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我要做首辅 >

第40部分

(红楼同人)[红楼]我要做首辅-第40部分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我要做首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晗听了,怔愣了一会儿,忽的长长地叹了口气,道:“死了?”
  “难道你以为我会放他活着离开这里?”林瑜狠狠戳了戳他的头,道,“回神,现在是不是可以好好解释一下,为什么一个漕运的老大会盯着你这个小秀才?”他对着自己的小舅舅露出一个秋后算账的微笑。
  这一边林瑜别院一夜未曾安眠,另一头,齐达立逼着两个守门兵卒将翁老大他们的身份给说了之后,给吓了一跳。
  “想钱想疯了的东西,你们只道性格方便,怎么不想想汤山也在那个方向,要是伤着了哪一个达官贵人,你们还要命不要!”
  那两个兵卒对视一眼,道:“能这么不长眼?”
  齐达也懒得管这两个要钱不要命的傻子,忙忙地点齐了手下的兵卒。他是正七品的总旗,手底下应该有五十人的小旗,小旗手下再有十个兵卒,算起来本该有五百人。
  不过如今天下承平,各个军营吃空饷都很严重。说来五百人,能有个百来个已经很不错了。
  他也不知道漕运的贼人往哪里去了,地上的痕迹扫得很干净。他只好散了人出去,先打听着,又叫打听这一段时间可有什么达官贵人来汤山这边游玩。
  如今正值金秋,来玩的官宦之家没有十家也有八家。齐达也不敢敲门打扰,小心翼翼地叫探查了情形再来禀报。
  折腾了大半夜,人困马乏的只当是没什么情况了。却听手下一人来报说,在另一边像是瞅见了贼人的踪迹。
  “可知道哪里有什么人家没有?”齐达忙问道。
  那兵士自是都打探清楚了,道:“那里有原荣国府、先巡盐御史夫人的别院。本来没什么人住的,不过,这段时间倒是听着有人声。”
  齐达听了心头一跳,上马道:“还不快带路!”


第43章 
  “这么说,他倒还算得上是你的伯乐了。”林瑜听了张晗将前因后果俱各交代之后; 嘴角勾出一个嘲弄的弧度。
  张晗一听这声气就不大好; 猛摇头道:“翁老大此人疑心重的很; 他既想着我替他出主意; 又不敢叫我接触他的心腹,哪敢说什么伯乐。”只是跟在翁老大身边的那些日子虽然提心吊胆,但是在他还有利用价值之前,心知肚明他不会拿自己怎么样的张晗小日子还是过得很不错的。
  总之,比起在书院里头念书要开心。
  说到这里; 他又有些羞愧,低头呐呐道:“一开始为了保命; 将瑜哥儿你的治家之法给说出去了。也正是因此,那翁老大才……”
  “效果怎么样?”出乎张晗意料之外的; 林瑜对于这一点倒是毫不在意,反而问起效验来。
  张晗看着毫不掩饰好奇的小外甥张了张口; 好容易把一肚子的解释给塞了回去,道:“我冷眼瞅着翁老大试了一下; 还挺合适的; 比原先没有训练过的那些个汉子要像样多了。”漕运上的都是一些年轻单身的无产壮劳力,这些人都是贫苦出身,什么都不懂。一开始虽管起来难一些; 但是前头的坎过去之后; 后面反而很顺畅; 也容易听话。
  听张晗细细地说了; 林瑜基本也能想象得出来。原本的时空中,漕帮能迅速地发展起来,除了准军事化的制度、日益壮大的无产者基数之外,百姓的容易被洗脑也是一点。
  在林瑜的前世,连高学历的教授级知识分子都能被传|销给洗脑了去。白莲教这样在林瑜眼中连最主要的信仰都存在自相矛盾的教派,还能在贫苦百姓中大行其道、屡禁不绝就可以理解了。
  “我知道了。”林瑜心里盘算着主意,却看见张晗眼巴巴地看着他,不由放下撑着侧脸的手,问道,“你又想作甚么?”
  张晗沉默了一下,道:“比起书院念书、科考,我更喜欢在漕船上的日子。”
  林瑜冷漠道:“漕船还是漕运,或者,说更明白一点,翁老大那样的?”
  “漕运、不,当然是翁老大那样的!”张晗的眼中闪起熊熊的名为野心的光芒,看着林瑜的样子似乎格外希望得到他的认同。便是他也知道,如果能说服自己的小外甥的话,家那边就有一半的意思了。
  林瑜冷笑一声,道:“那你可知道,我亲手削掉了翁老大的脑袋?”说着一把拿过辛宗平捧着的嵌金镶宝的华丽宝剑贯在他的面前,问道,“你可亲手杀过人?”
  只知道翁老大已经死了却不知其中内情的张晗看着眼前看上去华而不实的宝剑沉默,然后难以置信地看向自己印象中一直斯文优雅宛如璧人的小外甥。他一直知道瑜哥儿非同一般,但这一点直到上了漕船,用他的治家之法得了重用之后,才有了切身的体会。
  “外头应该还有没有处理好的人。”林瑜冷漠地道,“如果,你真的下得了决心,就把这把剑拿起来。”
  “大爷。”外头传来禀报之声,辛宗平看了眼僵持的甥舅两个,轻轻走到门外,问道,“何事。”
  “外头有一总旗带着军士来敲门,说是瞧着有贼人过来了,问是否安好。”
  总旗?辛宗平心道,这可不好打发,低声与林瑜这般说了。
  林瑜听了,眼珠一转,道:“也好,现成收尸的来了。”语毕,起身,辛宗平忙跟上。
  却见他顿住了脚,对着看着宝剑发呆的张晗道:“不管如何,我已经去信姑苏,先准备好回家成亲。”
  本来还沉浸在沉重的思绪中的张晗听见这么一声,一脸茫然地抬起头,问道:“成亲?那家没有退婚吗?”他原本是有一个已经看好了的岳家的,只是既然他跑了这么长时间,便以为那家已经退亲了,怎么听着像是没有?
  “你那老岳丈说,便是只有一块牌位也要将那姑娘嫁过来,否则就送去出家。”原本张老太太倒是好心,想着不能耽误了人家姑娘的花期,谁能想得到她父亲却是这样的一个人呢!
  比起出家,还是嫁进张家少受些磋磨。张老太太叹了一回后,就同意了这个主意。还和林瑜说过,要真是张晗找不回来了,她就当女儿养着,若是以后有了好人家就从她那里嫁出去。
  不过,既然人被林瑜给找到了,之前他说要把张晗绑回去成亲还真不是一句玩笑话。
  出了后厅,林瑜便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样一个不眠之夜过去,就算精力旺盛如林瑜都难免有些心力交瘁的感觉。特别是还有张小舅这个不省心的,好好的读书科举不愿意,偏偏要搅和进漕运这样一个浑水中。
  虽然,林瑜自己也没什么资格说他,毕竟他缩图更大。所谓的翁老大与之相比,不过萤火之光,难以与皓月争辉。但是,他自己知道自己做什么,也有为此付出代价的准备。
  可张小舅太冲动了些,在林瑜看来,就算他在漕船上呆了一年多,实际上却一直被翁老大看管着,不自由的同时,也没叫他真正接触里头的黑暗。
  辛宗平低声轻轻地安慰道:“回头关上两年,好好教一教就好了。”成亲之后,有了妻儿,又不一样些。
  “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真要打定了主意,那是死活拉不回来的。”林瑜按了按额头,道,“算了先不说他,外头的请进来没?”
  “去请了,您是……”
  “先去沐浴更衣。”林瑜掸了掸袖子,道,“总觉得身上还有一股血腥气,叫人发觉了就不好了。”顿了一下,又道,“你也去,前头先叫刘嬷嬷招待着也无妨。”
  辛宗平应诺退下。
  外头院中。
  “再想不到汤山还会有贼人出没。”刘嬷嬷一边引着齐达往里走,一边叹道,“若非老爷不放心大爷,死活劝说带了护卫来,只怕就不好说了,这一院子老的老小的小,实在是……”她停了下来,又叹了一声。
  齐达忙道:“不知贵家主人是?”
  “说来不怕您笑。”刘嬷嬷露出一个骄傲的笑容来,道,“正是今科解元郎。”
  “原来如此,失敬。”齐达脑海中闪过一双冷静的黝黑眸子,定了定神方笑道,“只不知如今贼人何在,可有扰了解元郎?”
  “听着在院子里的时候就叫护卫一剑杀了,老奴也不敢去看。”刘嬷嬷引着齐达在偏厅坐了,唤着上茶来,又道,“不过没齐总旗您说得那么多,只有一个。”说着,露出惊慌不定的神色来。
  齐达一看便知道她担心什么,忙道:“解元郎没叫惊着了就好,下剩的贼人自有官府下海捕文书。”又安慰道,“许是那贼人只是中途迷了道,才拐到贵府上。”
  刘嬷嬷的脸色这才好看一些,从送茶上来的婆子手里接过托盘,亲自上了茶,道:“还请总旗稍待,用些茶点,大爷这会子正在沐浴更衣。”
  齐达忙推辞道:“既然解元郎安好,只管把那贼人交与我,我便回去复命去,不多打搅。”
  刘嬷嬷便笑道:“再没这般待客的礼,说出去叫人笑话老奴不知礼数,大爷要说的。”说着,便退下去了。
  齐达自己也觉得拘谨的厉害,坐在椅子里头浑身不自在。他端起茶杯,尝一口,顿了一下心道:“怪道养得出那样的人来,连个水都不一样。”
  略略等了一会子,刘嬷嬷又来到偏厅,道:“齐总旗,大爷有请。”又带着他们往后面走。
  走了约莫半刻样子,刘嬷嬷推开一个院门,又换了一个秀美大丫鬟来引着他们。齐总旗忙已开眼睛不敢多看,只扫过院内花卉,瞅着面前人裙摆不走岔了道便是。
  “大爷,齐总旗来了。”站在房门口,白术先敲了门,回道。
  “快请进。”
  齐达刚要迈步,想了想,将两个小旗留在了门外:“你们在外头等着。”
  进了门,就看见一个眼熟的少年书生,脸色略略有些苍白,但是那双眸子却如齐达印象中的一般镇定。少年的身边还伴着一个青衫书生,也是齐达见过的,在贡院里头的时候两人说过话。
  三人见过,林瑜便吩咐白术上茶来。
  齐达忙止道:“不忙吃茶了,在下原不过看一下解元郎是否安好,既然无大碍在下这便回去了。”
  林瑜顿了一下,不好多拦,关心了两句关于贼人的话之后,便面带犹豫地道:“论理我不该说,只是这事也不是好拿出口去说的。”
  齐达笑道:“府上才有喜事,叫几个毛贼搅了实在是不该。”想了想道,“在下只说那尸体是山间小道寻着的就完了,许是贼人里头内讧了也未可知。”
  林瑜听了,不由展颜而笑,道:“如此,就劳动齐总旗了。”说着,便要起身行礼。
  那齐达见他小脸一缓,少了愁绪,心里也跟着轻松起来,忙伸手扶了他的臂弯道:“不敢。”又要告辞。
  林瑜苦留他一道用早膳,到底也没留。本来连备下的辛苦钱也不要,还是林瑜很是说了一番手下人辛苦的话,这才叫身边的小旗接了,一径去了。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如今的官军哪个不是兵过如篦,辛宗平常年在金陵,却知道这个还是不错的,平日里待事也公道。
  林瑜轻笑一声道:“是不错。”又识趣又有本事,若再有个好背景,只怕很快就升上去了,哪止今日小小的一介总旗。
  几个漕运上的贼人混进来汤山的事情,果然没有引起一点点的水花。悄悄的就给按了下去,要不是林瑜一直关注着,倒不知道齐达一介七品总旗还有这样的能耐。
  对漕运上来说,翁老大的消失就像是沸腾的油锅里头溅进了一滴冷水,瞬间就炸了锅。
  三足鼎立是最稳定的状态,其中大头的没了一个,剩下的两个哪个不想做真正一言而决的老大,如此每一天都有人消失,这一段时间,漕运上闹腾得连官府都有所警觉。
  正是因为这样,林瑜的人混进去之后剩下的两方谁都没注意。等他们斗得两败俱伤之后,这才发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新的头领已经崛起,他们即便联合起来也奈何不得了,只好倒退三舍,俯首称臣。
  从那之后,贯通中原水道的漕运就彻底掌握在了林瑜的手里。不过,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却说林瑜和辛宗平一个解元一个亚元,哪怕再不喜欢也要出面应酬。更何况,辛翰林还常常带着他们两个。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个老翰林连自己的亲孙子都丢在了一边,格外偏爱林瑜一些。
  常乐天端着酒杯,赞了一回这杯中之物后道:“我原本还道今年的解元不是出自你西山书院,没想到你倒好,直接将人收做关门弟子,不知这一回师兄又该如何嫉妒你了。”
  常乐天的师兄白安也是出了名的大儒,只是白安一向不喜欢朝堂,也不喜欢在一个地方老老实实地教学生,是以常年云游在外,收徒弟也随心的很,必须得看得顺眼才肯收下,贵精不贵多,这么些年来,也很是除了一些能臣名士。
  而辛翰林再不喜欢,也在朝堂上做到了大学士才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