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中国道教 >

第46部分

中国道教-第46部分

小说: 中国道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仙传》)。其编列顺序为:异代之事得于碑碣者,以其世冠于卷首,其年不可考者次之,其著见于宋朝者又次之,至于亡其姓名者皆附于卷末。他将神仙分为炼形、气、神而成的轻举仙,坐脱立亡的尸解仙,植有宿根的火解仙,炼丹功成的住世仙以及不假修为的缘份仙(即遇至人,饵丹药得要诀者)等不同类别。《直斋书录解题》称其书十二卷,〃自岑道愿而下一百六十二人〃。原书已佚。今《说郛》所载,仅为简记岑道愿以下至侯道姑共一百三十七人。
为研究和进行养生修道,曾慥从众多道书中,选录大量修道养生术资料,编成《道枢》四十二卷,共一百零八篇(一篇分上、中、下篇或上、下篇者,均作一篇计)。一般都辑录原文,加以串写,定以篇名。又在每篇篇名下,以四言四句,提示该篇内容要点或传授原委,从中可见编者的观点。
如《玄轴》篇提要曰:〃心劳神疲,与道背驰,冥心湛然,乃道之几。〃表明其以安心养神为道教修炼之主旨;又如《内德》篇提要曰:〃三业七情,既澄其源,五神守脏,三一永存。〃
表明其佛道结合的思想;再如《碎金》篇提要曰:〃漆园之玄,竺乾之空,均乎正心,与儒同功。〃反映其三教合一的思想。
任《道枢》中,坐忘下、容成、周天、水火、坎离、火候、甲庚、昆仑、服气、呼吸、修真、真一、五行、众妙、入药镜等十五篇,每篇文内均用〃至游子曰〃的形式,直接表示编者自己的见解。如在《众妙》篇中有〃至游子曰:吾有性命之宗,世未之知也,上纳于气,下勿泄于精,于是运之与玉池之渊相合,久而斯为丹矣,斯吾之性命也〃。说明他编《道枢》,并不完全是将前人的资料进行简单的选录编纂,而是包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又如在《容成》篇中,曾慥驳斥御女之术,谓〃魏伯阳曰:割肉以内于腹不可以成胎,则外物不可以为丹也明矣。是知学道以清净为宗,内观为本者也。于是深根固蒂,使纯气坚守,神不外驰,至于坎离交际,而大药可成矣。善乎庄子之论曰:必净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未闻有以御女而获仙者也。〃可见曾慥是主张内丹修炼术者。
《道枢》卷一至卷六的二十三篇又独立编为《至游子》二卷(卷上十一篇,卷下十二篇)。不著名氏。明姚汝循于嘉靖丙寅(1566)作序传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大旨主于清心寡欲,而归于坎离配合,以保长生,且力辟容成御女之术,言颇近正。〃但《提要》作者却将《玉芝》篇中关于朝元子的注文:〃陈举宝元中人〃误作〃陈举宝,元人〃。以致疑为明人姚汝循托名之作。后徐时栋《烟屿楼读书志》及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均已指出,应为〃陈举,宝元(北宋仁宗年号之一)中人〃,错讹已得纠正。但他们都没有将《至游子》与《道枢》联系起来考察,因而,虽认定《至游子》二卷为曾慥所作,但不知即为《道枢》的一部分。如将《至游子》二十三篇的篇目和内容,与《道枢》比较,即可发现原来它与《道枢》的卷一至卷六完全相同(仅与卷六之篇目顺序略异)。从而更有力地证明《至游子》二卷,确实是曾慥所著。至于《道枢》一至六卷,为何独立编成《至游子》上下二卷,编者又将是谁?如果认为是他人从《道枢》辑出,又为何只辑录前二十三篇,而舍弃其余八十五篇?实难以解释。最大的可能是曾慥先编录道教炼养资料二十三篇,集成《至游子》二卷。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展为一百零八篇的《道枢》一书。因为《至游子》二十三篇是先编成的,故列在《道枢》前面的第一至第六卷;又因《道枢》已包含了《至游子》二卷的全部内容,就没有必要再以曾慥撰《至游子》二卷的名义单独流传。《至游子》的出现,只是反映他从事道术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其终结性成果则是一部容量甚大的、保留了南宋以前道教内丹养生学的大量资料的《道枢》。明《正统道藏》和清《道藏辑要》,皆收录。
此外,曾慥又从二百五十二种笔记小说中,辑录出〃可以资治体、助名教,供谈笑,广见闻〃①的资料,编为《类说》五十卷。又撰《高斋漫录》一卷,〃上自朝廷典章,下及士大夫事迹,以至文评诗话,诙谐嘲笑之属,随所见闻,咸登记录〃②。还有《乐府雅词》三卷、《宋百家诗选》五十卷、《通鉴补遗》一百篇等。
注:
①《类说·序》
②《四库全书总目》第1197页,中华书局,1965年

宁全真 
宁全真(1101~1181)是南宋初东华派创始人。俗名立本,字道立,法名全真。河南开封府人。因幼养于裴氏家,长犹从裴姓。〃资禀纯异,敏于记忆。凡诸子百家、医药卜筮之书,无不该贯融会。善察天文躔度,犹工于风角鸟占卜术〃。①家贫,无以自给。尚书王古曾嗣丹元真人东华嫡传,知全真有道,乃檄充史椽。又闻田灵虚遇陆修静得道,延请于家,命宁全真典侍抄录。宁全真心与道契,对经箓秘文,一见辄悟。 
〃一日,灵虚言于尚书曰:'裴氏子根器深重,骨相合仙,异日当负大名,然振起吾东华教者,必此人也。欲以上道授之,俾其掌教可乎?'尚书亦欣然曰:'此吾志也',遂授焉。自是修持不怠,能通真达灵,飞神谒帝,名振京师。〃②从这段文字看,田虚真和王古可能是灵宝派道士,因见灵宝阁皂宗教风不振,遂将道法传予宁全真,希望他另立名目,肇开东华派,以开创灵宝新局面。后来宁全真不负所望,经过若干曲折,终于开创了东华派。
宁全真在受田、王传授后不久,因遭靖康之变,亦奉其生母随宋室南迁。有杨司命者得道于华阳,临终时,将灵宝玄范四十九品五府玉册符文付于嗣法仕子仙,嘱其后遇绯衣人则传付之。仕子仙遇宁全真(当时仍从裴姓),始悟绯衣人者,宁全真也,乃〃以图策心印付度。〃不久母亡,复为宁姓。
绍兴(1131~1162)中,据称以斋醮祈祷有功,被赐号洞微高士,继进〃赞化〃二字。朝廷凡有醮祀,皆命其主典之。孝宗朝(1163~1189),遭左街道录刘能真嫉妒陷害,被囚十余日后黥隶军籍。此后,即晦迹深遁,益勤修炼,慕其道而归之者如市。浙右(浙西道)诸处士庶率多请其建斋醮。晚年住婺州(今浙江金华市)何家,有弟子赵义夫、何淳真、宋扶、何德阳等多人。卒后,其弟子赵义夫嗣教。
《正统道藏》收《上清灵宝大法》六十六卷,署〃洞微高士、开光救苦真人宁全真授,上清三洞弟子灵宝领教嗣师王契真纂〃;又收《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三百二十卷,署〃洞微高士、开光救苦真人宁全真授,灵宝通玄弘教水南先生林灵真编〃,是东华派的两部重要经书,虽然经过后人的增纂,但基本体现了宁全真的思想。
注:
①②见《道藏》第7册1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王嚞
王嚞(1112~1170)金初全真道创始人,北五祖之一。始名中孚、字允卿。其先世本陕西咸阳大魏村人,后徙居终南县刘蒋村。自幼不群,性倜傥,尚义气,善属文,不拘小节。 
曾修进士业并应试举,但皆无成。后宋室南渡,家遭劫难,慨然入道,改名嚞,字知明,号重阳子,隐于终南。曾于南时村〃凿塘丈余,高数尺〃,自名〃活死人墓〃,中置〃王害风(狂者之意)〃灵牌,墓四隅各植海棠一株,以示〃将来使四海教风为一家〃。金正隆四年(1159)传于终南甘河镇遇异人,授修真口诀;次年再遇于醴泉,授《金丹秘诀》五篇,遂捐弃妻孥,行乞鄠杜终南间,举止亦若狂者。大定七年(1167),忽自焚其庵,携铁罐乞食而去。后抵宁海(今山东牟平)收马钰为徒,马为之立寓曰〃全真庵〃,〃全真〃之名盖始于此。继又收谭处端、王处一、邱处机、郝大通、刘处玄、孙不二为弟子,即后来所称〃北七真〃,乃传全真大法、金丹之道。大定八年挈马钰、邱处机、谭处端、王处一等入昆嵛山石门口,开烟霞洞居之。后郝大通来,遂携五弟子至文登县立〃七宝会〃。大定九年迁居宁海金莲堂立〃金莲会〃,又诣福山县立〃三光会〃,蓬莱县立〃玉华会〃,掖县立〃平等会〃。远近与会者千余人。遂以〃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为宗旨,在北方创立了〃全真道派〃。大定十年卒于大梁(河南开封)。弟子扶柩归葬终南刘蒋村故庵。大定二十五年由邱处机主持在故居建宫观,马钰手书〃祖庭〃悬宫内。
承安(1196~1200)年间再次修建,赐名〃灵虚观〃。元代改称〃重阳宫〃,后再增建名〃重阳万寿宫〃与北京长春观、山西大纯阳万寿宫并称为全真〃三大祖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褒赠〃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王重阳融通、佛、儒思想于一炉,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主张三教平等、三教合一,并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为全真道徒必修经典,王重阳不尚符箓,不事黄白,不信白日飞升,以修炼内丹为成仙证道的手段。其丹法下手功夫重在〃清静〃二字,认为专主清静才能返朴存真,识心见性。他主张性命双修,以炼心、炼性为始基,即〃先性后命〃。尝谓〃大凡学道人,先要炼性。盖性本先天之物,必须将其炼得圆陀陀、光灼灼方为妙用。〃又称:〃性与情连,性情发动,如龙虎之猖狂、若不炼之降伏,焉能去其猖狂而归于虚无?〃强调〃炼性之道,要混混沌沌,不识不知,无人无我,炼之方得入法。〃修持法上重清修,主张修道者必须出家,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行苦修。传世著作有《重阳全真集》《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教化集》《重阳分梨十化集》《重阳金阙玉锁诀》等。

刘德仁 
刘德仁(1122~1180)为金初大道教(后改名真大道)创始人。号无忧子,沧州乐陵(今属山东)人,后徙河北盐山。 
早年丧父,事母克尽孝道。读书稍通大义。据称,一日晨起,见一须眉皓白之老叟乘青犊车过其家门,摭《道德经》要言授之曰:〃善识之,可以修身,可以化人。〃投笔一支而去。实借乘青牛老叟,以喻老子,作为其创立道派制造神授根据。后来他根据《道德经》意旨,加以演绎,订出大道教的教义和规戒九条,并以此传教收徒,创立大道教。他在传教过程中,常以召神劾鬼之术为人除妖治病,深得群众信仰,教徒发展甚快,〃一时州里田野,各以其所近而从之。受其教戒者,风靡水流,散在郡县〃。①〃金大定(1161~1189)初,诏居京城天长观,赐号东岳真人,传其道者,几遍国中〃。②刘德仁〃行教三十八年,住世五十九载,以法传付二祖大通真人陈君(陈师正)〃。③卒后被追封为无忧普济开明洞微真人。
注:
①《道园学古录》卷五十:《真大道教第八代崇玄广化真人岳公之碑》
②《宋学士文集》卷五十五:《书刘真人事》
③《金石萃编未刻稿》:《洛京缑山改建先天宫记》

萧抱珍 
萧抱珍(?~1166)为金初太一道创始人。卫州(今河南汲县)人。生年及创教事迹皆未见记载。元王鹗《重修大一广福万寿宫碑》据金王若虚《一悟真人传》,仅记其创教后之简略事迹。该碑略云:初,萧抱珍既得道,即以仙圣所授秘箓济人,祈禳诃禁,罔不立验。金天眷(1138~1140)初,其法大行,因名之曰太一教。盖取元气浑沦,太极剖判,至理纯一之义也。寻以所居湫隘,乃于卫州东三清院故址,改建太一庵堂。王恽《故太一二代度师先考韩君墓碣铭》亦谓:
〃天眷初,太一始祖真人,以神道设教,远迩响风,受箓为门徒者,岁无虑千数。〃不久,太一道由汲县传播到赵州、真定一带。皇统八年(1148),熙宗闻其名,召赴阙,受到礼遇,赐名所居之庵为〃太一万寿观〃。金大定六年(1166)逝世,曾封微妙大师。入元,忽必烈追赠其为太一一悟传教真人,改其所居太一万寿观为太一广福万寿宫。所创太一道流播于金、元。

谢守灏 
谢守灏(1134~1212)为南宋道士。字怀英,绍熙初朝廷赐号〃观复大师〃。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年少时,博览群书,励精儒业。上庠后,馆于曹忠靖公府。时遇清虚皇甫真人(即皇甫坦,《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有传),因仰慕真人道德,遂脱儒冠参礼真人,为入室弟子。后游江海,历名山,尝遇道士沈若水,授以《许真君石函记》(或称《许真君石函秘文》),前有序云:〃西山玉隆高士谢观复,洎高弟清虚羽衣朱明叔,东嘉郑道全等,递相授受传至于今。〃游天台,从皇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