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资源帝国 >

第334部分

资源帝国-第334部分

小说: 资源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部那边是准备弄一个大厂出来。但是那年月,机工部也没余粮,大厂的建设,都是要围绕着老厂来做的。老厂有技术,有人,还有现成的地。改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但他们也没有放弃弄新的大厂出来,我们这地方,就有很优厚的地理条件。当初虽然是弄了三个中型厂出来,但上面早就说过,如果条件合适,在适当的时候,三个厂都是要合并的。
三个厂合并,肯定是要分清主次的,所以那个时候,为了让自己厂做主导。大家都憋着一口气,不让别人占线。有一段时间,矛盾闹得特别大。但后面大家都不闹了,因为大家都明白,上面的资金一直都不够,想要合并起来成大厂,希望太小了。既然合并不了,再加上三个厂各有互补,到后面就是合作大于矛盾。尤其是红火的那几年,三个厂都是随便调人。”
听到老袁这话,刘东才明白,原来不止自己一个人看上这块地方的地理位置,想要把它弄成个大型造船厂。早在这些船厂建立之初,机工部那边就有能人看上了这块地方。
想想也是,当初机工部虽然大面积撒网,却不代表这大面积撒网,就是随便撒的。如果没有发展潜力的地方,他们就算把网撒下去了,也没有捞起鱼来的可能。这块地那么明显的优势,如果当初计划的人看不出来,那就是真的傻了。
可惜,当初的策略,本就有些过于理想化,忽略了一些现实的东西。虽然是把种子撒下去了,但他们却没有化肥,把这些种子健康的弄起来,到最后,也就便宜了自己。
这个时候,张亚平插嘴说到:“我们环亚,算是赚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便宜。当初我了解到的情况也是这样的,所以我直接把这一片的造船厂都给包了下来,为的就是能让大型造船厂尽快的出现。如果我们的培训工作跟得上,那么时间也会缩短很多。”
“是啊,机工部那边没有资金升级,不代表我们环亚没有资金升级。这样看来,当初这片地方,的确是选对了。”陈洁这个时候也在感叹到。
“我等会儿就带你们去看看其他两家厂,让董事长你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我们这一片的造船厂。”老袁这个时候,抽着水烟说到。
做为一个在造船厂待了一辈子的人来说,别说自己呆的厂,就算是其他厂,他了解的程度也不低。毕竟,当初合作那会儿,大家都好似兄弟一样,隔阂虽然依旧会有一些,但在利益面前,这点隔阂根本就算不上事儿。
听到老袁这么说,刘东说到:“那这时间会不会不太够?仅仅看你们厂,这时间都有些紧凑,就更别说还要看其他两个厂,今天一天的时间,逛得完么?”
要是仅仅是走马观花的看一圈,就算是三家厂,看下来也花费不了多少功夫。但刘东可是想要彻底的摸一下现有造船厂的底蕴,仅仅是走马观花的看一圈,肯定是不够的。那样根本就不能详细的了解具体的情况。
“今天不够还有明天嘛,反正老板你又不急着走。在我们船厂这边多待两天,也耽误不了多少功夫嘛。”张亚平这个时候开口对着刘东说到。
“这倒也是,那我们就得麻烦一下老袁你了。”听到张亚平的话,刘东感觉十分正确,于是顺口应承下来。
环亚其他的产业,刘东可以随便看看,就能过关,因为那些产业,毕竟才开始建设,整个工厂的范围内,都还在大规模的搞工程,就算想看东西,也看不出什么来。也只有等到那些工程完工以后,才能看出个大概。
至于环亚特钢虽然也是有厂房,是在搞扩建,但和船厂这边,有着本质的区别。环亚特钢那边的建设,环亚已经弄了一两年了,就算刘东去的次数不算多,但了解也算不少。可造船厂这边不一样,一个是他第一次来,另外一个就是这些造船厂,都是以前国企收购过来的,就连张亚平这个负责人,都不见得会有多么深入的了解。
这样一来,比其他地方多花费一些心思,也算不上什么夸张的事情。再说了,比起其他的环亚产业来说,造船厂这边,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工程。工程量不单一,需要考虑到的东西,相对来说会更多一些。
别看现在环亚特钢和大兴刀具厂好像很庞大的样子。但和造船厂比起来,那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刀具厂和钢铁厂生产的东西是很单一的,仅仅是做某一个方面的东西。但造船厂不一样,别看船这玩意好像也是单一产品,但实际上,真正想把船弄出来,需要考虑到的东西是非常多的。
要不然,国际上也不会把造船,看成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见证。因为船这玩意,不仅仅是弄个铁皮,放到水里能浮起来就算是建造成功了,那样的船,连舢板都算不上。
在造船行业当中,也会分个三六九等。最下等的那种,就是能在小河道里面开的,那玩意要说到技术含量,几乎就相当于没有,一个木匠,都能很容易的把那样的船给弄出来。连吨位什么的,都算不上。
但再往上走,船的变化就会越来越多,到最后,像那些军用的大型军舰,什么战列舰,航空母舰一类的东西。你就算一下子找来一百万个木匠,都拿这东西没办法。因为它涉及到的技术,实在不少,无论是船舶的设计,还是里面的电路安排,抑或者是螺旋桨,发动机,雷达,火控。方方面面的东西加起来,需要应用的技术,能把人给吓死。
华夏在六七十年代,就能把原子弹给弄出来。但直到二十一世纪之后,华夏想要自己造航母,都十分困难。虽然这其中有着华夏人历来不太重视海洋的原因,但也有着这样的大船,技术含量很高的原因在里面。单单是这样的大船所需要应用到的钢铁材料,就不是一般人能弄出来的。而钢铁材料这样的东西,在大型船舶里面的应用范围,仅仅只能算是最为基础的东西。往上算,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虽然刘东从来就没有让自己的环亚船业建设航母那样的奢望,就算是一般军舰,刘东也没有打算建造。但就算那些民用的十万吨级货船,需要用到的东西也非常的多。建设大船,对于环亚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甚至比什么晶圆厂的压力还要大。
所以,刘东对于环亚船业的重视程度,在某些程度上,甚至要比环亚特钢更高。虽然当初想要弄船舶业,刘东最大的理想就是看到了船舶行业二十年的黄金发展时间段,但未尝没有以船舶行业成为环亚底牌的心思。
第四百七十八章 还是占便宜了
如果环亚特钢在未来会成为环亚国际的一张底牌,一个支柱,一个任何人都不能忽略掉的部分。那环亚船业未来的定位,就是一个重量级砝码。谁都知道,在未来大陆资源开发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为了让自己的国家在发展方面,不至于被资源问题拖后腿。
那么想要更多的资源,就不得不打海洋的主意。在这个星球上面,海洋里面的物资,绝对要比大陆上的物资多很多。只要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海洋的总面积占据地球百分之七十一的百分比,而陆地仅仅只有百分之二十九。
而在这百分之二十九的陆地上,还要分为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势力,虽然华夏占据的面积不小,但总体来看,也算不上很大,比华夏面积更大的国家,还有两个。再加上华夏五千年以来的传承,本就耗费了比比别的国家更加多的资源。
这样的情况下,未来华夏在资源问题压迫下,会越来越重视海洋产业。而人想要在海洋上生活,就离不开船业。人是不可能能在海水里面生活,除非是那种传说中的美人鱼。这样一来,华夏对于船舶的依赖性就会越来越强。
刘东虽然没有那么宏伟的目标,誓死也要让环亚船业,成为国内船业的no。1,但能让环亚船业在其中占据不小的比例,环亚船业就能算是成功。那样一来,环亚无论是在面对任何人的时候,都会有一定的底气。
有了这样的想法,刘东自然会对环亚船业给予高度的关注。虽然现如今的环亚船业,基本上还是个烂摊子。想要让环亚船业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需要走。但既然把种子都给放下去了,在环亚内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刘东也不介意让环亚船业飞速的发展。
其他的人肯定不知道刘东内心当中对于环亚船业的定位,至于当向导的老袁,就更加不可能知道。但刘东很有兴致的参观造船厂现有的一些底蕴,老袁也自然会让船业良好的一面展现在刘东的面前。
当老袁带刘东他们参观完船厂的一些设备和厂房以后,他们的脚步,就不知不觉的来到了海边。到了这里以后,路面的平整程度,和完整的程度,和之前刘东他们一行人进来船厂的路,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
看到刘东他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路面上,老袁自豪的说到:“别看刚才你们进来的那条路破破烂烂,就以为船厂里面的路也像那个一样。咱们船厂虽然实力不够,但一些硬件上的条件,还是必须拥有的。就拿这片地来说,我们很多大型的原件,还有船舶的一些组件,都是从这里弄到海里面去的。要是这些路都那么破烂,那大型的组件,根本就不可能能放到海里面去。那样一来,我们造船厂,也弄不出大船来。”
造船厂的建造过程,并不是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样,全都是在海里面完成的。要是那样,那些重达几百吨的钢铁构件,又怎么可能在水里面完成?你总不可能把炼钢炉都放到海里面去吧。
所以,建造大型的船只,那些构件,就比如说船首船尾这些大型的构件,都是在离海边不远的船厂里面,弄出来的,然后用专用的机械,把他们弄到组装船坞里面去,之后再拼装完成,再做一些后续工作,一艘船的主体部分,才算是完工。
而主体部分建设完毕以后,才开始船舶内部的建造。等到内部建造,设备装上以后,才能算是一首完整的船舶。就拿后世华夏从乌克兰买来的那艘航母来说,别看外表上没有什么变化,好似那艘航母是完好的。
但实际上,那艘航母到了华夏的时候,剩下的仅仅是一个空壳。除了外表光鲜,里面是啥都没有,别说火控这样的军用系统没有,就连动力系统,发动机这些玩意,也是一样没有。能用的,就是那个航母的外壳,就这样,也是拖拖拉拉十来年,才算是勉强到了国内。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老袁对刘东说船厂里面这些路完好的时候,之所以会用自豪的语气来介绍。那是因为这条路,在某些方面,就是衡量一家船厂是否能达到中型造船厂标准的一个标杆。
如果是小型的造船厂,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路。别看这些路外表好像和那些城市里面的路差不多,虽然很好,但看起来却不是那么稀奇。实际上,船厂里面的这些路,绝对要比城市里面那些普通路好太多了,拿那种路来比较,完全没有可比性。
就算是一般的高速公路,要和船厂内部这些路相比,那都只能说是弱爆了。毕竟,你一般的高速公路上面通行的车,最多也就才几十吨,连一百吨都达不到。但中型船厂里面的路,你要是连两百吨的承重都承不了,你都不好意思出来和人打招呼。仅仅看承重这一块,高速公路和造船厂内部的路比起来,都弱爆了。就更别说其他的那些指标。
如果高速公路都按照船厂里面的这些路标准来做,相信华夏就算二十年以后,都不会弄出多少高数公路来。因为那样实在是太费钱了,就连国家的财力,都顶不住。
只有高质量的路,才能承受那种几百吨重的大型船舶元件。越是大型的元件,就越是能弄出大船来。想当初,他们这些船厂,也不知道花费了多少资源,才弄出了这么一条路。而现在这些东西,全都便宜了刘东,让他在短时间之内,不用为路的问题,付出更多的资源。
什么叫船厂的底蕴?这条路就是船厂的底蕴。要是刘东仅仅是收购了一堆小型的造船厂,他压根就不会收获这样的路。小型造船厂,他们完全用不到这样的路。你能指望最多也就造个几百吨小船的船厂,能拥有承受两百吨以上元件的路么?就算造出来,他们也用不上。所以有些时候,不是数量越多越好。到了一定的程度,就需要质量了,而小型的船厂,就不会有这样的质量。
这也就是为什么老袁在说到这些路的时候,那么自豪的原因。他们船厂凭什么能叫中型船厂?这条路虽然不是全部,但也是一部分。但就是这么一部分,也不是一个小型船厂能够比拟的。
想必老袁每次看到这条路的时候,都不免回忆起当初船厂风光的时候。那年月,大型的专用平板车,拖着重达上百吨的元件,从这条路上行使过去。那样的庞然大物,本就有着足够的威势,而他们船厂的工人,把这样的庞然大物组装起来,最终形成了能航行于。大海的船舶,这份自豪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