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王侯 >

第104部分

大明王侯-第104部分

小说: 大明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朱元璋的身影消失,群臣这才站起了身。

    萧凡刚随着大臣们往殿外走了两步,一道颤巍巍的身影迎了上来。

    萧凡扭头一看,却是刘三吾。

    刘三吾站在萧凡身前,捋须而立,静静的看着他,一张布满了老年斑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萧凡直视他的眼睛,他发现眼前这位七十八岁老人的眼神很干净,很清澈,没有一丝杂质,看起来如稚儿一般纯净无暇。

    萧凡心中颇有些讶异,能在年纪如此老迈的人眼中发现这种清澈的眼神,此人若非隐藏得很深的大奸大恶之徒,便是绝对正直善良的大义之人。

    “刘大人。”萧凡拱手为礼道。

    刘三吾回礼道:“阁下便是锦衣卫的萧同知吗?”

    “下官正是。”

    刘三吾沉默了,花白的胡须随风微动,半晌,他才叹道:“老夫一心为国取士,却不成想竟惹陛下疑窦,老夫心痛万分啊!”

    “刘大人不必如此,锦衣卫会把事情查清楚的,刘大人若是无辜,当可还您一个清白。”萧凡温声劝慰,不知为何,他对刘三吾的印象不错,从眼神中看得出,刘三吾跟黄子澄黄观之流不同,这位老大人年纪虽大,可却不甚世故,更不懂做官,是一心扑在学问里的高级知识分子,他的眼中只有文章,只有学问,再无其他,这一点从他圈定五十二名进士全是南方人可以看得出来,这么离谱的事儿都干得出,确实是个单纯得有些可爱的执拗老头儿。

    刘三吾看着萧凡,眼神有些怀疑。

    “老夫久闻锦衣卫的手段,此刻特意相询萧大人,你刚才所说的把事情查清楚,是怎样的查法?”刘三吾捋着胡须,意味深长。

    萧凡立马明白了他的意思,急忙道:“刘大人放心,这回下官会好好查,不伪证,不用刑,不牵连,不蔓引,一切有根有据,不论是怎样的结果,总归让人无话可说。”

    刘三吾颇带惊奇之色的盯着萧凡看了许久,这才不可思议的摇摇头,郑重的向萧凡作了一揖,道:“如此,老夫就不担心了,仰不愧天,俯不怍地,老夫对得起陛下,亦对得起自己,更对得起天下士子。春闱榜单人选,老夫是经过再三斟酌遴选,绝无徇私之处,萧大人尽可放手清查。”

    “多谢老大人体谅下官。”萧凡赶紧施礼道。

    刘三吾再朝萧凡拱手作别,转身时只听得他嘴里喃喃自语:“想不到锦衣卫中竟有讲道理的人,异数,异数啊”

    萧凡擦汗,惭愧,惭愧啊

    *****************************************

    事实证明异数是不能做的,别人撒尿都往地上撒,异数撒尿往天上撒,这样的人很讨厌。

    当锦衣卫的异数萧同知款款走出午门时,马上便遭到了某位苦大仇深大臣的疯狂打击报复。

    “砰!”

    一只软面黑底官靴不偏不倚的砸中了萧凡的脑袋,砸得萧凡一个趔趄。

    “谁?谁敢暗算我?”中了招的萧凡勃然大怒。

    “本官砸的你,你你待怎样?”奄奄一息的声音自身后传来。

    萧凡扭头一看,不由大吃一惊,失声道“黄大人!你怎么被打成这样了?”

    施暗算的人正是御史黄观,刚才在朝会上失仪,被朱元璋命人赶出金殿,施廷杖五记。

    看来这五记廷杖打得挺卖力的,黄观此时趴在地上动都动不得,浑身疼得直哆嗦,脸上眼泪鼻涕糊成一团,肥大的屁股朝天高高的撅着,姿势很难看。

    萧凡走到黄观身边蹲下身,伸出双手很热情的道:“黄大人,下官送您回府吧,回家好好养伤,以后在金殿上可要吸取教训,别再一惊一乍的了,那样多没礼貌”

    黄观无力的挥着手,愤恨的瞪着萧凡,咬牙切齿道:“滚滚远点儿!本官不用你假好心!奸贼,你要记住今日,本官与你誓不两立”

    萧凡丝毫不以为忤,仍旧热情的道:“黄大人别客气了,这会儿又没人送你回府,你的家人又进不来午门,你不要我扶打算一路匍匐回家吗?”

    说话间,萧凡已经非常热心的将黄观整个人扶了起来,然后把他的一只胳膊搭在自己肩上,两人步履蹒跚的朝承天门走去。

    黄观却丝毫不领情,嘴里犹自叫骂:“本官跟你客气个屁!滚开!奸贼,不要用你那双脏手碰我!本官宁死也不受奸臣一丁点儿恩惠!”

    “黄大人,您讲点道理成吗?我哪里像奸臣了?我一没祸乱朝纲,二没陷害同僚,三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做人本本分分,做官战战兢兢,你哪只眼睛看见我像奸臣了?”萧凡耐心的跟他解释。

    黄观被他强行架着走,嘴里不停的冷笑:“你还好意思说你没陷害同僚?前些日子菜市枭首的数十名大臣,他们不是死在你锦衣卫手里的吗?”

    萧凡停住身子,紧紧盯住黄观,正色道:“黄大人,你摸着良心说句实话,你认为他们是死在我手里的?真是这样吗?”

    黄观不由一窒。

    朝堂上下都知道,那些大臣是死在朱元璋手里的,锦衣卫在这件事里充其量只是一把握在朱元璋手里的尖刀,杀人的罪过皆在朱元璋这个凶手,刀是无罪的。

    不过这样大逆不道的话谁敢说?

    黄观不说话了,他很清楚事情的本质是什么,这事说到底,确实怪不得锦衣卫。

    半晌,黄观仿佛又找到了理由,悲愤道:“但是你刚才在金殿上偷我芴板,害我被施廷杖,这总不假吧?”

    萧凡一脸正气的表情顿时化成满脸尴尬,干咳数声道:“黄大人,刚才是个误会,其实你那芴板不是我偷的,是我在地上捡的”

    “放屁!你还狡辩!总之你这家伙不是好人!将来必成祸乱天下的奸臣,本官宁死不与你为伍,也绝不接受你半点恩惠!放开我,放开我!”黄观激动得浑身乱扭,手舞足蹈,像个英勇不屈的地下党。

    “黄大人,你能安静点吗?我没要你与我为伍呀,我只是送你出宫门而已,不要说得那么严重”萧凡无奈的按住乱蹦乱跳的黄观。

    黄观像个闹脾气的孩子,犹自大吵大闹,还不停的挣扎。

    萧凡的耐心被耗尽了,他一直不是个耐心很好的人。

    “你真不要我扶?”萧凡瞪着黄观道。

    “不要!宁死不受你这奸贼一丁点儿恩惠!免得污了本官清名!”黄观回瞪着他。

    “好,这可是你说的啊,不扶正好,我还省得累一身汗呢,靠!好心没好报!”

    萧凡说完就架着黄观转了个身往回走。

    “你你这奸贼,为何往回走?你要带我去哪里?”

    萧凡没理他,架着他走到刚才他趴着地方,还伸脚量了一下。

    “你刚才是趴在这里的,对吧?”萧凡笑问黄观。

    “对!那又如何?”黄观一梗脖子怒声道。

    “那就对了!”

    萧凡脚下使了一招扫堂腿,狠狠一绊,把黄观绊了个四脚朝天。

    “啊——”黄观惨叫出声。

    萧凡笑眯眯的拍了拍手,道:“既然不受我这奸贼丁点儿恩惠,那您就老实趴在这儿等锦衣亲军把你扔出去吧。”

    “你你这心肠恶毒的奸贼!嘶——”黄观疼得直抽凉气。

    萧凡说完扭头就走,顺便狠狠一甩大袖,以表达心中的不满。

    读书人,简直不可理喻之极!这种人天生欠抽,以后骂人若想骂得恶劣一些,就骂人家是读书人,既痛快又解气!

    或者更直接一点,“你是黄观!”“你才黄观!你全家都黄观!你全家不但是黄观,还都黄子澄!”

    恶毒吧?

    不再管地上趴着的黄观的死活,萧凡头也不回的朝宫门走去。

    他心中有些哀叹,看来自己跟黄子澄,黄观他们这些清流派今生注定是敌人,从第一次见面便已注定了,宿命啊!像那谁来着?西门吹雪和叶孤城?小李飞刀和上官金虹?

    如果与满朝大臣的关系像西门大官人和金莲就好了,和谐呀。

    “慢慢着!你站住!”

    刚走了几步,身后的黄观忽然开口叫住他。

    萧凡回头,冷眼瞧着他:“怎么?改主意了?愿意接受我这奸贼的恩惠了?”

    黄观大怒:“呸!本官宁死不受!”

    “那你叫住我干嘛?”

    “本官的芴板,还我!”黄观怒气冲冲道。

    萧凡忽然间得了老年痴呆症似的,神情瞬间变得迷茫起来。

    “芴板?什么芴板?”

    “你装什么傻!就是在金殿你偷了我的那块芴板!奸贼!小人!无耻之徒!”黄观气得破口大骂。

    “我偷的那块芴板?这事儿我得好好回忆回忆”萧凡满脸深思之色,然后转过身,一步,两步,三步

    最后就这样沉吟着离开了黄观的视线

    “国之不幸,降此妖孽,呜呼哀哉——”黄观眼睁睁的看着萧凡的身影消失在宫门,然后他趴在午门广场正中,神情沉痛,仰天悲呼,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110章 身陷死局() 
过了金水桥,走出承天门,萧凡腰间的玉带上还系着黄观的那块象牙芴板,——这玩意儿应该值不少银子吧?就这样还给他岂不是太便宜他了?拿到外面卖掉去,卖得几两算几两,反正自己与那些所谓的清流官员已经势如水火,不在乎多架这么一件梁子。

    这是一种典型的光棍心态,也就是俗话说的“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

    现在萧凡要想的是,该如何将丁丑科案处理得妥妥当当?

    臣子奉旨办案,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什么?

    当然是皇帝的用意。简单的说,办案的官员其实只是皇帝手中的一件工具,实际上案子是皇帝在办,只是假臣子之手而已。

    那么朱元璋的用意是什么?他想把案子办到一个什么程度?哪些人该杀头,哪些人该得益?

    毫无疑问,老朱对刘三吾是很不满的,不满的根源在于那张全是南方进士的榜单。

    从纯学术的角度上来说,刘三吾并没错,为国取士,当然要取文章最好最出众的,自古南方比北方更繁荣稳定,多次战乱亦影响不大,太平日久,南方学子的学问和文章自然比北方学子出众一些,这是不争的事实。

    刘三吾是个老学究,丝毫不懂变通,一味的只以文章优劣作为取士的标准,所以出现了这次的会试榜单上五十二名贡士全是南方人的奇异事件,从明面的道理上来说,刘三吾并没有做错什么,以成绩定优劣,本是自古奉行的真理。

    但是从朱元璋的帝王角度来说,刘三吾如此作为可就大错特错了,老朱没气得当场砍了他,估计是刘老大人那近八十岁的高龄救了他自己。

    帝王角度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

    南方是大明的南方,同样的道理,北方也是大明的北方。

    有一个很客观的事实,大明立国刚刚三十年,这三十年来,南方倒是颇为平静,朱元璋与张士诚,陈友谅两战定天下,南方从此再无兵灾。但北方却是饱受战乱凌虐,前元的残暴统治令天下义军纷纷揭竿而起,一直到如今,北方仍时不时的遭到北元的侵犯劫掠,相对而言,北方这几十年来一直都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下,多年来民不聊生,文人学子倍受摧残,所以北方学子的学问根基不如南方,实在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任何一个朝代的皇帝统治天下,文人是最不能得罪的,打江山靠的是武将精兵,治天下只能靠文人,文人士大夫是维护统治阶级最重要的基础。战乱频繁,生存环境恶劣,北方学子与朝廷本来就离心,朱元璋要的是大明江山的稳固统治,北方学子与朝廷不同心,这是他不想看到的局面,此时正是需要用功名和官位来笼络北方学子之心的时候,刘三吾却在这个时候将榜单上的贡士全部取为南方举子,实在不能不让朱元璋火大,老朱的如意算盘被老刘这一套认认真真的疯魔棍法全给搅和黄了,老朱能不生气吗?

    不得不说,刘三吾老大人的学问确实高深,可他的政治眼光却实在太短浅了,这样的人应该好好待在翰林院里编课本,研究学问,老朱实在不该把他放出来任主考官,给他自己添堵。

    从学术上来说,刘三吾做得没错,按成绩取名次本是正道。

    从政治角度上来说,朱元璋也没错,成绩是次要的,重要的是人心,士子之心。

    两边都没错,萧凡犯愁了,自己应该怎么办?这件事很是棘手呀。

    若萧凡真是那种昧了良心的朝廷鹰爪,这事儿倒好办了,按朱元璋含蓄的意思,把刘三吾拿入诏狱杂治一番,然后再把其他的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