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道教 >

第114部分

中国道教-第114部分

小说: 中国道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刘安》载:刘安招接天下道术之士,〃乃有八公诣门,皆须眉皓白,〃安初不欲见,后八公皆变为年约十四五之童子,安乃足不履,跣而迎。八公自称:〃吾一人能坐致风雨,立起云雾,画地为江河,撮土为山岳;一人能崩高山,塞深泉,收束虎豹,召致蛟龙,使役鬼神,一人能分形易貌,坐存立亡……一人能乘云步虚,越海凌波,出入无间,呼吸千里;一人能入火不灼,入水不濡,刃射不中,冬冻不寒,夏曝不汗;一人能千变万化,恣意所为……一人能防灾度厄,辟却众害,长生久视;一人能煎泥成金,凝铅为银,水炼八石,……浮于太清之上。〃⑤后刘安与八公一道成仙,时人传八公和刘安临去时,遗药器于中庭,鸡犬舐啄,尽得升天,此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典故的出处。
到唐代,淮南八仙的故事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文人墨客的诗文中亦多以此为典故说神仙长生之事。武则天《升仙太子碑》提到〃淮南八仙〃。⑥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自谓〃未遑八仙之术〃。⑦此后,八仙传说起了变化:一是人称李白、贺知章、崔宗之等八位骚人墨客为饮中八仙。《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七《李白传》曰:〃公(指李白)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⑧二为蜀中八仙。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唐末道士张素卿曾画〃八仙图〃,⑨〃蜀主(孟昶)诞日,忽有人持素卿所画八仙真形,以献蜀主,蜀主观之,且叹曰:'非神仙之能,无以写神仙之质。'遂厚赐以遣。〃注云:〃八仙者,李阿、容成、董仲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长寿仙、葛永瑰。〃AB《太平广记》卷二百十四引《野人闲话》所记内容亦同,唯:〃李阿〃作〃李已〃,〃葛永瑰〃作〃葛永璝〃。AC宋元之际,八仙之说再次发生变化,逐渐形成今日民间流传的八仙。这种变化,与金元时全真道之兴起有关。全真道所奉的北五祖中有钟离权和吕洞宾,而钟、吕二仙在八仙故事中占有重要地位。《道藏》有《钟吕传道集》,钟吕金丹道风行宋元,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南宋李简易《玉溪子丹经指要》卷首有《混元仙派图》,列出钟吕的传承世系,第一代钟离权传吕洞宾,后以吕洞宾所传为多,有曹国舅、何仙姑、李铁拐等。这说明钟吕金丹道的兴起与元明八仙故事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后者的许多原型来自前者。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四〃八仙〃条指出:〃按《太平广记》《神仙通鉴》等书,胪列仙迹,纤悉不遗,并无所谓八仙者。胡应麟谓大概起于元世。王重阳教盛行,以钟离为正阳,洞宾为纯阳,何仙姑为纯阳弟子,因而展转附会,成此名目云。〃AD翟灏《通俗编》也说:〃元人杂剧如马致远《岳阳楼》、范子安《竹叶船》、谷子敬《城南柳》,皆举称仙者八人,与世俗所绘符其七,唯无何仙姑,……则其起于元世,又何疑焉?〃AE元代的八仙名目不尽相同,如有的无何仙姑,而有余仙翁;有的无张果老、何仙姑,而有风僧哥、玄壶子。直到明代才大体上定型,但也还有个别不同的说法。据道书记载及民间传说,八仙〃事迹〃如下:
铁拐李,又称李铁拐。相传名叫李凝阳,或名洪水,小字拐儿,自号〃李孔目〃。《混元仙派图》称其为吕洞宾弟子。
元岳百川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岳》也持此说。《历代神仙通鉴》载:李凝阳从老子和宛丘生魂游华山,嘱弟子曰:〃倘游魂七日不返,方化我尸魄。〃不料弟子因母病危,提前将其尸体焚化,游魂无依,附于林中一饿死的乞丐身上,变得形极丑恶,跛右脚。老子舍以真道不可着相,只须功行充满,便是异相真仙。AF后奉为东华齐阳启元帝君。一说铁拐李生而有足疾,西王母点化升仙,封东华教主,授以铁拐。文艺作品中铁拐李的形象通常是拄铁拐,背葫芦,游历人间,解人危难。道教名山崂山流传〃铁拐李摔葫芦〃的故事,崂山〃金液泉〃、〃酒槽〃等地名,传说因铁拐李葫芦里的酒流溢而得名。
汉钟离,名钟离权,全真道尊称〃正阳祖师〃,奉为〃北五祖〃之一。《道藏》有《灵宝毕法》三卷,题钟离权著,吕岩传。另外还有一些托名钟离权著的经书。《宣和书谱》和《宋史》都提到其事迹。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一说:
他的道号是〃和谷子〃,一号〃正阳子〃,又号〃云房先生〃。
生时有异相,及壮仕晋为大将,后回心向道,一老者〃授以长生真诀,赤符玉篆,金科灵文,金丹火候,青龙剑法〃,从此领悟玄旨。后点化吕洞宾,应上帝之召而去。他与吕洞宾对神仙之道的问答,经施肩吾编为《钟吕传道集》行于世。
〃宋钦宗靖康初封为正阳真人,元至元六年(1269)正月褒赠正阳开悟传道真君。〃AG钟离权自称〃天下都散汉〃,艺术形象为手拿扇子,袒露大肚,乐呵呵的胖子,以突出其散仙的风度。
张果老,道教称为果老仙师,由唐代道士张果衍化而来。
据《大唐新语》卷十载:〃张果老先生者,隐于恒州枝条山,往来汾晋,时人传其有长年秘术。〃唐玄宗迎之入宫,倍加礼敬,自称是〃尧时丙子年生〃,曾为尧的侍中。〃善于胎息,累日不食。〃玄宗诏赐为〃银青光禄大夫,仍赐号通玄先生。〃后尸解。AH《旧唐书·张果传》与此略同,只是更多一些神异事迹。中唐以后,张果的传说日益增多。《太平广记》卷三十引《明皇杂录》《宣室志》《续神仙传》称:果〃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叠之,其厚如纸,置于巾箱中,乘则以噀之,还成驴矣。〃AI此条亦见于《三洞群仙录》卷十五引《高道传》,当系后来张果老倒骑毛驴形象的雏形。
何仙姑,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卷五、《历代神仙通鉴》卷十四载称:何系〃广州增城县何泰之女也,唐天后时,住云母溪。年十四五,一夕梦神人教食云母粉,……誓不嫁,常往来山顶,其行如飞。……唐中宗景龙中,白日升天。〃AJ诸书所记何仙姑事,颇多歧异。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四引宋《东轩笔录》《乐善录》《独行杂志》及清人《杂录》等所记何仙姑之事多不同。AK蓝采和,《续仙传》载称:〃不知何许人也,常衣破蓝衫,……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长三尺余,常醉踏歌,老少皆随看之。……似狂非狂。行则振靴言曰:'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椿树,流年一掷梭。'……后踏歌濠梁间,于酒楼乘醉,有云鹤笙箫声,忽然轻举于云中,掷下靴衫腰带拍板,冉冉而去。〃LB《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十七抄录此文,无大异。后来传说中,有时变成挎着花蓝的姑娘,直到清代的戏文中还是女妆打扮。也有仍将其定为男性的,为一少年。
吕洞宾,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吕岩,号纯阳子。全真道兴起后,奉为北五祖之一。其人其事见本书第一卷。世传八仙中之最负盛名者。传说中颇多神异事迹。元明以来文艺作品及民间传说的八仙故事中,多以他为中心,并将其塑造为手持宝剑,能解救人间苦难的游侠形象。
韩湘子,字清夫,据说是唐吏部侍郎韩愈之侄,或外甥、侄孙。《列仙全传》卷六载:遇纯阳先生而从游,登桃树堕死而尸解。来见韩愈,愈勉之学,则答曰:湘之所学与公异。曾作诗自称:〃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韩愈不信,即为开樽,果成佳酝;又聚土,一会儿开碧花二朵,花间拥出金字一联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愈读之不解其意,后因谏佛骨事谪官潮州,途中遇雪。韩湘子冒雪而来,问道:〃公能忆花间之句乎?〃愈询其地名即蓝关,感叹不已,方信湘之不诬。LC(《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二《韩湘》与此同)这个故事较早的见于《三洞群仙录》卷三所引宋刘斧《青琐高议》中,则韩湘子在宋代已衍为道教神仙。后来关于他的传说颇多,有《韩仙传》增演其故事。又传说他系吕洞宾弟子,被吕度为仙人,由此名列八仙。
曹国舅,《混元仙派图》载其为吕洞宾的弟子。《列仙全传》卷七称其为宋曹太后之弟,每不法杀人,以后隐迹山岩,精思慕道,得遇钟离、洞宾,引入仙班。LD遂为八仙之一。
传说八仙分别代表着男、女、老、幼、富、贵、贫、贱;
俗称八仙所持的檀板、扇、拐、笛、剑、葫芦、拂尘、花蓝等八物为〃八宝〃,代表八仙之品。文艺作品中以八仙过海、八仙献寿最为有名。今西安市有八仙宫(古称八仙庵),其主要殿堂八仙殿内奉八仙神像。
注:
①《艺文类聚》第4册132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
②③《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208页,365页,中华书局,1985年
④《百子全书》第5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⑤见《广汉魏丛书》。《四库全书》本《神仙传》文字与此异。
⑥⑦《全唐文》第1册1007页,第2册1707页,中华书局,1983年
⑧AGAJLB《道藏》第5册315页,276~277页,478页,7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⑨ABAH《丛书集成初编》第1648册60页,251页,第2742册112页,中华书局,1983年
ACAI《太平广记》第5册1641页,第1册192页,中华书局,1961年
AD《陔余丛考》第743页,商务印书馆,1957年
AEAFLCLD转引自1987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诸神》第780页,783页,817页,830页
AK《笔记小说大观》第34册85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

王灵官 
王灵官是道教所奉的雷部、火部天将及护法神。最早记其事者为《明孝宗实录》和《明史·礼志》。《明孝宗实录》卷十三云:〃所谓崇恩真君、隆恩真君者,道家相传以崇恩真君姓萨名坚,西蜀人,宋徽宗时尝从王侍宸、林灵素学法有验。
而隆恩真君,则玉枢火府天将王灵官也,又尝从萨真君传符法。永乐中,以周思得能传灵官法,乃于禁城之西建天将庙及祖师殿。宣德中改庙为大德观,封二真君。成化初,改观曰显灵宫。……夫萨真君之法,因王灵官而行,王灵官之法,因周思得而显,而其法之所自,又皆林灵素辈所附会。〃①据此,王灵官是宋徽宗时道士萨坚(或萨守坚)之弟子,王侍宸(即王文卿)、林灵素之再传。萨守坚之名,屡见于此前诸书;而王灵官之名,则于此始见,盖如上文所云:〃王灵官之法,因周思得而显。〃
据载,永乐中所建的天将庙,曾塑天将二十六,玉灵官为其首。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五〃王灵官〃条云:〃孙国敉《燕都游览志》谓:永乐间有周思得者,以王元帅法显京师。元帅者,世称灵官,天将二十六居第一位。文皇(成祖)祷辄应,乃命祀于宫城西。〃②据前引《明孝宗实录》(《明史·礼志四》与此同),王灵官天将之名,全称为〃玉枢火府天将〃,似又以王灵官为火神。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一〃火神庙〃条载:〃北城日中坊火德真君庙,唐贞观中址,元至正六年修也。我万历三十三年,改增碧瓦重阁焉。前殿曰'隆恩',后阁曰'万岁景灵阁',左、右'辅圣'、'弼灵'等六殿。〃③〃隆恩〃当指隆恩真君,即宣德中对王灵官的封号,证明明代已祀之为火神了。
明清所出的萨守坚、王灵官传记中,又称王灵官姓王名善,为湘阴县之邪神或城隍,后被萨守坚收作部将。元代成书明代增纂的《三教搜神大全》卷二载,萨守坚真人〃继至湘阴县浮梁,见人用童男童女祀本处庙神。真人曰:'此等邪神,即焚其庙!'言讫,雷火飞空,庙立焚矣,人莫能救。但闻空中有云:'愿法力常如今日!'自后庙不复兴。真人至龙兴府,江边濯足,见水有神影,方面黄巾金甲,左手拽袖,右手执鞭。真人曰:'尔何神人也?'答曰:'吾乃湘阴庙神王善,真人焚吾庙后,今相随一十二载,只候有过,则复前仇。今真人功行已高,职隶天枢,望保奏以为部将。'真人曰:'汝凶恶之神,坐吾法中,必损吾法。'其神即立誓不敢背盟。真人遂奏帝,收系为将,其应如响。〃明王世贞《列仙全传》卷八作了类似叙述,但称:〃我王善,即湘阴城隍也。〃《历代神仙通鉴》卷二十所述大致相同,但自称:〃吾先天大将火车灵官王,久值灵霄殿,奉玉敕庙会湘阴,以惩此方恶业〃云云。
《茶香室续钞》卷十九〃王灵官〃条亦叙此故事,但称〃我乃湘阴庙神王善〃。
《西游记》又以王灵官为雷部神将,第七回云:〃那猴王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幸有佐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
两个在灵霄殿前厮浑一处,这个是太乙雷声应化尊,那个是齐天大圣猿猴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