整个小环境弄得乌烟瘴气,住不成人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