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王侯 >

第58部分

大明王侯-第58部分

小说: 大明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姑娘一脸春意的翩然远去。

    朱允炆眼含热泪,委屈的看着萧凡:“你陷害我”

    萧凡嘿嘿一笑,道:“你白白背了个好色的坏名声,还当了一回冤大头,便宜却是让我白占了,你得着了什么?”

    “我得了教训”

    萧凡哈哈笑道:“你还想当君子吗?”

    朱允炆怒:“王八蛋才当君子呢!”

    萧凡欣慰道:“孺子可教也!”

    心里悄悄松了口气,将来燕王造他的反,他该不会说出“不要杀燕王,使我背上弑叔的恶名”那句千古蠢话了吧?

    良久。

    朱允炆忍不住问道:“刚才那位姑娘的香臀,摸起来滋味如何?”

    萧凡满脸回味:“软而不腻,滑若凝脂,好臀也。”

    朱允炆顿时一脸艳羡向往之色。

    ***************************************************************

    萧凡回到江浦时已是黄昏时分了。

    朱允炆依依不舍的送他出了京师,然后约好了数日后相见,送别时的模样如同被大人遗弃的小孩一般,很萌。

    回到山神庙,远远的看见庙里灯火摇曳,萧凡心里充满了温馨,寒窑虽破,能避风雨,有人点亮了一盏灯在等着自己,这才是家的感觉。

    太虚正啃着一只硕大的蹄膀,吃得满嘴流油,不时抄起酒壶狠狠灌一大口酒,然后一脸满足的叹口气。

    小乞女也学着太虚的样子,可惜她年纪太小,小手小嘴的,捧着一只大蹄膀不知该从哪个角度下嘴,愁意满面的看着大吃大喝的太虚,神情很是羡慕。

    萧凡一进庙门,小乞女便放下手中的蹄膀,欢天喜地的迎了上来。

    太虚瞧着他,道:“贫道还以为你今日不回来了呢,天子宣你进宫,有没有封你个官儿当?”

    “咳没有,徒儿志不在高庙朝堂,志在山水之间”

    “得了吧,多半是天子召见你后随便问了几句话,然后又把你打发回来了”太虚说得一针见血。

    萧凡敬佩道:“师父这一百多岁果然不是白活的,不过徒儿这次回来可是领了圣旨的”

    “什么圣旨?”

    萧凡咳了两声,然后挺直了腰,大声道:“听着,从今日起,我要发奋读书,打算考状元了”

    “噗——”太虚一口酒喷出老远,睁大了眼愕然道:“你?你考状元?你没病吧?”

    萧凡陪笑道:“师父您老人家算卦算得准,帮我算算,看我是不是文曲星下凡”

    太虚哈哈大笑:“就你?还文曲星下凡?文曲星若附在你身上,老天爷都不答应。”

    萧凡脸黑了:“师父你忽悠别人的时候唬得人家一楞一楞的,我是你最乖巧孝顺的徒弟呀,你何必说得那么直接,忽悠我几句不成么?”

    “那我忽悠你的话,你信吗?”

    “不信。”

    “贫道也不信。”

    “”

    ***********************************************************

    小乞女很黏萧凡,一吃过饭便蹭到他身边,仿佛只有在萧凡身边她才能找到安全感。

    萧凡爱怜的抚着她的头,小乞女微微将头仰起,闭着眼舒服的享受萧凡的爱抚,渐渐的把小脑袋往萧凡怀里靠去,像一只慵懒的小猫,可爱且温顺。

    萧凡低头看她,最近营养充分,不缺吃喝,小乞女菜黄的面色已然渐渐褪去,皮肤变得渐渐白皙嫩滑起来,水灵灵的,令人心生怜爱。看得出,再过几年她必然会长成一位绝世大美人。

    人生很多巧合,有的巧合很美好,有的巧合很遗憾。

    与小乞女的相遇,萧凡觉得是一件很美好的巧合,不知不觉间,二人的命运便紧紧连在了一起,今生都分不开了。

    “咦?你脖子后面有块胎记”萧凡惊奇的看着小乞女光洁的脖子后面,一块很显眼的暗红色菱形胎记赫然在目。

    小乞女眼睛都没睁开,只是微微扯动一下嘴角,道:“娘胎里带出来的。”

    “废话,我还不知道是娘胎里带出来的,对了,问你个事,你知道你的身世吗?”

    小乞女顿时身子一僵,很生硬的道:“我不记得了。”

    萧凡没发觉怀中她那僵冷的面容,犹自沉思道:“那就麻烦了这些先不说,你记得你叫什么名字吗?”

    小乞女摇头:“我生来命贱,没有名字,你叫我阿猫我也应,叫我阿狗我也应”

    萧凡笑道:“那怎么行,一个女孩家,一定要有一个好名字的。”

    小乞女从他怀中抬起头,嘴角微微露出了笑容,轻悄道:“那你给我取个名字吧。”

    萧凡注视着她那张稚嫩中带着沧桑的小脸,心中微疼,小小年纪便受了诸多困苦磨难,一个连名字都没有,每日为生存而挣扎的小女孩,老天为何待她如此凉薄?

    萧凡仔细看着她的小脸,白皙的面孔,大大的眼睛,略薄的嘴唇,还有挺直的小鼻梁,组合成一张绝美精致的容颜,她的眉毛很细,像两条狭细的柳叶,悄悄覆盖在眼睛上面,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眉毛太过疏淡,毕竟她才十一二岁,如同初春新发的嫩芽,小模样儿还没长开。

    萧凡笑道:“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你的眉毛太淡,以后我们条件好些了,我为你画眉吧,嗯,画眉这个名字好象挺不错”

    小乞女喃喃念了两声画眉,轻悄道:“我知道有一种鸟儿也叫画眉,那种鸟儿好斗但叫声清脆婉转”

    小乞女定定看着萧凡,美丽的眼中带着某种如同信仰般的热烈,深深地道:“但这种鸟儿离不开山林,离开了山林,它便什么都不是了。”

    萧凡心底深处的弦被悄然拨动。

    小乞女低下头,反复吟念了几遍,然后抬起头望着萧凡,用很认真的语气,道:“从今天起,我的名字便叫画眉,萧画眉。”

第70章 自取功名() 
萧凡很郁闷。

    他虽不敢称自己是个绝对的好人,但他觉得自己至少是个无害的人。与人和善,彬彬有礼,而且多少还存着一些“达则兼济天下”的高尚情操。

    这个世界上,像他这样的人实在不多了,凤毛麟角。

    他想不通为何眼前这位不知名姓的大人如此针对他,几乎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有点像跟丈夫吵架的泼妇,蛮不讲理的样子分外可憎,令人想痛扁他,——彬彬有礼的正人君子发起飙来很变态的。

    好吧,以上只是随便想想,人家毕竟是穿着官服的朝廷命官,自己只是个落魄到住山神庙的草民,惹不起这样的大人物。

    于是萧凡不说话了,由着这位干巴瘦削的大人口沫横飞,滔滔不绝的说着皇子赴灾区抚民的害处。

    他的论点很简单,如今大位的正统是皇太孙,若由皇子去抚民,未免有收揽邀买人心之嫌,将来恐怕会影响皇太孙的君威,在这个时代,君威是至高无上的,绝对不能容许任何人在民间的威望驾凌于君威之上,皇子更不行。

    萧凡很吃惊于他的论点,这人脖子上扛的是个什么东西?是脑袋吗?

    如此迂腐之人,怎么能当上官的?老朱的眼光很有问题啊。

    不管派什么人去灾区抚民,打的当然不可能是个人的旗号,而是中央朝廷的旗号,灾民们心中感念的当然也是朝廷的恩德,若说收揽人心,那也是朝廷收揽,跟皇子有个屁的关系!你当那些灾民都是刚出壳的小鸡仔,第一眼看到谁就认谁当娘吗?

    黄子澄仍在滔滔不绝的反驳,萧凡百无聊赖的跪在一边,趁人不注意,小小的打了个呵欠。

    三位大臣没发现,但朱元璋却看到了萧凡的小动作,目光不由露出几分笑意,然后朱元璋不轻不重的敲了敲桌子,皱着眉不满的道:“黄爱卿,听萧凡把话说完,朕说过,不要插言,当朕的话是耳边风吗?”

    黄子澄顿时惊觉,立马伏地颤声道:“臣失仪,臣有罪。”

    朱元璋没理他,转头对萧凡道:“萧凡,你刚说第一是遣皇子或官员抚民,嗯,有第一想必还有第二第三吧?你继续说。”

    萧凡看了看黄子澄,有点犹豫,自己刚说个第一就被人滔滔不绝反驳了半柱香时辰,若继续说下去,除非老朱今儿愿意留他在皇宫过夜

    不过既然朱元璋命令他继续说,那就继续说吧,说快点儿,不给别人打断话茬儿的机会就是了。

    “第二,灾区所有人饮水,必须喝烧开了的水,第三,派军队过去帮老百姓救灾,第四,运送大批救灾物质,尤以食物和治外伤的药物,更要多送,第五,召集大批的大夫郎中赴灾区进行救治,第六,做好防治疫病的工作,第七,弄一批会唱歌会跳舞的青楼红牌姑娘去灾区办几台歌舞晚会,提高军民抗灾的士气咳咳,草民失言了,最后一条还是算了吧。”

    萧凡话音刚落,黄子澄便狠狠怒视了他一眼,嘴一张便欲反驳,结果朱元璋冷冷一记眼镖过去,黄子澄打了个冷战,急忙住口了。

    朱元璋皱着眉道:“派军队,派郎中,送药,这倒是可以理解,朕不明白的是,为何要喝烧开了的水?”

    “陛下,大震之后,震区的水源必然受到了污染,里面带了很多的病菌”

    朱元璋插言道:“何谓病菌?”

    “就是邪物,人喝了会得病的,但喝开水就没事。”

    朱元璋想了想,然后问道:“除了你说的那几点,可还有补充?”

    萧凡努力回忆了一下前世大震之后,电视新闻里播报的救灾方法,想了一会儿,于是补充道:“陛下,还有就是对那些已经遇难的百姓尸首,要马上处理,深埋或者火化,不然会引发大规模疫病,如果可以的话,建议朝廷动员蜀地百姓最好暂时不要在屋子里居住,因为大震之后必有余震,最好让百姓们在空旷处搭起棚子先凑合住几天,待余震过后再搬回屋子,这样可以避免百姓更大的伤亡,最后便是派遣工部官员,协助地方衙门对灾区进行灾后房屋,道路,桥梁等等的重建。”

    说完这些以后,萧凡仔细的再回忆了一遍,觉得没什么可补充了,便道:“草民愚钝,能想到的只有这些。”

    他一番话说完还不觉得什么,前世这些灾后措施大街上随便拎个人出来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但在场的人心中却大为惊异。

    古代朝廷对大灾之后的救治工作根本没有现代这么细致有序,往往大灾之后朝廷首先想到的,是对灾民的防范,害怕灾民衣食无着而造反,因此大灾之后,有良心的朝廷只从户部拨点粮食给灾民吃,没良心的朝廷便聚集军队对灾民进行合围,一旦灾民有造反的苗头便毫不留情的剿杀。何曾有人如此系统细致的归纳出灾后救助,防治,重建等主动性极强的措施?

    朱元璋一双狭长的眼睛顿时便亮了,他治国近三十年,自是一听便能体会到这些措施的宝贵性,他甚至将这些措施引申到了别的灾害上,如果将来某地发生洪灾,旱灾,蝗灾等等,萧凡提的这些措施里,很多也能用得上,朝廷若以后皆沿用这些措施救灾的话,灾民造反的可能性便大大降低,他朱家王朝的统治亦将愈发巩固。

    这倒不能说朱元璋大惊小怪,事实上,没有谁比朱元璋更了解灾难的可怕性了。

    前元至正四年,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的瘟疫和旱灾,那一年的四月,朱元璋的父亲饿死了,接着他的大哥饿死了,他大哥的长子饿死了,后来他的母亲也饿死了

    为了吃饱肚子活下去,朱元璋当了和尚,同样也是为了吃饱肚子,后来朱元璋投了红巾军,干起了掉脑袋的造反事业,这一切,都是因为那场可怕的灾难!

    可以说,朱元璋是因为灾难而当上的皇帝。没当皇帝以前,他痛恨灾难,当了皇帝之后,他更害怕灾难,因灾起家的人,出了他朱元璋一个便足够了,他的朱明天下绝对不能再出第二个朱元璋!

    皇帝的位子有时候很脆弱,往往一个小小的天灾便能将他的皇位倾覆,历史上的朝代更替,民众造反,大多数跟天灾有关,朱元璋自己就是这么当上的皇帝,所以他很害怕天灾,怕有人复制他的帝王之路。

    这个时候,萧凡来了,来得很是时候。

    他在适当的时机说了适当的话,朱元璋终于有些明白为何朱允炆如此看重萧凡这个人了。

    原本只是想通过萧凡来敲打敲打这几位迂腐的大臣,却没想到萧凡语出惊人,居然说出这番精辟的话来,朱元璋不得不重视了。

    只可惜萧凡太年轻,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年轻人锋芒太露不是好事。

    朱元璋忍住了即将脱口而出的赞誉之言,他的神情很平淡,就好象萧凡刚才说的那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