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资源帝国 >

第98部分

资源帝国-第98部分

小说: 资源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后只要是环亚集团的部门,无论是总公司,还是子公司,想要得到技术支持,就离不开环亚国际科学研究所。而刘东的目标就是,把环亚国际科学研究所,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研究院。这样,才有机会在未来科技领域上,留下自己的脚印。
而吴一平的钢铁企业,也从总公司剥离出来,成立环亚国际特种钢生产公司。对于钢铁公司,刘东的野望就是,以后钢铁公司的生产设备可以由自己的机械公司制造,而科研人员也可以由自己的科学院来研究,形成一个公司自己的产业链,以后被人卡脖子的机会,就少很多,而且依靠自己的技术,还可以形成专利垄断,到那个时候,环亚特钢就是世界性企业了。就好像三井旗下的新日铁,而刘东钢铁厂的目标就是他们。
而被剥离了所有企业的环亚国际集团,也并不会变成空壳。因为他们是这些公司的总公司,那些剥离出去的公司基本上都是总公司全资控股的企业,以后总公司的主要职能除了协调各个公司,就是为公司培养人才,以后总公司会为各个子公司提供需要的人才。这样就让那些子公司放下了人力资源这个沉重的包袱。当然,这并不是说子公司就不能招人,只是总公司为子公司承担大部分招人的压力。也便于更好的控制子公司。
这么一划分下来,原本混乱的公司管理,变得井井有条。只要按照这个方案来做,以后关于公司管理的问题,就会得到彻底的解决。而关于股权的问题,由于时间太过仓促,再加上公司的产业也很庞大,所以一时半会儿之间,这个资产计算的问题并不能彻底的落实下去。股权的问题,现在也就只有先放着,等到年终总结的时候,再来计较。
等到大家都适应了新公司的划分问题,刘东就拿起自己手里的文件,开口说到:“现在我宣布公司最新决议。刘东,担任环亚国际集团董事长。陈志豪,担任环亚国际集团总经理。担任吴一平,担任总公司副总经理,环亚特钢总经理。黄三水,担任总公司副总经理,集团战略部部长,环亚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周青富,担任总公司副总经理,驻苏联办事处主任。陈洁,担任总公司董事长助理职位,协调董事长管理集团事务。”
这是原核心成员的职务,而新增加核心成员,刘东用另外一张纸念到:“任大道,担任总公司总经理助理。林天豪,担任环亚金融总经理。环亚银行总经理,由于班子暂时没有搭建起来,待定。斯密特,担任环亚机械总经理。崔晓明,担任环亚国际科技研究院院长。这就是新进公司核心成员名单。”
刘东的任命念出来后,所有的人都爆发起热烈的掌声。不论是新进核心成员,还是老核心成员,这份任命都相当于升职了,而且等到年底的工作总结大会上,他们这些核心成员,还会有公司的股权分红。
可以说,这次改革,对于所有人都有好处。就算看起来损失股权分红的刘东,这样的安排对他也有好处。公司的职能划分明确了,以后公司的凝聚力也会提高,再加上管理成本的下降,说到底,他赚得更多。
刘东的任命下去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之内,公司改革的内容就就取得了成功,虽然有些关于产权提交一类问题,还要等一段时间才会弄好。
但是,就这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公司发挥出来的效率,就不是之前那样混乱管理下可以比拟的。而新的环亚国际,变得生机勃勃,能够更好的应对各种挑战了。
而在外界,除了日本美国这些公司,并没有更换自己的牌照之外,其他不论是香港,还是大陆,新的环亚国际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很多原本不知道环亚国际是什么的人,看到以前知名的企业全都换成了环亚的牌子,才知道环亚的能量有多么的巨大。尤其是香港的那些人,看到环亚换牌的动作,还以为环亚国际又有什么新的大动作,于是纷纷关注,香港财经这些电视台,更是想要了解其中的内幕,弄得环亚香港部分鸡飞狗跳。
第一百四十二章 实际的问题
公司改革以后,算是让刘东松了一口气。一个现代化的公司,如果管理还是像草台班子一样糟糕,即便是他再能赚钱,也依旧只能作为别人的一块肥肉。
虽然才仅仅改革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公司的效率还没有彻底的提升起来,但刘东还是能够感受到公司改革以后的活力。就拿最现实的问题,也就是钢铁厂招工的问题来说,现在的效率足足是以前的三倍。这才是真正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了明确的管理方向,刘东自己的工作也开始变得轻松起来。所以,乘着有时间,刘东就钻进了材料科学方面的研究当中,虽然他的知识层面已经超出了这个世界二十多年,但当他看到不断翻译出来的苏联方面弄过来的资料以后,才发现,有些细节性的问题他也是需要学习的。
就这样,十二月的时间匆匆过去,转眼就来到了一九八七年元旦。
就在刘东准备好好放松一下的时候,吴一平带来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消息。
当看到吴一平拿过来的资料时,刘东非常纠结。原本以为解决了问题的事情,现在好像依旧不那么靠谱。拿着手里的资料,刘东对着吴一平说到:“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虽然招收的人员已经够了,但是由于这些人大多数不是熟手,所以效率非常慢?”
吴一平很不好意思的回答到:“老板,不是我们招收的人不够努力,但由于老师傅太少的缘故,我们整体的效率实在不怎么高。虽然现在在铁区那里的一个中型钢铁厂已经开始生产了,但产量实在是个问题。”
“老师傅太少?那你们就不能想想办法?我们出的工钱应该是很合理的啊,那他们为什么不来我们工厂?而且我还给你们出过主意,那些老师傅我们可以去聘请其他钢铁厂退休的师傅,能让他们发挥余热,而且还有工钱拿,这难道还不能打动他们?”刘东诧异的问到。
在一开始的时候,刘东就知道,想要一下就把自己的队伍培育起来,那根本就不现实。钢铁厂这玩意,一直都是国企在搞,就算是民间,也没有会这手艺的人。难道他能去找那些乡下打铁的师傅来?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开始刘东就把自己的目光定位到那些钢铁厂的退休职工身上。这些人虽然是退休职工,但是他们的经验绝对不会是那些毛头小伙子能够比拟的。
只要弄到一批这样有经验的老工人,然后每个老工人带几个徒弟,用不了多久,自己工厂的那些人就能够掌握好技术。而且刘东为了不刺激那些国企,还专程嘱咐过吴一平,不能只把目光看向一个钢铁厂,每个钢铁厂挖两个人,想必那些国企也不会说什么。毕竟,那些人都是退休人员,那些钢铁厂拿来也没用。
但没想到就这样,吴一平却对刘东说,老工人不够。这不是扯淡是什么?他可不相信那些老工人就那么高觉悟,坚决不给他这个资本家打工。他可是给白花花的人民币,而不是打白条。谁能嫌自己的钱多不成?
听到刘东的疑问,吴一平苦笑到:“不是不能打动他们,而是打动的人太多了。人人都想要进我们的钢铁厂来,把那些钢铁厂的领导们都给惊动了。所以,到最后,来我们厂的人反而很少。”
吴一平的解释让刘东恼怒了:“那些钢铁厂到底怎么回事儿?这退休员工想要再就业,他们凭什么不放人?我们一不偷二不抢,难道还能把那些人都给吃了?再说了,别人都退休了,他们这样拽着人算什么意思?”
“人是退休了,但别人组织关系还在钢铁厂啊。钢铁厂要把这个捏在手中,那些人哪里敢不就范?其实,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现在大多数钢铁厂,离开了这些老工人根本就玩不转。要不然,他们也不会用这样的招数来对付那些老工人。毕竟,这挡人财路的事情如果不必要,他们也不想做。一个厂里面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要是把关系搞僵了,那些厂领导也不好看。”吴一平解释到。
这个解释让刘东一下愣住了,钢铁厂离开了老工人就玩不转,这叫什么话?难道钢铁厂那些年轻工人就是吃白食的?没有老工人,那些在职的年轻人就要抓瞎?既然这样,那招这么些人来难道就是为了让他们玩的?
看到刘东那个眼神,吴一平就知道刘东在想什么,于是无奈的说到:“还真就是这样,现在能在钢铁厂待着的那些年轻人,还真就是为了混口饭吃。要是没有老工人撑着,好多厂子都得倒。这样的情况下,有大批的老工人想要来我们公司,岂不是让自己的厂子倒下去?所以,他们限制那些退休工人也是逼不得已。”
“既然这样,那些钢铁厂当初为嘛要招这些年轻人?钢铁厂可不是慈善组织,不可能全招些纨绔进去吧?再说了,这钢铁厂的待遇应该也不怎么好,那些纨绔们也应该看不上啊?”刘东现在更奇怪了。
听到刘东把这事情联系上那些纨绔,吴一平赶忙解释到:“不是纨绔,那些人还看不上钢铁厂这些待遇,进机关不比进厂好啊?主要还是那些知青,钢铁厂里自己的知青。”
知青?听到这话后,刘东这下算是彻底的明白过来。要是因为这个理由,那些钢铁厂还真就不敢放退休工人。虽然这一世他并没有和这些人接触过,但不代表他就不知道这些人的处境。
前世那么多文学作品还有那些电视,都是说这群特殊人群。他们的生活状况,刘东很了解。就连自己的老爸,也是老三届,所以,当他听到吴一平说到知青,就什么都知道了。
这的确是他的疏忽,这两年基本上都是在香港待着,很少回大陆,所以很多东西虽然知道,但并不是特别敏感。就像知青,他可是知道,这群人有多少。
上山下乡回城后,这些人有能耐的考了大学,要么就当兵去了,还有的进了机关。但这些人,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运气不好,没有技术,也没有文化,在城市当中生活有多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当时社会主要问题,就是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几千万人口啊,而且还是青壮年,根本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但这些人当中,有些人运气还算不错,虽然自己没有多大的本事,但父母如果有企业,走走门路就可以进企业。在当时来说,这就是一条好路。这年月,国企还没有破产这么一说,如果能够进入企业,那就相当于是捧了铁饭碗,生活有了保障。就算是谈恋爱,找对象,你要说你在工厂里面上班,那也绝对比做个体户的那些人强上许多。
但国企本身,能够接纳的人必定是少数。本来厂子里面的人就够了,再加上这么多小年轻,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而且名额也不多,想要就这样进入企业,实在太困难了。
但好在国企有个政策,那就是如果父母在工厂里面退休,可以让自己的子女进入工厂。就因为这个原因,原本还年富力强,四十几岁的父母,为了让儿女有个工作可以干,他们就自愿的退休,给自己儿女让路。可怜天下父母心,本来自己在工作岗位上面还能干个十几、二十年,因为儿女们没有工作,就得站出来让位。
一批技术娴熟,能力极强的人退出了岗位,然后让一群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伙进入工厂,这对于工厂的生产,肯定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这还是一般的国企,要是那些科研所,这样的影响就更大,有些工作完全陷入停滞,也不是不可能。
那些企业或者研究所为了完成任务,那就不得不想办法。虽然不可能让年轻人再退出去,让老人留下,但如果让这些老人们指导一下工作,就没有任何问题了。本来这些所谓的退休老人们年纪就不大,在一线工作根本就没有任何问题。再加上为了自己的儿女,那些老人们也得好好努力,所以,原本一个岗位现在两个人做,而且一个还不用给工资。这就成了这个年月国企的普遍套路。
吴一平挖不到那些退休人员,也就成为可正常的事情。毕竟,别人真正做事的人要都让你给挖走了,别人的工厂还用不用开工?即便是吴一平表示每个工厂仅仅招一点点人,那些厂也不会相信,谁知道这些人过去了,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他们可不敢冒这样的风险。
遇到这样的事情,刘东也不知道该如何办才好。那些退休职工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厂里上班,连工作都可以不要,刘东就算开再大的价码,也挖不过来人。
因为这个年月,对于私人工厂,大家还有着本能的恐惧。上面都还没有定性的东西,不那么靠谱。
第一百四十三章 解铃还需系铃人
明白这事儿的前因后果后,刘东也觉得挺难办的。尤其是这年月的私企,名头的确不是那么好听。以后的各路老板,现在头上都还挂个乡镇企业的牌子,连自家招牌都不敢打出来。可想而知,现在的私企名声到底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