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果蔬青恋 >

第439部分

果蔬青恋-第439部分

小说: 果蔬青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葱便说了缘故,故意道:“在军中,敢这样闹事的,那都是要打五十大板,再套上手脚镣关起来。”

众人顿时明白了小葱的用意,忍住笑,对小苞谷道:“你大姐做的对,该这样。不然,人当咱们玄武王府没规矩。还有,当年她爹抓了你六哥,可不就是这么关着的吗!没听你六哥说,派‘斗鸡眼’和‘瘦竹竿’看着他呢!”

小苞谷瞧着这群亲人,怔了半天,转头就走。

郑氏急忙问:“要睡觉了,你还去哪?”

小苞谷停下脚步,想了想道:“我去瞧瞧雁妹妹,劝劝她,省得她想不开哭闹。”

小葱道:“那你去吧。不许放她出来。”

小苞谷忙道:“大姐的人看着,我又使不动她们,放不出来。”说完就跑了。

这里众人又说笑一回此事,方才散去,小葱也回府去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早上,小葱正吃饭呢,玄武王府来人请姑奶奶,说高雁吵着要见玄武将军。

小葱慢条斯理地用完早饭,才乘车回娘家。

周菡不敢把高雁放在别处,就搁自己院里,关在东厢内室。外面是婆子丫头守着,里面则是小葱的贴身侍卫看守,要水要东西都有人送进去。就是不准出来。

才过了一晚上,小丫头就受不住了,加上小苞谷昨晚劝她“好汉不吃眼前亏”,又说“你爹当时还打我呢,说我要不听话,他就把我杀了。后来我就慌忙听话了。”等许多话,今日一早,她便闹着要出去。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不是,我不要回家,我要去外祖家!我不是俘虏……”

小葱才进三层仪门。就听见那熟悉的稚嫩声音,见她这时候还生怕人送她回去安国,忍不住又好气又好笑;在东厢外瞧热闹的张家兄弟姊妹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唯独小苞谷没笑。玉米则站在窗下不停劝。

高雁终于被放出来了。

她气呼呼地瞅着小葱道:“将军有什么了不起的!我长大了肯定比你更厉害。”

小葱沉脸道:“就会吹牛!你以为将军是那么好当的?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整天读书、习武、学医、学女红、学厨艺、学种田、学管家,你会什么?就会哭闹!就这样还说长大了比我厉害,你做梦吧?”

高雁被打击,不服气道:“我也学了!我从前天天都学的,‘许多’年了。我回去让外祖父帮我请师父,我再学,天天学。一定比你厉害!”说着,转向两个丫头挥手道,“走。回去读书!还要学武,还要刺绣,还要……”

说了一半说不下去了。她忘了小葱刚才说的一长串,那种田什么的,她听也没听过——哪有千金小姐学种田的!

笑声中,玉米亲自带人把高大小姐送走了。

此后,她也还常来王府找小苞谷玩,不过再不敢赖着不走了;而且,听杜府的人传,高姑娘读书习武可用功了,天不亮自己就起来了。此是后话。

此后,张家和郑家越发紧张忙碌起来。

主要还是为紫茄的亲事,还有预备三女进宫的事,并过年之事,将一应摆设动用之物全从库房搬了出来,另外还添置许多,偌大府邸整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回事报信、采买运送东西等,没个歇的。

不说张郑两家,自英武帝归来,大靖京城沸腾了,除了招商、皇上选妃和安皇进京,还有一事:来年是大比之年,各地学子也逐渐云集京都。

眼下且说招商的事。

皇上免三年农税,令户部尚书赵耘想法子充实国库。

赵耘会生儿子,但是不会生银子,虽也拟了不少经济对策,却都是于国于民有利的长远规划,解不了眼前窘境,便和黄豆日夜筹划。

黄豆心中一动,就去找姑姑。

郑氏想了想,道:“我是有点想法,也不知行不行。你先提出来请皇上定夺。等定了,先尝试着慢慢做,千万不能急。还有,你不许跟人说是我说的。”

黄豆大喜,忙不迭点头。

郑氏便如此这般告诉了他一番话,又取纸笔来,反复解说。

黄豆本是灵透的,当即领悟了,越听越心惊。

姑侄两个研商了两晚上,连张杨都瞒着。

择日,黄豆便对英武帝提出了一项规划:扩建大靖神都!

近几年,大靖连灭三国,又有边疆和海外诸国来朝圣,神都作为大靖天子坐镇之地,人流物流逐渐扩增,其繁华昌盛早超越从前,城内房价一涨再涨,最后有钱也难买。

城内挤不进,商家民众便在京城外面买地建房,或搭个棚子经营过路生意。几年下来,京城四周竟聚集了许多人,形成了好大一片“外滩”。

郑氏便针对这一情形,仿照她前世投资基本建设,让朝廷在“房地产”上捞一把之外,还能带动经济发展。

征得英武帝初步同意后,黄豆和赵耘先去城外勘察,又请来园林名家、工程好手以及善画之人等。

忙得人仰马翻,才将新城规划出大概,形成图纸和文字。所有款项来源和建造程序,也一一注明,然后才上呈皇上宰相和朝廷重臣商议裁决。

不用说,大多数朝臣都反对,觉得不可行。

英武帝却道,既不动用国库银子,试试何妨。

当下,他便传旨大靖各州府:朝廷要扩建京都。现在东华门外,以原来南北长度为准,往东拓展十里宽的地域建新城。

因京城非比别地,若是任凭商家和民众自己购地建房,必定不成个样子。所以,朝廷会统一规划建造。然后发卖。

发卖时,为方便民众,附有新城详细图样,各坊市街道、居民住所、酒楼商铺等,皆可在图上查看。以供买家参考。

另,凡是在预定期限内先交银的,朝廷将按内城同类房价五成计算;超过期限。则竞价预购;若不想预购,等朝廷建造完成后,实地查看了再买的,则要按以后的市场价计算。

这是郑氏严格叮嘱黄豆的。

大凡新生事物,都有一个让人接受和适应的过程。她可不会自以为是地认为,这点子一出就能圈到银子。所以,她制定了几个步骤:

首先,就是抛出巨大的价差诱饵。先把人吸引过来。

其次,有了第一批捷足先登的人,其他人再来。便以人多房少为由,以竞价的方式拍卖,价格就涨上来了。

第三。物以稀为贵,等抢的人多了,剩下的便水到渠成。

最后,东华门外的新城建成了,那西华门、南华门、北华门的规划便可依次分期进行,不然,京城从整体上也不规整。

通过这种方式筹得第一批银子,并不算完。京城扩大后,东西南北商贾巨富云集京城,物流通畅、商业发展、商税增加,因减农税而藏富于民的银子,便回流到国家手中,还不会引起百姓怨言。

如此行事,前面的不成功,后面就不启动,降低了风险。

圣旨一下,各世家大族、豪门富户和商家百姓,纷纷震动。

世家大族就不说了,这样的事怎么能少了他们呢,他们并不缺银子;豪门富户为了巩固根基;商家是为了生意;连小老百姓也不甘寂寞——那房子是分档次的,也有许多小铺面,买不起贵的,买间小铺子,在京城做小生意多好!

大家都不是傻子,也知道朝廷是为了筹银子。

只是,这条件实在太诱人了:这时候不预购,等新城建起来,再想用这个价在京城买房买铺子,那真是痴心妄想。

至于会不会坏事,则没有人担心。

因为,这可是朝廷发的圣旨!

就算没银子,把房子盖起来抵债就是了。

“吉祥”之盟后,朝廷又发了安国向大靖称臣的邸报,大家更有信心了——如今的大靖,正如日中天,真正的天朝上国!国富民强,这便是最好的信誉!

开张预售第一日,赵耘和黄豆生恐冷场,特意约了各大世家来捧场,另外,各王公大臣也都要卖皇帝个面子,或多或少都出手了。

谁知现场火爆万分,当日就收了三百万两银子。

大苞谷再次倾出全部身家买房,连珊瑚的钱也给挪用了,想要大炒房地产。只恨自己太穷,不能买多些,又一次后悔自己捐出去的银子。

他想得倒好,郑氏得知后,严令他将当日买的房子都退了,只留一两处铺面,“你身为玄武王之弟,公然投机取巧,是要被人诟病的。”

大苞谷不服道:“人人都能买,我为什么不能买?照娘说的,我认王爷哥哥还吃亏了!”

郑氏瞪了他一眼,道:“你既借了王府的势,当然要受束缚。好事不能占全了。这买房并不违法,可是新城建成后,是要靠商家民众聚集才能活跃市场。你一人买许多,做生意有限,分明是为了转手倒卖谋利。这在旁人不算事,在咱们王府就不行,御史要弹劾的。”

大苞谷气得不行,哪舍得退。

那不是要他的命嘛!

郑氏无可奈何地瞅着他道:“儿子,咱能不能别这么贪财?当然了,有钱不赚也不对。机会来了,下手要准;但对有隐患的钱财,放手要狠!”

众兄弟姐妹听了轰然大笑。

大苞谷哭丧着脸道:“娘,我也没法子,我瞧见银子打心眼里觉得亲……”

众人更是笑翻了。

第625章 菊花出手

在郑氏的逼迫下,大苞谷最后还是将买的房子退了。

这事玉米也参与了,被张杨骂了一顿,也退了。

赵耘和黄豆一对奸猾大小,见开张首日便如此火爆,哪肯再卖,推说没想到这结果,要是都照半价卖了,朝廷非亏本不可。

后来,架不住人多吵闹,即日起开始竞价拍卖。

只三天工夫,就卖出一半,筹集了一千六百万两白银。

这一下,赵耘死也不肯再卖了,对监国的太子秦旷道:“太子殿下,不能再卖了。这亏大了!”

秦旷听了好笑:都是算好账的,怎会亏呢,不过就是少赚些而已。

他也知父皇登基之初,急需这银子,能多赚些当然好,便道:“就算不卖,也要找个理由才是。父皇圣旨已经下了,如何能失信于天下?”

这时候,黄豆又出个主意:每天只拿出有数的房子来卖,既平息了纷争,又能哄抬价格,还能炒得沸沸扬扬,令更多的人为之侧目。这样,等新城建好后,自然就红火了。

这当然又是郑氏支的招数。

于是,就这么一天卖一点,一天卖一点,最后剩下中心一片坊市和各坊市间的园林住宅还没卖。

太子便亲自出面,说这些要等皇上回来后再竞价拍卖。

至此,大家心里都有数了:那坊市铺面就不说了,那些园林住宅,正是要卖高价的。非大户不能拿下。

要说,也是黄豆和赵耘把点子想绝了:所有商铺连铺子后面的内宅均按大小分类,每类都是同一种格局;酒楼茶楼等外形则各式各样,但也有重复的;园林住宅却绝不重复。因总共只有三十座,全是名家设计,名手绘就图样,地段风水格局布置无不独具匠心、独一无二!

豪门贵族就不说了,大多在京城有宅院,并不稀罕在新城买住宅;但外地那些豪绅富户就不同了:就算有钱,也请不到这些名家为自己规划家室,如此省心省力,如何不肯花钱?且正是抬高身份的时候。

所以,等皇帝回来。整个京城都沸腾了。

歇息一天后。英武帝将赵耘和黄豆招去议事。

因年底还有两场拍卖。定在腊月二十四、二十五,诸事还要先商议定夺。

黄豆殷切地对英武帝笑道:“皇上,新城总共大大小小五万多间房子。都卖差不多了。如今剩下几千户大的,除了那些住宅园林,剩下的是微臣帮皇上留的。皇上手里攥着这些铺子,收租做私房,省得急用银子的时候,不凑手。”

话刚说完,赵耘便喷出一口茶,连太监都忍不住偷笑。

英武帝黑着脸道:“你是不是也留了私房?”

黄豆忙摇头道:“微臣有那么傻吗?这么多人瞧着,要是伸手,没吃了鱼倒惹一身腥。我郑家连一间铺子都没买。”

英武帝点头道:“算你聪明。知道避嫌。”

又命赵耘上前。对他们二人道:“朕昨天细看了这拍卖经过记录,觉得不大对。”

赵耘忙问道:“如何不对?请皇上明示。”

英武帝道:“建新城,是为了疏散原来京城人流和商贸压力,并非单纯为了给国库筹银子。然买的人多了,有那投机取巧、爱钻营的,就大量购买。虽然朝廷并未损失什么,但爱卿想:若新城不能曾加新人,还是原来那些人,如何繁荣京都?或者,他买了许多铺子,却用不了,等将来再转手卖给外地来的商户,谋取私利。这岂不坏了市场风气?想我大靖以农为本,商贸毕竟是末事,若此风滋长,非同小可!”

赵耘听了惊悚不说,黄豆更是震动,他想起郑氏命大苞谷退房的理由,当时他也很不以为然的。

赵耘急忙躬身道:“皇上虑的是!是微臣疏忽了。”

英武帝道:“这项规划,无非卖的是未来。倘若未来不能做到预计的那样好,便成了坑害百姓之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